提起愛因斯坦這個人,學習過高中物理的成年人,腦海中迅速蹦出的一個名詞就是「相對論」,而對於還在上學的孩子們來說,可能想到更多的是那幾張醜陋蹩腳的小板凳。
笨手笨腳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成為了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不管這期間經歷了什麼,都可稱得上是一部勵志大戲。不過後來證明這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心靈雞湯故事,實際上愛因斯坦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人,從小就開始在父親的工廠裡「打工」,不少技術問題都是他解決的。
聽到上面的講述後會不會有一種偶像人設崩塌的感覺?真的是沒有想到我們居然被這個「勵志」的故事「忽悠」了那麼久。
其實有關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事情有太多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了。你能想得到這位看似天天只跟各種枯燥的公式符號和科學實驗研究打交道的現代物理學家,居然擁有一個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他所秉持的諸多思想觀念其實是非常精彩的。我們甚至可以說,在他物理學家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一個深刻且又有趣的靈魂。
愛因斯坦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多年,我們無法直接與他面對面的討論交流,但是卻能夠通過他所留下的一些文字來與其靈魂進行一場隔空深度對話。這就是他所留下的一本名為《我的思想與觀念》的通俗文字著作。
他留下的文字著作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我的思想與觀念》一書中的121篇文章是從他的三個文集中所精心挑選出來的,還包括一些在當時沒有出版的新文章。其中所涉及的的不僅僅只有他所擅長的科學領域,對他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教育等內容也有大量的探討。
在1923年愛因斯坦曾寫過一份辭職信,是給國際聯盟知識合作委員會的。辭職的原因是因為根據他的經驗,這個委員會上下整體並沒有給他以踏踏實實為改善國際關係而努力的感覺。在他看來,委員會只是在做表面文化在做表面文章,甚至比整個國際聯盟還要糟糕。在辭職信的結尾,更是擺出一副要打官司我不怕,反正我就是不會留下的態度。
眾所周知原子彈的出現與愛因斯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創造,但是卻為其提供的有力的理論支持。當兩顆原子彈在廣島與長崎爆炸後,所造成的影響讓愛因斯坦痛心疾首。他曾說當初致信羅斯福提議研究核武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愛因斯坦無疑是厭惡戰爭的。《我的思想與觀念》收錄了好幾篇有關於裁軍問題的文章。在他看來當時的人們正站在歷史的岔路口,是尋找和平之路還是繼續一條與文明完全不相稱的殘忍暴力之路,決定權就在於人們自己手上,人類的命運將會如何,全在人們自己如何取捨。
通過書中的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另一面。他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的思想解讀與觀念認知,會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會偶爾的發點小脾氣小牢騷,調侃一下看不慣的事情與人物。在這裡他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學巨人,而是如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認識一個與以往不太一樣的愛因斯坦,就從這本《我的思想與觀念》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