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4年,瑪加麗塔科涅庫娃就跟隨丈夫來到了美國。她的丈夫才華橫溢,在當時的藝術界享有盛名,是一位了不起的雕刻家,被讚譽為「俄羅斯羅丹」。(羅丹,法國雕刻大師,代表作:思想者)
而作為大藝術家妻子的瑪加麗塔本人,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容貌美麗,更令人著迷的是她獨有的優雅氣質。
旅美期間,瑪加麗塔被發展為前蘇諜報組織「克格勃」成員,並且受到專業的訓練。她的任務是,為前蘇收集高科技情報,特別是武器方面的最新科技。
當時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為了躲避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帶著他淵博的學識和大量資料前往美國避難。對比強烈的是,美國對這位身懷無數秘密的科學家給予了熱情的接納,並將他禮聘於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
1935年,普林斯頓大學為了表彰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邀請瑪加麗塔的丈夫,雕刻大師謝爾蓋科涅庫夫,為愛因斯坦做一尊雕像,謝爾蓋對此慨然應允。
而瑪加麗塔也藉此機會,結識了愛因斯坦。因為這場「偶遇」本就帶有目的,瑪加麗塔也不失時機的展示她驚人的美貌和迷人的風姿。愛因斯坦亦驚豔於瑪加的魅力,白皙的皮膚,修長的雙腿,玲瓏的曲線,特別是言談舉止間所散發的知性女子特有的氣質……
這一切,都深深地迷住了愛因斯坦。他雖然在科學上有著非同尋常的成就,但他並不是一位超脫世俗的「聖人」,同樣有著一顆「愛美之心」。東方人對於追求大都含蓄,而西方人則「奔放」得多。
「落花有意,流水亦有情」,一來二去,兩人交往逐漸頻繁,雙雙墜入愛河。過了一年,愛因斯坦的夫人因病去世,兩人熱烈的感情更是難以遏制。而顯得有些奇怪的是,瑪加的丈夫對此似乎顯得「置若罔聞」。
當時美國正在進行一個規模巨大的「曼哈頓計劃」,其間共牽涉了十萬人參與。但此計劃的核心機密只有寥寥數人知道,他們把這項浩大繁雜的工程,分拆為無數細節部分,交給各行各業互不相關的人去完成。主導「曼哈頓計劃」的,是奧本海默。
曼哈頓計劃保密如此嚴格,是因為它是美國正傾力研究的一種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即後來廣為人知的原子彈。原子彈研發所依據的核心理論,正是愛因斯坦那條最著名的方程式:E=mc。
對於這種抽象的公式,除了愛因斯坦那深不可測的智慧,常人也難以理解。奧本海默也就此問題,同愛因斯坦深入探討和請教。討論之中,必然涉及到原子彈的核心機密數據,愛因斯坦也因之對曼哈頓計劃了熟於心。
1945年,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中,騰起了遮天蔽日的「蘑菇雲」,原子彈試爆成功。而前蘇對此次實驗,早已通過情報提前得知,對其可怕的威力也深感威脅。但由於此前刺探到的原子彈科技數據都屬於外圍資料,真正的核心技術並沒有得到,無法支持成功研製。
焦慮中,前蘇決定起用瑪加麗塔這個「殺手鐧」,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也不會暴露瑪加如此重要的諜報人員,這也是「破釜沉舟」的無奈之舉。
1945年,在一個風景如畫的度假勝地,面對著湖光山色,瑪加麗塔依偎在愛因斯坦懷裡,這已經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了。瑪加此刻已是心急如焚,上級已多次催促她儘快得到機密,對於一向冷酷無情的克格勃,如果不能完成任務,等待她的將是什麼,瑪加麗塔非常清楚。
愛因斯坦看著懷中愁眉不展的愛人,柔聲問道:「親愛的,有什麼煩心事,可以告訴我嗎?」面對他關心的詢問,瑪加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苦,「哇」的一聲痛哭不已。
這也是瑪加麗塔的聰明之處,對於愛因斯坦這種智慧極高的人,欺瞞哄騙只能起到副作用,惟以真情打動才是解決之道。果然,當得知真相的愛因斯坦,陷入了沉思,出於對瑪加的至愛,他決定幫助她。
其實愛因斯坦還有一個考慮,如果由美國獨家掌握這種可怕的武器,世界會很危險,而前蘇將起到制衡美國的作用。
兩人雖捨不得就此分離,但暴露的瑪加已無法繼續留在美國。執手相看淚眼,從此各守天涯。
回國後的瑪加麗塔立下大功,獲得了豐厚的獎賞,自此隨丈夫隱居。她和愛因斯坦之間,仍保持了鴻雁往來,但是在克格勃嚴密監控下,這已無秘密可言,信件要經過嚴格審查,連通信地址都屬偽造。
1955年,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與世長辭,1986年,瑪加麗塔也永別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