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問付巧妹:人類從哪裡來,你們搞明白了嗎?

2020-09-17 甘肅文物

時間:9月11日下午 活動:科學家座談會


「對冷門怎麼看?」


80後的付巧妹,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現場,有人生動形容她的發言是「最年輕的科學家講一個最古老的研究課題」。

「我的工作是圍繞人類古基因組學,從事演化遺傳的研究,也就是通過古DNA探究『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問道:「從哪裡來,你們搞明白了嗎?」

「在努力搞明白!」在浩瀚的歷史長河探究明白,需要坐得了冷板凳的堅守執著。付巧妹向總書記匯報了這些年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經常有人問,『你的研究有什麼用』。我曾在很難維持實驗室的時候,也想過要不要去做熱門研究。希望國家進一步引導不以『有沒有用』評價和發展基礎研究……」

總書記聽了以後深有感觸:「對冷門怎麼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門的東西沒有用。這種認識可能把一個領域的事業耽擱了。做科研事業的評估,要有長遠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學的眼光。」

夯基壘石,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問題思慮已久:「要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

「我們的學科不佔優勢,總體經費難免青黃不接,過幾年就要花很大精力找經費。」付巧妹說。

「對開展基礎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單位和企業,要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政策支持。」總書記娓娓道來:「不要看是什麼所有制、什麼體制,要創新發展有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


延伸閱讀:付巧妹和「中國製造」的古DNA研究團隊

這是一支「中國製造」的古DNA研究團隊,在西方主導的古DNA技術變革浪潮裡掀起浪花,共同創造性開發古DNA捕獲技術,從田園洞人的腿骨上提取到第一個早期現代人的核DNA,相繼獲取世界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東亞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影響並推進著西方以至全球古人類學研究的發展。

這便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帶領的古DNA實驗室團隊,他們平均年齡僅33歲,卻在古人類學,尤其是現代人起源與演化研究領域讓中國從跟跑者變為領跑者。


古DNA實驗室團隊


年輕而老練的古DNA實驗室團隊


付巧妹的古DNA實驗室團隊現有20名成員,包括團隊負責人、副研究員、博士後學者、博士、碩士、實驗技術人員等,專注於利用分子遺傳手段研究古人類與古生物學相關問題。這是一支年輕的團隊,以蓬勃的朝氣擁抱著國際前沿知識和古DNA實驗技術,與德國馬普研究所、美國哈佛醫學院等國際頂尖實驗室保持著頻繁的科研交流與合作;他們充滿著激情和創造力,在成千上萬次的古DNA實驗裡尋找遺傳信息,在一次次重複的操作實踐裡摸索更完善精確的實驗方法,在數以億計的基因組數據裡探索人類演化的細節和規律。

雖然年輕,團隊卻已在古DNA領域取得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發現和研究成果,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製造」的實驗技術和創新實力,可謂潛心積厚。她們還參與著諸多如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等重點項目並積累有大量古DNA新數據,以期更深層次研究古人群遺傳圖譜和東亞人群的形成機制,在人類起源、演化、擴散和適應等重要問題上獲得新的認識和發現。



「中國製造」的創新實力與驚人成果


2013年,付巧妹共同首次創造性開發古核基因組捕獲技術,得以成功將僅佔0.03%的人類DNA從大量來自土壤細菌的DNA辨識提純出來,使田園洞人成為第一個能夠獲得核DNA的早期現代人。該實驗技術為最大限度獲取早期人類的遺傳信息開闢了新道路,使大量之前無法進行古DNA研究的樣本和材料重回研究視野,並自此獲得學界的廣泛應用。

2014年,參與開發新一代古DNA片段提取技術,得以成功從胡瑟裂谷距今約40萬年的人類股骨中提取線粒體DNA,首次重建出這一最古老人類近乎完整的線粒體基因組序列,發現其約在70萬年前與丹尼索瓦人具有共同的祖先。該實驗技術首次提取到40萬年前非冰凍層的古DNA,將人類DNA破譯的時間向前推進了30萬年,為研究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未知古老人類祖先的基因開闢了新前景。這項研究首次揭示現代人起源與演化研究領域的兩大重要問題:一是為人類遷移路線增加了可信細節,提出了現代人祖先進入亞洲的路線並非只有單一的南線;二是確定現代人祖先與已滅絕古人類——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時間,估算時間大概在距今5萬年到6萬年前。因對豐富人類演化細節知識有極其重要意義,被Nature評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

2015年,針對羅馬尼亞發現的距今約 4 萬年的現代人下頜骨展開一系列有目的性的大區域核DNA富集實驗,發現其含有6-9%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並估算其4-6代的祖先存在尼安德特人,這表明現代人祖先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交流可能不僅僅局限於中東,在歐洲也同樣發生過。該研究成果在《Nature》期刊發表,是繼2010年未知古人類丹尼索瓦人之後在人類演化研究領域的又一重大發現。

2016年,團隊與德國馬普研究所合作,首次將亞洲人群納入開展人類起源和演化歷史的研究,通過有效提取短DNA片段技術及大量DNA實驗,研究分析51個末次冰期距今7000至45000年間歐亞人類個體的基因組數據,翔實地繪製出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遺傳譜圖。該研究成果在《Nature》期刊發表,因首次在時空大框架下展示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群動態遺傳歷史,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之一。

2017年,團隊對田園洞人個體進行DNA測序,實現中國地區乃至整個東亞最古老人類的第一個全基因組測序。通過分析,肯定田園洞人屬古東亞人,且發現與比利時的一種西歐亞古人類存在遺傳聯繫,為東亞史前人群多樣性研究提供了線索。該研究成果在《Current Biology》期刊發表。Science News報導稱該基因組填補了東亞在地理和時間尺度上的巨大空白。

近期,團隊再次創新開發皮張古DNA提取技術,用於針對博物館館藏古代狼、靈長類等陳舊皮張標本獲取古DNA或短片段DNA信息,以研究家養動物的起源與馴化問題,探索古代與現代生物間的譜系發育關係。該實驗技術是保護遺傳學和系統進化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推力,尤其為珍稀動物保護研究提供了技術保障。



溫暖的80後「中國科學之星」


身材高挑、齊肩長發,孩子的母親,社區和諧家庭的女主人,付巧妹輕易就打破我們對女科學家的「刻板印象」。

在西北大學讀書時她是學院女籃隊員,她擅長用左手打桌球,她愛攀巖也愛健身,大禮堂的舞臺上,也留下她歌舞表演的倩影。可她就是Nature評選出的「十大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2016年10月,付巧妹作為嘉賓被邀請回到母校,參加考古專業成立60周年學術研討會。她說:母校給我最多的,是一種沉澱的氣質,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後來,轉換專業、國外求學、挑戰新的研究領域……正是本科時期的廣泛涉獵和紮實功底,使得付巧妹面對任何新挑戰都顯得鎮定自若、充滿信心。

從西大到中科院,從德國馬克思·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到哈佛醫學院,最後回到祖國,付巧妹之所以能在生物領域以及古DNA領域有卓越表現,正是因為她專注當下,沉澱心氣。

作為新興的交叉學科,付巧妹的研究內容還需要更多的被相關領域專家的了解與認可,許多研究課題所需要的數據和材料,還需要實地調取。剛出月子就上班的付巧妹仍需要奔波各地出差。但家人全力支持她。

付巧妹十分淡定和坦然。她和團隊的年輕人依舊懷著無窮盡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奔波在科學之路,無怨無悔。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
    80後的付巧妹,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現場,有人生動形容她的發言是「最年輕的科學家講一個最古老的研究課題」。 「我的工作是圍繞人類古基因組學,從事演化遺傳的研究,也就是通過古DNA探究『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問道:「從哪裡來,你們搞明白了嗎?」 「在努力搞明白!」
  • 付巧妹:從小鎮女孩到古遺傳學家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這是值得所有人思考一生的母題。撰文 | 徐競然責編 | 李珊珊●   ●   ●成為古遺傳學家,小時候的付巧妹從未想過。關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獲得什麼成就,兒時的付巧妹很少考慮, 「開竅晚,好像在另一個世界觀察自己」。覺醒在17歲。面對一條安穩道路的召喚——師範畢業後,被分配成為一名小學老師,付巧妹突然不想過一種「凝固了的,能看見的生活」,她想,要有趣,有意思,要做讓自己興奮的事。我從哪裡來?「我是誰?
  • 20人擬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付巧妹在列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在列。付巧妹被譽為中國科學界的「女明星」。早在2016年,《自然》雜誌就曾發表題為《中國科學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的新聞特寫文章,介紹了10位中國科學家及其科研成就,其中包括4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顏寧、付巧妹、葉玉如、高彩霞。
  • 付巧妹:成為古遺傳學家 在偶然與幸運之外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這是值得所有人思考一生的母題。01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是懸掛在人類頭頂的永恆的問題。人類的起源與歸宿,既藏著族群生命本質的奧秘,也隱喻著個體的自我意識與選擇。
  • 你還在用地域來區分南北方人?今天22:30檔付巧妹開講,帶您探尋古人類基因裡的奧秘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將去向何方?網絡上熱火朝天的「甜鹹之爭」中南北方人分立兩派在為「口味信仰」辯論得熱火朝天之餘大家是否思考過用地理區域來劃分南北方人真的無懈可擊嗎?付巧妹告訴我們研究古DNA能刷新對人類演化的一些認識能了解人類在每一個「枝葉」上的情況從而繪製出人類演化圖譜弄清楚我們是誰不僅能了解過去還能指導現在和未來
  • "80後"付巧妹獲科技創新人物:改寫亞洲古人類演化史
    這個從九江共青城的一個小山村走出去的研究員,利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了亞洲古人類演化歷史。女兒從小就性格開朗,興趣廣泛,喜歡問問題。共青城的山旮旯裡出了個改寫了亞洲古人類演化歷史的女科學家,這個消息讓江益鎮的村民們激動不已。在記者採訪期間,付德寶的電話就根本沒有停過,這些電話都是來向老付道喜的。為家鄉作寄語 家鄉以此為傲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是一個至今困擾著人類的問題。
  • 付巧妹:跟著DNA「神探」來一場尋根之旅
    中國南北方人群究竟從哪裡來,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遷,這一發現對人類演化史的研究又有什麼意義?記者採訪了付巧妹團隊。打開古代生命奧秘的鑰匙 近年來,與東亞毗鄰的東南亞、西伯利亞等地的古代人類遺傳演化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迄今為止,東亞尤其是中國南北方,史前人類基因組的相關信息卻所知甚少。
  • 80後的付巧妹是誰?能和施一公等院士同坐一排……
    大家不僅要問,這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付巧妹是誰?她何以能和徐匡迪、姚期智、施一公等知名院士坐在一排?她是破除「四唯」的代表人物昨天舉行的科學家座談會,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付巧妹的身份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不僅僅是7人中年齡最小的,還是一位80後,唯一的一位女性,她研究的領域也不是熱門的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等嗎,而是比較冷門的人類學研究。這次座談會提出:要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巨大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
  • 【領跑者】付巧妹:破譯遠古DNA密碼 給世界以驚奇
    付巧妹隨後來到發掘現場,她的工作是破譯這些來自數千年前的人骨之謎。也許這些人骨可以幫助呈現更多早期歷史,以及遠古人類的存在。  穿好防護服、戴上兩層手套、戴上面罩,包裹嚴實後,付巧妹走進實驗操作間。她取出一個古人類的牙齒樣本,取一些骨粉,這些骨粉是她做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 80後付巧妹,和姚期智、施一公院士坐一排,從小學講臺走向世界
    大家不僅要問,這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付巧妹是誰?她何以能和徐匡迪、姚期智、施一公等知名院士坐在一排?,她研究的領域也不是熱門的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等嗎,而是比較冷門的人類學研究。僅用了兩年的時間,付巧妹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考上了西北大學文物保護技術專業。2007年在西北大學後,畢業後她去了中科院從事骨骼方面的研究,僅用2年於2009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隨後出國深造師從古DNA領域的泰鬥,也是該領域的創始人凡特·帕波教授,2013年在德國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獲演化遺傳學博士學位,此後她開啟了「改寫世界研究古人類的歷史」。
  • 一周三場多邊峰會,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
    習近平主席接連出席三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並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後疫情時代,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提出中國方案,闡述中國主張。這是習近平對當今世界所處的時代方位的判斷。習近平用兩個「最嚴重」形容當今世界形勢:「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世界經濟正在經歷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看疫情,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威脅。看經濟,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衝擊,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擴大。
  • 付巧妹:用古DNA研究探源中華文明
    一直以來,人類起源之謎始終讓人充滿好奇,並為之探索不止。付巧妹相信,在時間長河裡,古DNA研究一定會體現出它本身的價值,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人類的路。「這個領域存在太多未知,而未知正是我們為之拼搏的動力。」付巧妹說。
  • 渦蟲:你們搞研究就搞嘛,一定要把我切來切去的嗎?
    原標題:渦蟲:你們搞研究就搞嘛,一定要把我切來切去的嗎? 作者:氪羅鋇路斯 編輯:明天 渦蟲大概也算是當今生物界的網紅之一了。從渦蟲到人類,都是通過感光細胞中的視蛋白實現光子到生物信號的轉換,從而完成視覺響應的第一步。只不過,人類可以通過不同的視蛋白區分顏色(光線波長),也可以利用複雜的神經系統將外部世界的二維投射重構為三維世界;而渦蟲的感光細胞內只有一種視蛋白,神經系統也十分簡單,只能對光線做出趨避性響應,即在光線的照射下,做出趨向光源或者躲避光源的反應。
  • 美國專家:搞不明白中國,發個電而已,連「反人類操作」都使上了
    在現代社會當中,電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識,因為在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要幹什麼都需要用到電力的,所以如果有人問世界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的話,那麼一定就是電力,而這也是如今這麼多國家都傾力發展電力設備的主要原因。
  • 如果人類只能住在南極和北極,住哪裡更好?看完終於明白了
    如果人類只能住在南極和北極,住哪裡更好?看完終於明白了。地球上兩個最極端的地方-北極和南極,按道理來說這兩個地方常年下雪,溫度更是低至零下60攝氏度,基本上是沒有動物和人類在這裡生存的,但是據了解,北極地區依然會有少部分人居住,另外還有北極熊等動物,不過南極基本沒人居住,但是也有企鵝、海豹等動物在這裡生活。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北極有住人南極卻沒有住人呢?
  • 風從哪裡來
    文章摘自《從容的人生》作者:素全法師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定價:¥35.00元有一個小和尚外出買東西,遇見另外一寺院僧人問小和尚,師父你從哪裡來?小和尚回答道:「風從哪裡來,我就從哪裡來。」僧人無言以對,於是回去問師父,師父說他笨,他該反問小和尚:「如果沒有風你又從哪裡來呢?」在石經寺出家的第三年,一位師兄瘋了,半夜衝進房間要砍死我,雖然僥倖逃脫一劫,但是從此膽小如鼠,瘋師兄兇惡的眼神時常在腦海浮現。寺院在山上,最怕半夜起來上殿,一個人是半走半跑,還要大聲念《大悲咒》,以驅除內心的恐懼。
  • 習近平:對破壞環境行為不能搞下不為例,防止形成破窗效應
    據新華社梳理的習近平在兩會上的講話,在出席江西代表團活動時,總書記嚴肅指出:「生態等到汙染了、破壞了再來建設,那就遲了。對於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絕不能手軟,不能搞下不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應。」 「這個格局很長時間都是這樣嗎?」總書記問。 「對,是多方面的原因,長時間積累下來的。」黃偉京答。 「現在中央轉移支付佔你們財政支出的比重是多少?」習近平繼續問。 「60%。沒有中央支持,廣西人民過不上幸福生活。」
  • 這是共享女友嗎?在哪裡買,我也想來一個!
    5、女老爸好像知道了什麼6、三個二貨一臺戲,你們這麼晃,手機受得了嗎?7、主子,你就說辦不辦卡嗎?16、祝我生日快樂,那我就開始許個願望吧17、外賣小哥一看就是個吃雞迷,連送餐都要穿著吉利服18、這是共享女友嗎?
  • 習近平:有人「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
    核心提示:中紀委網站摘登《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部分論述。習近平指出,一些地方發生窩案串案,有的地方成為腐敗重災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是怎麼履行的?不能"新官不理舊帳"。出了事,要追責。我們有的地方、單位管理失之於寬、無能為力,主要負責人是幹什麼的?要履責,要抓黨風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