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付巧妹是誰?能和施一公等院士同坐一排……

2020-09-15 文匯網

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備受關注,在7位發言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女性、非兩院院士,還是一位80後,格外引人注目。大家不僅要問,這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付巧妹是誰?她何以能和徐匡迪、姚期智、施一公等知名院士坐在一排?

她是破除「四唯」的代表人物

昨天舉行的科學家座談會,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共有7位科學家代表先後發言,其中三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徐匡迪、陳左寧和王堅,前兩任分別擔任過工程院院長和副院長,王堅則是阿里技術第一人;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是姚期智、施一公,在業界的知名度更是如雷貫耳,姚院士是唯一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學者,施院士則曾任清華副校長,是「未來科學大獎」得主。還有一位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戴偉,是外籍科學家代表,來自英國。

而付巧妹的身份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不僅僅是7人中年齡最小的,還是一位80後,唯一的一位女性,她研究的領域也不是熱門的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等嗎,而是比較冷門的人類學研究。

這次座談會提出:要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巨大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這對當下激勵科研人員無疑具有特殊意義,付巧妹成為7名科學家之一,無疑成了破除「四唯」的代表性人物。

逃離小學講臺開啟精彩人生

說起付巧妹的經歷,很有一些傳奇色彩。

她的家鄉在江西共青城的鄉村,小學就在校上的小學,初中到共青城讀。遺憾的是,她的成績並不出色,眼下的話來說類似「學渣」了,上初中第一次數學考試竟然不及格。

但畢竟是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鄉村教師,兩個哥哥也成了教師,這次跌倒後,她逐漸適應了縣級初中的學習和生活,成績不斷提升,到初中畢業時她成了全共青城的第三名。

當老師的父親想法很簡單,讓女兒讀師範,成為一名教師,獲得一份安穩的工作。付巧妹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她考上了中等師範,畢業後當一名小學教師。

可敢於接受挑戰的付巧妹中師畢業,忽然心生不甘,希望去讀高中。但此時分配到南湖小學的調令已下,父親不同意她上高中,無奈只能走上小學講臺。可沒過多久,她終於說服了小學校長,逃離小學講臺,走進了高中課堂,開啟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僅用了兩年的時間,付巧妹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考上了西北大學文物保護技術專業。2007年在西北大學後,畢業後她去了中科院從事骨骼方面的研究,僅用2年於2009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隨後出國深造師從古DNA領域的泰鬥,也是該領域的創始人凡特·帕波教授,2013年在德國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獲演化遺傳學博士學位,此後她開啟了「改寫世界研究古人類的歷史」。

入選《自然》雜誌「十大科學事件」

博士畢業不久的付巧妹就以科研成果震驚了世界。2015年1月傳來好消息,這位年輕女博士領銜的關於「古DNA解密現代人起源」的研究,入選《自然》雜誌「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被評為「有理由慶賀」的科研成果之一。

當時正在美國哈佛醫學院進行一個研究項目的付巧妹,並不知道自己領銜的這項研究如此備受矚目 ——儘管國內各大科技類媒體網站都將這條消息加粗標註在重要位置。但她對這樣的「大獎」似乎並不太在意,有點輕描淡寫地記者說:「你知道搞科研的人對這個不怎麼關心的,但被給予這樣的肯定總是開心的。」

其實,這個時候付巧妹已決定回國,作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成員之一,在結束德國、美國六年多的求學和科研生涯之後,她於2015年正式回國,擔任中科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古DNA實驗室主任,開始打造一支「中國製造」的古DNA研究團隊。

幾年之間,除了入選Nature「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外,付巧妹團隊破譯了世界最古老現代人基因組,大規模開展中國史前人群的基因組測序與分析,為東亞人群古DNA研究打開局面,填補了東方史前人類遺傳、演化、適應方面的重要信息。

因成果顯著,付巧妹被《Nature》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被CCTV評為「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之一。

獲首屆「科學探索獎」300萬大獎

2019年11月2日,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會在北京舉行,這項由騰訊基金負責人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一眾大牌科學家設立,面向工作在中國大陸的科技工作者。

這次頒出的科學探索獎共有50人獲獎,獎金總額達到1.5億元,每位獲獎者可得300萬,在這50名獲獎科學家中,有4名女科學家,她們是北大的劉穎和周歡萍、清華的王書肖,還有就是曾經的中師生付巧妹。

今年5月15日,再次傳來喜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一項關於華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由付巧妹團隊主導,利用古DNA技術開啟了一趟尋根之旅,歷經8年艱辛探索,逐步揭開東亞尤其是中國史前人群南北格局、遷徙擴散及遺傳混合的「神秘面紗」。

付巧妹帶領團隊向著夢想努力奔跑,面對不期而遇的「麻煩」,付巧妹愈挫愈勇,她說:「在古DNA研究領域世界正在看中國,如何保持領跑優勢,這應該是她的責任與擔當,不能有半點懈怠。」

不湊熱門,潛心研究,

為這樣的年輕女科學家點讚!

相關焦點

  • 80後付巧妹,和姚期智、施一公院士坐一排,從小學講臺走向世界
    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備受關注,在7位發言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女性、非兩院院士,還是一位80後,格外引人注目。大家不僅要問,這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付巧妹是誰?她何以能和徐匡迪、姚期智、施一公等知名院士坐在一排?
  • 80後美女與院士同桌論道,代表科學家座談發言
    一位80後,準確的說是84年的美女代表我國科學家在會上做了發言匯報!一起來看一下,與這位年輕美女科學家共同發言論道的都有誰。他們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姚期智、
  • "80後"付巧妹獲科技創新人物:改寫亞洲古人類演化史
    九江人的微信朋友圈再次被這個「80」後女科學家刷屏。這個從九江共青城的一個小山村走出去的研究員,利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了亞洲古人類演化歷史。,80後科學家付巧妹入選,該雜誌稱她用古人類的遺骸DNA改寫亞洲的史前史。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同為名校生科院長,如今都各自執掌一所名校,成為大學校長 饒毅和施一公回國後,分別到中國頂尖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工作,還都是擔任生命科學院院長一職,而且後來都得到逐步「升級」,可謂是平步青雲。
  • 「接地氣」的施一公院士:科學家需要挑戰過去
    說到施一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九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在即將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年會活動上將會出現這位重磅大咖的身影,讓我們首先一同走近這位大咖院士,探索他身上的獨特魅力吧。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
  • 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能說明什麼
    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4月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據5月1日《人民日報》)。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饒毅和施一公所參評的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以下簡稱生科醫學部)一共有128名院士,他們中有投票權的八九十名院士決定了誰能成為新科院士。在兩會代表委員中,僅全國政協委員中就有12名生科醫學部院士。2011年的院士評選可能是近年來最受外界關注的一次,饒毅和施一公兩個學界明星的雙雙摺戟,引發了輿論對院士評選的熱議。
  • 施一公院士的妻子有多厲害?
    大家都是中國人,就算沒有聽過施一公院士妻子的名聲,那也應該聽過施一公院士的鼎鼎大名吧!正所謂「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女人」,但其實成功院士施一公的背後,那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妻子,同樣是一名偉大的女士。作為一名被保送到清華,後來又遠赴美國求學的優秀人士,施一公院士真的很不平凡。
  • 施一公:培養了三個美女學霸,一個美國院士,還有兩個90後科學家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世界上最牛的不是當了將軍的士兵,而是當了將軍後還能開軍校、成批地把士兵培養成將軍的人,施一公就是這樣的牛人。施一公本人就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名頭非常響——著名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 同為院士妻子的王延軼和趙仁濱,社會風評卻大相逕庭
    舒紅兵和施一公,兩位同齡的中科院院士,都在生物研究領域頗具建樹,但是各自的家庭際遇卻大有不同。舒紅兵,畢業於蘭州大學,現任武漢大學副校長,曾在北京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等中美名校工作。但更為人熟知的還是舒院士妻子王延軼教授。
  • 付巧妹:從小鎮女孩到古遺傳學家
    面對一條安穩道路的召喚——師範畢業後,被分配成為一名小學老師,付巧妹突然不想過一種「凝固了的,能看見的生活」,她想,要有趣,有意思,要做讓自己興奮的事。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是懸掛在人類頭頂的永恆的問題。人類的起源與歸宿,既藏著族群生命本質的奧秘,也隱喻著個體的自我意識與選擇。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武漢疫情的出現,很多學術界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其中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是早就聞名於學術界的,而舒紅兵院士、王延軼所長和高福院士則是在這次事件中新走紅的學術大佬。
  • 付巧妹:成為古遺傳學家 在偶然與幸運之外
    長大後再回望,那是冒險的序章。坐進高中教室,英語三年沒碰過,新知識潮水般湧來,狂補短板,全憑自學。學習任務重,一個月內,付巧妹瘦了20斤,但她覺得「充實,快樂,興奮,腦子動起來了」。那個「愛玩」的女孩自發地「刻苦」了。「說喜不喜歡太抽象,那看自己興不興奮」。
  • 20人擬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付巧妹在列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在列。付巧妹被譽為中國科學界的「女明星」。早在2016年,《自然》雜誌就曾發表題為《中國科學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的新聞特寫文章,介紹了10位中國科學家及其科研成就,其中包括4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顏寧、付巧妹、葉玉如、高彩霞。
  • 給物理學家排排坐,看看第一排都坐誰?
    雖未有排名,但幾位集大成者的歷史地位毋庸置疑,理當前排就座。1.愛因斯坦——第一排C位愛因斯坦站在普朗克、薛丁格等人肩膀上建立近代物理學框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其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著名的E=MC^2公式,揭示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解釋了放射性元素釋放大量能量的原因(想想原子彈吧);提出了光線彎曲概念,成為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付巧妹:跟著DNA「神探」來一場尋根之旅
    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這些人類苦苦追尋的起源問題,如今有了一種最新認識。 所謂古DNA技術,就是通過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手段,提取和分析保存在古代人類和動植物遺骸中的古DNA分子,用來研究人類起源與遷徙路線、人類遺骸的性別鑑定等內容,解決了許多傳統手段無法解決的科學問題,被譽為打開古代生命奧秘的鑰匙。 不過,這把鑰匙並非誰都能用好,付巧妹說,運用古DNA技術需要非常謹慎地判斷和細緻地操作,原因在於古DNA極易被汙染。
  • 棄美歸國的饒毅:發誓永不參選院士!是誰在澆滅歸國人才的熱忱
    施一公和饒毅都是生命科學領域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回國後兩人同時參選中科院院士,第一次兩人都遺憾落選,其中施一公在第二次參選中成功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而饒毅卻發誓永遠不再參選院士。根據當時參與投票的院士稱,「學術上沒有什麼可爭論的」「學術水平沒問題,國內的科學家也都認可」「其學術水平不僅遠在同領域的第二輪候選人之上,也高於部分院士」。既然學術沒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兒了?很多院士解釋為,中科院院士評選章程規定,候選人必須是中國人,雖然饒毅已經申請放棄美國國籍,但是美國方面還沒有同意,所以原則還屬於美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