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能說明什麼

2020-12-05 人民網

  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4月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據5月1日《人民日報》)。

  值得關注的是施一公教授,這位在美國先後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雙料院士」,卻在2012年落選我們自己國家的中科院院士,當時就引來一片鳴不平,這次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筆者注意到,在媒體報導的網絡評論中,不乏很多偏激語言,矛頭顯而易見是直指我們的院士評選,更有部分網友對我國中科院院士評選機制展開某些無端的「聯想」,筆者不能說網友的這些評論和「聯想」完全沒有道理,但筆者以為,還應該用更多的理智來冷靜的看待。

  誠然,要說我國的中科院院士評選機制沒有任何問題似乎也有偏頗,比如說菸草院士的當選就很難讓人信服,但如果以偏概全的來看待所有院士的當選都有問題,顯然更不符合客觀事實,比如說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抗擊非典的英雄院士鍾南山等等,不僅其貢獻為公眾所熟悉和認可,在各自領域所獲得的崇高學術成就也為世界公認,而且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凡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各類院士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是在我國乃至世界各類科學領域中的領軍人物或拔尖人才。

  從以往的媒體報導中我們不難發現,施一公參選中科院院士儘管落選,但幾乎沒有人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學術水平有任何質疑,也較普遍認為憑著施一公教授的科學成就和學術水平當選中科院院士不存在任何問題,之所以沒有當選完全是事出有因,據當時的公開報導,施一公教授參選中科院院士,一是「國籍」問題,二是對國家的「貢獻」,儘管中科院公開回應稱施一公教授落選與「國籍」無關,但事實上直到院士評選進行時,施一公教授的「國籍」,才真正「回到祖國」,而此前他一直是美國「戶口」,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選票」;其次是施一公教授回國工作的時間比較短,儘管有很高的科學成就和學術水平,但真論起對我們國家的直接貢獻,顯然沒法和其他參選院士相比,而在我們國人的觀念中,無論對待院士還是其他領域的評選,大多更關注參選者以往所取得的成績與貢獻,往往不太關注某些「潛力股」,這也讓施一公落選幾乎就是必然,但回過頭來也可以想像,假如施一公教授沒有入選美國院士,或許這一切都是正常,現在施一公當選了美國「雙料院士」,我們就以此來否定自己的院士評選,確實有失公允。

  當然,從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這一「事件」中,我們的院士評選確實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這些年,幾乎每次院士評選都會引起一番「熱議」,也說明我們院士評選機制和制度確實需要有待改革和完善的地方,但筆者以為,重要的還是觀念的更新,施一公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落選在我們評選的觀念上,而不應看著是我們評選機制和制度有問題,實際上這也是我們當選院士年齡普遍「老化」的一個主因,如果按論資排輩,只注重對國家現有貢獻而忽視對「潛力股」及學術水平的「加分」,觀念不改變,中國年輕科學家「牆內開花牆外香」、成為別國「外籍院士」,甚至流失現象都可能會繼續上演。(朱永華)

相關焦點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 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施一公簡歷: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圖)
    光明網教育5月1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布消息,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同時,千人計劃學者、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 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施一公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1998年—2008年施一公曆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8年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5月1日電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增選院士名單,其中包括84位美國本土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入選該院外籍院士,也是21位入選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 盧煜明、施一公、支志明等3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分別為:陳雪梅、楊薇、鄧興旺、支志明、盧煜明、施一公)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陳雪梅,耶魯大學鄧興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楊薇(Yang Wei)教授等3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香港大學支志明、清華大學施一公等3名中國人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次共有84位科學家增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另外,來自14個國家的21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當選的科學家均在各自所在領域作出傑出而持續的科研貢獻。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說起施一公,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曾經他是清華大學副校長,他所取得的成就可謂是年少有為。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
  • 顏寧國內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主要是4點原因
    在普林斯頓留學期間,施一公教授正在該校任教,而顏寧也恰好成為施一公教授的學生。在施一公教授的教導下,顏寧的學術科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她今後選擇走科研學術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2019年4月,距離顏寧出走美國過去了2年,這一年對於顏寧而言也算是很有意義的一年。因為她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也說明美國方面對於她科研學術能力的高度認可。比較戲劇性的是,顏寧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會當選,因為她並沒有提出申請。
  • 中科院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感到高興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的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支志明、盧煜明和施一公3位中國科學家。施一公是中國科技界的「明星」人物,因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中落選曾引發過科技界、媒體及公眾的爭論。消息一經發布,在國內引起眾議。針對媒體和公眾的質疑,中國科學院今天表示,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科學院外籍院士感到高興。
  • 他與施一公同年落選院士後來施一公當選,他卻宣稱:不再競選院士
    舒紅兵而說到施一公這位院士對於我們來講常常會在媒體或者教育類信息報導中見到他的名字,施院士其實當年成為院士的時候還是很年輕的,我們可以看到在13年院士評選當中,他通過過五關斬六將的方式擠到了最後,成為了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一位院士成員,當年也僅有46歲而已,施院士的當選被很多人視為實至名歸,畢竟從其的學術成就和履歷來看,對得起這個頭銜。
  • 舒紅兵:放棄高薪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報效祖國,當選院士其中就有這麼一位不忘初心的科學家,面對著國外拋出的橄欖枝以及高薪不為所動,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為我國的科研工作發展做貢獻,而他就是當年力壓施一公於饒毅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因為發生在妻子身邊的事情而備受爭議的舒紅兵。
  • 舒紅兵:當年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這事而備受爭議
    >面對著國外拋出的橄欖枝以及高薪不為所動,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為我國的科研工作發展做貢獻,而他就是當年力壓施一公於饒毅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因為發生在妻子身邊的事情而備受爭議的舒紅兵。 當年本是舒紅兵、饒毅與施一公三人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其中的舒紅兵並不被世人所看好,自然是三人之中呼聲是最低的。不過最終得選的結果卻十分出人意料,舒紅兵成功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對於這個結果人們顯然是不太滿意的。
  • 他放棄美國高薪待遇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國家乃至世界都為止=之驚恐和慌亂,無數條生命在這場天災人禍中永久的離開了人間,在這場全世界都為之悲痛的疫情面前,我們意識到了醫藥學研究的重要性,現在能將新冠肺炎病毒扼殺的最終手段就是疫苗,眼看著冬季將至,疫情又開始出現小範圍反覆現象,這時候我們不禁更加殷切的期望著疫苗的誕生,而這都離不開所有從事醫學研究的科學家們。
  • 中科院:為施一公高興 中美院士評選無必然關聯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 人民網北京5月3日電(記者趙竹青)日前,我國知名「海歸」科學家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4月25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在國內科技界引起不小震動。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
  • 知乎熱議顏寧當選美國外籍院士:優秀,但可能還不是大科學家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100人)及外籍院士(25人)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其中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科學媒體《返樸》總編、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施一公:培養了三個美女學霸,一個美國院士,還有兩個90後科學家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世界上最牛的不是當了將軍的士兵,而是當了將軍後還能開軍校、成批地把士兵培養成將軍的人,施一公就是這樣的牛人。施一公本人就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名頭非常響——著名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 舒紅兵,當年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這事而備受爭議
    他放棄國外高薪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今卻因妻子備受爭議!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你和我都是世界的過客,都是宇宙的旅友,都是孑然一身的尋夢人。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可以貧窮,但不可以喪志。碩士畢業後,舒紅兵於美國埃默裡大學深造,並榮獲博士學位。學業有成的他,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決然地投入祖國的懷抱,並於2011年力壓施一公和饒毅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而備受關注。1967年,在重慶市榮昌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舒紅兵悄然降臨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苦難不會因為年幼而消失。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在2017年,顏寧教授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憑藉著她顯著的科研成果,我們都認為顏寧教授能夠成功當選院士,但是結果出人意料,顏寧教授落選了。顏寧教授當選外籍院士在顏寧教授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2年後,顏寧教授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從落選國內院士到當選外籍院士,只有短短的兩年。有人認為是顏寧教授的才華在國內得不到認可,落選院士,因此她才「負氣出走」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