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施一公同年落選院士後來施一公當選,他卻宣稱:不再競選院士

2020-12-06 教育方向盤

說到我國的科研界,院士無疑是最具閃耀光芒的頭銜,說到院士因為成員少加上評選上的難度高,被視為我國含金量最高的一類人群,很多科研人追逐了一生都不一定能夠拿到這個頭銜,這項可以伴隨一輩子的榮譽成為了一生的標籤,同時更是身份的象徵。

在我國如今的院士已經形成了2年一次的評選機制,而且為了可以優中選優,需要經過一輪一輪篩選,能夠進入候選並最終出現在公示名單中的人員也不足百人,比如在19年的院士增選名單中可以看到最終只有75人入選,其中國內院士只有50人,而從年齡構成來看,除了一位出生於1970年外,大部分都是50後和60後,甚至不乏一些40後群體,雖然這些年我國強調了院士隊伍的年輕化,但可以看到想在40歲左右評選上院士還是十分困難的,每年40歲左右評選上的院士人數寥寥無幾,甚至有些年份呈現出來了顆粒無收的局面。

舒紅兵

而說到施一公這位院士對於我們來講常常會在媒體或者教育類信息報導中見到他的名字,施院士其實當年成為院士的時候還是很年輕的,我們可以看到在13年院士評選當中,他通過過五關斬六將的方式擠到了最後,成為了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一位院士成員,當年也僅有46歲而已,施院士的當選被很多人視為實至名歸,畢竟從其的學術成就和履歷來看,對得起這個頭銜。

不過鮮有人知的是其實這不是施院士第一次參選,在2年前也就是2011年的時候,施教授曾經參與過院士評選,後來還進入到了候選名單之列,但是最終卻不敵和自己同歲的武大副校長舒紅兵而敗北,當時的舒紅兵44歲成為了該年份當選院士的年齡最小群體,而在這一年其實還有多位大咖參與其中,饒毅就是眾多選手之一。

說到饒毅如今擔任首醫大校長一職,饒校長的年齡比施院士和舒紅兵都年長了5歲,如果按照年齡上來講是有優勢的,但讓很多人遺憾的是饒校長在第一輪評選中就被淘汰出局了,事後有人分析原因,認為主要是因為饒校長發表的論文太少了,相較於舒紅兵的160篇左右的SCI等國際學術雜誌論文來講,饒毅全部加總不及他的五分之一。

但是也有人認為並非僅僅是因為論文發表量在競爭對手中太低導致了饒校長在首輪競選中慘遭淘汰的原因,而是因為饒校長和施一公同時在13年前回國,兩人雖然已經都在重點985任職,並且當時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但是饒校長和施院士因為回國時間尚短,加上兩人人脈不及舒紅兵,導致了最終的失敗,畢竟舒紅兵當時回國已經有10年的時間,而饒校長回國僅有4年時間,人脈關係網遠遠達不到舒紅兵的高度。

因此不服氣的饒校長看到舒院士當選後加上自己在首輪的遭遇後十分憤怒,甚至還直言:以後再也不參與院士評選了。說到這裡很多人認為這是在賭氣,從後面的數次院士評選年我們可以看到,確實如此饒校長說到做到了,而和自己同時敗北的施院士則在13年也就是2年後進入到了院士之列。

不少人認為饒校長這樣很不值,但是從饒校長的作風來看確實特立獨行,甚至還敢於直面披露學術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吸引了不少的粉絲,對於饒校長這種堅定不移放棄競選院士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說起施一公,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曾經他是清華大學副校長,他所取得的成就可謂是年少有為。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 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能說明什麼
    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4月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據5月1日《人民日報》)。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武漢疫情的出現,很多學術界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其中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是早就聞名於學術界的,而舒紅兵院士、王延軼所長和高福院士則是在這次事件中新走紅的學術大佬。
  • 施一公簡歷: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圖)
    光明網教育5月1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布消息,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同時,千人計劃學者、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 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那年院士評選,饒毅落選他當選
    2011年8月,饒毅在博客貼出簡短聲明:「在2011年8月17日後,將不再成為候選人」。饒毅稱此舉「也許這樣做了,對改變風氣有一定促進作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饒毅第一輪落選。這個消息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在2017年,顏寧教授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憑藉著她顯著的科研成果,我們都認為顏寧教授能夠成功當選院士,但是結果出人意料,顏寧教授落選了。顏寧教授當選外籍院士在顏寧教授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2年後,顏寧教授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從落選國內院士到當選外籍院士,只有短短的兩年。有人認為是顏寧教授的才華在國內得不到認可,落選院士,因此她才「負氣出走」清華大學。
  • 舒紅兵:放棄高薪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報效祖國,當選院士其中就有這麼一位不忘初心的科學家,面對著國外拋出的橄欖枝以及高薪不為所動,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為我國的科研工作發展做貢獻,而他就是當年力壓施一公於饒毅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因為發生在妻子身邊的事情而備受爭議的舒紅兵。
  • 舒紅兵:當年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這事而備受爭議
    >面對著國外拋出的橄欖枝以及高薪不為所動,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為我國的科研工作發展做貢獻,而他就是當年力壓施一公於饒毅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因為發生在妻子身邊的事情而備受爭議的舒紅兵。 當年本是舒紅兵、饒毅與施一公三人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其中的舒紅兵並不被世人所看好,自然是三人之中呼聲是最低的。不過最終得選的結果卻十分出人意料,舒紅兵成功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對於這個結果人們顯然是不太滿意的。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在這裡就包括顏寧和施一公,這兩個師徒倆。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
  • 盧煜明、施一公、支志明等3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分別為:陳雪梅、楊薇、鄧興旺、支志明、盧煜明、施一公)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陳雪梅,耶魯大學鄧興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楊薇(Yang Wei)教授等3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香港大學支志明、清華大學施一公等3名中國人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次共有84位科學家增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另外,來自14個國家的21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當選的科學家均在各自所在領域作出傑出而持續的科研貢獻。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分別到中國頂尖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工作,還都是擔任生命科學院院長一職,而且後來都得到逐步「升級」,可謂是平步青雲。 清華生命科學院官網顯示,施一公在2009年至2016年擔任院長一職。在2014年12月,新聞報導中顯示施一公已出任校長助理;2015年9月,又升任清華副校長。2018年1月,施一公已請求辭去清華副校長,全身心投入到西湖大學的籌建中去,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正式當選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
  • 顏寧國內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主要是4點原因
    在普林斯頓留學期間,施一公教授正在該校任教,而顏寧也恰好成為施一公教授的學生。在施一公教授的教導下,顏寧的學術科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她今後選擇走科研學術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前往美國就職,同年國內落選院士
  • 中科院:為施一公高興 中美院士評選無必然關聯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 人民網北京5月3日電(記者趙竹青)日前,我國知名「海歸」科學家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4月25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在國內科技界引起不小震動。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落選的背後其實,施一公與饒毅雙雙從美國回來後,就參與了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競聘。當時與他們兩人一同參與的還有如今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相比於當時的施饒二人,舒紅兵當時屬實不被看好,並不是說舒紅兵的水平不夠,而是施饒兩人實在是太耀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院士名額必會從施饒兩人之中誕生。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詫:舒紅兵勝選,施一公與饒毅都沒能評上。
  •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5月1日電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增選院士名單,其中包括84位美國本土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入選該院外籍院士,也是21位入選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 施一公:從西湖大學校長到身家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
    施一公也因此在2020年多了一個身份,身價超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根據2020年12月底的股價估算,應該有17億+)作為「網紅科學家」,施一公自回國後一直就「流量不斷」。和西湖大學類似,諾誠健華這一生物醫藥公司就是因為施一公才被人關注,贏得不少投資人的青睞。
  • 清華施一公對饒毅的第一印象:喜歡多管閒事,敢於批判一些院士
    就像獲得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高度評價的兄長「饒毅」教授一樣,他沒有當選為院士,沒有那麼多頭銜,但是他能夠挺直腰杆做學問,始終堅守自己的科研理想和教育理想,保持學者的率真風範,敢於直接批判科研文化的不當之處,所以學生多比較追捧饒毅教授這樣的老師。饒毅和施一公教授一樣,在國內的生命科學專業領域,都是聲名遠揚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