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付巧妹,和姚期智、施一公院士坐一排,從小學講臺走向世界

2020-09-12 大樹成長營

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備受關注,在7位發言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女性、非兩院院士,還是一位80後,格外引人注目。大家不僅要問,這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付巧妹是誰?她何以能和徐匡迪、姚期智、施一公等知名院士坐在一排?

她是破除「四唯」的代表人物

昨天舉行的科學家座談會,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共有7位科學家代表先後發言,其中三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徐匡迪、陳左寧和王堅,前兩任分別擔任過工程院院長和副院長,王堅則是阿里技術第一人;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是姚期智、施一公,在業界的知名度更是如雷貫耳,姚院士是唯一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學者,施院士則曾任清華副校長,是「未來科學大獎」得主。還有一位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戴偉,是外籍科學家代表,來自英國。

而付巧妹的身份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不僅僅是7人中年齡最小的,還是一位80後,唯一的一位女性,她研究的領域也不是熱門的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等嗎,而是比較冷門的人類學研究。

這次座談會提出:要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巨大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這對當下激勵科研人員無疑具有特殊意義,付巧妹成為7名科學家之一,無疑成了破除「四唯」的代表性人物。

逃離小學講臺開啟精彩人生

說起付巧妹的經歷,很有一些傳奇色彩。

她的家鄉在江西共青城的鄉村,小學就在校上的小學,初中到共青城讀。遺憾的是,她的成績並不出色,眼下的話來說類似「學渣」了,上初中第一次數學考試竟然不及格。

但畢竟是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鄉村教師,兩個哥哥也成了教師,這次跌倒後,她逐漸適應了縣級初中的學習和生活,成績不斷提升,到初中畢業時她成了全共青城的第三名。

當老師的父親想法很簡單,讓女兒讀師範,成為一名教師,獲得一份安穩的工作。付巧妹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她考上了中等師範,畢業後當一名小學教師。

可敢於接受挑戰的付巧妹中師畢業,忽然心生不甘,希望去讀高中。但此時分配到南湖小學的調令已下,父親不同意她上高中,無奈只能走上小學講臺。可沒過多久,她終於說服了小學校長,逃離小學講臺,走進了高中課堂,開啟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僅用了兩年的時間,付巧妹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考上了西北大學文物保護技術專業。2007年在西北大學後,畢業後她去了中科院從事骨骼方面的研究,僅用2年於2009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隨後出國深造師從古DNA領域的泰鬥,也是該領域的創始人凡特·帕波教授,2013年在德國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獲演化遺傳學博士學位,此後她開啟了「改寫世界研究古人類的歷史」。

入選《自然》雜誌「十大科學事件」

博士畢業不久的付巧妹就以科研成果震驚了世界。2015年1月傳來好消息,這位年輕女博士領銜的關於「古DNA解密現代人起源」的研究,入選《自然》雜誌「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被評為「有理由慶賀」的科研成果之一。

當時正在美國哈佛醫學院進行一個研究項目的付巧妹,並不知道自己領銜的這項研究如此備受矚目 ——儘管國內各大科技類媒體網站都將這條消息加粗標註在重要位置。但她對這樣的「大獎」似乎並不太在意,有點輕描淡寫地記者說:「你知道搞科研的人對這個不怎麼關心的,但被給予這樣的肯定總是開心的。」

其實,這個時候付巧妹已決定回國,作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成員之一,在結束德國、美國六年多的求學和科研生涯之後,她於2015年正式回國,擔任中科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古DNA實驗室主任,開始打造一支「中國製造」的古DNA研究團隊。

幾年之間,除了入選Nature「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外,付巧妹團隊破譯了世界最古老現代人基因組,大規模開展中國史前人群的基因組測序與分析,為東亞人群古DNA研究打開局面,填補了東方史前人類遺傳、演化、適應方面的重要信息。

因成果顯著,付巧妹被《Nature》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被CCTV評為「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之一。

獲首屆「科學探索獎」300萬大獎

2019年11月2日,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會在北京舉行,這項由騰訊基金負責人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一眾大牌科學家設立,面向工作在中國大陸的科技工作者。

這次頒出的科學探索獎共有50人獲獎,獎金總額達到1.5億元,每位獲獎者可得300萬,在這50名獲獎科學家中,有4名女科學家,她們是北大的劉穎和周歡萍、清華的王書肖,還有就是曾經的中師生付巧妹。

今年5月15日,再次傳來喜訊,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一項關於華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由付巧妹團隊主導,利用古DNA技術開啟了一趟尋根之旅,歷經8年艱辛探索,逐步揭開東亞尤其是中國史前人群南北格局、遷徙擴散及遺傳混合的「神秘面紗」。

付巧妹帶領團隊向著夢想努力奔跑,面對不期而遇的「麻煩」,付巧妹愈挫愈勇,她說:「在古DNA研究領域世界正在看中國,如何保持領跑優勢,這應該是她的責任與擔當,不能有半點懈怠。」

我們為這樣的女科學家榜樣感到驕傲。

相關焦點

  • 80後的付巧妹是誰?能和施一公等院士同坐一排……
    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備受關注,在7位發言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女性、非兩院院士,還是一位80後,格外引人注目。大家不僅要問,這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付巧妹是誰?她何以能和徐匡迪、姚期智、施一公等知名院士坐在一排?她是破除「四唯」的代表人物昨天舉行的科學家座談會,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80後美女與院士同桌論道,代表科學家座談發言
    一位80後,準確的說是84年的美女代表我國科學家在會上做了發言匯報!一起來看一下,與這位年輕美女科學家共同發言論道的都有誰。他們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姚期智、
  • 放棄美國國籍,為國家培養頂尖人才,施一公和姚期智用行動在證明
    出席座談會的姚期智和施一公引起了小編的關注。姚期智,計算機學家,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的研究方向包括計算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量子計算中的應用。清華有「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清華人工智慧班」,都是姚期智領軍,被稱為「姚班」和「智班」。
  • "80後"付巧妹獲科技創新人物:改寫亞洲古人類演化史
    九江人的微信朋友圈再次被這個「80」後女科學家刷屏。這個從九江共青城的一個小山村走出去的研究員,利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了亞洲古人類演化歷史。,80後科學家付巧妹入選,該雜誌稱她用古人類的遺骸DNA改寫亞洲的史前史。
  • 姚期智院士:心繫人民 懷揣赤子心
    當然,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努力,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一位在57歲是依然選擇回國的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教授,如今他已經年過七旬,還依然在講臺上繼續耕耘,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姚期智祖籍湖北,出生於上海。
  • 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確認出席2020浦江創新論壇
    在本屆浦江創新論壇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九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施一公成功的背後,付出的是常人想像不到的努力,也源自於他對生命科學由衷的熱愛與堅定的信念。在80年代國內生物學類專業剛剛興起還未形成相應的科研氛圍,前途未卜的時候,他卻義無反顧的選擇生物學,心無旁騖投入到了自己的專業學習和科研中。
  • 她,讓姚期智從物理學轉向計算機學,他,邀請姚期智來到清華!
    姚期智院士的鼎鼎大名,在全世界計算機界如雷貫耳。特別是他在清華大學開辦了「姚班」後,十年「姚班」,培育的英才,在計算機領域展露頭角的越來越多,很多世界知名企業,都以高薪誠聘,這些計算機界的精英都左顧右盼。
  • 施一公:我的家鄉在駐馬店
    我母親來自江蘇丹陽的呂城鎮,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礦業學院。父母大學畢業後,選擇到條件較為艱苦的河南工作。雖然我出生在河南、成長在河南,但我對自己是哪裡人的問題一度迷惑,小時候的鄰居和同學也總認為我是「南方人」。
  • 楊振寧姚期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人均有多個外國院士頭銜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代睿 許雯  據央視報導,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日前已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月21日,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注意到,中科院已公布楊振寧、姚期智的信息,二人分屬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和信息技術科學部。
  • 姚期智辭去名校終身教授,改回中國國籍:我要回中國了,永遠的
    這年9月,姚期智又做出了"跨界"之舉,進入麻省理工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的職位,果然優秀的人在方方面面都是出色的。一年後,姚期智終於做起了"專業對口"的工作,在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任教,這一教,就是10年。
  • 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院士
    、姚期智兩位教授日前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院士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姚期智院士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
  • 從春暉中學走向世界 80後AI大牛將入職阿里?
    這位剛滿35歲的80後青年,是全世界最受關注的AI科學家之一,也是一位出生在浙江上虞的天才少年。昨天清晨,這則消息成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頭條新聞。全球人工智慧頂尖技術大牛 即將入職阿里在科技圈裡,賈揚清到底有多牛?在矽谷,賈揚清的個人履歷是教科書式的。
  •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姚期智院士作了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  姚期智院士是世界著名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科學家在一件件展品和一個個實驗平臺前,姚期智院士表示,同濟大學通過科學中心在人工智慧方面作出了宏大的規劃和努力,是國家在人工智慧方面補短板的重要抓手。今後他將繼續與同濟大學攜手共進,共同為推動上海、國家人工智慧發展創造新氣象,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中科院院士、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姚期智:為中國創建一流計算機學科
    我們為了將來著想,為我們自己的人才著想,我們本科教育,需要開始好好地趕上世界水平。 要趕超世界,姚期智決心從培養本科生開始。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立足學科前沿,親自為這個實驗班設計課程,制定培養方案,並定期更新。他一直堅持姚班的課程必須充滿挑戰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長項。
  • 施一公院士的妻子有多厲害?
    大家都是中國人,就算沒有聽過施一公院士妻子的名聲,那也應該聽過施一公院士的鼎鼎大名吧!正所謂「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女人」,但其實成功院士施一公的背後,那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妻子,同樣是一名偉大的女士。作為一名被保送到清華,後來又遠赴美國求學的優秀人士,施一公院士真的很不平凡。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同為名校生科院長,如今都各自執掌一所名校,成為大學校長 饒毅和施一公回國後,分別到中國頂尖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工作,還都是擔任生命科學院院長一職,而且後來都得到逐步「升級」,可謂是平步青雲。
  • 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能說明什麼
    值得關注的是施一公教授,這位在美國先後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雙料院士」,卻在2012年落選我們自己國家的中科院院士,當時就引來一片鳴不平,這次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筆者注意到,在媒體報導的網絡評論中,不乏很多偏激語言,矛頭顯而易見是直指我們的院士評選,更有部分網友對我國中科院院士評選機制展開某些無端的「聯想」,筆者不能說網友的這些評論和
  • 姚期智:哈佛畢業後受邀留美,獲得巨大成就後,他毅然選擇回祖國
    如今,又有一位科學家從海外歸來,還主動放棄美國籍,正式成為中科院的一名院士,為祖國的復興做努力。這位科學家名叫姚期智,他曾擔任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美國院士等多個職務,是世界一流的頂尖人才。
  • 姚期智的一通電話,讓留學美國的物理天才辭職回國,成清華教授
    而在我國各事業的發展中,像錢學森一樣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遊學之子不計其數:天眼之父南仁東,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量子科學這一塊,有這樣一個科學家,在老友的一通電話後,立即放棄在美國優資厚待的教授工作,回到祖國,成為清華大學的教授。為國家量子信息事業奉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