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指出染髮劑中的著色劑系有害物質選用要慎重
□ 本報記者 楊 陽/文
作為特殊功能產品,染髮劑早已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年輕人可以隨心情改變頭髮的顏色,配合服飾和妝容,充分顯示自己的個性,而中年人由於不斷長出白髮而不得不頻繁地染黑。目前的染髮劑市場如何?染髮可能給健康帶來哪些危害?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染髮產品?記者進行了調查。
染髮劑產品種類豐富
記者在商場、超市的染髮劑櫃檯發現,目前市場上的染髮劑產品品牌豐富,常見的足有幾十種。在家樂福中關村店,歐萊雅、施華蔻、卡尼爾等國際知名品牌被擺放在專櫃的中上層,佔據了「有利」地形,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光。據專櫃負責人介紹,產品細分化、多樣化,色彩豐富齊全是這些國外產品受青睞的主要原因。以施華蔻為例,此品牌的染髮劑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開發了多種色彩染髮系列,如黑色、咖啡色、黃色、紅棕色、紫紅色、淺瑚棕等不同顏色,尤其受到年輕人喜歡。前來選購的王小姐表示,現在市面上的染髮劑色彩層出不窮,染髮可以非常明顯地改變個人形象,自己就是一些國外品牌的忠實用戶。
相對而言,現代、貂油、溫雅、光明等國內染髮劑品牌在色彩的多樣性上要遜色許多,多數都是染黑髮,不過在價格上卻更為優惠。相對歐萊雅等品牌上百元的價格,一些國內品牌只需要二三十元就能買到,吸引了不少中老年消費者。
無論是國際品牌的領先之勢,還是國內產品的不甘示弱,染髮劑產品的迅速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業內人士稱,亞洲一些國家尤其日本,社會在過去10年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顯而易見的兩個現象就是行動電話的普及和染髮風潮的湧動。有關資料顯示,過去幾年全球染髮劑市場年均增長4%~5%,速度比其他美發用品市場高出一倍。2000年度美國染髮產品的零售額達14億美元,增長6.7%。2002年全球零售額達70億美元,發展至今,染髮劑已成為護髮業中發展最為強勁的產品。
染髮劑產品易引起過敏
「我國使用染髮劑的人越來越多,且呈現一種低齡化的態勢,染髮劑引起的各種健康問題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教授劉玲玲說,染髮劑是指能夠改變頭髮顏色,可將頭髮染成色彩各異、深淺不同的顏色的化妝品,其有害性在醫學界已取得共識——對苯二胺是染髮劑中必須用到的一種著色劑,它主要用於染料合成或化工中間體。它對毛髮中的角蛋白有極強的親和力,其氧化過程就是染髮時顏色的固著過程。但這種成分是種過敏原,可能造成紅腫、發癢甚至溼疹等過敏症狀。
劉玲玲表示,在她所接觸過的患者中,不少患者都因染髮導致過敏,主要是由於染髮後引起的皮膚或全身的過敏反應,一般是在染髮接觸部位如頭皮、額部、頸部、耳後等部位的皮膚發癢,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甚至紅腫、滲出等症狀,有的還擴散到了面頸和上胸部,有些患者手部接觸染髮劑後也有過敏反應。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染髮劑,無論品牌高低,價格貴賤,大都含有對苯二胺這種物質。儘管現在很多染髮劑的生產廠商都在尋找對苯二胺的替代品,但是到目前為止,對苯二胺仍然是染髮劑主要的生產原料,完全無害的替代品還沒有出現。
專家表示,一些染髮劑中還含有芳香胺類化合物,這是一種致癌物質。雖然目前染髮劑與癌症之間的關係尚無最終定論,但專家建議儘量避免或少染髮。
使用染髮劑產品要謹慎
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一些染髮劑產品存在中文標示以及產品的成分標示不清,對產品可能引發的危害警示不足等現象,使消費者降低了對產品有害性的認識,埋下了健康隱患。劉玲玲提醒,消費者在選用染髮劑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染髮次數不宜過多,一年最好不要超過兩次,而且只要染新長出來的地方就可以了;應少用永久性染髮劑。一般而言,染髮後三四天洗頭時即褪色的,為短暫性染髮劑;染髮後1~2周褪色的,為半永久性的染髮劑;染髮後2周以上基本不褪色的,為永久性的染髮劑。前兩種毒性較小,後一種毒性較大。使用永久性黑色染髮劑的消費者,最好考慮換用顏色較淺的染髮劑,因為顏色越黑的染髮劑毒性越大;染髮劑本身是較強的過敏原,由染髮劑引起的皮炎也較常見。對於想要染髮的消費者來說,先做斑貼試驗是最好的預防辦法。比較可行方法是,染髮前在前臂上端屈側靠肘窩處滴1滴將要使用的染髮劑。滴後讓其自然乾燥。觀察24~48小時,如果滴藥處出現紅腫甚至水皰、滲液等,就決不能用這種染髮劑。有瘡癤、皮膚潰瘍和對染髮過敏的人,最好別染髮。特別要注意的是,即使以前做過過敏測試並不過敏的消費者,並不代表以後不過敏,每次染髮都應該做過敏測試;同時,染髮時應儘量避免染髮液沾到頭部和頸部皮膚,如果該部位不慎沾到染髮液,要立刻用水衝洗乾淨。染髮後若有發腫等異常現象發生,應立刻諮詢皮膚科醫師,不能用手觸摸該部位。每次用染髮劑後均應徹底洗手,而且不要用不同的染髮劑同時染髮,染髮劑之間有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
最後,就是要選購包裝完好、標示清楚、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由於染髮劑屬於特殊用途化妝品,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要查看生產許可證號、衛生許可證號、特殊用途化妝品的批准文號是否齊全,產品執行標準號是否準確。選購進口產品時應查看進口化妝品衛生批准文號、中文產品名稱、製造者名稱、地址及經銷單位註冊的名稱地址。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