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子在濟南高新區「遇見」美髮店染髮後頭皮過敏紅腫 使用的是「施華蔻」的染髮劑)
美發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產品。齊魯晚報記者 王傑 攝
近日,高新區的劉女士本想染髮換個時尚造型,沒想到漂亮發色沒染成,卻因染髮劑而引起頭皮過敏紅腫。劉女士發現,美髮店所使用的染髮劑外包裝上有英文等多國文字,但未貼注相關中文標識。此外,記者調查發現:濟南大多數美髮店都不會對染髮顧客做過敏測試,市場上的染髮劑質量更是參差不齊。
消費者反映
使用染髮劑後頭皮紅腫
懷疑商家用了三無產品
「染時沒啥反應,一天後就覺得頭皮發麻。」劉女士說,2016年12月23日,她在高新區穎秀路上的一家名為「遇見」的美髮店做了燙染。經該店美髮師推薦,她使用了一款品牌名為「施華蔻」的染髮劑,「價格是300元,美髮師說是原裝進口的。」
因之前曾多次染髮,劉女士對染髮早已習以為常,「這是家新店。雖然之前沒來過,但從裝潢上看應該是正規店面。」正是出於信任,染髮前劉女士對染髮劑的品質也未做任何懷疑。
到了第二天,劉女士感覺頭皮不適。照鏡子一看,才發現頭皮已經紅腫。隨後,經醫生診斷:頭皮紅腫是由染髮所致,染髮劑中的刺激性物質引起頭皮過敏反應。經過幾日治療,劉女士頭皮雖已消腫,但十分擔心可能會引起掉發、發質受損等後續問題。隨後,劉女士便來到該美髮店,查驗自己所用的染髮劑。當美髮店工作人員出示該染髮劑後,劉女士發現該品牌染髮劑外包裝有英文、韓文等多國文字說明,但沒有貼注任何中文標籤。
「市面上正規的進口商品都會標註相關中文標籤,這個品牌的染髮劑卻沒有。如果該理髮店繼續使用此染髮劑,會不會對其他消費者造成傷害?」劉女士稱,雖然美髮店一再強調染髮劑為正品,但始終未向她出示該產品的中文標識及相關部門的檢測記錄。
美髮店回應
因顧客自身敏感所致
中文標識在外包裝上
從劉女士提供的這瓶「施華蔻」染髮劑外包裝來看,其外包裝紙盒皆為外文,無任何中文標識,更未標註生產日期、生產商等相關產品信息。
2016年12月27日,「遇見」美髮店相關負責人表示,其美髮店的所有美發產品皆可保證產品質量。至於包裝紙盒無中文標識、無任何產品信息一事,該負責人稱,劉女士所看到的包裝紙盒為產品的零散包裝,「小紙盒一般都是裝在大包裝盒裡,中文標籤也貼在了大包裝紙盒上。」
此外,該店長稱,之前用同一款染髮劑給很多客人染過發,都沒有出現類似問題。「這不排除客人自身頭皮敏感原因導致」。該店長稱,如果之前染過或者頭髮已染色,便不再給客人做過敏測試,「一般只會對未做過染髮的客人,做簡單的過敏測試。」
「頭皮紅腫可能是個人膚質敏感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商家使用『三無』產品引起的。」劉女士稱,商家使用的進口染髮劑上沒有任何中文標識,也沒有標註相關合格證書,難以證明商家所使用的染髮劑為正品。「商家很有可能使用了『三無』產品。」
市場監管部門
現場未發現違規產品
將催商家提交進貨單
2016年12月28日,濟南市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對「遇見」美髮店進行了現場檢查。工商人員對該店的營業執照、貨倉庫存產品等進行了一系列檢查。
根據檢查結果,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該理髮店證照齊全且未發現相關違規產品。至於劉女士所提供的沒有中文標識的產品,市場監管人員稱並未在現場發現,「該店負責人聲稱,當時劉女士所查看的是櫃檯樣品,樣品未張貼中文標識。」
隨後,市場監管人員要求美髮店負責人出示該店美發產品的檢測報告及進貨證明。但美髮店負責人表示:由於該店為分店,貨品由總部統一發貨,相關證明暫時無法提供。「我們將催促其儘快呈交。如劉女士反映屬實,我們將責令商家限期整改。」
「如果消費者仍有疑問,我們可以組織協商。」該工作人員說。「取證存在一定難度。」該工作人員表示,在日常監管中,經常發現有美容美髮店在店面擺出合格的產品,用的時候再拿出配製的、甚至是假冒的產品,以至於消費者上當,監管部門也難以查證。
延伸調查
染髮劑過敏時有發生,多數美髮店仍不重視
染髮是否容易導致人體皮膚過敏?記者就此諮詢了山東省中醫院崔華峰醫生。崔華峰說,染髮劑成分中都有一種叫「對苯二胺」的化學物質,容易對人體皮膚造成傷害。建議消費者儘可能減少染髮次數,能不染的最好不要染髮;即便是染髮,也要事先做過敏測試。
崔華峰稱,正規的過敏測試要將染髮膏塗在耳朵後面兩天以後才能察看效果。「一般美髮店做完測試一會兒就給顧客染髮,沒有任何測試效果,24小時以內看過敏測試的結果,是看不出來有什麼異樣的。」
隨後,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美髮店,沒有一家美髮店主動說明染髮有可能造成過敏,更是少有美髮師會主動要求顧客做過敏測試。「過敏?機率太小了。」和平路與歷山路交叉口的一家美髮店工作人員表示,店裡的產品都是名牌正品,顧客根本無需做過敏測試。
佛山苑小區一家美髮店店主表示,自己就曾遇到過顧客染髮出現過敏頭皮紅腫掉發的事故,據其估計,濟南上千家理髮店,七成以上的美髮店都不會給消費者進行過敏測試。「打那以後,我染髮時就比較謹慎了,一定要對顧客問了又問才能放心。」該店主稱,雖然顧客過敏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業內好像也沒有引起重視。
而消費者對染髮過敏也不以為意。10位受訪的顧客中,有8人說不知染髮前要做過敏測試,而知道的卻認為「做過敏測試要提前兩天,那樣太麻煩」。
濟南美發美容業協會工作人員表示,協會早先曾制定了「美發服務規範」,規範中規定對染髮顧客應進行頭皮測試,將染髮膏塗抹在消費者的耳朵後面,如果不紅不癢方可進行染髮。
該工作人員稱:雖有此服務規範,但由於協會不具備強制約束力,該規範便成一紙空文。「協會沒有行政職能,市民舉報的問題,我們只能勸說,但並沒有行政能力去幹預。
市場難覓進口染髮劑,國產廉價貨比較暢銷
近日,記者來到濟南大觀園西門附近的美容美髮用品市場。看到不少美髮師裝扮的青年來此進貨,手提著大堆美容護髮用品,許多店面堆放著洗髮劑、染髮劑等美容美髮用品。
探訪幾家店後,記者發現:該美容美髮用品市場的批發商們大都以銷售國產染髮劑為主,售價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幾款售價十多元錢的染髮劑比較暢銷,但這些產品的外包裝都極為簡陋,部分產品連注意事項也未標註。
至於進口染髮水,一位商家老闆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少有售賣的,「如果有賣的,基本上都是假的。」該老闆稱,如今售假風險高,鮮有人賣,「不如賣國產的,便宜還保真。」
在該市場西面的一家批發店裡,記者終於找到劉女士所使用的「施華蔻」染髮劑。與劉女士所提供的產品照片比對,兩者一模一樣;此外,該店所賣產品外包裝盒背面貼有詳細的中文標識。「36元一瓶,多要還有優惠。」店主表示,該市場僅有自己一家售賣「施華蔻」等進口染髮劑,「我們是官方代理。」
「前幾年,許多店裡都還銷售假冒的進口染髮劑;但這幾年,市場上都不再銷售了。」該店主稱,隨著職能部門的檢查力度以及違法處罰成本的加大,假冒的進口染髮劑已逐漸退出市場。「正品的30多元,假冒的幾塊錢。美髮店不至於為了省這點錢砸自己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