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能量守恆:電網每天都發那麼多電,沒人用時這些電去哪了?

2021-01-08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前幾天筆者所在單位分公司的一個機房停電了,因為停電比較久,UPS無法支撐那麼長時間,所以只能先關機,指導完工程師關機程序後他突然冒出一句:「這UPS能把電存起來用,這電網中的電沒人用的時候到哪去了?也能存起來嗎?」

當然各位肯定要笑話物理是體育老師教的了,但各位捫心自問,一下子能想明白不?

根據能量守恆,電網中沒有多餘的電

這電網中既然沒有多餘的電,我們又是怎麼用的電呢?事實上理解起來似乎有那麼點困難,但其實非常簡單,發電機的原理是導線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動勢,這個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則來判斷方向,但請注意,此時只有感應電動勢,卻沒有感應電流!

因為導線兩端並不是閉合迴路,所以此時導線儘管在切割磁力線運動,但卻沒有任何電能發出來,這臺「發電機」也就不存在發出「多餘」的電能,但當導線的兩端接上用電器後,感應電動勢才能通過閉合迴路形成電流,此時發電機做工了,而且是用多少做多少!

當負載功率超過發電機功率後,輸出電壓下降,發電機過載發熱容易燒毀發電機,但此時發電機仍然沒有虧欠負載,仍然是發多少電用多少電!

所以在發電機-用電器組成的「電網」中,不存在多餘的電,也不存在不用電的時候電去哪裡的問題。

既然沒有多餘電能,發電機檢修或者電站檢修怎麼辦?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發電機用多少電發多少電,那麼發電機故障的時候怎麼辦,不是沒電用了嗎?所以此時電網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一般的發電站都有備用機組,當發電機檢修或者電網過載時就會啟動這些機組,然後加入供電行列!

發電站檢修

當然電網功能遠不至此,當一個區域供電不足時,比如用電高峰期,或者整個發電站因為故障下線時就會調配周邊電網的電來補充,不會因為某臺發電機的故障或者某個電站的故障造成區域性停電事故!當然也可能因為用電缺口實在太大,周圍沒有任何電網能補充,那麼可能會過載跳閘就會造成大停電。

電網簡易圖示

發電機是怎麼把電輸送到戶的?

一般我們停電的時候會用汽油發電機,那種手一拉就能啟動了,輸出的就是我們用的220V電壓,但很明顯發電站可不會用這種發電機,比如水力發電就是用水輪機帶動的,火電和核電就是蒸汽輪機帶動的,風力發電是風車帶動的,太陽能發電用的是光電效應!

這些發電機輸出的少說也有幾千伏比如6.3KV,高的有數萬伏,這種類型的電壓顯然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變壓併網,大型發電機發出的,除非特殊用途都是標準50HZ三相交流電,它可以通過變壓器改變初級次級匝數來改變電壓,但發電機併網的卻不是降壓,而是升壓!

因為發電站到用戶這邊少則幾十公裡,多則上千公裡,因此不提升下電壓,路上的損耗太大,畢竟線損的是電流的平方乘以電阻,那麼提高電壓即可降低電流,線損也就降低了!

到達目的地後還要變電站降壓,然後配電到各小區再降壓成380V三相電壓,其實就是單相220V,因為相線間的電壓就是380V!當然變電站也會根據區域分成多級變電。

特高壓輸電

我國的水力資源是西邊豐富而東邊匱乏,這和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是有關係的,因此在西部水力資源豐富的區域輸送到東部發達地區,那麼數千公裡的距離,必須要提高到很高的電壓才可以,因此我們發展出了特高壓輸電!

一般1000千伏(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其實特高壓輸電並非中國首創,俄羅斯和美國早就有了,只是他們沒有迫切的需求,所以遲遲得不到發展,反觀中國,雖然晚了點,但我們經濟發展需要啊,特高壓技術頻頻突破,現在成了國際首首屈一指的特高壓技術的領跑者。

據估計1條1150千伏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可代替5~6條500千伏線路,或者3條750千伏線路;節省了鐵塔用材30%以上,節約導線50%!

當電網斷電真的是瞬間停電嗎?

其實這要看這斷電是在哪個位置,如果是在最後一個變壓器後,那麼還真是這樣,斷電後立即停電,但要是在變壓器之前,其實從理論上來看,還有在鐵芯中儲存的電能(其實像電腦類設備都有開關電源,也存在儲能的鐵氧體芯),但時間極短了,而後備式UPS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做切換的!

UPS的電池組

大部分後備式UPS是用快速繼電器作切換元件,時間是2~4ms,要求比較高的會用可控矽,這個導通時間就是微秒級了,一般都小於1微秒!

所以啊,大部分時候都有半個周期的交流電!

能把電存起來用嗎?

一般情況下,交流電都是無法存儲的,比如鉛酸電池、鋰電池、液流電池等存下的都是直流電,轉換成化學能在電池中,因此電網中要設置個存儲的儲能電站成本是極高的,因為現代電池的能量密度太低,要儲備一個家庭一天的用電量的電池得大幾萬,一般人還真用不起,而且還要用逆變設備轉換成交流電,一來一去轉換效率就剩下60%左右了!

那麼如何將電能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存起來呢?

方法倒不少,因為現代風力或者太陽能等這些不穩定的來源棄風棄光太浪費了,怎麼辦?有蓄能水電站,可以將「多餘」的電能用抽水蓄能的方式,利用重力勢能將這些能量「存」起來,然後在用電高峰期放水發電補充電網!

或者可以飛輪儲能,電解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都是儲能的方式,但大規模低成本的選擇,唯有抽水蓄能,這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最普遍的。

延伸閱讀:地球一小時有意義嗎?

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節能活動,提倡在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倒數第二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21:30,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

聽上去似乎很好的一項活動,但其實這就是一個坑爹的運動,因為電網最怕這種大規模的波動,一條直線的用電最招人喜歡,忽大忽小都沒人待見!所以平時節電就可以了,不要去跟風搞什麼地球一小時活動。

相關焦點

  • 根據能量守恆:電網每天都發那麼多電,沒人用時這些電去哪了?
    前幾天筆者所在單位分公司的一個機房停電了,因為停電比較久,UPS無法支撐那麼長時間,所以只能先關機,指導完工程師關機程序後他突然冒出一句:「這UPS能把電存起來用,這電網中的電沒人用的時候到哪去了?也能存起來嗎?」
  • 根據能量守恆:發電站發出來的電沒人用時,電能到哪裡去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這個問題,每天用電都高峰和低谷,因此發電站如果要滿足高峰時候用電功率,那麼低谷這些電又去哪裡了?假如只滿足低谷,那麼高峰時容量不夠!其實這個話題中會涉及三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下面來做個簡單分析。
  • 發電站每天發那麼多電,用不完的都去了哪裡?
    這些電力來源已經可以很好地滿足我國的用電需求。但是每座城市每一天每個時間段所消耗的電量是不同的,而發電站幾乎是24小時都在不停歇地運轉發電,這就會產生過剩的電能。比如,每天的用電量會在白天的工作時間上升,到了晚上人們入睡以後,實際用電能就降低了,這可能就會有用不完的電量。由於受限於目前的技術條件,電能是無法大規模直接儲存的。
  • 發電機發電時如果沒有電器在用電,這些電去哪了?白白損失了嗎?
    那麼假如發電機的另一端沒有任何一個負載,那麼發出來的電又去哪裡了呢?畢竟發出來的電不可能會憑空消失,那麼我們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過程。發電過程中的能量轉換事實上發電機轉動過程中,不僅僅會受到一個轉動產生的摩擦力,還會受到一個額外的阻力,這個阻力是由於電感所產生的,正是因為水克服這個額外的阻力做功,才產生了電能。
  • 在發電機發電時,如果沒有用電的設備,那麼它發的電到哪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時每刻我們都在消耗一種能源——電,眾所周知,我們所使用的電通常都是由發電機產生的,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在發電機發電時,如果沒有用電的設備,那麼它發的電到哪去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
  • 從能量守恆的定律來講講石墨烯電地暖為什麼省電?
    今天我們在能量守恆的情況下,來說一說石墨烯電地暖的用電問題。1㎡150W需要用多少度電根據南北方區域不同,功率計算也有所不同,而且房屋的保溫結構也決定著:我的房子1㎡空間需要鋪多少的問題。從能量守恆的定律去講:150W的功率,鋪設石墨烯電地暖,就能散發出150W的熱量,而相對應的150W的功率10個小時也即是耗電1.5度。這是不變的定律,再怎麼去說謊欺騙消費者:150W的石墨烯電地暖也只能散發出150W取暖用的熱量。
  • 發電站發的電會用完嗎?會出現發電量大於使用量的情況嗎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生活中一個貌似不遵守能量守恆定律的發電用電問題。一般我們會覺得,發電廠無時無刻的在發電,但是我們用電的頻率卻不是固定的,會不會出現發電廠發的電我們用不完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多餘的發電量是以特殊的方式存儲起來了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負載耗能永遠與發電量保持一致。
  • 發電站的電是怎麼儲存的?全中國用那麼多電,得多大的電瓶存電?
    這五月的天氣見鬼了,有史以來最熱的日子裡,要是沒有電那絕逼是一件令人崩潰的事情,當然這得感謝兩位大神,那就是交流電的發明者特斯拉和空調的發明者威利斯·開利,但在享受現代科技的同時,估計大家都可能有個疑問,我們每天用的電是怎麼儲存起來的,要不然發電站停機不是沒電用了嗎?電是怎麼發出來的?交流電又是什麼玩意兒?
  • 如果發電量大於用電量,那多餘的電去哪了?
    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大的用戶或者發電機組跳閘,會對電網造成一些影響。發電和用電之間的偏差主要體現在電壓和頻率的波動。換句話說電壓和頻率是電量不平衡的緩衝手段。但是因為我們國家的電網容量是超級大的,這些小擾動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很快就會通過其它運行機組增減負荷來調節。如果調節不過來,就會把局部電網跳掉,最嚴重是電網崩潰。
  • 省城一中學自建太陽能發電站 投入12萬,不過每天只能發十幾度電
    不過,該發電站一天只能發十幾度電,從投入產出的角度算,20年才能收回成本。對此,有人覺得,作為一所中學,花錢興建這樣一個沒有經濟效益的設施,有這個必要嗎?但該校的師生卻並不這樣認為,學生們對學校裡有了太陽能發電站感到很驕傲,老師們認為這有助於培養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和科研精神。    ◇學生們很驕傲◇「我們學校可以用太陽能發電啦!」
  • 每天都在用「電」,你知道電怎麼來嗎?
    現代家居必備電子產品 無一例外都要用「電」 在通常情況下用戶所需電力由市電供給,當市電限電拉閘或其他原因中斷供電時
  • 【漲知識】高鐵用的電是什麼電?
    高鐵不僅速度比普通列車要快,每排座位前方都有一個充電插座。 那麼問題來了 高鐵的電從哪裡來? 高鐵的電從哪裡來? 首先,這麼多電當然還是從我們大電網裡來,不管是高鐵供電,還是普通居民供電,電都是由公共電網提供。高鐵是供電公司一類特殊的客戶;普通居民供電由供電公司進行輸電與配電。
  • 教授自做太陽能發電設備 每日10度電免費送入電網
    據了解,目前在家庭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並與電網併網的,全國僅此一家。     中國首個「家庭電廠」     「已經發了1.08度電,估計今天能發到2-2.5度電。」趙春江認真地看了看電錶,轉過頭對早報記者說,「如果天氣好的話,一天發10度電不成問題,供家庭使用綽綽有餘。」     此刻是2月25日中午12時,寒流再次襲擊上海,莘莊地區飄起了蒙蒙冷雨,太陽從早上起就被厚厚的陰雲遮個嚴實,不過這套光伏發電設備運行依舊:默默地吸收陽光,轉化為涓涓電流,匯入奔湧著的電網。趙春江是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的所長,也是國內光伏研究領域的權威。
  • 那麼電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那麼電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我們都知道,有電就有光!在這個「國際光日」,我們必須來說說電的傳播速度有多快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電流是怎樣形成的。金屬導線中一般都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在電路未接通以前,導線內並無電場,自由電子只做無規則的熱運動而沒有定向運動,當然導線中也沒有電流。
  • 我們用的電都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發電方式你都了解嗎!
    當高科技深入我們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依賴電力能源。電的應用極其廣泛,電能被廣泛應用在動力、照明、冶金、化學、紡織、通信、廣播等各個領域,是科學技術發展、國民經濟飛躍的主要動力。當電還沒進入我們的生活時,靠一些煤油燈,蠟燭等方式照明。生產還是低效率的人工,正是電的使用,進入我們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帶給了人文進步,加快了社會的發展。
  • 發電機在工作的時候,如果沒有用電設備,那電都白白損失了嗎?
    發電機發電時,如果沒有用電器在用電,發出來的電跑哪裡去了?按照這個說法的話,如果沒有電器在用電,也就是沒有負載,沒有負載,那發電機就不會發電,頂多發電機是在以最低轉速在空轉,並不會產生電流,也就不存在多餘的電的問題了。總之一句話,電能在這個系統中是無法儲存的。
  • 南京六合區龍津廣場小區交付兩年多 仍用臨時電
    南京市六合區龍津廣場小區自兩年前交付以來,一直在使用臨時電,影響業主日常生活,還存在安全隱患,今年9月,開發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諾,今年10月底前讓居民們用上正式電。那麼,當初的承諾兌現了嗎?龍津廣場小區共有900多戶業主。自2018年6月份交付以來,業主們就發現小區用電很不正常,冬夏兩季用電負荷過高時,經常跳閘停電,造成業主電器損壞,小區電梯突然下墜。
  • 現在沒電沒網非常難熬,那麼古代沒電,太陽下山之後人們都幹啥呢
    現在沒電沒網非常難熬,那麼古代沒電,太陽下山之後人們都幹啥呢現在生活中都離不開電,如果沒有電,那麼現代化的東西幾乎都用不成了,想像一下,如果沒電了,是不是就不能玩手機,不能上網,不能看電視,不能吹空調,甚至不能工作了呢?
  • 小心電蚊拍成了"電人拍"
    電蚊拍關閉後還電人「看鄰居用電蚊拍滅蚊很方便,我在6月底的時候也花27元在批發市場買了一支可充電的電蚊拍。」顧女士說,前天傍晚,她拿著充滿電的電蚊拍在房間裡滅蚊子,可是還沒拍到蚊子,電蚊拍就發出啪啪的聲音並冒著火光,剛想關掉電源查看情況的時候,自己的手被電到了,嚇得趕緊扔掉。
  • 為什麼我國電網交流電是50Hz?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使用50Hz作為電網工作頻率,但也有美國、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使用60Hz工頻。在選擇電網的工作頻率時需要考慮許多因素,包括照明設備、電動機、變壓器、發電機和輸電線路在內的設備的工作特性都與電網頻率有關。這些因素相互影響,使得工頻的選擇具有相當的重要性:需要在儘量滿足互相矛盾的性能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