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蟬:時間—人類文明的花朵

2020-12-04 喜哥說話

立杆記晷司天監,評史著文太史簡。

且將太古寄須臾,八尺常興天地嘆。

時間,作為物質存在運動和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種邏輯關係,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卻是屬於人類的專利。正如萬有引力最初只是存在於無數蘋果落地的事實之中一樣,時間只有遇到人,才被命名,然後它的豐富的內涵,才統一到這個獨特的概念中來,所以是人賦予了它的意義和靈魂。

人不是一開始就可以稱之為人的。它先是作為一隻猴子出現的。我不管這隻猴子的生理特徵怎樣,是否直立行走,而只要意識到自我與大自然的這層關係,把自我從大自然中獨立出來去考量,這時這隻猴子便可以叫做人。這時,他便有了對天地、時空的初步認知,有了對自然天地的敬畏,有了對時間的恐懼。隨著對時間的第一絲恐懼的產生,人類便產生了。

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類對時間的定義、認知,以及在時間面前獲得自由的歷史。人類最開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沒有「時間」的,有了「時間」之後,才開啟了人類文明。最初人們在自己定義的「時間」面前,像一個小孩一樣,幼稚而被時間所掌控。然後拼命想擺脫時間的控制,像一個即將成年的少年。而只有當人類發現時間是屬於人類的,人們慢慢地在時間面前多了份自覺和自由,人類才慢慢地走向成熟。

從古至今,人類對時間的研究論述浩如煙海,對時間的使用已滲透到社會生活、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時間對於人類來說,就像是如來佛祖手中的那朵花,這朵時間之花的整個花骨朵開放的全部是人類文明。對時間的認識和運用體現了人類文明進步的程度。

時間是人類實現與自然與自我與社會協調同步的重要工具。這種工具宏觀上有曆法,微觀上有社會的作息制度及家庭、個人的作息時間。

曆法指導生產,便於記事。曆法既直接關乎社會生產、國家治理,還和每個人的日、月、年的生活節奏息息相關。因此人類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曆法的研究和運用。曆法研究在遠古時代是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它往往融於天文星象的研究之中,而且一開始就被高看一等。凡是掌握這方面知識的人,往往成為一個氏族或部落的精神領袖。在最初的國家裡,總有一個圍繞在最高統治者身邊的這樣的集團,懂天文地理曆法算數,這種集團就是當時的智囊團,其中的核心往往被神化,如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他們因為掌握了一年四季的更替和天氣自然現象因時而化的規律而被描述得高深莫測。火燒赤壁諸葛亮借東風一章就是其中的典型。

通過人類幾千年的研究,曆法研究方法不斷更新,曆法計算、計時越來越精準實用。當前中外曆法體系一般有陽曆、陰曆兩種。世界通用的公曆使用的是陽曆體系,是以太陽與地球的運轉關係為主要參照體系形成的。而陰曆主要以地球與月亮的運轉關係為參照體系。中國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結合地球與太陽、月亮的運轉參照體系,一月是正真的一個月,有一個完整的月圓月缺過程,一年及24節氣的變化又與太陽運轉相吻合。

隨著東西方曆法體系的滲透融合,人類的曆法及對曆法的運用達到了空前科學完整穩定的狀態。隨著曆法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曆法對人類記錄歷史、表達思想、開展社會文明活動起到了基礎性支撐作用。所以說,曆法體系的完善和計時方法的進步,體現了每個時代文明發展的最高成就,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曆法體系的主要社會功能,是為整個社會支撐起一個完整的時間體系,然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日常生活、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所有社會活動都在這個體系中運轉,明確穩定的曆法體系,使社會運轉的時間體系具有統一性、一致性。對社會活動進行記錄、描述的文化、歷史 、教育等方面活動,也必須依賴一個確定的時間體系。而且曆法中的紀年體系,在封建社會還是皇權的重要標誌。

不同民族的曆法體系蘊含了本民族豐富的文化元素,與一個民族許多獨特的傳統習俗、文化積澱緊密相連。我國一方面為了和國際社會接軌採用了公曆紀年,同時保持了大量的農曆傳統文化內容。我國農曆中傳統的節假日文化,及農曆曆法中古老的計時體系、曆法符號如天幹地支五行八卦陰陽等,都體現了我國5000年文化傳統,對研究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承有重要意義,對當代和今後的文化發展、科學研究、社會生活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如果說曆法體系是社會時間的經絡,那麼,勞動作息制度則是社會時間的血與肉。社會作息制度與社會管理、個人生命的運轉息息相關。社會作息制度承載了很多社會功能,是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同步協調的重要載體。作息制度既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宇宙、日月星辰、天地運轉的理解,又與社會生產、社會管理發展相適應,並成為社會管理制度、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社會作息制度的制定、調整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作息制度的最重大的一次調整是1994年試行1995年正式在全國推行的雙休日制度。這項制度使我國作息制度與國際社會接軌,對改善勞動者生活條件、推動改革開放進程、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後,我國調整了法定節假日時間,又推出年休假制度,使我國勞動作息制度體系日趨完善。新的法定節假日制度和年休假制度,對提振內需、促進消費、改善供求矛盾、推動供給側改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國際社會剛從後危機時代轉向後疫情時代,國際化進程嚴重受阻,我國的強勢崛起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直接打壓,各種國際矛盾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人類命運面對嚴重挑戰。在這個危急時刻,我國中央政府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提出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思路,世界各國也都在調整相關政策。

為此我國國務院推出首個端午節長假安排,8月份上半月實行強制輪休,許多地方政府開始試行4天半工作制度。這些都說明在內循環權重快速加大的大背景下,大家都高度重視作息時間的調整對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世界突破雙休日大框架,推動作息時間進行大幅調整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簡介:高蟬,本名陸高產,邵陽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憑。1964年生,1985年畢業於原邵陽師專政治系。曾在邵陽縣三中任教十年。現就職於邵陽縣公安局。業餘愛好:思考、閱讀和寫作。

相關焦點

  • 給人類一億年的時間,我們能成為超級文明嗎?
    通過對古代生物化石的分析和研究,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人類文明出現至今只有幾百萬年,而屬於智人的時間只有數萬年而已。人們不禁設想,一萬年對整個地球的歷史來說簡直微不足道,卻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使我們成為地球的主宰者,假如再給我們一億年的時間,人類文明能發展成什麼樣子呢?
  • 人類文明還有多久時間?
    依照地球如今的情況,人類文明還有多久時間?簡單的來說,地球生態環境已經不太可能適合長期居住下去,並且時間也不是很多了,科學家們早就發出了「自然世界的消失與全球氣候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人類就是全球變暖背後的主要「引導者」,自從人類大規模介入自然之後,不斷開發,開採,捕獲野生動植物等等,都在加劇它們的滅絕,自工業時代前期以來,人類已經改變了地球上75%的土地和66%的海洋生態系統。
  • 人類誤解了外星人;人類文明不是宇宙唯一的文明
    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就是宇宙居然是可以理解的——愛因斯坦一,人類文明是不是宇宙唯一存在的智慧文明?在如此浩渺的宇宙空間跟極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只出現過一種文明智慧,是不可想像的。而且迄今為止,除了人類文明沒有發現其他唯一的存在;更加不可理解之處是,人類有文明的歷史不超過六千年。
  • 給人類1000年的時間,人類文明會變成什麼樣?科學家給出預測
    雖說古人猿數量眾多,但最後能成為現代人類的就只有一支種群,那就是從非洲東部離開的智人種群。這一支智人種群在眾多競爭中勝出,並成為了現代人類。而後在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出了文明。文明的出現,標誌著人類走上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特別是在近代,一些思考萬物的哲學家、科學家開始對科學理論進行探討。
  • 人類文明可能不是地球唯一文明,地球文明在不斷循環,人類結局或...
    根據考古學家研究,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500萬年,500萬年前一種叫做南方猿人的人類祖先出現在地球上,從而開始了人類在地球上進化的歷史,經過200多萬年的進化,人類開始直立行走,之後又經過130多萬年的演變,人類開始擁有智慧,大概在公元前5萬年,人類智力發展成熟,最後經過4萬年的進化,大概在10000年前人類開始出現文明組織並最終在
  • 自由民主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
    三維空間(長寬高三個方向量)是低頻率(生活節奏慢.支配的能量水平較低)空間,隨著人類智力的不斷提升,人類產生了語言文字,人類所支配的勞動產品也有了較多的剩餘,即人類的能量增長了,生活節奏加快了,有了對時間計量的需求。
  • 最早的花朵是何時出現的?我國科學家發現化石,找到花朵的祖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進化論指出,現在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由更早的生物進化而來,例如狗是由狼演化而來,人類由猿人進化而來準確地說,花朵是如何起源的呢?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古昆蟲學》期刊刊登了一篇關於遠古花朵化石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作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這個團隊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塊距今已經有1500萬年歷史的花朵化石,並且通過對它進行研究證實了學術界關於花朵起源演化的未解之謎。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研究的?
  • 未來人類的文明方向-人類與科技
    現代人類非常依賴科技,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得看是什麼人在用科技了,得一分為二地看待。意志力強大的人只是把科技作為提升自己的一種手段,而那些意志消沉的人則把科技作為生活的支撐柱,如果柱子倒了,這些人也就完了。
  • 在人類文明之前,地球有過幾次文明?
    也就是說,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而人類文明大概也就只有6000年左右,如果我們把宇宙的138億年看成是一年,那人類文明持續的時間大概也就是這一年最後的10多秒才出現的。>相對於兩者的歷史,人類文明簡直就是轉瞬即逝。
  • 人類文明或源於史前文明的意識轉移
    如果地球上幾億年前就有了文明的足跡,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由幾百年前的類人猿進化過來。如果幾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高超的科技手段,那麼幾千年前在叢林裡茹毛飲血過著原始生活的又是誰?而更加詭異的是,審查這些史前文明留下的物品,我們驀然發現當代人類文明與它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人類這幾千年的文明成就,似乎只是在重演史前文明的輝煌。
  • 人類文明史:從狩獵文明到信息文明,下一個「未來文明」是什麼?
    人類文明史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思想、文化和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人類文明史根據人類發展水平可以分為狩獵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在人類文明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 歌者文明是什麼?它真的能摧毀人類文明嗎?
    歷史上有一位宇宙學家曾經根據人類的文明程度對宇宙文明進行劃分,總共劃分出了三個等級,但是他沒有對文明等級的劃分進行解釋。有一部科幻小說裡面就提到了這三種文明的等級,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了:三體文明、歌者文明以及歸零者文明。
  • 地球真的存在史前文明嗎?考古學家:人類文明可能並非第一代文明
    ,後來經過十幾億年的演變地球終於冷卻下來,地球在冷卻過程中溫度降低,懸浮在空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液態水落到地面形成降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雨水慢慢聚集成為海洋,海洋在閃電的電擊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生命最基本的物質--胺基酸和蛋白質,胺基酸和蛋白質這些生命最基本的物質經過長時間演變,進化成為單細胞生物,自此生命沿著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簡單海洋生物--複雜海洋生物--陸地生物、飛行生物--高智生物這條路進化
  • 若地球時間倒流,人類一夜回到10萬年前,我們能恢復現代文明嗎
    此後,人類一代代進化下來,最終在1萬年前,人類進入到農耕時代,緊接著,又很快進入到文明社會中。這個過程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非常困難,因為只要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我們都不會出現在地球上。人類其實一直都在摸索著前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未來。因為從智人到現代人類,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是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才逐漸建立起來的。
  • 世界上最古老的廟,將人類文明誕生時間拉遠至10000年前?
    筆者:三體-小遙 在土耳其東南部的一座古城中,存在著一個神秘的石陣「哥貝克力石陣」,它的出現可謂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大的發現之一。起初考古學家們並沒有過多關注這個石陣,認為這只是一個巨大的陵園而已。然而關於這個石陣一次偶然的研究,卻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起點,這的確是祭祀的場所,但也卻是一萬多年前的文明遺蹟。仔細觀察哥貝克力石陣就會發現,石陣中的石碑雖然殘破不堪,但是仍能夠看出它們以同心圓的形式擺放,並且石碑表面刻有不同形狀的浮雕,似乎記錄著某些古老的故事。科學家藉助於先進的探測器進行研究後確認,這是一個比已知人類文明出現的時間還要久遠的石陣。
  • 宇宙最為稀缺的是智慧文明, 人類文明最為稀缺的是什麼?
    一,宇宙中迄今為止最為稀缺的是智慧文明,人類探索宇宙已經發現最遠的星系——距地球130.1億光年的「UDFy-38135539」。但是人類沒有在如此廣大的時空中找到外星人。二,人類文明最為缺少的是什麼?人類文明生存在地球這樣一艘封閉的巨大太空船上,人類文明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沒有人可以下船,也沒有停泊的港灣)1,迄今為止人類沒有找到和諧共存的方法。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但是跨星際生存將對人類文明造成重大的影響,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在以光年計算距離的宇宙,千差萬別的星球環境將對人類文明造成什麼影響呢?(火星殖民地概念圖)第一,文明一旦散開就會發生隔離,人類歷史上北美洲的人類源自西伯利亞,但是由於美洲大陸同亞歐大陸分隔,美洲文明發展的最高點是新石器文明晚期,而當歐洲大陸的工業文明再次與美洲新石器文明相遇,美洲文明滅絕。
  • 繁榮的宇宙文明,宇宙文明劃分,人類文明屬於哪個等級
    ,如同我們現在整體的人類文明。 我們現在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感覺已經很高,雖然幾十年前都有探索月球,也有在恆星系內發送探索衛星,但對人類文明自身來說,沒有任何自保之力。且現在地球上的人類還處於四分五裂狀態,國家與國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分歧,這些分歧都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阻力,我想未來人類定會和平的融合在一起,集全球人類的智慧共同進入太空時代,為人類文明進化走向一大步。
  • 公茂虹: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勢
    實現中華文明復興需要把握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勢,把中華文明復興放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視野中進行觀察和思考。人類文明具有三大發展趨勢:一是古老文明的現代轉型和持續的民族復興,二是世界現代化的持續發展和變革,三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廣泛運用。
  • 共享文明——人類文明融合發展的最新形態
    這種「超文明」聚合了人類以往優秀文明成果、又凝聚著不同文明美好的追求和人類對今天與未來共同的期待,是來自人類又服務於人類的新的主宰「繆斯」,是21世紀人類共同奏響的福音交響曲。因此,我所討論的共享文明就是基於共享文明的歷史形態而發展起來的、面向21世紀人類發展的現代共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