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的文明方向-人類與科技

2020-12-05 絕古dh

現代人類非常依賴科技,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得看是什麼人在用科技了,得一分為二地看待。意志力強大的人只是把科技作為提升自己的一種手段,而那些意志消沉的人則把科技作為生活的支撐柱,如果柱子倒了,這些人也就完了。

科技始終是外物,面對這大千世界,還得靠人類自已。科技會有盡頭的一天,但人類的未來是無限的,我們不能把科技作為人類文明的主要力量,只能作為輔助。

科技文明處於既有利又有弊的狀態,有利是提高了生產力,發展了經濟。現代科技社會像一部機器在運轉,實在是太精密了,一環扣著一環,但只要其中一環斷裂,像一部機器中的一個零件損壞,這部機器就會停止運作,嚴重時,甚至能引起其他零件也損壞,輕則整個文明停滯一段時間,待修復後再恢復運作;重則遭受永久性的損傷,再也不能發展。這就是弊了,有人說怎麼可能發告,這可能性太低了。對,這可能性不足千萬分之一,可如果發生了,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將使人類文明陷入深淵。

為了防止這樣的災難,人類不能再把科技作為文明的主要力量,這終是外物,人類該做的,應該是把科技的效益轉化為人類個體力量,這就是個體修煉文明。有人只把這當做幻想,只是他們沒想到人體藏著宇宙中最大的秘密,人類肉體蘊育有無數秘藏,只要打開一個秘藏,人類將獲得強大的力量,又何況是無數秘藏!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藉助科技的力量,打開修煉的大門!

下一篇是介紹具體的個體修煉文明,敬請期待!

注: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學術無關!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文明的方向-人類與科技
    個體 修煉文明強大的是個體,只要文明中的個體都強大了,文明也就強大了。那究竟什麼是個體修煉文明呢?看過修真小說的人都知道。可以是修真文明,還可以是其他個體修煉文明,但這裡重點講述修真文明,其他文明以後有空再講。修真,修的是自己。
  • 許倬雲:不應當放任歐美文明獨擅未來人類共同文明的發展方向
    今天分享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國歷史學家許倬雲在新世紀伊始對20世紀及之前中國文明形態的回顧、以及對21世紀的前瞻:「這是另一次的轉折契機,我們不必只在某一文明的立場發言,卻也不應當放任今日為主流的歐美文明獨擅未來人類共同文明的發展方向,其他文明(亦即中華、印度、伊斯蘭……文明)皆各有其值得取擷的文化資源,我們也應將這些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納入未來的共同文明。」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社會信息系統的進化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它將是未來人類社會體系進化的重要一部分。 隨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中級文明乃至高級文明或許會變成可能。 進化的最高形式——自我進化 DNA突變形成的進化主要體現在下一代身上。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體系是離散的,像水那樣擁有自由形態,所以社會信息系統的進化可以直接表現在自身,科技進步和社會思潮推動的工業革命和政治經濟改革即是如此。 從上可見,細胞的進化需要在下一代才能體現,DNA主導人身體結構的進化需要下一代才能體現,大腦主導人行為的進化直接在自身就實現了。到了人類社會體系,可以直接根據信息系統的演變改造自身,實現自我進化。
  • 未來人類的方向,或許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智能人類
    未來人類的方向,或許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智能人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我們的科技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從工業革命到後來的資訊時代、原子時代和現在的智能時代,人類的科技發展周期越來越短,我們似乎進入到了一個技術大爆炸的時代。對此許多人很好奇,我們人類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 未來之匙 推進人類文明第四階段
    未來之匙是甘肅未來之匙科技有限公司的簡稱,甘肅未來之匙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汪滿強(別名:清碧揚-一個為夢想而創造的建夢人)在甘肅隴南市康縣建立,建立於2020年03月05日。
  • 在未來,人類能夠掌握這三項黑科技,就有可能成為高級文明
    數百年前,人類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從此人類文明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100年前的科技跟現在的科技相比,完全是天與地的差距,由此可見,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有多麼快。如此快的科技發展,給人類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飛躍,如果是在地球時代,很多人都會認為,人類已經是一個相當發達的文明。
  • 龍牌汽車與數字貨幣——未來人類與科技發展的方向
    加密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正在塑造未來。我們再次置身於歷史洪流之中,是參與其中,還是袖手旁觀,這一切都由你來決定。 不同的人,對於加密數字貨幣的理解是不同的。
  • 《遺落戰境》:對人類科技文明「反烏託邦式」的思考
    核技術的使用,一方面,是人類為了種族生存的無奈選擇;但另一方面,也折射了人類所掌握的以核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文明對地球產生毀滅式影響的可能。關於以核技術為代表的人類科技對地球自然環境的影響的敘述廣泛地存在於現代人類社會各種生態學的著作中。甚至有學者就將人類現代科技文明稱為「新的撒旦」。
  • 為什麼人類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外星文明?可能我們尋找的方向錯了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上,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人們都會不禁提出這樣一個猜想:宇宙中有和人類的智慧文明存在嗎?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可能有人會說,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的外星文明,怎麼就可以肯定外星文明的存在呢?其實從概率學的角度來講,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即使只有億萬分之一,那麼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外星文明的數量依然會非常多。
  • 未來宇宙中的頂級文明,很可能不會是人類,而是人類的繼承者
    ,未來宇宙中的頂級文明,很可能不會是人類,而是人類的繼承者——具備高等智慧的機器。很顯然,如果未來的人類真的這樣做了,那麼他們就不再是人類,而應該算是人類的繼承者。因此可以說,在遙遠的未來,人類的繼承者可能是宇宙中的王者,他們最終將會成為未來宇宙中的頂級文明,而人類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此。
  • 科學家提出未來人類7大進化方向,每個都令人心生嚮往
    直到那時,他們才有了今天繁榮發達的人類文明。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不可避免地要「回頭看」才能理解人類進化的過程。然而,隨著對一些古人類化石的不斷發掘和深入研究,許多人開始懷疑,也就是說,與幾萬年前的古代人類相比,現代人類無論是外表還是內臟都沒有多大變化。甚至現代人的大腦容量也比幾萬年前的古代人小。這是否意味著人類進化的道路已經走到了盡頭,甚至開始退化?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回顧人類文明歷史,人類生存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歷史證明,工程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飛速旋轉,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
  • 三體人用「質子」科技將人類牢牢鎖死,未來人類有機會突破嗎
    ,試圖阻礙人類的發展進程!那麼,放眼現實世界,《三體》中的「質子文明」,人類可以實現嗎?所以說小說裡質子文明是有科學理論依據的,只不過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還不能展開多維度世界!我們現在可以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來探索新的粒子和微觀量化粒子結構,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對撞機位於歐洲日內瓦附近的山底隧道中,人類研究微觀粒子的決心一直沒有改變過,上帝粒子的發現、暗物質的發現都離不開強子對撞機,這也為我們探索質子多維世界指明了方向。
  • 面向未來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的建構邏輯
    中國共產黨通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僅使現代文明在中國基本確立,而且還探索出一條面向未來的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證明了人類現代文明實現形態的多元化,而非只有一種「普世模式」;也說明人類文明發展將持續進行並且能夠走向未來新的文明,而不是只能停留在當下的所謂「歷史的終結」。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科學網—科技推動人類文明
    而不管反對還是限制科技發展的做法,無疑是對文明的一種反動。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文明的進步,有時難免會以犧牲我們的往昔感情為代價,甚至是一種看似十分強烈的感情傷害。這是因為,這種進步不僅要對人類的感情負責,更要對人類的理性負責。而歷史事實恰恰證明,按照理性的思路來發展文明,往往比按照感情的衝動來發展文明,要少走許多彎路。
  • 繁榮的宇宙文明,宇宙文明劃分,人類文明屬於哪個等級
    我們現在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感覺已經很高,雖然幾十年前都有探索月球,也有在恆星系內發送探索衛星,但對人類文明自身來說,沒有任何自保之力。且現在地球上的人類還處於四分五裂狀態,國家與國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分歧,這些分歧都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阻力,我想未來人類定會和平的融合在一起,集全球人類的智慧共同進入太空時代,為人類文明進化走向一大步。
  • 如果人類突然從地球消失,未來的文明可以找到人類存在的證據嗎?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如果第一批人類開始計算,人類用了600萬年的時間過渡到了今天的社會,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原始社會和石器時代度過的,直到進入青銅文明工具被改革後人類才真正進入了超高速的發展時期。
  • 吳軍新作《全球科技通史》俯瞰人類科技文明演進歷程
    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4月出版    繼《見識》後,近日,學者吳軍又推出全新科普力作《全球科技通史》,本書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人類文明的演進,繪製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既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熟知的常識進行解讀和剖析,又挖掘出了許多新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