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九旬教授撰寫「看得懂」的高數教材:稿酬全買書送師生

2021-01-20 澎湃新聞

近日,一本專門針對高等數學的教材書《高數筆談》,讓東北大學92歲的退休老教授謝緒愷成了「網紅」。對於這本被贊為「一看就懂」的高數書,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留言:「簡直是大學生的福音!」

謝緒愷是四川廣漢人,早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無線電專業,從1950年第一次走上大連工學院的講臺,到2005年80歲高齡的他上完最後一堂課,他已經在大學教了整整55年的書。

談及為什麼想要創作《高數筆談》,他感慨道:「我教了55年的書,現在只想儘自己最大的力量,能夠在社會教育方面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謝緒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011年,86歲的他住進了養老院,但長久保持的閱讀習慣讓謝緒愷還是每天堅持翻閱書籍並思考,並堅持做教育方面的研究。

有一次翻到一本高等數學的教材,謝緒愷懵了,「我自己算是已經忘記很多高數內容的人了,我試著作為一個未知的人去讀這本教材,但卻讀不懂,那我想這本書對工科的學生們來說,可能就不太合適了。」於是,謝緒愷決定親自動筆,寫一本適合於工科學生的高等數學教材。

謝緒愷出版的《高數筆談》。

謝緒愷說,這本《高數筆談》其實也不算是「一看就懂」的書,只是比其它教材更容易理解,「因為這本書結合了實際來講解,但也有很多難想通的地方,需要讀者一塊兒想,有些地方,我會先把常見的錯誤思路寫上去,再一步步糾正,這樣容易理解。」

正因如此,為難了無數學生的高數,在謝緒愷的書裡循序漸進,變得比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這也是我這本書和別的書不同的地方,就是一步步引導學生從最基本的東西逐漸深入。」

談起寫作過程,謝緒愷坦言,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年紀大了,精力有限,「我寫東西都是一天成稿,打好腹稿出來就是成稿,決不重寫,因為再來一遍我費眼力也費時間。」

謝緒愷說,自己的妻子一開始還因為擔心他的身體有所阻攔,但後來見他作息時間正常,也並沒有因為寫書而過於勞累,這才放下心來。

對於《高數筆談》的出版效果,謝緒愷表示,超乎了自己的想像,「我原本只是想讓學生們在學習高數時能有多一本書的選擇,同時希望他們在讀過這本書以後,對他們的學習方法有所改進,這樣我這本書就成功了,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

他告訴澎湃新聞,這本書的下篇《工數筆談》現在已經開始動筆,預計明年可以完成。

謝緒愷照片。

【對話謝緒愷】

稿酬全用來買書送師生,「這個年齡我已經不圖名利」

澎湃新聞:

能否介紹一下您的從教經歷?

謝緒愷:

1950年我在大連工學院任電信系講師,兩年後因為高等院系調整來到東北大學(當時為東北工學院)教授調節理論課程。直到1958年,我被錯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到昌圖農村掃馬圈改造,過了一年才回來。

回來後就去了學校的數學教研室,我雖然不是數學專業,但有一定的工科數學基礎,一邊授課一邊學習上手非常快,工程數學、高等數學,離散數學……基本上所有數學學科我都能講。

1992年,學校委派我去了美國,這期間我學習了許多國外的數學教材,並擔任了一段時間的選修課程老師,兩年後回來時,東北大學理學院剛剛組建,我受校黨委之託擔任了理學院的首任院長。

1997年我已經72歲啦,向學校提出了退休申請,但學校還是有所挽留,於是我又受聘到網絡學院,教了8年的離散數學,直到2005年,我才上完了最後一節課,徹底告別講臺。但退休後我還參加了一個教育部門的教學委員會,每年一次,一直在做教育方面的研究。

澎湃新聞:

您是如何創作來讓高數變得「一讀就懂」?

謝緒愷:

這本書其實並不是「一看就懂」,只是比其它教材更容易理解。我有一個早在80年代就產生的想法,那就是數學問題工程化 ,工程問題數學化,憑藉這個想法當時我還寫了一本控制理論方面的書,叫《現代控制理論基礎》,反響很不錯。

於是我想,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受歡迎呢?大概就是因為這本書聯繫了實際,於是我就用同樣的思想和方法,寫了這一本《高數筆談》。

澎湃新聞: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寫作上?家人是否支持您高齡還進行書本撰寫?

謝緒愷:

我每天大概投入一到兩個小時去寫書,因為年紀大了,得考慮健康問題,所以不敢花太多的時間。如果我還年輕,一個多月就能寫出來。

我是每天早上5點出去鍛鍊身體,回來後活動筋骨做保健按摩,中午堅持午睡。老伴的記憶力不好,我得陪著她看看電視、說說話,有時候還要和東大的老校友們做一下學術上的交流……這些每天固定的事情讓我對寫生保持了比較好的精力。

除了年齡和精力的問題,基本上沒遇到其他困難,學校也很支持,而我自己畢竟也是教了50多年書的人,東西都記在腦袋裡,寫作時沒有遇到瓶頸。

澎湃新聞:

您能不能簡要介紹一下這本書?

謝緒愷:

我這本書裡其實也有很難想通的地方,需要讀者一塊兒去想。書上的每一個定理都是經過很多人反反覆覆的失敗才得到的,我在書裡給同學們灌輸的精神就是要用懷疑的目光去對待事物,這樣才能夠創新。

我的下一本《工數筆談》比這本更加結合實習,因為裡面的概念更加抽象,如果不結合實際,基本上是讀不懂的,我預備明年把它寫完。

澎湃新聞:

您把稿酬都用來買書免費送給師生了,為什麼要這樣做?

謝緒愷:

我這個年齡已經不圖名圖利了,現在都已經92歲了,主要是為了回報社會,讓更多的學生讀到這本書。

這本書出來以後的效果多少超出我的想像,我原本只是想讓學生們在學習高數時能有多一本書的選擇,同時希望他們在讀過這本書以後,對他們的學習方法有所改進,這樣我這本書就成功了,現在看來還不錯。

「工科數學應該有單獨的教材」

澎湃新聞:

您如何評價目前的高數教學,是否覺得存在什麼問題?

謝緒愷:

我教過高等數學,也聽過一些教高等數學的課。現在寫高數教材的主要是學數學的人,學數學的人寫教材無可挑剔,因為他是要發展數學的。但學工程的人,是用數學而不是為了發展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目的,正面磨光就行了,犯不著把背面也給磨光了。

現在數學教材裡有些概念我這一生都不曾用過,什麼左導數右導數,這些東西都太難懂。數學概念本來是一條直路,但現在的許多數學書上有相當多「支路」內容,左拐彎右拐彎,拐著拐著就把人拐糊塗了。但這寫內容對學數學的人來說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發展數學。

但對於學工程的人學這個就沒多大用,所以我在寫高數筆談時,儘量不談「支路」內容, 免得他們糊塗,我完全採用應用角度和科學角度,就像我講課的方式一樣,稍微提點一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

澎湃新聞:

對於當前的高數教材,您覺得該如何調整更好?

謝緒愷:

我認為工科數學應該有單獨的教材,現在的教材也很好,但還應做適當刪減,不必這麼細,可能誰也不敢這麼說,因為這樣說好像有些離經叛道了。

有些書寫得也不錯,但難就難在寫了很多工科不需要的東西,舉個例子:畫個圓圈,從圓內到圓外,用數學理念來證明一定經過圓,這就好比有個房子,我從房內走到房外去,你讓我證明為什麼經過房門,這就是數學上要求證明的東西,但對學工程的人而言就真的沒有必要。

為什麼同學們學不懂?就是沒有把數學的實際背景搞懂。我儘量將數學還原到它本來的樣子,有些數學寫得太過於抽象,還原不了,但就我現在所看到的大多數數學理論,基本上還是都能還原它的實際背景。我相信如果能將理論的實際化講透,任何人都能學會數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九旬教授 撰寫「一看就懂」的高數書
    是千裡之外的「高冷」,還是俯下身姿、一看就懂的「親民」?  年過九旬的東北大學理學院教授謝緒愷,與他悉數手寫、十餘次審校、近日出版的高等數學參考書《高數筆談》,解答了這個問題:數學縱然神秘,但教數學的人要摘掉那層故弄玄虛的面紗。  「高數題只有兩種。第一種:這也用證?第二種:這也能證!」這句在理工科學生中廣為流傳的戲謔,也側面展現了高等數學的玄妙與高冷。
  • 92歲教授「一讀就懂」的高數書是如何寫就的—新聞—科學網
    作為從一線退休的老教師,偶然翻閱一本高數教材,我感到十分驚詫。」謝老說,數學應當是最好學的,因為它講道理,但現行高數教材不僅品種單一,而且晦澀難懂,為此我決定為學生寫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高等數學參考書。
  • 「一讀就懂」的高數書是如何寫就的-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從一線退休的老教師,偶然翻閱一本高數教材,我感到十分驚詫。」謝老說,數學應當是最好學的,因為它講道理,但現行高數教材不僅品種單一,而且晦澀難懂,為此我決定為學生寫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高等數學參考書。
  • 93歲退休教授寫「網紅」高數參考書 出版幾次加印售罄
    這本由93歲的東北大學退休教授謝緒愷手寫的「網紅」高數參考書,出版社幾次加印售罄,微博上的求購留言多達400餘條:「老教授像拉家常一樣讓你走進高數世界」「深入淺出,非常棒的科普讀物,適合成年人閱讀」……在充滿定理、公式、習題的數學世界裡,《高數筆談》用什麼魔法把「難啃」的高數變得通俗易懂?
  • 一位九旬老人的數學使命
    為此,謝緒愷許下一個心願:寫一套接地氣的高數輔導書,讓學生儘快地手握「高數」這塊工科「敲門磚」◇這個為人謙遜平和的老人,卻堅持以小數點後一位計算年齡,他告訴記者,自己94.3歲,還擁有大把時光92歲,他完成了「一看就懂」的高等數學輔導書《高數筆談》的寫作,像「拉家常」一樣,把深奧晦澀的定理娓娓道來,成為「網紅」教授;93歲,筆耕不輟的他給自己制定「高數三部曲
  • 如何學習高數大一必看
    上了大學後,同學們在感到輕鬆的時候,也難免會擔心自己高數會不會掛科,畢竟它除了影響獎學金,還考研息息相關,那麼,我們該如何學好高數呢小編認為學習高數預習很關鍵,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先是利用假期,翻看一下高數教材,大致看懂即可,但別當故事書來翻然後在每次上課前,先瀏覽一下當天要學習的內容,把仍不理解的部分用鉛筆勾出重點聽如果前兩布步都完成,在聽課時,老師講的知識點我們就是第三遍接觸,熟悉程度很高,可以把重點放在老師講的例題上如果你願意上晚自習的話,可以花一些時間翻翻當天所講的內容要考研的同學最好對照參考書將課後題目都做了,
  • 大一的學生,期末考試高數應該怎麼複習?有什麼好的建議?
    大一的學生,期末考試高數應該怎麼複習?有什麼好的建議?憶往昔,崢嶸歲月,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如果問我大學物理、機械製圖等等課程,我可是一點都回憶不起來了,但唯獨高數,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我大學4年,唯一的一次考試不及格就是大一高數的期中考試,也是大學入學後的第一次考試。
  • 同濟高數有多難,學過的都知道
    同濟大學樊映川教授參考蘇聯教材編寫的《高等數學講義》,就成了新中國最早一批自編教材[4][5][7]。 事實上,就算是同濟大學數學系的學生,現在使用的高數教材也並非同濟出品,而是華東師大版的《數學分析》。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數學強校的理工科專業都並未使同濟版《高等數學》作為高數教材,而用是在使用本校的自編教材。
  • 一書吃透機器學習!《機器學習基礎》來了,教材PDF、PPT可下載
    有Reddit網友評論,這部教材足夠紮實、內容足夠基礎,學機器學習理論,熟讀這本書就足夠了。500頁乾貨裡都有啥這本書是由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Mehryar Mohri、Afshin Rostamizadeh和Ameet Talwalkar共同編寫的,2012年曾經出版了第一版,這一版在此前基礎上進行了內容的完善。
  • 華中農大圖書館120萬種電子書供師生在線使用
    疫情發生以來,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一直向廣大師生不間斷提供電子資源遠程服務為提升遠程服務效果、豐富服務內容,日前,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發布了可供我校師生使用的電子資源訪問方式、訪問期限等相關信息,共提供120萬種電子書滿足疫情防控期間師生的閱讀需求。 系列電子資源中,中文電子圖書(資料庫)包含暢想之星人文社科類電子書3493種、超星數字圖書館電子書約104萬種、「書香中國」平臺電子資源超10萬種、資料庫超星閱讀綜合類電子書1500種等。
  • 《SARS10年》稿酬將全部捐贈 用於非典後遺症患者
    《SARS10年—非典親歷者的回憶》《SARS10年——非典親歷者的回憶》一書由協和醫院萬希潤教授主編、40多位曾經戰鬥在非典一線的醫護人員、後勤保障人員、記者和非典患者撰寫,於2013年4月正式出版。
  • 高三學霸自編數學教材 印40本送同學
    莊逸是杭州第四中學下沙校區高三(10)班學生,人送外號「莊三百」,因為他的三門選考科目(物理、化學和地理)都拿了滿分。但他之所以能成為學霸屆的傳說,卻不僅是因為三門選考滿分,而是因為另一項絕技——自編教材。
  • 從選校改論文到買書買機票,盤點留美黨必知的網站
    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些在美國經常會用到的網站,從選校改論文到買書買機票,涵蓋了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記得收藏哦!對比將為申請人提供學校的學生用戶評分、評論、學校地址、學費、錄取率、學生人數、師生比例等重要數據供申請人參考。同時也提供通過專業,地理位置等信息搜索院校的功能。
  • 「高數+線代+概率論」考前急救包!幫助你不掛科~
    總有同學抱怨高數好難、學不會,概率論好複雜,怕考試掛科,給我們後臺留言尋求不掛科的方法。我懂你們的,想當年,高數也是我的夢魘,但所幸沒掛科。那麼我這個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人,是如何做到不掛科的呢?答案很簡單,關鍵就在於我把教材的習題認認真真地做了一遍,不懂的就看習題解析,再不懂就問同學和老師。
  • 清末初等小學國文教授書的編輯與旨趣
    這當然與發行量和保存有密切關係,一般而言,教科書較為常見,教授書則難尋,現今關於清末、民國國文教科書的相關材料在北京、上海較為多見,其他地方雖有留存,但總體感覺史料獲取有一些困難,因此便不好下判斷。所謂教授書,即今天周知的教學參考書。今人閱讀那一時期的老課本,若是參閱教授書,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線索發現。
  • 為稿酬打官司
    安報訊(記者 張可 實習生 閆國花)退休的老英語教師經出版社出版英語輔導書,雙方約定了稿酬按字數來計,卻沒約定字數咋算,結果為稿酬一事打起官司。昨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他們之間的官司進行了二審。  老教師指出版社耍賴  王某今年73歲高齡了,家住洛陽,有40餘年的英語教學研究經驗。
  • 專升本高數大綱全解讀:參考教材、重難點(附錄公式大全)!
    原先的所有大類,包含所有專業,無論你之前在大學中沒有學過高等數學,20年及以後同學必須要考高數了!一.沒有高數基礎的同學怎麼辦?高數Ⅰ的考查範圍已經基本擴展到大學高數學習的所有內容,並且考察難度也很高,需要掌握各知識點的各類題型的解題方法,並且能熟練應用,難度是最高的。
  • 九旬老人騎電動車逆行,本溪交警安全提醒送頭盔
    九旬老人騎電動車逆行,本溪交警安全提醒送頭盔 12月2日,遼寧本溪。
  • 買書是愚,如黑熊掰玉米,愈買愈多,且愈雜
    作者 |千卷花萼樓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有《文心雕龍》者,前時購得一冊,撿書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