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提醒:這些零食都是新型毒品,上癮只要1分鐘,孩子一定要遠離!

2021-01-16 寶寶呵護

前段時間,#卡姆吸毒被捕#上了微博熱搜,一時間引起大家的熱議。



一個年紀輕輕的95後、一個事業剛剛起步的脫口秀演員,怎麼就染上了毒癮?



你以為95後吸毒,已經很年輕化了,其實並不是。



犯罪分子早已將骯髒的雙手伸向了未成年人。


而毒品,好像不再只是成人世界中的「遊戲」。


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中,出現多起青少年吸毒案件。



小勝(化名)出生於1999年,曾於2018年給女朋友慶生時,教唆同行的張某、林某等十餘名未成年人吸食氯胺酮,也就是俗稱K粉的東西。


2018年,浙江杭州警方破獲一起LSD新型毒品案,而這批販賣者是一群00後。



我們天然會降低對未成年的警惕度:「他還是孩子,能幹什麼壞事?」


但事實卻是:「郵票」販毒的中堅力量,恰恰就是這群看起來天真爛漫的孩子。


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吸毒的孩子,打著同學、朋友的「幌子」向無數的孩子販毒。


學生與學生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安全警惕性本就比較低,利用同學關係傳播隱蔽且不易察覺,傳播速度何等之快?


而這種新型毒品的「外衣」,就像是街邊小攤上的「卡通貼紙」,也很貼合孩子們的喜好。



它俗稱「郵票」,是一種強烈的半人工致幻劑,無色無味,毒性極強。


還有下面這種指甲蓋大的小紙片,被密封裝在塑膠袋內,看上去就像是一張張郵票。



只需100微克(相當於一粒沙子1/10的重量),就足以讓人在視覺、聽覺和記憶上,產生幻覺並出現急性精神分裂,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


而這樣披著「兒童遊戲」「兒童零食」外衣的毒品,還有很多很多。



◆ 偽裝成「跳跳糖」


前幾天,菌菌還在小賣部買了一小包,回憶了一把童年。


吃到嘴裡,噼裡啪啦的跳躍感,相信沒幾個孩子能抵擋住好吃又好玩的誘惑。



然後.......很多不法分子就盯上了這樣的「包裝」!


毒品「跳跳糖」,遇水即溶、即衝即飲。


不僅與各種飲品混合後口味不發生變化,甚至口感都和跳跳糖相似。


服用後的致幻效果很強,喝一次,兩天大腦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


◆ 偽裝成「巧克力」


雖然包裝粗糙簡陋,包裝上沒有任何品牌。



但這可不是普通的巧克力,而是犯罪分子用大麻熬成的油,摻製成的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中含有四氫大麻酚成分,吸食大麻過量會損傷身體,手腳顫抖、心跳加快、頭腦昏覺、反應遲鈍、短期失憶。


如果長期吸食,後果會更加嚴重!


◆ 偽裝成「糖片」



這種「糖果」,色彩鮮豔、包裝花哨,而這樣的外表下,真實身份卻是搖頭丸。


◆ 偽裝成「可樂」


可樂俗稱肥宅水,偽裝成可樂的「可樂」卻是吸毒者的「肥宅水」。



「可樂」是一種由冰毒、搖頭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的新型毒品。


外包裝跟普通可樂沒區別,喝完就會產生幻覺,全身高熱發狂。


它比冰毒的危害更大,而且因吸食方法不同,對人體危害也更大。


◆ 偽裝成「奶茶」


以粉末狀為主,與正常的咖啡、奶茶相似。


分別用咖啡袋、茶葉袋包裝,僅用開水調和即可食用,是一種把各種合成毒品混合在一起的混合類毒品。



不經過化學檢驗,很難發現與真奶茶的區別。


除了這些零食,還有香菸、小樹枝、上面出現過的「郵票」,都是新型毒品的新型包裝。



即使是成年人都很難一眼辨認出來,更不要說孩子們了。


而沒有經濟來源的未成年人,一旦染上成癮,沒錢買毒品,就不得不被迫參與販毒。



而戒毒?往往都是天方夜譚。


毒品和網絡、美食對人的誘惑不同,毒品改變的是人體的生理結構。


簡單說就是大腦的很多功能,是由神經細胞相互傳導實現,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神經遞質。


而幾乎所有的毒品,都是神經遞質。


(圖為神經遞質傳遞過程)


當吸食毒品時,它就會替代大腦中的常規遞質,給吸食者帶來同樣的感受。


但這會帶來兩個後果:


一是造成感受器的數量減少,使得之後達到同等愉悅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經遞質」。

二是大量「神經遞質」由外部獲得,所以大腦減少了內部產生的神經遞質,如果沒有毒品,人無法感受到足夠的快樂。


由於毒品從根本上對神經系統造成了結構性改變,戒毒自然就成了天方夜譚。


《隱秘的角落》中,嚴良的父親不就是鮮活的例子嗎?


家破人亡、不得不把孩子送往福利院,精神錯亂下只記得兒子很愛吃梨而不識眼前人,這不就是一場「人間悲劇」嗎?



當毒品不再是成年人世界中的「遊戲」。


越來越多的未成年、越來越小的吸毒者、越來越年輕的販毒者,這不得不讓我們提高警惕!


這不是恐慌、也不是恐嚇,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家長們,一定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拒絕陌生人:陌生人給的任何物品都不要嘗試,一律拒絕。

這些場所與環境不去:酒吧、迪廳、KTV,是第三代毒品交易的高頻場所,能不去儘量不去。

在外吃飯,除了跟家人,如果中間離場上廁所,回來後飲料要更換,防止被人下藥。

當心身邊的這些人:00後的毒販,不會是電影中兇神惡煞的黑幫老大。

但大多數不愛學習、混跡網吧、抽菸喝酒喜歡挑事兒的,一定要遠離。

並且一定要提防他們遞出來的任何物品。

捂住自己的好奇心:很多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因為想嘗試飛入雲霄的感覺,但這也恰恰是罪惡的開端。


在看《隱秘的角落》時,我一直在想,我們一直是不是都太低估了孩子?


毒販們,利用孩子吸毒與販毒。


而我們還以為他們懵懂不知,有時候,真正的險惡,值得告訴孩子。

相關焦點

  • 這些孩子最愛的「零食」竟然是新型毒品,看到請立即報警
    家長們千萬不要因為它是一張小紙片而掉以輕心,因為這種小卡片很有可能是新型毒品LSD,俗稱「郵票」,這種毒品毒性極強,是一般搖頭丸的3倍,皮膚接觸後也能被皮膚吸收!倘若有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的圖片,一定要提高警惕。
  • 「禁毒」不停歇 人生不「毒」行 | 新型毒品偽裝成孩子喜歡的零食...
    「禁毒」不停歇 人生不「毒」行 | 新型毒品偽裝成孩子喜歡的零食,家長必須警惕!不止有上面這些華麗的「外衣」狡猾的販毒分子還會將毒品偽裝成下面這些看似無害的「小零食」以誘騙青少年吸毒▼
  • 奶茶、巧克力、跳跳糖…這些糖衣外表下的零食卻可能是新型毒品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早安江蘇》報導:「咖啡」、「奶茶」、「巧克力」、「跳跳糖」……都是常見的零食,然而,這些糖衣外表下的零食卻可能是新型毒品。3月5號,南京市禁毒辦聯合相關單位走進南京林業大學,讓更多青少年認識毒品,了解愛滋病。
  • 巧克力、跳跳糖、郵票:毒品正偽裝成零食的模樣,盯著你的孩子!
    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誡孩子,不要在娛樂場所輕易嘗試所謂的新興事物,遠離高風險人群。電子菸很多人不會想到,電子菸也能暗藏毒品。2019年5月,浙江省義烏市公安局破獲一起「大麻電子菸」案件。各種新型毒品防不勝防除了上述毒品之外,各種新聞報導中還提到過不少新型毒品,不論從外形、名稱還是功效,都很難讓人第一眼就辨別出來。有些新型毒品,甚至能僅僅靠觸碰就能起效而上癮。
  • 變形金剛、蜘蛛俠……這些花花綠綠的貼紙竟是毒品!
    往往30分鐘起效,只要100微克,就能讓人致幻上癮。LSD一般口服,通常以某種吸取物質吸取LSD後再服用該物(比如用吸墨紙、方糖或明膠吸取LSD後再將吸取物放入口中),需要更為警惕的是,LSD可以通過皮膚接觸吸收,只要輕輕一碰,LSD就可能會附著到皮膚的毛孔裡。
  • 朋友圈代購的安眠藥竟是新型毒品,可致幻!賣家自己都不知道…
    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經過調查,民警將販賣這款藥的女子王某抓獲。而直到此時,王某也才知道,自己賣的竟然是毒品。根據王某的線索,警方很快抓獲了王某的上線供貨商。目前,王某及上線供貨商都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除了偽裝成「藥品」,這些第三代毒品偽裝成了很多人眼中的 「零食」,披上華麗「外衣」的他們,將魔爪伸向了更多老人和青少年甚至兒童。
  • 救救孩子,原來這些都是毒品:變成了糖果、飲料、郵票……!
    糖果、巧克力、奶茶、跳跳糖……  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喜愛的零食,也可能變成可怕的新型毒品!  毒品,已經不是你聽過的罌粟、鴉片、海洛因、冰毒了……它已經化身為了生活中的各種小零食。這些偽裝成零食的毒品!  毒販就是利用了人們對零食的懷舊和喜歡的心理,降低人的警覺!  ▍1. 郵票  毒品「郵票」就是販毒人員將它噴在小畫片上,或者將小畫片浸泡在其溶液中製成的,使用時,將小畫片放在舌頭下,人體便能吸收。
  • 新型兒童毒品已經出現,很可能你的孩子已經接觸過了
    當時警方抓獲涉嫌販毒人員,但只搜到8張可疑紙片,沒有查獲什麼毒品。難道走漏了消息,嫌疑人已將毒品轉移了?但之後經鑑定,那8張紙片果真不一般,裡面竟含有新型毒品LSD。而這類新型毒品對孩子的危害比傳統毒品更大,它們對孩子的身心傷害往往呈現以下共性:更容易上癮,心理依賴性更強、毒性更強、社會危害性更嚴重、對人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 平民零食變「毒品」,這些被央視曝光的毒零食,可別再給孩子買了
    要問孩子最喜歡吃什麼?無疑,諸多孩子的回答都會是零食。作為成人,我們都知道,零食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害無利。 可成人相對而言有自控能力,孩子就不一樣了,「有的吃」、「好吃」才是最關鍵的!
  • 教孩子識別偽裝成零食的毒品(亮劍2020·禁毒)
    長沙晚報9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賀文兵 通訊員 吳曉玲)為加強禁毒宣傳、預防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對毒品的認識,13日,開福區社會禁毒協會伍家嶺街道分會、紫荊園社區聯合轄區內伍家嶺小學,舉辦「珍愛生命 拒絕毒品」主題教育活動。
  • 奶茶、郵票、可樂…都可能是毒品偽裝的!這些一定要當心
    原標題:奶茶、郵票、可樂…都可能是偽裝的!這些一定要當心  餅乾、奶茶、郵票、浴鹽、可樂、速溶咖啡……  如果有人告訴你  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  有可能是「毒品」  你信嗎?  瀋陽警方此前就發布消息,新型毒品「阿拉伯茶」已流入中國。警察叔叔提醒:出門在外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茶水,以防被不法分子藉此毒害。  吸一口就能吐出「彩虹煙」?  快管住你的好奇心!
  • 這些都是偽裝的新型毒品,別被騙了!
    ,大家要多留心。這類毒品遇水即溶,即衝即飲,與各種飲品混合後,口味都不發生變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這種「奶茶」外觀與普通小包裝普通奶茶無異,但仔細觀看,這些「奶茶」製作粗糙,上面沒有基本成分和食用方法的說明。用手指捻摸,發現裡面是均勻細緻的粉末,而不是普通的茶葉,打開一包聞一下,有甜甜的味道。
  • 奶茶、小卡片、飲料……這些看起來普通的小玩意竟然是毒品!
    以前覺得吸毒是離我們特別遙遠的事兒,販毒就更別說了,那都是新聞裡才有的事兒。但最近了解到,有好些新型毒品就隱藏在生活中,有的長得像郵票,有的跟常吃的奶茶、跳跳糖、蘑菇看起來沒差,實在是太可怕了。而且,更可怕的是:部分不法分子甚至會利用孩子販賣這種特殊的「零食」。
  • 這些新型毒品害慘很多人,外出應酬千萬小心!
    喝了之後就會出現興奮幻覺,還會上癮,危害跟冰毒差不多。」 陳積傍說。  一種看似奶茶,包裝上標明「清新檸檬風味」等標識的飲品,大家要多留心。這類毒品遇水即溶,即衝即飲,與各種飲品混合後,口味都不發生變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 「糖」「郵票」「奶茶」「巧克力」……竟然都是毒品!
    糖果、巧克力、奶茶、跳跳糖……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喜愛的零食,也可能變成可怕的新型毒品!毒品,已經不是你聽過的罌粟、鴉片、海洛因、冰毒了……它已經化身為了生活中的各種小零食。這些偽裝成零食的毒品!毒販就是利用了人們對零食的懷舊和喜歡的心理,降低人的警覺!▍1. 郵票毒品「郵票」就是販毒人員將它噴在小畫片上,或者將小畫片浸泡在其溶液中製成的,使用時,將小畫片放在舌頭下,人體便能吸收。圖片來源:海南禁毒新媒體毒品郵票上面附著了一種主要的成分叫做麥角酸二乙醯氨,它的英文簡稱叫LSD,這是一種強效致幻劑。
  • 毒品,上癮的背後是性的瘋狂!
    當然,既然是毒品,不上癮是不可能的。今日,重慶晚報報導,吸毒女子連孩子父親是誰都不知道,這在普通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據警方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吸毒女性是在酒吧等地開始染上毒癮的,吸毒後的性奮狀態導致吸毒者亂倫的現象常用有發生,這也是為什麼吸毒者總是男女相聚在一起的原因。近兩年很多媒體起底了冰毒流行的現狀,把「陪溜妹」這個行業給描繪了出來。
  • 新型毒品正在悄悄接近孩子,看完後怕
    警方介紹,這個看起來跟飲料一樣的新型毒品,成癮性非常高,是專門用來迷惑青少年的! 更可怕的是,這些新型毒品已經流入市場了! 下面,我們整理了一些專門針對青少年而偽裝的毒品,希望父母都能提高警惕,同時也教會孩子如何識別和鑑別這些新型毒品。
  • 止咳水、跳跳糖……這些新型毒品你知道嗎?
    「如果陌生人給你們零食,你們要吃嗎?」現場的小朋友們齊聲說:「不要吃!不能吃!」8月18日上午,由清城區圖書館、清城區文化館聯合舉辦的《不讓毒品進我家》禁毒教育講座,走進龍塘鎮新莊社區,現場約60名新莊社區居民參加活動。現場小遊戲教小朋友學習識別毒品,加深對毒品種類的認識。
  • 何為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的種類有哪些?
    何為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的種類有哪些?「奶茶」 新型毒品「奶茶粉」呈白色粉狀末,用條狀奶茶袋包裝,主要成分是氯胺酮、MDMA等多種成分。這類毒品遇水即溶,即衝即飲,與各種飲品混合後,口味都不發生變化,甚至香味都相似。此類新型毒品迷惑性很強,毒品效果持續時間較長,對吸毒人員極具誘惑力。民警提醒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遇到陌生人提供此類飲品要仔細查看,加強防範,不要誤食誤用。
  • 竟把毒品偽裝成跳跳糖來騙孩子…
    現在的新型毒品經常「偽裝」成小騷年愛吃的零食模樣↓↓↓記者梅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了解到,目前我市暫未查獲此類新包裝毒品,但近年來有陸續查獲「立頓奶茶」、「神仙水」等「變身」後的毒品。小夥伴們還是不得不防!來看看變身的毒品……   【「跳跳糖」】   小夥伴們在外玩要警惕!前不久,江西九江警方在一家酒店查獲60多包偽裝成「橙汁跳跳糖」的新型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