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激增,地球容不下怎麼辦?「宇宙島」是怎樣一種設想?

2020-12-06 百家號

未來世界人口激增,地球容納不下,人類將怎麼辦呢?科學家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出了許多令人神往的建造太空城市解決這一難題的設想。其中,美國宇航局設計的幾類太空城市「宇宙島」方案,勾畫出了一幅幅充滿可行性的美好畫面。科學家以地球為藍本,設計出的最初建造太空城市方案為「宇宙島1號」。這是一個巨大的車輪形圓環,圓環的直徑大約為1600米。「輪胎」是空心的,內部直徑為150米,是這座太空城市的生活區。

整座城市總面積約為160平方公裡,可以供1萬名居民居住。人類在這座太空城市裡生活,與在地球上相同。人們不會在其中像太空人在航天站裡那樣飄在空中,而是結結實實地踩在「地上」。這是因為圓環每分鐘繞著自己的中心軸慢慢旋轉一周,使環的外緣產生與地面重力相等的人造重力。不過太空城市的地面卻與地球不同,它前後都是向上翹起的。因而人總是感覺自己站在窪地中央,然而走起路來卻如履平地。圓環的內圓是太空城市的「天」,天上有一排排圓拱形的玻璃窗,上面安有鏡片,它可以接收密封圓環外面巨大的凹面反光鏡反射的太陽光,給太空城市帶來光明和溫暖。在太空城市圓環頂端設有農業區,這裡的農業完全工廠。

自動化農業站自動向農作物提供二氧化碳、水和肥料,農作物四季長青,為太空城市居民提供糧食、新鮮蔬菜和美味水果。這些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人和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製造人和動物需要的氧氣,淨化太空城市的空氣,保證人們在這個世外桃源裡自由地呼吸、生活,太空城市中多餘的熱量則通過太空城外的輻射板,向星際空間散發掉,以保證城市裡寒暑適宜。

太空城市的土地是人造的,中央是一條環形馬路。馬路兩旁綠樹成蔭,樹林掩映著青磚紅瓦。那裡有宿舍樓、商店、咖啡館、運動場,也有起伏的青山,潺潺的小溪和鮮花盛開的公園。太空城市裡也有工廠。因為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會汙染環境,它們都設在圓環外面。環的中樞軸下方有一組「房屋」,那就是太空工廠。居民們乘電梯到天頂後,打開天窗,進入與中樞軸相通的輻射管,然後沿中樞軸到工廠上班建造太空城市所需要的建築材料,絕大部分可以從月球上取得。從月球運送建築材料要比從地球取材經濟得多,因為月球引力只相當於地球引力的。

在「宇宙島1號」太空城市裡,可以做出許許多多在地球上不敢想像的神奇事兒。譬如,「宇宙島1號」的離心力會隨「緯度」增大而減小。在「南北緯」60度處,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半,體重60公斤的人便只有30公斤。到「南北緯」75度處引力將更小,60公斤重的人僅有15公斤了。而到了「兩極」引力等於零,人將處於失重狀態。為了解決失重問題,設計者在不同「緯度」的地方安置了各種設施。例如,在75度處造個芭蕾舞劇場,舞蹈演員便能輕鬆自如地跳到五六米高,然後輕輕地飄落下來,使優雅的芭蕾舞姿更加迷人。

在這座太空城市的「兩極」,還可以開辦滑翔機俱樂部,因為這裡是一個完全失重的地區。由於人和滑翔機都幾乎沒有重量,所以飛機能長時間地在空中自由「散步」。這裡能給人帶來的更大好處是,在「高緯度」地區建造一系列醫院和療養院,可以使那些腿腳不方便和腰痛的病人,在引力減小的情況下隨意行走。此外,失重還有助於心臟把下半身的血液吸上來,大大減輕心肌的負擔。

有趣的事,這座太空城市裡的氣候還能任意調節,需要什麼氣候將依據「島」民的投票來決定。這座城市中當然不會有天然雨,但設在200米高空的管子裡會有雨水根據需要降臨。當然,降雨的時間也由「島」民投票決定。一旦決定之後,電視和無線電將播出通知:「今日7點鐘開始,降雨15分鐘。」「宇宙島1號」太空城市方案是一個十分出色的設想,而且就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而言,完全有可能建造起這樣的太空城市。但由於它只能容納1萬名居民,相對於幾十億地球人來說顯得太小了,所以人們又設想建造一種極為巨大的宇宙島。這個宇宙島的模樣像圓筒,筒內直徑6.5公裡,長32公裡。圓筒每兩分鐘自轉一周,內壁有住房、河流等,「陸地」的面積約為270平方公裡,比日本的大阪市還要大,可居住幾百萬人。這裡有天然的雲和雨,也有人為控制的一年四季,如果需要的話,還能把雨變成紛飛的瑞雪。

這個帶有神話色彩的「宇宙島計劃」,最初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奧尼羅提出來的。1969年,當美國太空人第一次登月成功時,專攻高能粒子物理學的奧尼羅便開始構思太空移民計劃。1980年,該計劃正式發表後,美國宇航局給予高度評價,並撥出預算援助這項研究工作。

為了探討「宇宙島計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美國許多科學家、社會學者、政府和企業的專家進行了多次專題討論。1984年,所有的討論結果被匯集成《宇宙殖民地》的書面報告。奧尼羅為了讓人們更廣泛地了解太空移民的意義和內容,動手將這份書面報告改寫為一本通俗易懂的書。他在書中闡明「宇宙島計劃」時指出,有人認為,與其在宇宙空間花費如此大量的財力物力去建造一個宇宙島,還不如乾脆把人移居到月球、火星等行星上去住更方便。為此,奧尼羅回答說:「首先,那些行星表面積小,把月球和火星的表面積全加在一起,還不及地球陸地的面積大;而且月球和火星上沒有大氣,引力也對人不利;更重要的不利之處是,月球的晝夜14天一換,人生活在月球上,得連續過兩個星期的黑夜才行。當然,金星是比較大的星球,但它的表面溫度高得足以熔化金屬,人類要想在金星上居住,就必須把它大大改造一番。而根據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這是一項無力完成的工程。

相關焦點

  • 人口激增或銳減 會有帶來哪些影響?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人口激增或銳減,會有帶來哪些影響? 文 | 參考消息 湯立斌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11日文章發表題為《人口辯論: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聯合國人口司的預測中值估計,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將達到97億,2100年將達到109億。人口數量激增致環境惡化在表面上看,人少意味著產生的影響會小一些。以或許是我們眾多環境問題中最為緊迫的氣候變化為例。
  • 人口激增或銳減,會有帶來哪些影響?
    當前的全球健康危機提醒世人,我們是多麼不希望重新回到致命感染奪走我們大多數人生命的日子。但是從某個方面來說,當時的進步也是走上地球毀滅道路的第一步。防治傳染病的成功,加上其他的重大進展,顯著地提高了我們的生存機會,使人口數字飆升,從當時的略多於12.5億猛增到目前的77億。現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生物圈退化以及冠狀病毒正在迫使我們思考這一成就所留下的遺產。
  • 人類將因人口暴增到極限而毀滅
    毀滅人類的,既不是自然災害,也不是什麼外星人,更不是地球大爆炸。而是人類自己。人類毀滅自己的唯一方式,不是碳排放,不是瘟疫,不是核戰,而是——人口。人類,終將因為人口的爆炸式、無節制增長而將自己毀滅。40年代,世界總人口是20億,中國是4.5億。到現在,世界總人口已達75億,中國14億。
  • 悲觀者稱地球90億人口是極限
    他指出,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使得這些國家成為人口增長的主力軍。在有限的地球資源面前,越走越快的「人口時鐘」在給人類敲響警鐘,不斷提醒人類節制繁衍的速度,來平衡有限資源與人口激增之間的矛盾。多少人才是太多?樂觀者:134億 悲觀者:90億鄭梓楨指出,人口確實是可以預測的。利用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算出人口未來的約數。
  • 鼻子毛孔大怎麼辦 不容錯過的毛孔收縮法
    原標題:鼻子毛孔大怎麼辦 不容錯過的毛孔收縮法 鼻子毛孔粗大怎麼辦,嘗試各種控油收縮毛孔產品卻不見效【更多鼻子毛孔大怎麼辦的內容,請點擊】 一、冰敷 方法:在溫水潔面之前,把轉用的洗臉毛巾放到冰箱裡冰一會
  • 專家:只有控制人口數量 地球才有救
    據新浪科技引述國外媒體報導,社會生態學家認為,如今地球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人口爆炸問題,所有這些拯救地球環境的活動和措施其實都是針對該問題,只有阻止人口繼續爆炸,控制人口激增,才有可能拯救地球和環境。
  • 你知道「宇宙島」嗎?天上閃閃發光的是不是都是星星?
    宇宙浩瀚無窮、星系無數,每個星系就如同海洋中的島嶼一般,因此人們用「宇宙島」來形象的表示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人們通常依據星系的視覺形狀將其分為橢圓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此外,還有棒旋星系、透鏡星系和活躍星系等。
  • 地球人口如今有多少?不看不知道
    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國突破14億人口大關。對於地球文明和人類世界而言,人口決定這一切,自古到今,人類的輝煌成就無不有人口的多寡說決定著。那麼,到了今天,人類世界的人口數量和分布又是怎樣的呢?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中國,人口數量達到了14億人零6萬人。猶記得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其中有一句口號就是四萬萬同胞,實際上當時中國的人口大約為5.4億人,此時全世界人口總數只有24億左右,當時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 美國設想"太空裝鏡子"反射陽光 給地球降溫(圖)
    美國設想"太空裝鏡子"反射陽光 給地球降溫(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22:22 來源:     來源為遏制地球不斷升溫的趨勢,美國政府提出,通過反射部分太陽光、減少「見天日」的方式給地球降溫。但這一構想遭到聯合國氣候專家的質疑。     據英國《衛報》27日報導,美國希望科學家發明出部分阻止太陽光照射地球的技術,作為應對全球變暖的最後一道防線。美國政府設想,通過在太空中架設巨大的鏡子或向大氣層中注入反射性物質顆粒等方式,來減少射向地面的光照。
  • 地球環境與人口問題
    現在科學家們對地球環境的惡化深感擔憂,他們很多認為是人類的貪婪造成的!但是我與他們的觀點有點出處。我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口問題!人類可以做到節制或節省,但是龐大的人口對資源的需求誰能控制得了?我認為這是無法控制的。當今的世界環境最大的挑戰還是人口問題!假如全世界60億人口減少10億世界將會怎樣?大概算一下就不難想像。
  • 要是地球變得和太陽一樣大,人口數量不變,那會是怎樣的景象?
    地球是一個擁有著數十億年歷史的行星,而地球所擁有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裡,但是其中的71%都是海洋,只有百分之二十九是陸地,而在這陸地上生活著將近70億的人口,這個人口數量正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各種問題也開始凸顯了出來,比如說人均用地正在不斷的減少,土地的價值正在不斷的升高,因此有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地球變得和太陽一樣大,但是人口數量不變的話,那會是怎樣的一番場景呢?
  • 宇宙中的最大結構,竟然是一座「長城」,整個銀河系都容不下它
    筆者-小文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好奇心也位於所有動物之首,而人類為了研究宇宙的秘密,創造出了無數探測器以及望遠鏡,就是為了觀察宇宙中星體的特點以及它們是怎樣形成的。說到宇宙中最大的行星,人們肯定會聯想到木星,它是太陽系中的「巨無霸」,除了太陽以外,質量最大的行星就要數木星了,而且,木星也因為其超大的質量而被認為是「地獄星球」,科學家曾擔心木星的引力會將宇宙中流浪的星體拖拽到地球附近。
  • 「洞察號」又有新發現,火星大氣中的氧氣激增,這在預示著什麼?
    最近「洞察號」再有新發現,火星大氣中的氧氣激增,這在預示著什麼嗎?相對來說,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的相似度最高的星球。經眾多研究發現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氣層,而且大氣中還存在稀薄的氧氣,同時它也擁有和地球相似的巖質地面。
  • 未來人口數量將會減少?科學家建立新模型,中國會剩多少人?
    科學家建立新模型,預測人口數量將萎縮,中國僅7億人?近幾年來,一大社會問題備受關注,那就是人口過多。自從在地球上人類出現之後,一直發展到現在的文明社會,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對於地球歷史來說是彈指一揮間而已。人類的發展讓地球不堪重負,人口數量急劇上漲,1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開始出現,四大文明古國的雛形基本形成,一次又一次的航海旅行,讓人類的殖民地開始不斷擴張。
  • 紀實|當恆星降落在宇宙島——學天文是怎樣一種存在?
    實力強勁卻低調而神秘,學天文的學生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擁抱天空的南雍山清晨如果沒有和天文系的同學一起觀星的經歷,人們恐怕不會相信,在一個極平常的夜晚也能看得到射手座,看得到牛郎星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
  • 科學家大膽設想消除溫室效應:冷卻地球
    這些的科學家之所以主張給地球降溫,是因為:關於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陷入了困境;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歐美國家拒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拒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一個冰期在5萬年內不會出現。  科學家因此做出了種種大膽設想,很多想法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 移居太空,設想還是幻想
    地震、海嘯、核洩漏……在災害頻發的現狀下,不少科學家都在探尋著與地球生存環境相近,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最近,美國天文學家藉助天文望遠鏡,又發現了5顆類地行星,其中3顆可能適合生命居住。而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近日也表示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徑是儘快向外太空移民。  在雄心勃勃的私營公司的引領下,一個向地球外移民,並且適應全新世界的新時代初露曙光。
  • 地球上誕生過多少人口?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1082億!
    也就是說,全世界所有人全跑到列支敦斯登,密密麻麻擠的密不透風,勉強可以覆蓋這個世界上面積第6小國家的全部國土!如果我們放眼歷史,從人類作為一個智慧物種出現算起,一直到文明昌盛的今天,地球上一共誕生過多少人呢?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1082億人!
  • 在冰島旅遊有哪些美好事物不容錯過?
    人口密度小,但地大物博。從去年春天萌發去冰島旅遊的想法開始,每一天的心情都非常激動。到冰島旅遊的具體計劃,是我和閨蜜小晴一起制定的,本來我們倆人是想要跟團遊的,後來考慮到跟團遊費用太貴,一般都需要四五萬塊左右,經濟承擔不起,後來我們決定自駕遊,既經濟划算又自由方便,而且冰島很適合環島自駕遊。
  • 站在宇宙上看地球,地球是怎樣的?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
    站在宇宙上看地球,地球是怎樣的?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自人類有機會走出地球,探索外太空後,便不斷朝宇宙中發射飛船或者探測器,以便對宇宙有更深的了解,從而揭曉那些未解之謎。1957年,它發射首顆人造衛星,與宇宙更進一步,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生存的地球是怎樣的,很多理論指出地球是橢圓形的星球,當衛星真正拍下地球的俯瞰圖後,才徹底顛覆了認知,地球遠比我們想像中的特殊多了。人類在有限的生命中,對太陽系了解不少,渴望尋找一顆除地球之外的其他星體。站在宇宙上看地球,地球是怎樣的?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