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茂喵喵
審核:仲修
世界人口在逐年增加,而有限的地球資源要供給急劇增長的消費者,任何一個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一件不可能長久的事。所以,這些年來,世界各界人士紛紛提出要保護環境的口號並且付諸實施。大方向上,建立世界環保組織,設立世界環保日,在意識層面使公眾在潛移默化中真心的感受到這種危機的存在;小方向上,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提倡從生活點滴做起,從每一個細節處著手,保護環境然後促進可再生資源的持續重生,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但仍需要我們從最細微的地方開始。下面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知道的那些不環保行為,然後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並且帶動大家一起環保。
1、吸菸。這其實根本不需要說,吸菸有害健康,吸菸有害環境,可是就是有人不重視。菸草無論是從其製作、售賣、消耗再到二手菸、三手煙,沒有一處是不會對人以及環境造成傷害的,這幾年雖然也是大力禁止公共場所吸菸,可是每年仍然有很多人因為吸菸或者吸食二手菸而死亡,與之對應的是菸草市場絲毫不受影響,反而愈發蓬勃,這難道不是一件極具諷刺意味的事嗎?
2、常買新衣服。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於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費水平也就相應增高。這就表現在人們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穿著上。「女生的衣櫃裡永遠缺一件衣服,一雙鞋子,一個包」這樣的網絡梗漸漸化作一種共識,甚至被當作一個女生是否有高質量生活的標誌。只是很少有人會去想,製造一件衣服,其中所消耗的原材料,所排放的各種廢氣、廢料、廢水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3、開車出門。無論汽車的動力系統是從汽油機到混合動力再到電能,不可否認的是,汽車對環境造成的傷害是極大的,其不光是排放廢氣,也包括它的製造過程中對環境的破環與汙染。只是人們出於各種理由,越來越多的人把擁有一輛小汽車作為生活必備,出行遠近都要靠汽車,無力吐槽。
4、建造。一個城市的發展快慢與否,往往與這個城市的建造速度相掛鈎。高樓林立,道路交錯,人口密集是最起碼的標準。可是,對應的,要建造這些建築,就會同時帶來相應的諸如噪聲、廢料、粉塵等汙染環境的衍生物。
5、玩手機。手機作為現代人出行必備的物件,幾乎可以說,現代人離開手機就無法生活,「人機一體」是現實也是無奈。或許有人也注意到,手機對環境的汙染不僅僅來自於它的製造過程,也涉及到它的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電磁汙染,甚至光汙染,這些看不見也很難感覺到的汙染行為,才是最可能對我們的身體與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的。
不過雖然這些行為的確對我們的環境造成很大傷害,但是要杜絕它們也絕非一日之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儘量減少這些行為。比如出行,能綠色出行就儘量綠色出行;比如手機,能少玩一會就少玩一會。你的點滴行為或許在你看來無關痛癢,可是你要知道,世界有近60億人,每人少做一點,那麼積聚起來就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好了,今天的科普分享就到此結束。
下期預告:愛因斯坦的一分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