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喵喵君
審校:Mystic
大朋友、小朋友們大家好!上一期我們帶領大家了解了地球表面上的最高點與最低點,你們還有印象嗎?今天呢,我們來看看一些切實存在於生活中、可你卻又不曾留意過的問題。
1、一道閃電相當於多少度電?沒想過吧。
正確答案:約555度。一道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其電壓約為100萬伏特,電流約為2萬安培。按0.1秒的持續時間算,一道閃電的能量約為20億焦耳。運用熱量與電能的轉換關係可以求出,約為555度電。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一度電等於一個功率為1000瓦的電器工作一小時所要消耗的能量。
2、馬桶是人用的,可是為何叫做馬桶?
古代時,馬桶原來叫作「虎子」,相傳李廣曾射死一隻臥虎,後來他讓工匠鑄了一個虎形的溺具,用來解小便,以示對老虎的蔑視;到了唐代,因為李唐家族中有先人叫做李虎,為了避諱,便將「虎子」改為「獸子」或「馬子」,後經演變,「馬子」就被叫成「馬桶」了。
3、明明是站在電梯裡,為何叫坐電梯?
這有兩種說法: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把「乘」和「乘坐」分不清楚,所以才出現把「乘電梯」誤讀作「坐電梯」。其實這裡的乘應該理解為搭乘;二是電梯也是一種交通工具,我們日常乘坐交通工具就叫「坐」,比如:坐火車,坐飛機等,只是習慣沿用。
4、為什麼冰箱是個柜子,而冰櫃是個箱子呢?
在中國的傳統中「立為櫃,臥為箱」,也就是說我們叫習慣了的冰箱其實是個柜子,而冰櫃其實是個箱子。這是因為我們現代用的冰箱是從海外傳入的,而在之前我們的老祖已經有這樣的東西了,當時是叫做「冰鑑」,後來清朝時,第一次叫做冰箱,那時還是個箱子狀的,在引進現代冰箱後,人們發現和我們自己的的發明並沒有兩樣,於是統稱為冰箱,而冰櫃是後來才引進的,因為冰箱一詞已經被用了,因而只能叫做「冰櫃」了。
5、家庭作業是什麼時候由誰發明的?
令無數學生頭疼到無力吐槽的家庭作業是由一位叫做羅伯特納威利斯的義大利老師發明的,初衷就是因為他的學生太難管,這還真是不忘初衷啊,只不過現在的家庭作業反而演變成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橋梁,除了給學生增加負擔,剝奪他們娛樂的時間外,別無用處;
6、地球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是什麼?
蝸牛。蝸牛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5600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裡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
7、你不愛吃香菜,很可能與體內基因有關係。
據調查,生活中約有1/7的人不吃香菜。而這很可能與體內一種叫做OR6A2的基因有關係。美國一家基因公司通過對5萬人的基因進行調查,發現那些吃了香菜後覺得有香皂味的人體內攜帶一種叫做OR6A2的特殊基因,它對荃分子很敏感,這種物質具有香菜的氣味,也就是不愛吃湘菜的人所說的香皂味。所以以後遇到不吃香菜的人,儘量不要說ta挑食了。
8、戴耳塞一個小時,耳朵裡的細菌數是不戴耳塞時的700倍;當耳朵被塞 住的耳朵空氣流通減弱,溫度升高,耳塞表面和耳內原有的細菌都會得到最適宜繁殖的環境,從而不停擴大陣容,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9、先有安全火柴還是先有打火機呢?
答案是:先有打火機。打火機發明於16世紀,是在德國紐倫堡;而現代安全火柴大約是在19世紀由英國的沃克所發明,他在1826年利用樹膠和水製成了膏狀的硫化銻和氯化鉀,塗在火柴梗上並夾在砂紙上拉動便產生火。
10、黃瓜是綠色的,可是為什麼叫做黃瓜?
因為我們一般生後中所食用的黃瓜是未成熟的,黃瓜成熟以後是黃色的,但是成熟以後,不宜食用,因而多數食用黃瓜是綠色的。
好了,今天的科普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只要留心,生活處處是知識!我們下期見!
下期預告:考試究竟是誰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