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科學知識比生活常識重要得多

2021-01-08 科學網

 

■李鋒亮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

從今年1月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在我國不斷蔓延,牽動了幾乎所有國人的心。隨著疫情的發展,各種「謠言」「偽科學」和所謂的「建議」滿天飛,更加劇了人們的焦慮與恐慌。於是,有網友感嘆「科學永遠幹不過『偽科學』」。

這提醒我們,國人的科學素養亟待提高。

2018年9月,中國科協公布的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僅為8.47%。這一數據儘管相對於2015年第九次調查的結果6.20%提高了2.27%,但也意味著2018年我國超過90%的人口並不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

近期,網絡上流傳一篇題為《中國有3億人在過去一年算過命》的文章。該文引用2011年美國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中國有1.45億人相信風水,1.41億人相信財神,3.62億人曾在過去12個月內算過命或看過相」。另外,在豆瓣裡搜索「佔卜」「算命」等關鍵詞,和算命有關的小組有400多個,最大的群組人數高達38萬人。通過這些數據,該文作者得出了標題所述的結論。

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館副館長龐曉東也通過其研究得出結論,認為網絡上的各種「偽科學」有泛濫之勢。因此,提高國人科學文化素養,普及科學常識是當今社會所面臨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這意味著我國將取消從2003年開始的自主招生,從2020年開始實施「強基計劃」。有觀點認為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手段,主要是應對某些國家的「晶片封鎖」,以及後續可能發生的長期更大規模「科技封鎖」,這是一項用高考的指揮棒重新提高考生科學素養的重大舉措。「強基計劃」旨在「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然而在筆者看來,僅在高端人才的選拔中重視科學素養與知識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提高科學素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在日常課程學習中強調科學素養與知識。然而,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趨勢是強調和普及生活常識,筆者對這樣的傾向表示不解和擔憂。

在基礎教育的學科教育中,不應該強調生活常識,而更應該強調特定學科的抽象知識。因為生活常識即使在學校沒有學到,離校後還能通過生活掌握,而特定學科的抽象知識,離校後就難以再學到了。但是,科學素養由眾多學科的抽象知識決定,而非由生活常識所決定。

更重要的是,我國傳統文化歷來有實用主義的哲學淵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民眾忽視對抽象知識的學習與科學素養的培養。因此,我們需要在基礎教育的學科教育中,對實用主義的弊端進行中和。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並不是否定實用主義,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認識到實用主義可能給科學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國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養有豐富生活常識卻不懂建設的旁觀者。製造晶片、研製疫苗可以不需要豐富的生活常識,但是必須掌握深邃的科技知識,具備高層次的科學素養;高鐵、電網的建設者同樣不一定需要豐富的生活常識,但是必須掌握豐富的科技知識,具備較高層次的科學素養。

在基礎教育階段如果重視生活常識,很有可能會弱化抽象知識,尤其是科學知識的傳授與學習。目前我國的現狀是未富先老,如果科技未強,便考慮削減基礎教育對科學素養、科學抽象思維的要求與考核,那等於自毀長城。如果繼續放任這種趨勢,很可能導致我國具備科學素養的人口比例持續性下降;今後面對重大疫情、輿情時,「偽科學」與各種謠言依然會大行其道,我們依然需要時刻擔心歐美的科技封鎖。

基於此,筆者強烈建議數學、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等課程的教學與考試回歸這些學科本身,儘量少拿所謂的生活常識去考查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掌握,更不要在這些科目中考查一些文字上的閱讀理解。

不必擔心因為缺乏生活常識或閱讀理解能力而導致看不懂科技論文。因為從來只有不懂科技本身者才會看不懂科技論文。科技論文之所以晦澀,從來不是因為文字晦澀,而是因為知識難懂。

所以,在新型冠狀病毒依然肆虐神州大地,各種「偽科學」「謠言」橫行的時候,筆者只想將千言萬語歸於一句話,儘管這句話有些極端,容易招致很多人士的批評——加強科學知識的傳授一百年不動搖,哪怕代價是學生缺乏生活的常識。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上述關於科學課程的建議可能純屬「偽科學」,懇請諸位基礎教育課程教學領域的專家批評與指正。

《中國科學報》 (2020-02-04 第7版 視點)

相關焦點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年下來,我成了「千元戶」,高興得不得了!祝《中國科學報》,報中國科學,也報古今中外科學,多報中華傳統科學的復興!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 科學常識一、我國科學成就二、外國科學成就;生活科學常識
    第四章-科學常識(一)第三節 科學常識一、我國科學成就二、外國科學成就三、生活科學常識(一)天文(二)地理(三)醫學(四)農學和手工業(五)四大發明1.天象記錄(1)商朝:最早記錄日食、月食、流星雨和新星。
  • 從常識到科學——為什麼常識不可靠?
    很多人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常識並不總是可靠的。實驗是從常識走向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實驗給出的因果關係要超越我們的感官。當一個事件A發生後,另一個事件B一定發生。通常人們會建立兩者的因果關係。如果A通過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事件H起作用,我們覺得事件H才是真正的原因。
  • 2020長沙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體會生活中趣味「常識」
    事業單位基本常識考查範圍廣泛,且以識記性內容為主;主要包括科技、人文歷史、地理常識等,今天在這裡主要分享的科技知識點如下:一、科技常識:物態變化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做物態變化。
  • 小學生必備科學常識100問-04天氣預報裡的數學知識
    小學生必備科學常識100問-03小汽車為什麼能在地上跑,見識了機械製造的力量。另外相對溼度通常用百分數表示,百分數又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知識哦。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由以上這些數據:溫度,相對溼度,空氣品質,降水量,風力方向等組合,才有了我們日常看見的天氣預報形式。
  • 參觀墨爾本科學博物館,體驗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科學現象
    暫時遠離墨爾本的喧囂,來到位於幽靜街區的墨爾本科學博物館,體驗與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科學現象,通過互動式展品解除心中的疑惑。而墨爾本科學博物館的最大特色,則是深入挖掘了我們衣食住行中的一切,給參觀者提供探索科學技術的機會,深度了解科技如何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快捷便利。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體會生活中趣味「常識」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公共基礎知識,為幫助考生複習,甘肅中公教育
  • AAAI 2020學術會議提前看:常識知識與常識推理
    常識問題是人工智慧領域最難的問題之一。在 NLP 領域,BERT 模型雖然已經表現出色,但是在常識知識問答數據集上的性能仍舊遠低於人類。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結合視覺場景的常識知識問答問題仍然具有較大難度。促進人工智慧發展,使得機器具有「常識思維」,對於常識知識、常識推理的研究是值得關注的未來發展方向。
  • 堅信常識科學擁抱人性良知,遠離宣傳的欺瞞和謊言
    在充斥著各類宣傳機器與各種欺瞞謊言的社會裡,只有堅信常識科學並擁抱人性良知,才能遠離這些烏煙瘴氣的欺瞞和謊言,並保留做人的最後一點點底色。常言道: 每當你認識那類人多一點,你的人性就少一點。所謂常識科學就是人類社會數千年來在自然科學上和社會科學上已被無數的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反覆證明了的普通知識。
  • 科學教育成為熱議話題—新聞—科學網
    論壇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設置了14個主題報告和平行論壇,探討了新時代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前沿議題,特別是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塑、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等問題。 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現場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主辦、世紀明德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
  • VIN交易所生活,生活中的科學日常小知識
    VIN交易所生活資訊,VIN交易所生活發現人們在平時生活中難免各種各樣的小問題,VIN交易所生活假如不及時處理的話,將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解決起來都不難,只是大家缺乏相應的科學常識,那麼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將就這些問題和大家做個分享,期待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 小學科學課到底有多重要,再不重視起來,你將要為「科學」買單!
    它的重要,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這些年非常狂熱的英語。它將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相結合,給到孩子們的是一個新奇而豐富的大自然。杭州老母親們真的在科學這門科目上操碎了心。科學的教學內容蘊含著物理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和工程四大方面。它並不是簡單告訴孩子枯燥的常識和原理,而是讓他們手握黃土,腳踏大地,親身去感受和觀察我們神奇的大自然。
  • 在今天,為什麼反常識才是新的常識?
    撰稿丨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在日常生活中,常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僅僅擁有常識就足夠了嗎?地球圍繞太陽轉嗎?質量不同的鐵球從同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會同時落地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我們做出這種判斷,正是基於常識。那麼,提高薪酬能讓員工表現得更好嗎?多修公路可以緩解交通擁堵嗎?工資透明能限制美國CEO們過高的收入嗎?
  • 2015年上映的太空電影 違背科學知識也比妖魔鬼怪要實際得多
    在浩瀚的宇宙,人類在渺小的地球上生活了這麼時間,對地球以外的世界了解甚少,宇宙科學領域的發現也同樣屈指可數,但卻就是這些屈指可數的發現,讓我們對宇宙的敬畏和探索愈來愈強烈。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來參與或者了解宇宙文化,但從電影裡我們可以領略到宇宙的奇妙。
  • 科學知識不易理解?因為缺乏這類知識!
    除了傳奇之外,科學史所能告訴人們的科學思想的邏輯行程和歷史行程,對學習科學理論肯定是有益的。當我們開始學習物理學時,我們為那些與常識格格不入的觀念而煩惱,這時候,如果我們去了解下這些物理學觀念初步建立的源頭,它們就變得容易多了,科學家們並不是開始就這樣 「古怪」地思考問題,他們建立「古怪的「科學概念的過程極好理解、而且引人入勝。
  • 科學養生 樂享生活!這場趣味公益活動中老年們「扎勁」得很~
    養生誤區請走開由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主辦金融投資報社承辦「科學養生 樂享生活——趣味課堂分享養生妙招」公益活動在成都寬窄巷子憶茶小院舉行活動辦得好不好先看觀眾笑不笑↓↓大咖分享《健康養生 合理避坑》講座活動現場觀眾認真聆聽網絡時代,中老年朋友在健康養生方面常常被誤導,會上,
  • 中國公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質基準—新聞—科學網
    Miller)做的美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引進到國內的學者,上世紀90年代起他就主持過多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對這類調查他有自己的思考。 其實在做調查之前,首先應當弄清楚科學素質是什麼。李大光告訴記者,這個問題曾在歐美等國家有過長達50年的討論,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有價值的相關論文達到300多篇。
  • 廣東科學中心國慶中秋異彩紛呈—新聞—科學網
    8日中秋國慶假期,廣東科學中心正常開放,開館時間為9:30至17:00。   廣東科學中心座落於廣州大學城,是廣東省實施科教興粵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大型綜合性科普場館。2018年11月,該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我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 科學網—39個國家科學傳播的得與失
    從全球視角來看,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科學傳播迄今在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和農業科普方面已經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科學傳播的概念至今並未取得一致。比如在澳大利亞,半個世紀以來就有「科學普及」「公眾理解科學」「科學通俗化」「科學氣質的培養」等各種說法。有的學者採用的說法則是「科學技術的社會利用」。每種定義都能給社會與科學的關係帶來啟示。科學是社會的一部分嗎?科學受到高度尊重了嗎?
  • 科學網—「色」量子數與夸克的生活作風問題
    如今高能物理學的重要分支Flavor Physics,由此誕生。 夸克可以攜帶三種不同的顏色。現在大家都取「紅色」、「藍色」和「綠色」,好處是三種顏色加在一起恰好是白色,或者說沒有顏色了。原子核和其他強子當然是沒有顏色的,這在物理學上叫做「色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