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改變細胞競爭微環境可在嵌合體中產生功能性器官

2021-01-08 科學網

通過改變細胞競爭微環境可在嵌合體中產生功能性器官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9 13:16:04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Hiromitsu Nakauchi及其團隊發現,通過改變細胞競爭微環境可在嵌合體中產生功能性器官。相關論文於2020年12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

研究人員證明刪除小鼠胚胎中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1r)能夠在多個器官中創造一個「細胞競爭性微環境」,從而大大增加了小鼠種內和小鼠/大鼠種間供體的嵌合體,這種嵌合體從胚胎第11天開始就不斷增加,有時甚至佔據種內嵌合體的整個器官。由於Igf1r缺失可以避免早期的發育停滯,因此可以通過囊胚互補產生具有高水平器官嵌合體的種間胚胎。該觀察結果能夠促進供體細胞對宿主組織的貢獻,從而通過跨越進化距離的囊胚互補產生完整器官。

據悉,通過囊胚互補的種間器官產生在齧齒動物中已經成功,但是在進化上更遙遠的物種中還沒有成功。早期發育停滯阻礙了高度嵌合胎兒的形成。

附:英文原文

Titl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Organs Using a Cell-Competitive Niche in Intra- and Inter-species Rodent Chimeras

Author: Toshiya Nishimura, Fabian P. Suchy, Joydeep Bhadury, Kyomi J. Igarashi, Carsten T. Charlesworth, Hiromitsu Nakauchi

Issue&Volume: 2020-12-28

Abstract: Interspecies organ generation via blastocyst complementation has succeeded in rodents,but not yet in evolutionally more distant species. Early developmental arrest hindersthe formation of highly chimeric fetuse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deletion of 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Igf1r) in mouse embryos creates a permissive 「cell-competitive niche」 in several organs,significantly augmenting both mouse intraspecies and mouse/rat interspecies donorchimerism that continuously increases from embryonic day 11 onward, sometimes eventaking over entire organs within intraspecies chimeras. Since Igf1r deletion allows the evasion of early developmental arrest, interspecies fetuses withhigh levels of organ chimerism can be generated via blastocyst complementation. Thisobservation should facilitate donor cell contribution to host tissues, resulting inwhole-organ generation via blastocyst complementation across wide evolutionary distances.

DOI: 10.1016/j.stem.2020.11.019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583-X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制人豬嵌合體 邁出培育人類器官重要一步
    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1月26日發表了題為《裡程碑式研究造出首個人豬「嵌合體」》的報導稱,科學家們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造出了一個人豬「嵌合體」。這提高了人們能夠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用於移植的可能性。這是人類第一次創造出結合兩個大型遠親物種的胚胎。
  • 人獸嵌合體 是科學還是瘋狂?
    人獸嵌合體,也被稱為人獸混合胚胎,顧名思義,就是指同一個動物體內有動物的和人的兩種細胞。它可能是人和動物的受精卵混合在一起發育的,也可能是通過移植入人類細胞或器官而形成的,還可能是人類細胞核移入動物去核卵細胞。目前做的最多的是鼠、羊、豬和猴的嵌合體。
  • 「雙人嵌合體」的是什麼意思
    [專家聲音]男寶寶把他的Y染色體遺留在母親體內  人類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三種「嵌合體」——除了異卵雙生之外,骨髓移植和胎兒微嵌也存在於我們的周圍。  相對來說,「嵌合體」現象在生活中少見,但是「微嵌合體」卻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
  • 幹細胞再造人體器官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體外培養無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類型。因其在體內體外分化形成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因而在發育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利用幹細胞的體內發育潛能,通過異種嵌合技術在動物體內實現異種組織、器官再造,可直接將獲得的人類器官進行器官移植或組織修復,被視為供體器官來源的一種更優的解決方案——異種器官再造。  此方法獲得的組織、器官理論上完全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細胞。利用胚胎幹細胞的個體免疫配型方案,或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將有望徹底避免組織和器官的免疫排斥問題。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中科院「器官重建與製造」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2017-2018年度研究...
    (4)設置方式:本重點方向下設1-3個研究任務,自由申請,擇優支持;每個研究任務擬資助經費80-150萬元/年;執行期限兩年;申請人制定兩年工作計劃,圍繞指南中的一項或多項要求,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具體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提出可考核的指標。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有望從哺乳動物中獲得更多幹細胞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92期|武文漫副研究員發表母嬰微嵌合現象對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產生的保護作用研究成果
    【中文摘要】背景:FVIII抑制物的產生是重型血友病A型患者替代治療的主要併發症,但缺乏內源性FVIII並不一定導致抑制物的發生。研究顯示,通過胎盤的母-胎細胞交換可使母親白細胞進入胎兒體內,並可產生少量凝血因子VIII。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NSC微環境的細胞組成,它們對系統或局部信號的響應,甚至其物理性質(例如硬度)在衰老的過程中都會改變。在本節中,我們探討了與衰老相關的微環境變化(例如系統或局部的細胞外信號或其他細胞類型)如何影響並促進衰老過程中神經發生減少及最新進展(總結於圖3)。儘管尚不清楚NSC對這些外部信號做出反應的許多機制,但它們很可能會通過影響上述的內在途徑來影響NSC功能。
  • 第9屆廣州國際幹細胞論壇召開 Max Plank-GIBH再生醫學中心成立
    他指出,相較人的胚胎幹細胞或誘導多能幹細胞,小鼠的胚胎幹細胞或誘導多能幹細胞可能處於一種更為原始的狀態,為研究人類中是否存在和小鼠一樣更為原始的多能幹細胞,他們實驗室通過篩選獲得了與人類卵裂期胚胎細胞轉錄組相似的胚胎幹細胞,將這些篩選出來的胚胎幹細胞注入小鼠囊胚中以期觀察其在體發育潛能,然而由於這些細胞無法嵌合進入發育中的小鼠胚胎中,因此最終並未成功獲得小鼠和人的嵌合體。
  • Cell子刊:四川大學曹中煒團隊解析「循環微環境」調控衰老器官再生和纖維化
    曹中煒和合作者丁楅森組以往一系列合作發現血管內皮細胞可以分泌angiocrine因子和血液系統細胞和蛋白質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循環微環境」共同影響器官修復。在這一過程中,循環微環境就像「土壤」一樣,調控作為「種子」的實質細胞的功能。
  • Nature:細胞分裂模型揭示細胞與其微環境作用的方式
    通過對大量細胞的觀察,研究人員設計出一套預測細胞分裂方向的理論模型,再通過計算施加在有絲分裂紡錘體上的力,描述細胞正常分裂和異常分裂。模型顯示某種特定的微環境會引起不對稱細胞分裂。如果應用到組織,模型會通過描述患病細胞的異常分裂,做出準確診斷。     細胞分裂是細胞的一個重要生理過程,與器官生長、傷口癒合或感染等有關。每時每刻,人體中都有25萬個細胞進行分裂。
  • 認識腫瘤微環境中的MDSC細胞
    癌症中,髓系細胞異常分化。其中,MDSC聚集於腫瘤及外周淋巴器官,成為腫瘤微環境的標誌,通過抑制免疫反應,促進腫瘤發展。
  • ...的競爭在表皮微環境中選擇性保留抗原特異性組織駐留記憶性T細胞
    TGFβ的競爭在表皮微環境中選擇性保留抗原特異性組織駐留記憶性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6:56 美國匹茲堡大學Daniel H.
  • 從自己腹中生下的孩子,竟被鑑定不是親生,認識神奇的嵌合體人
    沒錯,一個人的體內竟然同時有這4組不同的遺傳基因,而莉迪亞遺傳給孩子的恰好是存在於生育器官中的那種DNA,所以檢測人員在莉迪亞的頭髮、皮膚、細胞上獲取的樣本測試結果無論如何也鑑定不出她和孩子的血緣關係。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背景:    蛋白質在內質網(ER)中的處理、修飾和摺疊是一個受到嚴格調控的過程,決定著細胞的功能、命運和生存。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產生有害的微環境,破壞惡性細胞和基質細胞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性白細胞。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嵌合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重大進展
    世記之交,幹細胞研究和克隆技術的一系列突破使人們對再生醫學人造器官的前景產生了許多期待。尤其是利用胚胎幹細胞在體外分化、發育形成的所謂「治療性克隆」,以提供可供移植的供體器官,被認為是一個方向。但幹細胞要在體外正常分化、發育成完整的(包括肌肉、神經、血管)、功能複雜的實體器官,並能適合臨床應用是非常困難的。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抗腫瘤反應的代謝腫瘤免疫逃逸的代謝利用差異代謝可塑性結論和展望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腫瘤細胞特有的高度活躍的代謝途徑可以對腫瘤微環境內的營養成分和其他小分子的組成產生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對免疫反應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 含有4%人類細胞的老鼠!這個『人鼠雜交』嵌合體胚胎試驗的背後
    ,造就了一個有史以來人類細胞比例最高(高達4%)的嵌合體生物。綿羊和山羊雖然都帶個羊字,卻因染色體數量的不同存在「生殖隔離」,也就是兩者之間不能自然交配產生後代。而當時的科學家試著融合了兩種羊的胚胎,創造出了一隻奇美拉羊,這隻奇美拉羊竟然一直活到了成年。看起來,血統相近的動物是能夠成功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