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1月26日發表了題為《裡程碑式研究造出首個人豬「嵌合體」》的報導稱,
科學家們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造出了一個人豬「嵌合體」。這提高了人們能夠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用於移植的可能性。
這是人類第一次創造出結合兩個大型遠親物種的胚胎。這種嵌合體的創造被稱讚為向著從零開始培育人類心臟、肝臟和腎臟邁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這項半人半豬胚胎研究的負責人胡安·卡洛斯·伊斯皮蘇亞·貝爾蒙特說:「最終目標是培育可移植的功能性組織或器官,但我們離它還很遙遠。這是重要的第一步。」
這些研究再次引發了倫理方面的擔憂,這些擔憂有可能為該領域的臨床前景蒙上陰影。
發表在美國《細胞》雙周刊上的這篇論文概述了研究人員如何將人類幹細胞注入早期豬胚胎,將2000多個混合體植入母豬體內。有超過150個胚胎發育成了嵌合體,它們主要是豬,人類的成分非常微小,在約一萬個細胞中只有一個人類細胞。
研究人員讓這些豬-人胚胎發育了28天,隨後將其移除。
伊斯皮蘇亞·貝爾蒙特說:「這段時間足夠讓我們嘗試了解人類細胞和豬細胞早期如何混合在一起,同時又不會引發人們對於成熟嵌合體動物的擔憂。」
該團隊相信,這種方法未來能夠為培育與患者基因匹配的人類器官鋪平道路,這些器官可用於移植或更安全有效地測試新藥。
心臟病學家、明尼蘇達大學教授丹尼爾·加裡說:「這是一項重大進展,它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倫理問題。」
加裡說,在嵌合體研究方面的快速進展已經引起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問題,包括後代會看起來更像人還是更像豬,如果嵌合體有人的思想會發生什麼,以及人類細胞是否有可能吞噬豬胚胎,帶來一種主要是人、小部分是豬的後代。
他還說,伊斯皮蘇亞·貝爾蒙特的團隊採取了一種「負責任的方法」。
該研究中的一項挑戰是,豬的孕期約為112天,而人類是9個月,這意味著胚胎細胞以完全不同的速度發育。伊斯皮蘇亞·貝爾蒙特的團隊發現,人類幹細胞需要準確地在自身發育的合適階段被注入,這樣它們才能成活並成為正在生長的動物的組成部分,但即使這樣,效率也很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26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造出半人半豬胚胎,提高了跨物種器官移植的可能性》的報導稱,
在25日發表的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表明,供移植器官可以在半小鼠半大鼠的嵌合體胚胎中發育。研究人員在刊登於英國《自然》周刊的這篇文章中稱,他們能在大鼠胚胎內培育小鼠胰腺,然後將分泌胰島素的組織從該器官移植到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體內,從而在不觸發免疫反應的情況下減輕它們的病情。
這項技術已引發了一場有關將人類物質植入動物體內是否合乎倫理的激烈爭論:自2015年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已暫停為多數人類與動物的嵌合體研究提供資金。有人認為,由於幹細胞可以成為任何種類的組織,包括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嵌合體會引起人們對於一種擁有人類大腦或生殖器官的動物的擔憂。還有人認為,人類和動物的遺傳物質之間存在一條不該逾越的象徵性或神聖的界線。
但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生物倫理學家瓦迪特·拉維茨基說,通過表明該領域的潛在益處,本周發表的兩項研究可能有助於為進一步開展人類與動物的嵌合體研究提供理由。
她說:「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論文的作用是原理驗證,表明研究人員想要用人類與非人類嵌合體實現的目的也許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