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體的神話:科學家試圖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

2020-12-07 中文業界資訊站

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儘管面臨美國最高衛生機構的資助禁令,但一些美國科學家還是決定繼續嘗試在豬、羊等動物體內培育人體組織,他們的目標是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心臟、肝臟或其他器官。

將一個物種的細胞注入另一物種的胚胎,會產生被稱為「嵌合體」的動物。圖中從左至右分別是普通的小鼠、嵌合部分大鼠細胞的小鼠、嵌合部分小鼠細胞的大鼠、白色大鼠。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實驗室的一隻豬。科學家希望在這類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體器官。

在農場動物身上培育器官的研究引發了許多倫理爭議,因為其中所涉及的將人體細胞注入到動物胚胎中的方法,可能會模糊物種之間的界限。2015年9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取消了較早之前的政策,宣布將不再支持涉及「人-動物嵌合體」等研究的項目,直到這些項目獲得更加密切的科學和社會影響評估。

NIH在聲明中表示了對新技術的擔憂,稱如果動物體內混入了人體大腦細胞,就有可能造成動物「認知狀態」的改變。在獲知有些科學家已經從其他資助來源,包括加利福尼亞州的幹細胞研究機構獲得資助,並開始進行這類研究之後,該機構便採取了行 動。通過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已經生長數日的動物胚胎中,可以創造出人-動物嵌合體,然後在雌性農場動物的體內進行孕育。

根據對三個研究團隊(兩個在加州,一個在明尼蘇達州)進行的採訪,《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估計在過去12個月中,美國已經有大約20例成功懷孕的「豬-人」嵌合體或「羊-人」嵌合體,儘管目前還未見到任何有關的科學文獻,也沒有一隻這樣的動物達到足月分娩。

去年11月,在NIH的要求下,一些研究者在位於馬裡蘭州的NIH總部進行了陳述,披露了關於這些研究的部分內容。其中一位研究者,來自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展示了一些未發表的數據,涉及超過12例含有人體細胞的豬胚胎。另一位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張圖片,顯示的是生長62天的豬胎,其中所包含的人類細胞似乎可以逆轉先天性視力缺陷。

這些實驗依賴多種先進技術的融合,包括近期在幹細胞生物學和基因編輯技術領域的突破。通過基因修飾,科學家目前可以很容易地改變豬、羊胚胎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從而使它們在基因上不具備形成某些特定組織的能力。科學家希望通過添加人體幹細胞的方式,由這些幹細胞擔負起形成缺失器官的工作,最終從動物體內獲得能用於移植手術的器官。

明尼蘇達大學的心臟病學家Daniel Garry領導著一個嵌合體項目,他說:「我們能夠製造出沒有心臟的動物。我們已經培育出沒有骨骼肌和血管的基因工程豬。」儘管這些豬並不能存活,但如果有少量來自正常豬胚胎的細胞注入,它們就可以正常發育。Garry聲稱,他已經以這種方法培育出兩隻「嵌合豬」,並於近期獲得了來自美國陸軍的140萬美元資助,希望能最終在豬體內培育出人類心臟。

包括Garry在內的一些研究者表示,儘管有NIH已經表態,但嵌合體技術能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新的器官來源,並有助於基礎研究的發現,因而他們會推進相關研究。去年11月,Garry等11位作者發表了一份公開信,批評NIH正在「對進步產生威脅」,對他們的工作「帶來了負面的效應」。

NIH對這些研究的擔憂在於,動物可能會變得有些「人性化」,這會讓人感覺不大舒服。它們可能具有人類的生殖細胞,長出一些人類的頭髮,或者具有較高的智力。「我們並非住在人魔島附近,但科學發展實在太快,」NIH的倫理學者David Resnik在去年11月的會議上說,「如果一隻高智商老鼠怪物被困在實驗室的某個角落,尖叫著『我要出去』,恐怕會讓人們感到非常困擾。」

不過,動物獲得人類意識的可能性非常低;它們的大腦與人類差異太大,而且體積小得多。即使如此,作為預防措施,目前任何農場動物嵌合體都不被允許出生,進行相關研究的科學家只能進行胚胎採集,以獲得有關人類細胞對動物身體影響程度的初步數據。

史丹福大學的幹細胞生物學家中內宏光(Hiromitsu Nakauchi)於今年開始嘗試培育人-羊嵌合體。他表示,目前人類細胞對動物身體的影響可以說相當小。「如果人類細胞的含量是0.5%,那獲得會思考的豬,或者會直立行走的羊是可能性很小的,」他說,「但如果含量較高,如40%,那我們就得做些什麼了。」

其他類型的人-動物嵌合體已經在科學研究中廣泛應用,包括被賦予人類免疫系統的小鼠。這些動物是由出生之後的小鼠被注入取自人類胚胎(在流產之後採集)的肝臟和胸腺細胞而培育出來的。

新的研究將繼續深入,涉及將人類細胞添加到最早期的動物胚胎內,此時的胚胎還只是存在於培養皿中的「細胞球」,只含有十幾個細胞。這一過程被稱為「胚胎補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人類細胞能夠增殖、分化,並具備促進動物體任一部分發育的潛力。

2010年,當中內宏光還在日本工作的時候,他就利用胚胎補償方法在小鼠體內培育出一個完全由大鼠細胞組成的胰腺。「如果這種方法在嚙齒類中可行,」他說,「那我們也就能用豬來培育人體器官。」

儘管中內宏光曾經是一位明星科學家,但日本的管理機構對於批准他的嵌合體研究——批評者稱為「豬人」——行動遲緩。2013年,他決定搬到美國,那裡沒有禁止嵌合體培育的聯邦法律。在加利福尼亞再生醫學研究所提供的600萬美元資助下,中內宏光得以前往史丹福大學工作。

儘管NIH的資助禁令並不會影響中內宏光的研究,但已經使研究者感受到了解釋研究目的的壓力。中內宏光向記者展示了他位於史丹福大學的實驗室,在一個小房間裡,擺放著 存放嵌合體胚胎的孵化器。因為早期胚胎非常小,人肉眼幾乎無法看見,因此房間內放置著特製的顯微鏡,上面安裝的微探針可將人體細胞注入胚胎。

研究者添加的這種細胞稱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是將皮膚或血液的細胞經過化學重編程(利用一種由中內宏光的日本同事開發、並獲得諾貝爾獎的配方),轉化而成的更加多能的幹細胞。中內宏光稱,為了方便起見,他的團隊使用的iPS細胞大部分取自他自己的血液——招募志願者涉及到大量的文書工作。

「嵌合體」(chimera)一詞源自希臘神話中一種噴火的怪物——喀邁拉,有幾種動物的部分組成,包括獅子、山羊和蛇。中內宏光稱,大多數人一開始也將他的嵌合體想像為怪物,但他表示,如果他能解釋研究內容的話,這種態度就會發生改變。其中一個理由是,如果他的iPS細胞能夠在動物體內發育,那麼獲得的組織在本質上就是他的——一個可以完美配對的可移植部分。未來某一天,在絕望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或許就能在不到一年時間裡獲得「自定義」的可移植器官。「我實在看不出會對社會造成多少危害,」中內宏光說道。

在這一切實現之前,科學家需要證明人類細胞能夠在農場動物體內實現增殖,並為動物身體提供有效的幫助。這可能很有挑戰性,因為與基因較為接近的大鼠和小鼠不同,人類和豬最近的共同祖先要追溯到9000萬年前。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獸醫兼發育生物學家Pablo Ross稱,為了尋找解決方案,研究者在2014年決定開始用人-動物嵌合體胚胎在農場動物身上進行孕育實驗。在戴維斯分校的實驗室中,Ross與索爾克研究所合作將6套豬-人嵌合體胚胎移植到母豬體內,並且與中內宏光合作進行另外8或10個羊-人嵌合體胚胎的孕育實驗。他表示,在美國之外還有另外36例豬移植在進行。

Ross表示,這些早期研究還不能培育出器官,更多的是「確定生成人-動物嵌合體的最理想條件」。只有在三個不同的倫理委員會評估之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才能開始進行。即便如此,該大學還是決定採取謹慎的態度,將動物胚胎所允許的發育時間限定在28天以內(豬的孕期為114天)。

在28天時,豬胚胎只有半英寸長(約合1.27釐米),但已經足以檢測人類細胞是否會促進其基本器官的發育。「我們不想將它們培育到不必要的階段,因為那會帶來很大爭議,」Ross說,「我的觀點是,人類細胞的貢獻應該降到最低,可能是3%,也可能是5%。但是,如果它們對大腦的貢獻是100%呢?如果胚胎發育成的結果大部分是人類細胞呢?這是我們不期望看到的,但從沒有人做過這種實驗,我們不能將這種可能性排除。」

相關焦點

  • 科學揭秘羊臉人身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人羊嵌合體培育過程圖繼去年科學家首次成功研發出了人與豬的嵌合體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又首次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獲得了人羊嵌合體,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將胰腺移植到了小鼠體內。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進一步推進。雖然科學家還無法直接從豬或羊身上獲取器官並移植到人體中,但他們相信,人體幹細胞可能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 我國科學家以基因工程培育出全球首例「豬猴嵌合體」
    團隊表示該計畫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以用於器官移植,但從該研究的結果來看,離此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團隊總計以體外人工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方式培育了4,000 個胚胎,其中有10 個胚胎成功出生,而僅有兩個胚胎體內含有食蟹獼猴的細胞。在這兩隻嵌合體實驗豬中,包括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與皮膚都有發現螢光蛋白質的反應,不過比例僅有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
  • 這不是科幻小說,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
    恩,當我們告訴您羅斯威爾公園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時,這不是科幻小說。 這種臨床繁殖的小鼠含有4%的人類幹細胞,迄今為止含人體幹細胞最高的嵌合體。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科學進步》雜誌上發表。圖註:此圖顯示了17天大的小鼠胚胎(標記為藍色)中的大量人類細胞(標記為綠色)。大多數人細胞是紅細胞,在小鼠胎肝中積累。
  • 西班牙科學家在中國創造首個人猴嵌合體
    近日,科學家首次製造出了含有人類細胞的猴子胚胎。圖:AP在希臘神話中,奇美拉獅首、羊身、蛇尾;而在遺傳學中,奇美拉則指代嵌合體,即一個機體身上同時帶有2種或以上的DNA,且彼此耐受,無排斥反應。而近年來,科學家則著眼於探究不同物種間存在奇美拉的可能性。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中內啟光:我們正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
    史丹福大學教授中內啟光分享了最具挑戰性的科研項目——異種培育人體器官的相關研究實驗。嘉賓發言全文如下:我的演講題目是:異種培育人體器官,我們正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
  • 西班牙科學家在中國創造首個人猴嵌合體,挽救生命器官移植獲進展
    科學家們實現了一項巨大而有爭議的飛躍。西班牙《國家報》7月31報導,科學家們通過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胚胎剪接試驗,在中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猴嵌合體。他們希望這一突破最終能讓醫護人員獲得穩定的人體器官供應,用於挽救生命的器官移植。
  • 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這代表什麼,為何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研究?
    #百家探索#將大師兄和二師兄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豬猴合體動物,這一頗具科幻色彩的研究已經成真,世界上首例「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了相關論文。這代表了什麼?人類為什麼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的研究呢?
  • 科學家首制人豬嵌合體 邁出培育人類器官重要一步
    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1月26日發表了題為《裡程碑式研究造出首個人豬「嵌合體」》的報導稱,科學家們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造出了一個人豬「嵌合體」。這提高了人們能夠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用於移植的可能性。這是人類第一次創造出結合兩個大型遠親物種的胚胎。
  • 動物體內育器官、人造皮膚變手機,科技改變未來
    他們把電子皮膚植入小老鼠體內,小老鼠仍然可以正常生活,這證明電子皮膚確實可以和生物體系相容。雖然真正應用到人身上將是一段漫長的道路,但這至少說明了電子皮膚理念是可行的。」 02動物體內育器官 現如今,許多晚期器官衰竭的病人,需要通過人造或者機械器官移植來
  • 在零重力下培育人體器官的效果會是什麼樣的?科學家揭秘
    人們在太空環境下,零重力可能會影響人體器官正常生長,這就是為什麼太空實驗頗有價值,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從生物科學的新視角去探索人體組織的生長之謎。重力通過影響蛋白質和基因在細胞內的相互作用,從而幹擾細胞行為,產生極化組織,這是自然器官發育的一個基本步驟。
  • 幹細胞再造人體器官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輛汽車,那麼體內的各種器官就相當於車裡的零件。汽車出現故障,更換零件後還能上路,要是人的器官能像汽車零件一樣,壞了就做個器官移植,這輛「人體汽車」一定會跑得更久。  為了解決人類移植器官的來源問題,人們紛紛把目光聚焦在動物身上。
  • 「奇美拉」試驗重獲資助 胚胎可用於器官移植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4日報導,美國一項科學實驗旨在將人類幹細胞植入動物胚胎,可以培育出嵌合體「奇美拉」,其體內器官可以用於器官移植。目前,美國聯邦政府正在考慮重新開始資助這項飽受爭議的試驗。
  • 新型小鼠與人胚胎嵌合體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嵌合體(chimera)一般是指由兩組不同DNA組成的生物。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培育的小鼠-人嵌合體胚胎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嵌合體中含有人類細胞數量最多的。
  • 豬身上長出猴子的器官:中國剛創造出第一隻豬猴嵌合體!
    北京大學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海對《新科學家》說:「這是足月豬猴嵌合體的首次報導。」 最終,Hai和他的同事們的目標是在動物體內生長器官,以用於移植程序。作者在11月28日發表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該團隊計劃堅持使用猴細胞,因為人類動物嵌合體的發展會帶來一系列「倫理問題」 。
  • 羊身上"長出"人器官?器官移植研究取得新突破
    在美國,超過11.4萬名男性、女性和兒童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天都有22個人在等待中死去。為了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研究人員正努力利用病人自身的細胞按需培養器官,以消除尋找完美匹配供體的需求。但是,在實驗室中培育出符合人體尺寸的替代器官仍然需要幾十年時間。
  • 奇美拉神話成真?
    事實上,NIH在去年9月就曾頒布不準為人獸嵌合體研究提供資金的禁令,表示要更好地權衡與之相關的道德問題。而不到一年,NIH又決定開放禁令,一時間令輿論譁然:有人擔心這將為製造出希臘神話中「奇美拉」一樣的「怪物」大開綠燈,潘多拉魔盒似已開啟。
  • 新型小鼠與人類胚胎嵌合體中 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嵌合體(chimera)一般是指由兩組不同DNA組成的生物。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培育的小鼠-人嵌合體胚胎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嵌合體中含有人類細胞數量最多的。
  • 中國研究員將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
    據外媒報導,近日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 。報導中指出,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產生了一種名為GFP的螢光蛋白。
  • 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支持,人類是在創新還是培育新物種?
    科學家們採用的方式是,先在「培養皿」之中培養出微型肝臟,然後科學家們在移植到大鼠之中進行觀察,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然這種微型「肝臟」的培養是通過人類的皮膚細胞進行培育的,在肝臟的功能方面是齊全的,不存在任何的缺陷,所以這是比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