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科學家在中國創造首個人猴嵌合體,挽救生命器官移植獲進展

2020-12-05 茶馬星球視野

科學家們實現了一項巨大而有爭議的飛躍。西班牙《國家報》7月31報導,科學家們通過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胚胎剪接試驗,在中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猴嵌合體。他們希望這一突破最終能讓醫護人員獲得穩定的人體器官供應,用於挽救生命的器官移植。

由西班牙科學家胡安·卡洛斯·伊茲皮蘇亞領導的研究小組表示,他們成功地將人類幹細胞與猴子胚胎結合。他們聲稱,人猴胚胎是可行的,如果實驗過程沒有中止的話,它是可以出生的。伊茲皮蘇亞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頗有建樹,他在2017年領導了一項研究,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豬嵌合體。

來自加利福尼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和西班牙穆爾西天主教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該項研究。他們將人類幹細胞注入猴子胚胎中,該胚胎經過基因改造以使控制器官生長的基因失去活性。幹細胞是人體的主細胞,有可能成為任何類型的組織或骨骼。研究小組表示,這些細胞能夠存活並形成了一個雜交胚胎。如果植入雌性猴子體內,就有可能誕生人猴合體。

也許此時您最大的疑問是,人猴雜交物種的誕生不是違反倫理嗎?該實驗早有應對,在胚胎進一步發育之前就結束了。受孕14天的「紅線」是為了防止中樞神經系統的形成。研究小組還聲稱,他們已經創造了一種機制來避免腦細胞的產生,從而消除了人們對這種雜交物種可能具有人類意識的擔憂。

該研究小組尚未正式公布他們研究的細節發現,但已向西班牙《國家報》宣布了他們的發現。項目合作者愛絲特雷娜努涅斯表示,研究結果非常有前景。不過由於圍繞胚胎使用在西班牙存在法律問題,他們不得不選擇在中國進行這項實驗。該項研究想要幫助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而科學家最終的目標是創造出一個可以移植的人體器官,但對正在研究的科學家來說,實驗本身似乎更有趣。

伊茲皮蘇亞領導的團隊在2017年使用類似的技術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豬雜交胚胎。在該實驗中,人類細胞開始發育成肌肉和器官。這項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研究歷時四年,使用了1500個豬胚胎。伊茲皮蘇亞教授當時表示: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育出功能性的、可移植的組織或器官,但我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現在是重要的第一步。而目前進行的這項研究可以說是伊茲皮蘇亞關於人類動物胚胎嵌合體研究邁出的第二步。

此前據科學雜誌《自然》雜誌報導,今年3月日本改變了之前禁止此類實驗的法律,日本曾明確禁止超過14天的含有人體細胞的動物胚胎的生長或將這些胚胎移植到替代子宮中。這意味著日本成為目前首個支持該項實驗,允許胚胎發育到足月分娩的國家。

日本政府近日批准了該國一個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研究項目。領導該項研究的東京大學教授中內啟光就表示。他明白公眾擔心出現「人獸雜交」生物,會密切監視老鼠胎兒,一旦發現其大腦含有30%以上的人類細胞,將不予出生,產下後也會最長觀察2年。

儘管有了各種預防和應對措施,該類型研究還是招致了一些批評人士的警告。

西班牙巴塞隆納再生醫學中心主任安琪兒萊雅博士警告說,這樣的實驗存在倫理障礙。他提出了一系列質疑:如果幹細胞逃逸並在動物的大腦中形成人類神經元,會發生什麼?它會有意識嗎? 如果這些幹細胞變成精子會發生什麼?

來自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的菲利普林伯裡同樣反對這項研究。他表示,在動物身上培養人體器官不是解決方案,可能成為增加動物痛苦的新來源。人類遺傳學警報主任大衛金博士表示這些實驗令人不安。

據統計,英國有65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包括150名兒童。每年大約有500名英國人死於等待器官移植。如果這項研究最終可以成功通過動物胚胎複製人體器官,挽救成交上萬可能死亡的患者的生命,您贊成這項研究嗎?請留下您的看法。

相關焦點

  • 西班牙科學家在中國創造首個人猴嵌合體
    近日,科學家首次製造出了含有人類細胞的猴子胚胎。圖:AP在希臘神話中,奇美拉獅首、羊身、蛇尾;而在遺傳學中,奇美拉則指代嵌合體,即一個機體身上同時帶有2種或以上的DNA,且彼此耐受,無排斥反應。而近年來,科學家則著眼於探究不同物種間存在奇美拉的可能性。
  • 豬身上長出猴子的器官:中國剛創造出第一隻豬猴嵌合體!
    由此產生的兩隻小豬發展成為種間動物,稱為嵌合體,這意味著它們包含來自兩個不同個體的DNA(在本例中為豬和猴)。 北京大學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海對《新科學家》說:「這是足月豬猴嵌合體的首次報導。」 最終,Hai和他的同事們的目標是在動物體內生長器官,以用於移植程序。
  • 器官移植每年挽救中國近萬人生命 - 中國在線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完善,器官移植技術已經成為成熟的治療技術,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我國國家器官移植管理條例和器官移植準入制度相繼實施,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相繼建立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的全國註冊登記系統,全國器官移植技術得到進一步規範,並取得初步的成效。
  • 嵌合體的神話:科學家試圖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
    科學家希望在這類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體器官。在農場動物身上培育器官的研究引發了許多倫理爭議,因為其中所涉及的將人體細胞注入到動物胚胎中的方法,可能會模糊物種之間的界限。2015年9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取消了較早之前的政策,宣布將不再支持涉及「人-動物嵌合體」等研究的項目,直到這些項目獲得更加密切的科學和社會影響評估。
  • 「奇美拉」試驗重獲資助 胚胎可用於器官移植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4日報導,美國一項科學實驗旨在將人類幹細胞植入動物胚胎,可以培育出嵌合體「奇美拉」,其體內器官可以用於器官移植。目前,美國聯邦政府正在考慮重新開始資助這項飽受爭議的試驗。
  • 科學家首制人豬嵌合體 邁出培育人類器官重要一步
    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1月26日發表了題為《裡程碑式研究造出首個人豬「嵌合體」》的報導稱,科學家們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造出了一個人豬「嵌合體」。這提高了人們能夠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用於移植的可能性。這是人類第一次創造出結合兩個大型遠親物種的胚胎。
  • 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這代表什麼,為何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研究?
    #百家探索#將大師兄和二師兄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豬猴合體動物,這一頗具科幻色彩的研究已經成真,世界上首例「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了相關論文。這代表了什麼?人類為什麼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的研究呢?
  • 國內首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啟動
    公民可自行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並且有權隨時修改或取消其捐獻登記。據悉,登錄該網站,按要求填寫姓名、國籍、證件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選擇願意捐獻的人體器官和組織類別後,即可正式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 器官移植的難點與亮點
    &ltb&gt兩大難題&lt/b&gt    儘管器官移植為挽救人們的生命居功至高,但細究起來它的發展也有裹足不前的成分。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供體器官供不應求,二是器官移植後,受者機體對異體器官的免疫排異。    供體器官的供不應求是因為需要和要求做器官移植的病人太多,但合適的供體器官太少,因為很多人死後都不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
  • 羊身上"長出"人器官?器官移植研究取得新突破
    在美國,超過11.4萬名男性、女性和兒童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天都有22個人在等待中死去。為了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研究人員正努力利用病人自身的細胞按需培養器官,以消除尋找完美匹配供體的需求。但是,在實驗室中培育出符合人體尺寸的替代器官仍然需要幾十年時間。
  • 豬猴雜交混血兒在中國誕生,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日,中國科學家做了一個突破性的實驗,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豬猴混合體」生物。這項研究主要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進行,最終目的是在動物體內培養人體器官進行移植。 植物雜交大家應該都已經見怪不怪,比如雜交水稻、葡萄柚、青檸、水果黃瓜、水果玉米等等。。
  •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因為異體的組織進入人體,會被免疫系統當作是病原體入侵,最終移植而來的器官會受到攻擊,最終被破壞。因此說器官移植需要很好的匹配性,這讓成功率大大降低。例如我國2019年實現的豬猴嵌合體胚胎實驗,最終就是得到了含有恆河猴細胞的二師兄,而日本的中內教授在2017年在不同的老鼠之間也完成過類似的實驗。實驗過程和原理已經非常清楚了,因此他們申請希望進行人細胞參與下的嵌合體實驗,並且已經得到批准正在進行。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據美國2017年數據統計,平均每天有22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死去,供體器官短缺是制約器官移植髮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近日,有研究發現異種移植可以延長生命周期,該研究結果發表在《Circulation》上,題為:「Progress Toward Cardiac Xenotransplantation」。
  • 何曉順教授團隊:向世界展示器官捐獻與移植「中國模式」
    從事器官移植臨床與科研工作32年,在無缺血器官移植、多器官移植及器官捐獻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和原創性成果。發表學術論文540篇;成果納入10項國際臨床指南、共識;主編、副主編《中國器官捐獻指南》等專著10部,獲國際國內專利25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廣州市科學技術「市長獎」,廣東省「丁穎科技獎」,中山大學「芙蘭獎」和國際移植領域獎項16項。
  • 渾身是寶的豬,器官很快就要移植給人?
    2020月10日5日,《Circulation》上發表了「Progress Toward Cardiac Xenotransplantation」文章,對異種豬來源的心臟作為人的移植供體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報導,提示異種豬心臟移植可以延長心衰患者生命。
  • 器官移植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專訪《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
    科幻小說鼻祖《科學怪人》講述了弗蘭肯斯坦用各種器官拼成巨大的「怪物」,並使之獲得生命的故事。而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關於對身體移植的探索和想像一直很多。近日,我們採訪了《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梅茲裡希,談及了器官移植與背後的生死觀。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袁州區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工作
    器官捐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和延續生命的另一種方式,捐獻志願者的善舉給等待的病患架起生命之橋,築起生命之路,重獲生的力量,使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我們呼籲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捐獻行列中來,讓生命「接力」前行。關於人體器官捐獻知識,你了解多少?1.什麼是器官捐獻?
  • 經參調查|生命接力 「移」路同行——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調查
    新華社廣州12月21日電(記者張超文 周寧 祁蓉 黃可欣)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器官移植成為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醫療手段,在中國獲得長足發展。而器官捐獻,則成為陽光下的生命接力,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可。2015年1月1日,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唯一合法途徑。5年來,中國共完成多少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
  • 青海累計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4例 挽救12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青海累計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4例 挽救12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2020-10-18 13:55:12孫睿 攝   中新網西寧10月18日電 (孫睿)18日,青海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秘書長馬常德在青海西寧表示,截至目前,青海省累計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4例,捐獻器官11個,角膜組織2個,挽救了12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 因供體染癌,器官移植值不值?—新聞—科學網
    從利益最大化或利弊權衡來看,這些因移植器官而死亡的病人最短的活了16個月,最長的存活了6年。但是,如果他們不接受器官移植,則有可能在等待適宜的器官的過程中隨時病故,要知道,美國每年排隊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已經超過10萬。從能有效延長生命來看,接受器官移植應當是一個更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