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2020-07-01 科學黑洞

人吃五穀雜糧,無可避免都會生病,身體內各臟器官因為不好的生活習慣或者外界條件,都可能出現問題,嚴重的時候可能就需要換一換。當然這個問題說起來非常簡單,但是真正的器官移植是非常難的課題。

首先供體就非常稀少,但是受體卻非常多,每年能夠成功移植的不足百分之一,甚至會更少。除了供體少之外,排異反應也是主要的原因。每個健康人身體內都有著難纏的免疫系統,當然這對於人體是有好處的,它們可以處理進入人體內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只要是體外來的就可以進行排殺,免疫力強的就很少生病。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因此器官移植會面臨非常嚴重的免疫反應,因為異體的組織進入人體,會被免疫系統當作是病原體入侵,最終移植而來的器官會受到攻擊,最終被破壞。因此說器官移植需要很好的匹配性,這讓成功率大大降低。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想了很多辦法,目前也一直正在研究。例如2019年日本政府批准了一項實驗申請,東京大學中內教授領導的科學團隊準備進行「人獸雜交胚胎實驗」,這個實驗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器官移植的問題。當然這個實驗從本質上來說並不涉及到基因上的交流,簡單來理解只不過是把人類的細胞注入到其它動物發育的胚胎中,最終誕生的個體身體內含有部分人類細胞。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如果中間經過基因編輯等調節,可以保證後代個體中某些器官全部是由人類細胞構成,這樣就意味著得到了完全沒有排異反應的器官,就像是自己的一樣。類似的實驗已經完成了很多,但是大都是在不同那個動物之間完成。

例如我國2019年實現的豬猴嵌合體胚胎實驗,最終就是得到了含有恆河猴細胞的二師兄,而日本的中內教授在2017年在不同的老鼠之間也完成過類似的實驗。實驗過程和原理已經非常清楚了,因此他們申請希望進行人細胞參與下的嵌合體實驗,並且已經得到批准正在進行。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有的人可能會擔憂涉及到倫理道德問題,但是這個實驗也是有保證的,首先是不允許人類細胞佔比超過30%,其次是即使誕生最多14天就停止實驗。

但無論如何這種實驗,都有一些冒險的,而如果不讓人類參與下,直接找到可以移植的動物器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國科學家進行了豬-恆河猴的異種器官移植實驗,把豬的心、肝、腎等器官移植給恆河猴,目前三組實驗心臟移植恆河猴存活了七天,腎臟移植恆河猴存活了1天,而肝臟移植恆河猴目前已經存活了16天,這個時間打破了異種肝臟移植最長存活時間紀錄。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恆河猴和人類共屬於靈長類動物,它們的基因組同源性和人類可以達到94%,屬於親緣關係較近的那一種,並且在生理指標上和人類也比較相似,如果最終肝臟移植恆河猴徹底的成功,這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一場鼓舞。當然這也涉及到很多問題,生理上的如排斥反應和感染等,社會上的倫理道德問題。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更加令人擔憂的一點,異種器官移植可能也會帶了跨物種的病毒感染,這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豬肝移植給猴子已存活16天,未來豬的器官或可移植給人體
    日前,多基因編輯豬-恆河猴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在位於陝西西安的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順利實施。研究團隊使用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敲除的13個基因修飾豬作為供體,將一個供體豬的肝、心、腎分別移植給3隻恆河猴受體。
  • 豬肝移植猴體存活已長達16天 突破國際最長存活時間記錄
    研究團隊首次在國際上使用PERV敲除的13個基因修飾豬作為供體,將一個供體豬的肝、心、腎分別移植給3隻恆河猴受體。目前,移植肝和受體猴已存活16天,為豬-猴輔助性肝移植國際最長存活時間。受體恆河猴由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提供,其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的同源性達94%,生理指標與人類接近。移植肝和受體已存活16天破世界紀錄6月13日8點30分,手術正式開始。由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董海龍主任、路志紅副主任、陳敏教授等實施麻醉。
  • 異種器官移植大突破!豬肝移植給猴子已存活16天
    異種器官移植大突破豬肝移植給猴子已存活16天 多基因編輯豬-恆河猴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近日在西京醫院順利實施。截至6月29日,移植肝和受體猴已存活16天。該項目有助於未來解決臨床移植器官短缺難題。
  • 猴子體內植入豬肝存活16小時 湘雅二醫院異種器官移植手術成功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李傑群 章忠強)將豬的全部肝臟植入切去原肝的恆河猴體內,受體猴在無免疫幹預的條件下,存活超過16小時,這意味著轉基因豬—猴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國內存活記錄有了第一個數據。
  • 冷凍的未成年恆河猴生殖組織可繁育後代
    原標題:冷凍的未成年恆河猴生殖組織可繁育後代 科技日報華盛頓3月21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成功利用冷凍的未成年恆河猴睪丸組織培育出成熟精子,使雌猴受孕並生育出健康的猴寶寶。
  • 猴子植入豬肝仍活著 湘雅二醫院成功完成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
    受體猴在無免疫幹預的條件下,存活超過16小時,成為轉基因豬-猴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國內存活記錄。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是指將獲取的轉基因豬的全部肝臟植入切去原肝的恆河猴體內,完全替代原肝發揮功能。湘雅二醫院肝移植團隊此次首次實施異種原位全肝移植手術(轉基因豬—猴),第一臺手術耗時4.5小時,第二臺手術耗時3小時。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豬是異種器官移植的最佳選擇對象在國際上已成為共識」。戴一凡認為,與人距離不近不遠剛剛好,豬組織內的病毒不太會感染人類,它繞開了一個在實踐中阻礙給人體移植豬器官的主要障礙。另外,科學家之所以對豬情有獨鍾,因為它們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豬的心臟與人的心臟大小差不多,其管道分布和動力輸出也相類似。因此,萬能豬是為了促進器官移植醫學的發展而開展的研究品種。
  • 科技前沿 | ​異種移植:我要在身上裝一隻豬肝!
    ,並由此來填補人類器官捐獻的空缺,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一條生路。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世界對器官需求量已遠遠大於器官供給。由於供體數量的極度匱乏,大多數患者無法接受治療。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不僅使得人們難以負擔等待過程中的治療費用,由此衍生的黑市交易也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問題。生物學家一直致力於尋找移植用器官的替代資源,人體捐獻的器官不夠用,用其他動物的怎麼樣呢?異種移植的問題由此被提出。
  • 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類是否能成為未來
    這是因為與人類同屬靈長類的動物,如猴子、猩猩等,生長周期都比較長,繁殖率也較低。如果用於改造成為器官移植的供體動物,不但飼養成本較高,也不容易滿足器官移植需求。相比之下,豬的生長周期較短,繁殖率也很高,豬器官大小與人類也非常相似,所以被科學界公認為是異種器官移植的理想供體。
  • 再論復陽: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發現,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Nature子刊:新冠患者恢復後,免疫力可持續至少 7 天 眾所周知,人體依靠體內一系列的免疫反應(非特異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來對抗病毒等病原體,其中特異性免疫反應有「特異、記憶和放大」三大特點,一些效應 T 細胞在患者恢復以後會存活下來,並進一步發展成功能性的成熟記憶
  • 恆河猴實驗表明:瑞德西韋早用效果好
    恆河猴實驗表明:瑞德西韋早用效果好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採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進行早期治療,可以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體內的病毒載量,避免其發展成肺炎。這一發現支持在早期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 雙頭狗實驗和人類頭部移植
    最終,這兩隻狗在存活了4天後死於手術併發症,這讓德米科霍夫很吃驚,他透露,之前他的實驗對象可以存活長達29天;他畢生都在從事這項實驗,儘管他的研究具有潛在的意義,但卻被主流科學界忽視,因為這是不人道的,但也有一些科學家例外。
  • 新冠轉基因小鼠和恆河猴構建成功,已用關於藥物篩選疫苗評價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2月20日晚間發布消息,此前的2月18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在京組織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動物模型的鑑定會,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下稱「研究所」)構建的轉基因小鼠模型和恆河猴模型分別進行了鑑定。
  • 恆河猴實驗表明:新冠康復後可能不會再次感染
    在研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的鮑琳琳和同事用SARS-CoV-2病毒感染了4隻成年恆河猴。在接下來的28天裡,他們觀察了這些恆河猴患病的發展過程,監測它們的體重和體溫變化,並採集鼻/咽/肛拭子和所有主要組織來測量病毒載量。  研究小組觀察到,這些恆河猴在感染過程中的體重減輕了200至400克,同時出現食慾減退、呼吸頻率加快和彎腰駝背等症狀。
  • 美研究資料顯示降低熱量攝取可延長恆河猴壽命
    他們將年齡在7歲至14歲的76隻恆河猴分成兩組:一組為控制組,保持日常飲食;另一組為熱量限制組,能夠得到足夠的營養,但食物中的熱量比前一組降低30%。  在20年的研究結束時,控制組的恆河猴還有50%仍然活著,而熱量限制組存活者的比例達到80%。一般人工飼養的恆河猴平均壽命約為27歲。
  • Science:在恆河猴中重現HIV包膜蛋白Env和廣泛中和抗體的共同進化...
    合理設計HIV-1疫苗的一個障礙是缺乏一種合適的遠交系靈長類動物模型,在這種模型中bNAb可以被普遍誘導,從而使得負責這類免疫反應的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機制能夠以可重複和迭代的方式進行研究。鑑於迄今為止發現的大多數HIV-1 bNAb都來自於被HIV-1長期感染的人類,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和杜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推測在靈長類動物中觸發這類抗體產生的一種方法可能是用攜帶主要HIV-1包膜蛋白(Env)的猿-人類免疫缺陷病毒(simian-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HIV)毒株(包括那些在人類中誘導bNAb的毒株)來感染恆河猴
  • 科學家克隆出與人體構造相近的恆河猴(圖)
    圖為其中一隻克隆恆河猴   香港消息一名在香港出生的科學家AnthonyChan,在美國俄勒岡州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成功複製兩隻與人體構造相近的恆河猴,使科學界掌握複製人類技術邁進一大步。
  •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非人靈長類動物是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因可短期內批量生產遺傳背景一致且無嵌合現象的動物模型,體細胞克隆技術被認為是構建非人靈長類基因修飾動物模型的最佳方法。
  •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天課題組、北京師範大學吳倩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合作發表了
  • 除了基因編碼,「蓋蘭德」認為近交配種也能實現異種移植的技術落地
    異種移植會是突破口嗎異種移植(英語:xenotransplantation 或 xenografting)指將一個物種的組織移植到另一個物種體內。如果能夠成功實現,將會是解決人類器官移植難題的利器。理論上,選擇與人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作為移植來源是最佳方案,但是受限於靈長目動物數量稀少,飼養與繁殖不易,價格昂貴,臟器體積偏小,以及極有可能會引發倫理學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