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肝移植給恆河猴,目前已存活16天,未來人類或可作為受體
因此器官移植會面臨非常嚴重的免疫反應,因為異體的組織進入人體例如我國2019年實現的豬猴嵌合體胚胎實驗,最終就是得到了含有恆河猴細胞的二師兄,而日本的中內教授在2017年在不同的老鼠之間也完成過類似的實驗。實驗過程和原理已經非常清楚了,因此他們申請希望進行人細胞參與下的嵌合體實驗,並且已經得到批准正在進行。
-
除了冷凍精子,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微重力還會嚴重損害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因此,科學家們正把人工繁殖作為在地球以外繁衍後代的主要手段。這樣做很有必要,因為與依靠男女性愛受孕相比,人工繁殖可以解決地球大氣層外繁殖過程中固有的許多問題。科學家仍然不知道航天飛行將如何影響太空嬰兒的產前發育。
-
讓睪丸產生另一個父親的精子:「喜當爹」技術可繁育更優良的後代
>圖片來源:Bob Hubner,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華盛頓大學生殖生物學家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生殖生物學家 Jon Oatley 帶領的研究團隊藉助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去除「代父」(surrogate sires)胚胎中負責雄性生育能力的基因片段。
-
知否|除了冷凍精子 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冷凍精子的微重力體驗之旅
-
美國十大殘忍試驗:恆河猴實驗
美國心理學會前會長亨利·哈洛曾做過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實驗中最具爭議的,是他將從幼年起就被隔離的母恆河猴放入群體後,發現其無法融入猴群進而無法受孕
-
讓睪丸產生另一個父親的精子 為了繁育更優良後代
華盛頓大學生殖生物學家 Jon Oatley 在給一頭山羊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生殖生物學家 Jon Oatley 帶領的研究團隊藉助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去除「代父」(surrogate sires)胚胎中負責雄性生育能力的基因片段。這些代父在出生後表現出了不育性狀,而在研究團隊對其睪丸進行幹細胞移植後,它們開始產生精子。
-
美研究資料顯示降低熱量攝取可延長恆河猴壽命
他們將年齡在7歲至14歲的76隻恆河猴分成兩組:一組為控制組,保持日常飲食;另一組為熱量限制組,能夠得到足夠的營養,但食物中的熱量比前一組降低30%。 在20年的研究結束時,控制組的恆河猴還有50%仍然活著,而熱量限制組存活者的比例達到80%。一般人工飼養的恆河猴平均壽命約為27歲。
-
較真| 冷凍卵子怎麼凍?靠譜嗎?生殖醫學專家帶你一文讀懂
2冷凍卵子有風險。除了高昂的費用、繁瑣的程序、沉重的心理壓力,高齡凍卵很難獲得所需要的達到成功妊娠的卵子數量,卵子冷凍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損傷對出生後代健康安全性的影響也尚存在爭議。
-
再論復陽: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發現,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研究: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另一項研究則用恆河猴模型回答了「康復後是否會再次感染」的問題。(TCID50)新冠病毒,並採集了體重、體溫、X 射線、血清取樣、鼻/咽/肛拭子以及所有主要組織的數據。
-
恆河猴實驗表明:瑞德西韋早用效果好
恆河猴實驗表明:瑞德西韋早用效果好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採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進行早期治療,可以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體內的病毒載量,避免其發展成肺炎。這一發現支持在早期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
科學家克隆出與人體構造相近的恆河猴(圖)
圖為其中一隻克隆恆河猴 香港消息一名在香港出生的科學家AnthonyChan,在美國俄勒岡州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成功複製兩隻與人體構造相近的恆河猴AnthonyChan於一年多前成功利用胚胎分裂法複製兩隻名為Tetra及ANDi的恆河猴。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高級講師曹宏威指出,成功複製恆河猴可以說是生物科技上的一大突破。因為與人類同為靈長類動物的恆河猴,不論在構造及條件上均十分相似,可以複製猴子一定比複製老鼠成功,所以有關的科技突破對於未來複製人會有一定的幫助。
-
孩子成長的力量|恆河猴實驗
50多年前,哈羅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恆河猴實驗
-
知了猴冷凍一年能吃嗎 放入冷凍箱內冷凍儲存
知了猴冷凍一年能吃嗎 放入冷凍箱內冷凍儲存時間:2018-07-20 17:07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了猴冷凍一年能吃嗎 放入冷凍箱內冷凍儲存 知了猴冷凍一年能吃嗎?知了猴冷凍一年能不能吃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沒有變質,還是可以吃的,如果已經變質了,就不能吃了。
-
薛天等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人體視網膜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組織,可以檢測光線並將視覺信息發送到大腦。但是,尚不清楚靈長類動物視網膜衰老過程中的分子和細胞過程。,解析了人類與恆河猴視網膜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異同,並建立了人類及恆河猴視網膜衰老的分子圖譜,發現了人視網膜在衰老過程中細胞組成改變及關鍵分子特徵。
-
/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學術前沿】薛天/章梅/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2020-08-2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恆河猴試驗告訴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最重要的是這個,錢換不來
很多人都知道那個著名的恆河猴實驗。這是美國科學家哈洛為了測試親子關係在成長中的作用而設計和實施的一個實驗。哈洛把鐵絲纏成了一個假媽媽,然後在這位「媽媽」的胸前放了一個能夠讓小恆河猴吃奶的裝置;同時又製作了另外一個「假媽媽」,這個假媽媽身上纏上了絨布,裡面又填充了很多棉花,但是沒有放置任何可以解決小猴飢餓需求的裝置。
-
研究人員利用PROTACs技術實現從小鼠到恆河猴蛋白水平的快速降解
該論文通過化學設計蛋白降解分子(PROTACs),快速、可逆敲低動物體內FKBP12蛋白,並首次成功實現恆河猴體內蛋白快速敲降。動物的基因敲除是常見的研究手段之一,常見的敲除手段如TALEN,Cre-LoxP,CRISPR-Cas9等是從基因水平進行敲除,RNA幹擾的方式則是從轉錄水平進行敲降。
-
發現「愛」——恆河猴實驗
首先,亨利·哈洛隨機挑選了8隻剛出生的恆河猴作為被試,將他們一出生就與母猴隔離開。然後,他將這些嬰猴放進隔離籠中飼養,並製作了兩隻假猴子替代真母猴。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鐵絲母猴」胸前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
-
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推翻一套坑人的育兒法,拯救無數兒童
這一理論一經問世,立刻獲得追捧,無數美國家庭爭相運用,直到過了40年,才被「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徹底推翻。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哈洛被稱為上個世紀最殘忍的科學家之一,他專門建立了一座猴子實驗室用來做研究。為了防止出現生病傳染,他將所有的猴子隔離餵養,剛出生的小猴子也不例外。
-
對於懶猴和樹熊猴來說,叫聲主要用於交流,以及表示警告或挑釁
在相遇的時候,兩隻猴有時會相互觸碰、相互梳毛,或者相互傳遞姿態信號。不過,它們主要是通過氣味和聲音交流。叢猴和懶猴科成員都有各種各樣的有腺體功能的皮膚,這些皮膚要麼位於下巴下方,要麼位於前肘內側,或者位於胸部,或者在生殖器周圍。來自這些腺體的分泌物,再加上排洩物的氣味,都被用來標記領地、塗抹身體以及為異性成員做氣味標記。對於懶猴和樹熊猴來說,叫聲主要用於母猴和幼崽的交流,以及表示警告或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