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科學家在中國創造首個人猴嵌合體

2020-12-08 快科技

上圖是人類胚胎的原始形象。近日,科學家首次製造出了含有人類細胞的猴子胚胎。圖:AP

在希臘神話中,奇美拉獅首、羊身、蛇尾;而在遺傳學中,奇美拉則指代嵌合體,即一個機體身上同時帶有2種或以上的DNA,且彼此耐受,無排斥反應。而近年來,科學家則著眼於探究不同物種間存在奇美拉的可能性。

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稱,來自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Juan Carlos Izpisúa Belmonte帶領的團隊為避免相關的法律問題,在中國進行相關實驗,最終製造出了人-猴版奇美拉。

嵌合體一直被認為是解決器官供給短缺以及移植排斥問題的一種潛在方法。科學家們一直堅信,有朝一日人類可以在動物體內培植出與特定人類受體基因相匹配的器官。從成年人類身上提取細胞,重新編輯使其變為幹細胞,接著移植到另一物種的胚胎中,從而能在該物種體內培育出人類所需的任何類型的細胞,並最終分化為器官。

Izpisúa Belmonte及其他科學家此前已經成功培育出了含有人類細胞的豬胚胎和綿羊胚胎,但比例很小:據研究人員估算,一萬例中只有一例成功。而豬-人和羊-人嵌合體之所以是相關研究的首選對象,是因為豬和羊身上的某些器官的大小正好與人類相當。

但來自耶魯大學的Alejandro de Los Angeles認為,這次的人猴嵌合體的實驗目的有可能是為了探索如何提高人類細胞在這種生物體中的成功比例。「我們將從中得知,該如何更有效地製造出人豬嵌合體,而這類奇美拉通常被認為是器官培植的最佳首選。又或者是教會我們該使用哪種類型的幹細胞,得到提高其它物種體內『人類嵌合體水平』的方法。」

De Los Angeles還指出,就像之前的豬-羊-人研究一樣,此次的人猴奇美拉只能發育數周,在真正的器官形成之前就必須停止實驗。

來自倫敦的發育生物學家Robin Lovell Badge教授同意Angeles的說法。他表示:「我不認為在倫理上這個實驗有什麼需要被苛責的地方。因為這些細胞在實驗中就還只是細胞團而已。」

但Lovell-Badge也補充道,如果讓嵌合體繼續發育下去,就會衍生出其它的一些問題。「你如何能確保這些人類細胞會長成你需要的那些器官?如果它一直發育,並和其它物種的胚胎一起成型、出生,那在倫理上將會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

在這項人猴實驗的消息發布之後,東京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家Hiromitsu Nakauchi也得到了有關政府的支持,將開始研究並製造人-鼠的嵌合體。

就在今年3月,日本取消了禁止胚胎發育14天以上並植入子宮的禁令,這就意味著,一旦實驗獲批,就可以在日本正式完整地培育奇美拉。但Nakauchi聲稱,目前人-鼠的嵌合體實驗暫未提上日程。

Lovell-Badge表示,即使該胚胎出生,也不太可能表現得像人類,但也不再會是「正常」的齧齒動物。

「有動物生命權的問題,也有一些『讓人犯惡』的倫理問題,」他說道,「很顯然,任何一種動物出生,卻帶著人類的外表、臉、手腳、皮膚,即使從科學的角度看很有趣,人們也定會為此感到不安。」

De Los Angeles及其同事提出,理論上,人-猴嵌合體有助於研究人類的神經學疾病。

「在理論上,人猴嵌合體能夠提供一個比純靈長類動物更優秀的大腦疾病模型,」他表示,有關阿爾茨海默病的150多個失敗試驗,可能就與缺乏良好的疾病模型有關。

其中一種可能的方法就是,將修改過基因的人類幹細胞注入猴胚胎中,讓出生的猴子大腦的一部分,如海馬體,完全只由人類細胞組成。Izpisúa Belmonte及其同事從前就曾用過類似的方法在老鼠體內培育胰腺。

「如果只是換了海馬體,並不意味著就擁有了一個正常運作的人類大腦,」Lovell-Badge說,「記憶力或許會更優秀、也有可能會產生與普通猴子不同的記憶。但它們不會有人類的大腦皮層,而那正是我們真正成為人類的原因。」

但這樣的提議正是有爭議的部分:如果人類細胞真的進到了猴腦,萬一這種新生物具有與人類一樣的意識呢?研究人員此前曾聲稱,他們能阻止人類細胞進入嵌合體的大腦或性器官中。

而De Los Angeles則表示,距離那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類和猴子之間的進化跨越了三、四千萬年,而大型的齧齒動物和小實驗鼠之間則超過了一千萬年。製造人-鼠嵌合體的效率已經極低,因此我們無法預估什麼時候能最終走到奇美拉實驗的最後一步。」

雖然猴子的人性化是一條科學紅線,但在某種意義上,這條紅線實際上已經被跨越了。今年4月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將人腦基因引入猴子體內後,這些動物表現出了更優秀的短期記憶能力、更快速的反應時間等特徵。然而這些動物都還不是嵌合體。很顯然,躍躍欲試的科學家們正試圖徹底突破這條紅線。

Lovell-Badge表示,進行人-猴嵌合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研究或許能獲批,但同樣需要時間。

「在英國,任何與奇美拉相關的實驗審查程序都非常嚴格,我敢肯定,讓奇美拉成為一個生命活下來甚至從一開始就不會得到批准。」

- THE END -

#基因#雜交

原文連結:蝌蚪中國網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西班牙科學家在中國創造首個人猴嵌合體,挽救生命器官移植獲進展
    科學家們實現了一項巨大而有爭議的飛躍。西班牙《國家報》7月31報導,科學家們通過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胚胎剪接試驗,在中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猴嵌合體。他們希望這一突破最終能讓醫護人員獲得穩定的人體器官供應,用於挽救生命的器官移植。
  • 豬身上長出猴子的器官:中國剛創造出第一隻豬猴嵌合體!
    由此產生的兩隻小豬發展成為種間動物,稱為嵌合體,這意味著它們包含來自兩個不同個體的DNA(在本例中為豬和猴)。 北京大學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海對《新科學家》說:「這是足月豬猴嵌合體的首次報導。」 最終,Hai和他的同事們的目標是在動物體內生長器官,以用於移植程序。
  • 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這代表什麼,為何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研究?
    #百家探索#將大師兄和二師兄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豬猴合體動物,這一頗具科幻色彩的研究已經成真,世界上首例「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了相關論文。這代表了什麼?人類為什麼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的研究呢?
  • 豬猴雜交混血兒在中國誕生,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日,中國科學家做了一個突破性的實驗,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豬猴混合體」生物。這項研究主要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進行,最終目的是在動物體內培養人體器官進行移植。 植物雜交大家應該都已經見怪不怪,比如雜交水稻、葡萄柚、青檸、水果黃瓜、水果玉米等等。。
  • 嵌合體的神話:科學家試圖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
    科學家希望在這類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體器官。在農場動物身上培育器官的研究引發了許多倫理爭議,因為其中所涉及的將人體細胞注入到動物胚胎中的方法,可能會模糊物種之間的界限。2015年9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取消了較早之前的政策,宣布將不再支持涉及「人-動物嵌合體」等研究的項目,直到這些項目獲得更加密切的科學和社會影響評估。
  • 這不是科幻小說,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
    恩,當我們告訴您羅斯威爾公園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時,這不是科幻小說。 這種臨床繁殖的小鼠含有4%的人類幹細胞,迄今為止含人體幹細胞最高的嵌合體。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科學進步》雜誌上發表。圖註:此圖顯示了17天大的小鼠胚胎(標記為藍色)中的大量人類細胞(標記為綠色)。大多數人細胞是紅細胞,在小鼠胎肝中積累。
  • 中國研究員將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
    據外媒報導,近日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 。報導中指出,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產生了一種名為GFP的螢光蛋白。
  • 失眠克隆猴:中國是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加碼攻克腦疾病
    中國仍是目前唯一擁有克隆猴技術的國家克隆猴所用的技術,為體細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簡稱「SCNT」)。但直到2018年1月25日,和人類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食蟹猴才最終在中國誕生。而在近20年之前,無數次試驗之後,用克隆技術實現克隆猴一度被世界頂級科學家宣判「行不通的」。克隆技術原理並不複雜,研究人員將一種體細胞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通過人工方法激活後再移植到代孕母體發育成個體。
  • 科學家人猴胚胎計劃中止 2年年成功培育過人豬胚胎
    科學家人猴胚胎計劃中止 2年年成功培育過人豬胚胎  Emma Chou • 2019-08-03 17:19:54 來源:前瞻網
  • 嵌合體
    當一個人身體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或不同染色體核型)的細胞時,被稱為嵌合體。嵌合體很常見,在疾病患者中更常見。 嵌合的類型包括體細胞嵌合、生殖細胞和體細胞均發生嵌合、生殖細胞嵌合的情況。 體細胞嵌合的意思是源自同一受精卵的個體,其體細胞的基因組並非完全一致。體細胞嵌合實際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它對個體發育意義重大。
  • 體細胞克隆猴: 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幾種奇異的樹--嫁接嵌合體
    嫁接嵌合體是指兩種基因不同的植物的組織在嫁接後部分融合,形成一個單一的生長生物體,在一個嫩枝中保留兩種類型的組織。嫁接嵌合體的一個著名例子是拉賓雀花,是由一株拉賓花和一株金雀花融合而成。由此產生的樹上開著拉賓花的黃花,開著金雀花的紫花。
  • 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上海誕生,《細胞》發表成果
    新華社 圖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1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於2018年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中國腦計劃領軍人物蒲慕明:克隆猴很快樂,年底前有重大成果
    克隆猴「中中」和「華華」 光明網 圖還記得去年年底在中國誕生的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嗎?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科學家首制人豬嵌合體 邁出培育人類器官重要一步
    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1月26日發表了題為《裡程碑式研究造出首個人豬「嵌合體」》的報導稱,科學家們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造出了一個人豬「嵌合體」。這提高了人們能夠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用於移植的可能性。這是人類第一次創造出結合兩個大型遠親物種的胚胎。
  • 世界首個克隆猴在位於上海的這個研究所誕生!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今天(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呵護千猴成長 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記
    中新網上海1月26日電 題:呵護千猴成長 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記  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1月25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一項令世界矚目的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小猴「中中」,2017年11月27日誕生,是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同年12月5日,小猴「華華」誕生。
  • 新型小鼠與人胚胎嵌合體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嵌合體(chimera)一般是指由兩組不同DNA組成的生物。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培育的小鼠-人嵌合體胚胎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嵌合體中含有人類細胞數量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