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科學揭秘羊臉人身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2020-12-05 舜網

人羊嵌合體培育過程圖

繼去年科學家首次成功研發出了人與豬的嵌合體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又首次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獲得了人羊嵌合體,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將胰腺移植到了小鼠體內。

3月15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家畜胚胎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忠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雖然面臨著倫理等問題的爭議,但這項突破性的成果或許將幫助緩解全球性的器官捐獻短缺問題。

意義重大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在美國,約有76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在英國這一數據是6500人,而每位患者可能需要等待5年甚至更長時間。平均每天有32位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的過程中死去。

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進一步推進。雖然科學家還無法直接從豬或羊身上獲取器官並移植到人體中,但他們相信,人體幹細胞可能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動物學家帕布羅·羅斯(Pablo Ross)參與了此次人羊嵌合體研究,他堅稱這是目前在醫學上很有前景的探索之一。

眾所周知,移植器官排異問題至今尚不能很好解決,器官移植者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來減少免疫系統對移植器官的攻擊。令人驚喜的是,利用人類—動物嵌合體得到的器官,攜帶的是本人的特異性免疫抗原,可以較大程度減少這種排異反應。

據介紹,該項目為治療1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提供了可能。「我們採用動物嵌合體這項技術,在大鼠體內成功培育出一個成熟的小鼠胰腺,並把這個胰腺移植到1型糖尿病的小鼠體內。移植後,小鼠的血糖調節就趨於正常了。」該項目負責人、史丹福大學遺傳學教授中內博士(Hiro Nakuachi)上個月在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會上報告稱。

倫理爭議 擔心人體細胞進入實驗動物大腦

有意思的是,一年多之前,美國政府曾表示將為這類充滿爭議的實驗提供資助,但之後在收到來自動物權利團體超過兩萬次投訴之後,又撤回了資金。

爭議包括人們擔心會出現傳統印象中的「人頭羊身」或「羊臉人身」怪異形象。

面對爭議,中內博士在匯報中稱:「我們實驗創造出來的胚胎在28天後就被摧毀了。」

實際上,由於近年來,幹細胞和基因工程為不同物種間嵌合體的產生鋪平了道路,科學家希望培育更大的嵌合體動物,例如豬或者羊帶有人類器官。

然而,這面臨著嚴重的技術障礙和複雜的倫理問題。美國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凌衡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們不希望嵌合後的動物體內有人的生殖細胞和神經細胞,尤其是嵌合體的大腦不能來源於人類,因此,生殖細胞和神經細胞是人類—動物嵌合體的倫理界限。

帕布羅·羅斯承認自己也有著類似的擔憂。

目前實驗中人類細胞在嵌合體中只佔了不到1%,如果最終目標是滿足人類器官移植的需求,就需要逐步提高嵌合體中人類細胞的比例,而這一過程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更多的倫理問題。

羅斯表示,一切都取決於人體細胞在動物體內的活動能達到何種程度。如果它們擴散得比預想的要遠,比如進入實驗動物的大腦,那出於倫理原因,想要批准這樣的試驗估計就不可能了。

「如果這些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不僅僅是嵌合到了預期的器官中去,而是參與到了其他器官的發育,比如神經系統或者是生殖系統等,這時候就會帶來非常複雜的倫理問題,這是大家對此類研究擔心的主要原因。」劉忠華也認為。

因此,劉忠華強調,如何有效控制這些細胞,不朝人們不希望它去的器官方向進行發育,是目前研究人員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點之一。

據劉忠華掌握的情況,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出臺專門針對做人與動物嵌合胚胎發育的管理政策。

「但是,科研工作者所在單位都有倫理委員會,在開展人與動物胚胎嵌合發育相關研究之前,都需要上報倫理委員會進行備案和審批。只有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之後,才能夠開展相關的工作。所以,在我國儘管還沒上升到政策層面,但是在體系內的管理上是非常嚴格的。」劉忠華說。

路途遙遠 技術真正能實際應用還要闖關

在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會上,中內博士稱:「將此項技術應用到人類可能還需要5年—10年,但我們一定會等到技術成熟的這一天。」

作為我國首例採用成體體細胞作為核供體的克隆民豬項目的負責人,劉忠華坦言,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技術路線是被學術界廣泛認可的,但在實踐過程中,人的細胞在動物胚胎中所佔的比例還不是很高,離實際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

劉忠華說,目前該工作面臨諸多研究難點,首先是如何提高人類細胞在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當中所佔有的比例以及控制它的去向。

「因為該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想在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的器官,或者是以人的細胞為主體的器官,那麼人類細胞在這個器官中所佔的比例是非常關鍵的參數,從目前報導的情況可以看出,這個比例並不高。」劉忠華說。

中內博士的研究團隊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中,形成二者的嵌合體。而此次實驗所得的人—羊雜交動物中,人類細胞貢獻非常小,幾乎99%的基因來源於綿羊胚胎,其中人類細胞僅約10000個(或更少)。劉忠華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培育出的人羊嵌合體,相比此前的研究已經是非常大的突破了,但由結果也可以看出,該項工作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忠華認為,該研究工作還面臨第二個難點,就是控制細胞的走向,目前的設計思路是把原來動物胚胎裡控制某一個器官發育的關鍵基因敲除掉,這樣動物本身就沒有辦法發育出來這個器官。

「比如胰腺,把羊或者豬相關基因敲除掉,胰腺就不可能由動物胚胎,也就是羊或者豬自己的胚胎細胞發育而成,相當於這塊兒出現了空缺,這個空缺按照理論設計,就會由移進去的人胚胎幹細胞進行填充,從而就能夠長出一個人類細胞發育成的胰腺。」劉忠華說。

技術需要突破的難點,仍然離不開倫理問題的探討,劉忠華認為,首先,如何通過技術和理論的探索,來提高人細胞在這種嵌合胚胎發育過程當中參與的比例;其次,如何有效控制該細胞朝著人們希望它發育的那個器官方向發育,而不參與人們不希望發育的那些器官,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然,以生產人類器官移植供體器官為目標來看,絕不僅限於這兩個問題,隨著相關工作的進展一定還會遇到其他不可預見的問題。」劉忠華表示。

相關焦點

  • 嵌合體的神話:科學家試圖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
    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儘管面臨美國最高衛生機構的資助禁令,但一些美國科學家還是決定繼續嘗試在豬、羊等動物體內培育人體組織,他們的目標是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心臟
  • 研究者表示:未來將在豬的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提到豬,它的身上可都是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豬可是我們最重要的肉食來源之一,為我們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蛋白質等,而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豬的價值則遠不止「吃」那麼簡單,它未來將成為人體器官的「培養皿」,幫助人類實現異種器官移植。
  • 器官復刻、腦機接口……7位科學大咖匯聚騰訊科學WE大會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新型電波望遠鏡可以捕捉到上百次快速射電暴現象……疫情並沒有阻擋人口科學探索的腳步,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一年一度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上通過線上方式齊聚,揭秘了多領域最新科學發展。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
  • 專家詳解"人羊混血"技術 "混合器官"或威脅人類
    美國教授培育出「人羊混血」的消息,引發了市民的廣泛議論。昨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周榮家教授接受本報採訪,詳細剖析了「人羊混血」的技術操作和臨床應用問題。他認為,「混合器官」短期內不可能移植到人體,就算移植成功,它也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  「混合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  「人羊混血」是怎樣被培育出來的,它的器官能不能移植到人體呢?
  • 羊身上"長出"人器官?器官移植研究取得新突破
    在美國,超過11.4萬名男性、女性和兒童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天都有22個人在等待中死去。為了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研究人員正努力利用病人自身的細胞按需培養器官,以消除尋找完美匹配供體的需求。但是,在實驗室中培育出符合人體尺寸的替代器官仍然需要幾十年時間。
  • 在零重力下培育人體器官的效果會是什麼樣的?科學家揭秘
    人們在太空環境下,零重力可能會影響人體器官正常生長,這就是為什麼太空實驗頗有價值,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從生物科學的新視角去探索人體組織的生長之謎。重力通過影響蛋白質和基因在細胞內的相互作用,從而幹擾細胞行為,產生極化組織,這是自然器官發育的一個基本步驟。
  • 《正大綜藝·腦洞大開》神奇還原特斯拉人體放電現象
    ­­  青少年科普實驗類節目《正大綜藝·腦洞大開》已經連續播出六期, 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妙趣橫生的實驗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做不知道,科學真奇妙!」12月18日,《正大綜藝·腦洞大開》第七期節目將繼續播出。本期節目精彩升級,看點多多。節目現場神奇還原特斯拉人體放電現象,工作人員手指散發「魔力」究竟是何原因?螢火蟲之光再現,嘉賓又為什麼大呼「童年記憶」?
  • 日本批准人-動物混合胚胎實驗,真能培育出人類器官嗎?
    為了解決器官移植中供體短缺的問題,日本批准人-動物胚胎實驗,希望藉由動物的體內環境生成人類器官。一些生物倫理學家擔心,胚胎中的人體細胞可能會偏離目標器官的發育,前往動物的大腦並可能影響其認知,進而導致不明生物體的出現。
  • 人造自體器官和皮膚,人類將數位化永生……騰訊WE大會揭秘最新科學...
    「生產」自體器官、人造皮膚?實現「數位化永生」?「如果研究取得成功並能夠為患者提供自體器官,就可以挽救許多患者的生命或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並大大降低醫療費用。」幹細胞生物學家、史丹福大學、東京大學教授中內啟光在演講中分享了「異種培育人體器官」挑戰項目,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解決在器官移植中缺乏捐獻和免疫排斥問題。
  • 騰訊科學WE大會召開,聽大咖揭秘:有機生命體可能存在於金星雲層中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學家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分享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 此外,騰訊還揭曉了第二屆「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Driving Global Impact)」的獲獎者,為澳洲流行病學家及公共衛生研究人員Joshua Vogel博士。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中內啟光:我們正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
    史丹福大學教授中內啟光分享了最具挑戰性的科研項目——異種培育人體器官的相關研究實驗。嘉賓發言全文如下:我的演講題目是:異種培育人體器官,我們正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
  • 動物體內育器官、人造皮膚變手機,科技改變未來
    11 月 7 日,2020 騰訊科學 WE 大會正式舉行。來自6個國家的7位頂尖科學家通過線上交流,分享了目前人類最新的科學探索和研究。他說:「過去,我們提出了一個設想,手機的功能可以融入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中,融入貼在我們身上的電子元件中,甚至融入植進我們身體內的電子元件中。而人類可以用人造皮膚一樣的電子元件進行溝通交流。 鮑哲南透露:「他的團隊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把電子皮膚植入小老鼠體內,小老鼠仍然可以正常生活,這證明電子皮膚確實可以和生物體系相容。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 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科學家培育萬能豬用於器官移植,移植成功後,人會繼承豬的特性嗎
    它們是科學家們培育出的一種克隆豬,這種豬由於體內特定的基因片段被敲除,豬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之後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所以它們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中。臨床上,人體器官移植經常會受到供體短缺的困擾,萬能豬的培育成功,給人類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但同時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比如,移植成功後,人會不會繼承豬的特性?
  • 從「人造皮膚」到「器官復刻」 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從人造皮膚到量子革命,在今年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七位科學家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騰訊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這場42小時的科學馬拉松腦洞大開
    納米技術或許能讓人類變得更強,經濟與神經腦科學結合將探索人如何做出經濟決策,生物基因測序迫切需求多領域學科專家的加入……在昨天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裡,一場科學馬拉松也正式「開跑」——莫比烏斯雲論壇42小時不「斷電」,來自全球各個領域的參會頂尖科學家齊聚雲上,腦洞大開,暢想人類科技藍圖
  • 科學進課堂 「人體器官」的奧秘讓小學生眼界大開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保護自己的身體,認識到自己體內每一個器官的作用並對探索人體產生興趣,10月23日下午,山師附小二年級一班的課堂上,醫生阿姨夏主任來到小學生們中間,為孩子講解人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及日常如何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
  • 腦洞大開《DOTA2》奇葩虛空假面模型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早期腦洞大開的虛空假面模型都長啥樣。Awesome-to-11-year-olds-in-the-1980’s Void(遠古假面)    優點:結合了所有動物身上最牛的部分虛空真面)Facefull Void(虛空真面)    優點:好吧,這傢伙終於有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