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批准人-動物混合胚胎實驗,真能培育出人類器官嗎?

2020-11-28 騰訊網

為了解決器官移植中供體短缺的問題,日本批准人-動物胚胎實驗,希望藉由動物的體內環境生成人類器官。一些生物倫理學家擔心,胚胎中的人體細胞可能會偏離目標器官的發育,前往動物的大腦並可能影響其認知,進而導致不明生物體的出現。

今年7月24日,日本文部省批准了東京大學關於「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簡稱 iPS 細胞)在鼠科實驗動物體內生成人體器官」的研究計劃,該新聞一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日本各大主流媒體都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自然》雜誌也發表了新聞評論文章。

這項研究突破了以往科學界所設定的倫理界限,是全球首例人類-動物胚胎實驗,因此得到了多方的關注。這到底是一項怎樣的研究?進行此類研究有何用意?這項技術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多遠的距離?這篇文章將為大家揭示答案。

人-動物胚胎實驗引關注;來自網絡

由於擔心人獸混合有機體的誕生所帶來的倫理爭議,人類和動物的雜交實驗一直被國際禁止。直到今年3月,日本仍然明確禁止培育超過14天的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或將這些胚胎移植到替代子宮中。但在3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了新的指導方針,允許創造人類-動物胚胎,這些胚胎可以移植到替代動物體內並發育到足月。

在此之前,人類-動物雜交胚胎已在美國等國家進行實驗,但從未成功。儘管美國允許進行此類研究,但在201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開始暫停為此類工作提供資金。

這項研究會「造出什麼」?

該次計劃是由東京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特別任命的中內教授提交的。他和其他研究者的計劃如下:首先創造一種動物胚胎,這種胚胎缺乏生產某種器官(如胰腺)所必需的基因。然後將人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注入該動物胚胎。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是那些已經重新編程為胚胎樣狀態的細胞,可以產生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隨著動物胚胎的發育和出生,藉助動物的體內環境,可以幫助這些人類的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人類的胰腺,以用於臨床移植治療。

正常小鼠胚胎發育圖(9.5天-15.5天),早期細胞可以分化成組成生物體的各種細胞;來自網絡

再具體一點,如下圖所示:首先提取胰臟器官缺損大鼠的受精卵,將人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植入這些受精卵中,製成特殊的胚胎。再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的大鼠中,目的是令這些懷孕大鼠產下的子代體內產生人類的胰臟細胞,乃至類器官組織。在出產後持續觀察2年,當人體細胞超過30%時,實驗會被終止。

人-鼠胚胎實驗示意圖;來自網絡

不僅是胰臟,這項計劃還會嘗試肝臟和腎臟。將來,還將在豬或羊身上進行實驗,以獲得和人類大小尺寸相似的器官。日本政府在2012年前後就開始討論這項研究,今年3月,在充分考慮研究目的、目標動物種類等社會和倫理問題,並聽取宗教學者的意見後,最終批准了這項研究。為了防止人與動物之間界限不明確的生物體的誕生,政府要求其必須頻繁地向倫理委員會匯報研究進展。

解決「器官移植」問題

器官移植仍然是多種致命疾病的唯一治療方法,然而供體的缺乏,使得患者往往在等不到救助時就失去生命。例如,美國有超過76,000名患者需要接受移植手術,並且每隔10分鐘就會有1個人加入等待供體的隊伍中。志願者或者是家族親屬依然是供體器官的主要來源。然而,從事再生醫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始終希望可以通過體外培養細胞或器官,來一勞永逸地解決移植供體短缺的問題。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由早期胚胎中提取出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等多種幹細胞都有潛力分化成身體各個臟器的細胞,例如心肌細胞,血管細胞,胎盤細胞,腎臟細胞等等。這些組織細胞可以在實驗室進行無限量的增殖,也可以生成一些類似器官的特異性細胞團,或者一些微型器官(類器官)。但在體外利用幹細胞生成完整的並具有功能性的器官以用於移植,仍然遙遙無期。想要跨過這個障礙,必須進行大膽的嘗試。

多能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各種細胞;作者供圖

小鼠-大鼠胚胎試驗

中內教授的團隊希望可以藉助動物的體內環境得到人類器官。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他們首先在小鼠和大鼠這兩種鼠科動物身上做了實驗,也就是,製造小鼠-大鼠混合胚胎。實驗過程如下:將大鼠的多能幹細胞注射到小鼠的胚泡(受精卵發育到第五天時,有100個細胞左右,呈泡狀,稱為胚泡)中。這些胚泡在代孕小鼠中繼續發育,出生後的小鼠體內產生了大量的大鼠胰腺細胞(胰島)。這些胰島雖然具有正常功能,然而問題是它們只具有和小鼠匹配的大小,無法達到治療糖尿病大鼠的效果。

因此他們又進行了逆向實驗,如下圖所示,將小鼠多能幹細胞注射到經過轉基因處理的沒有胰臟發育基因的大鼠胚泡中,再將這些大鼠胚泡移植到代孕大鼠體內,出生的大鼠就含有小鼠幹細胞衍生出的胰島。這些胰島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中後,宿主血糖水平穩定維持了超過370天。這些鼠科動物的數據有力地說明了在異種宿主間通過胚胎融合(稱為胚泡互補)進行治療疾病的潛力。

「胚泡互補」法製造小鼠胰島;來自網絡

培養人類器官的難點

鼠科動物研究中的成功經驗讓中內教授大膽提出了終極目標——利用相似技術在動物身上培養人類器官。然而,通過胚泡互補培養組織乃至器官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首先,來自不同物種的殘留細胞將可能汙染供體器官。目前為止,研究僅限於在相似種類動物間進行,即都是嚙齒類動物。大鼠和人類畢竟是差異甚大的不同物種,是否能夠得到人體適用的功能性胰島仍然存在疑問。

另外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就是免疫排斥,在臨床上進行移植治療時,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免疫排斥。以往數據顯示,同種異體移植遠比自體胰島移植難度大,而異種移植顯然更加困難,50%-70%的胰島在異種移植後立即被超急性排斥破壞。儘管小鼠-大鼠胚胎試驗中,沒有發生這樣的過度急性反應,但是我們仍然擔心動物胚胎中產生的人類細胞再移植到患者體內後,人體能否順利接納或消除胰島中仍然存留的包括血管,基質等動物細胞。如果不能解決與這些異體細胞的共存問題,免疫排斥效應依然是這項研究在臨床應用上的難點。

實驗中得到的胰臟;來自網絡

除了實驗上的難點之外,大部分科學家仍然擔心這項研究會突破倫理道德界限。一些生物倫理學家擔心人體細胞可能會偏離目標器官的發育,前往發育中的動物的大腦並可能影響其認知,進而導致不明確生物體的出現。為此中內教授也稱,「在實驗設計中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將進行有針對性的器官生成,細胞只能進入胰腺」。

離實際應用還有多遠?

除了異種動物之間的胚泡互補,中內教授還提出了另外的技術路線,即在患者之間或者患者-健康人之間進行更直接的臨床轉換。或者利用在進化方面與人類更為接近的豬或靈長類動物進行實驗,這樣產生的胰島與人類胰島在功能和免疫學上將更為相似。

按照以往經驗,讓人類細胞在另一個物種中生長並不容易。2018年,中內教授及其同事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會議上宣布,他們已將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置於綿羊胚胎中,然而這些胚胎無法產生胰島。生長28天後的雜交胚胎含有非常少的人體細胞,且沒有類似器官的東西。這可能是因為人與綿羊之間的遺傳距離。

使用進化上距離較遠的物種,進行人-動物雜交胚胎的相關研究困難重重。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人-動物胚胎雜交技術的發展,還需要對物種之間的基因和分子方面的理論基礎進行深入研究。為此,中內教授計劃在胚胎早期發育的不同階段試驗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並嘗試一些轉基因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以此確定到底是什麼限制了動物胚胎中人體細胞的生長。

另外,利用大型動物進行實驗,研究倫理方面存在更多顧慮,相關實驗應謹慎執行,進展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民眾也應獲得一定的知情權。

作者 | [中]卓思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審稿 | [中]陸修遠 大阪大學免疫前沿研究所 研究員

責編 | 高佩雯

文章由騰訊科普「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項目」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動物體內培養的人類器官你會用嗎?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近日,《NATURE》雜誌宣布了一則震驚醫學界的消息——日本東京大學中內啟光教授的研究項目得到批准,這將成為日本首個包含人體細胞的動物胚胎實驗,也就是進行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什麼是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就是將人類細胞引進動物的胚胎,在動物的體內培育人類的器官,用於人類器官的移植。在此之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是明令禁止此實驗的,日本政府也不例外,禁止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存活超過14天,也禁止將這種類型的胚胎移植到代孕子宮中。如今,中內啟光教授的研究項目得到批准,讓所有人譁然。
  • 讓動物長出人類器官?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
    近日,日本批准了創造含有人類細胞動物胚胎的實驗,並且可以讓這些胚胎移植到動物體內並被足月分娩。預計實驗成果將用於人類器官移植。日本政府近日批准科學家開展培育人獸雜交胚胎的幹細胞實驗,並允許其足月分娩。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上周為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議題發出臨時許可,該研究計劃培養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並將其移植到代孕動物體內。
  • 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支持,人類是在創新還是培育新物種?
    綜合情況來說,這都是屬於「在動物體內培養人體器官進行移植」,解決人類未來面臨的問題,當然除此之外,我國也進行過培育實驗移植情況。並且這也是日本首次批准的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得到了支持,但是這裡的實驗是將人源細胞注入動物囊胚中製成的「人獸嵌合胎」,所以跟第一個《細胞報告》雜誌公布的實驗比較類似,簡單的來說,是通過嵌合胚胎的器官都由人的胚胎幹細胞發育而來,再將嵌合動物的器官取出,用於移植。
  • 日本批准「人獸雜交」實驗,這是福音還是災難?
    擔心人這個物種以後不成其為人 如果科學有朝一日能讓人 擺脫所有疾病長生不老 那存在的還是人類嗎? 記住這個日期 2019年8月1日 或許今天是足以人類銘記的一天 日本批准人與動物雜交實驗! 用動物培植人類器官!
  • 「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在日本獲得批准,這是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日本政府近日批准了第一列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並允許研究者將這種胚胎「生下來」並養大。日方表示這項研究是為了能解決人類器官移植的器官來源問題。但迎來的免不了的是質疑,這樣的實驗是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呢?日方表示培養人獸雜交生物的最終目的,是讓這些動物能夠長出適配人類的器官,在器官移植當中作為器官供體,解決目前移植器官緊缺的問題。
  • 日本曾進行的「人獸胚胎」實驗,一直備受爭議,最後成功了嗎?
    ,放到老鼠的胚胎當中進行培育,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得到人類細胞構成的器官,從一方面實現人工器官的培育減少器官短缺的問題,代替那些病變無法繼續使用的器官。2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這項實驗進行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將人和動物的DNA進行雜交培育,這樣的生物學實驗讓很多人都感到擔憂,這樣確定不會引發一定的倫理道德問題嗎?
  • 日本國度的「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是創新?還是人類的劫難?
    在2019年的時候,世界上首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在日本被批准得到進行這項實驗,而這次實驗的主導者,這是東京大學的醫學教授中內啟光,同時他也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難道我們要創造出一個新的物種了嗎?這跟當初看到的笑話有一點點類似,假如給你一頭母豬,你是不是要創造出一個新的物種?而這個笑話仿佛在這次實驗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我們常說理想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但是在這一次實驗,不會有一些交配的過程,當然也不會有生殖細胞進行融合的過程,僅僅只是將人類的細胞移到動物的胚胎裡面。
  • 日本為什麼要進行「人獸胚胎嵌合實驗」?科學目的是什麼
    2019年,據《自然》雜誌報導,日本政府開全球之先河,批准了國內一項人獸雜交胚胎實驗。這項實驗在如今的科學界可以說爭議很大。與實驗所帶來的成果相比,科學家更擔心它會打開潘多拉魔盒。日本所進行的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更準確來說應該是人獸胚胎嵌合實驗,這項目的旨在將人的組織器官與動物的組織器官混合
  • 「人獸胚胎」能拿來做什麼?能讓動物長出人類的內臟!
    前些日子有兩個新聞,一個是日本批准科學家使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另一個是西班牙科學家培育出了「人猴胚胎」。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警覺,人類和動物之間的生物學交叉一直是倫理很難容忍的部分,人們總擔心若是做出一個人獸雜合體該怎麼辦?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簡單的解釋一下,這個研究到底是什麼意思。
  • 日本批准首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人類跨種,真能生出後代?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雜交胚胎實驗,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袁隆平老先生的水稻雜交,他的這項發明,讓全世界多少填飽肚子,而這些雜交胚胎也是植物之間的,那人獸之間的雜交胚胎實驗有成功的可能性嘛? 這類實驗並不是無稽之談。
  • 嵌合體的神話:科學家試圖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
    科學家希望在這類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體器官。在農場動物身上培育器官的研究引發了許多倫理爭議,因為其中所涉及的將人體細胞注入到動物胚胎中的方法,可能會模糊物種之間的界限。2015年9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取消了較早之前的政策,宣布將不再支持涉及「人-動物嵌合體」等研究的項目,直到這些項目獲得更加密切的科學和社會影響評估。
  • 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福音還是災難?
    圖為弗蘭肯斯坦劇照據《自然》雜誌報導,日本政府開全球之先河,批准了國內一項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日本文部科學省將於8月下旬正式允許東京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在動物體內培育移植人體臟器的研究計劃。該項研究旨在針對器官移植捐贈率低及易出現排斥反應的現狀,預計將為糖尿病等開啟治療新方向。
  • 專家詳解"人羊混血"技術 "混合器官"或威脅人類
    美國教授培育出「人羊混血」的消息,引發了市民的廣泛議論。昨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周榮家教授接受本報採訪,詳細剖析了「人羊混血」的技術操作和臨床應用問題。他認為,「混合器官」短期內不可能移植到人體,就算移植成功,它也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  「混合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  「人羊混血」是怎樣被培育出來的,它的器官能不能移植到人體呢?
  • 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人類幹細胞與豬DNA已成功相結合
    科學家們在利用豬的身體來幫助培育人類器官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人類幹細胞與豬的DNA相結合,其最終目標正是在豬的體內培育人類身體器官  支持者認為,這一進展將終結人類移植器官短缺的局面,但批評者則指責這是「弗蘭肯斯坦式的科學」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7日消息,人類器官的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醫學界,而近日,科學家們在利用豬的身體來幫助培育人類器官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日本放開人獸融合胚胎實驗,首要目標攻克iPS細胞生長難題
    近日,《自然》雜誌報導了一則讓人震驚的新聞——日本批准了第一例雜交胚胎實驗,並允許研究者將胚胎「生下來」養大,最終目的或許是取得一個適合人類移植的胰腺。此前,因為倫理問題,日本、美國在內的少數國家即便允許將人類細胞引入動物胚胎,也一律遵循「14天原則」從未真正「生產」雜交胚胎。
  • 雙語閱讀: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
    日本政府近日批准科學家開展培育人獸雜交胚胎的幹細胞實驗,並允許其足月分娩。這項研究將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在齧齒動物體內形成人類胰腺。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介紹,這些細胞已經被重新編程回到胚胎狀態,可以用來創造幾乎任何其他類型的細胞。
  • 日本為什麼要進行「人獸胚胎實驗」?有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嗎?
    科學的進步總是會挑戰人類的道德倫理的標準,日本科學家正在進行的人與獸雜交胚胎實驗就是在挑戰人類的倫理標準。目前,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動物體內移植人體臟器的研究實驗在日本獲得批准,該研究想要通過人與獸的胚胎雜交,得到人體器官,已解決器官移植捐贈率低的現狀。
  • 日本科學家為什麼要進行「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他們有何目的?
    器官移植能夠大大提高病人的治癒率,每年拯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但移植的器官從哪裡來?目前用於移植的器官,主要來自器官捐贈志願者。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捐出器官,我國在2018年的器官捐贈數量達到了6萬例,而願意捐贈器官的登記人數將近100萬。然而,缺口仍然非常大。
  • 明知故問 | 日本為什麼要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欲撬動藥物市場...
    用器官移植徹底解決重大疾病,這是中內啟光打算做人獸雜交生物的一個初衷。以中內啟光為代表的科學家認為,具有正常機能的人體器官,如若能在動物體內培育成功,則人類移植醫療領域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只有用動物胚胎來養育人類細胞,才能真正解決器官移植供體短缺的問題。
  • 當日本啟動「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到底會是人類進步還是毀滅?
    這就如同一個潘多拉魔盒一般,一旦打開,裡面到底是什麼,會對人類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是未知的!日本通過了這個計劃以後,自然科學類最權威的雜誌《自然》雜誌對其進行了深度的報導,並給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這個實驗到底會成為醫學史上的新紀元還是毀滅人類的起點?疑問雖然很深刻,但日本同意了這項研究,這項研究實驗室由東京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共同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