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豬,它的身上可都是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豬可是我們最重要的肉食來源之一,為我們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蛋白質等,而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豬的價值則遠不止「吃」那麼簡單,它未來將成為人體器官的「培養皿」,幫助人類實現異種器官移植。
人類的百年異種器官移植實驗之旅
什麼是異種器官移植呢?簡單來說,就是在動物的身體中培育人體器官,之後通過手術,在器官培育成熟後,將它轉移到人體身上。
為何要進行異種器官移植試驗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世界上,供體短缺導致很多病人只能在絕望中死去。
拿我國來說,我國每年都有幾十萬的病人因為等不到合適的供體器官而死亡,從等待器官移植的,和最終成功獲得器官移植的病人比例來看,大約每30個人中,只有1個人最終獲得了生機。
所以,為了幫助更多的病人,多年來科學家們才會一直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的相關科學研究,希望可以早日普及,早期挽救更多的生命。
說起來,人類第一次進行異種器官移植手術,是在17世紀中期,當時一名俄羅斯士兵的頭骨修復手術中,被移植了一塊狗的頭骨。
進入到20世紀,人類的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全面展開,1905年,一名法國兒童成為了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異種器官移植的第一人。
當時患有腎功能衰竭的兒童體內,被移植了兔子的腎臟,一開始,手術是非常成功的,不過卻在手術的第16天,因為突然發生了排斥反應,這名兒童也最終離開了人世。
雖然異種器官移植,從人倫道德的角度來說,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爭議的話題,不過從人類的發展大方向來看,它的發展研究也是未來的一個主要趨勢。
我國建立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
據報導,在我國四川省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我國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正式落戶在這裡,未來將匯聚大批醫學、科學專家,一起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
因為豬的器官大小、解剖特徵、生理生化等,和人類相比都非常類似,所以,這次科學家們才準備在豬的身上進行試驗,希望未來可以通過在豬身上培育出的人體器官,來進行臨床上的人體器官移植,讓病人們不再苦苦等待。
雖然看起來這是一件造福人類的大好事,而且可以為器官移植和生物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但是,科學家們也表示,這項實驗的確有著極大的風險。
因為即使是人類和人類之間,進行人體器官的移植手術,仍然是會存在很大風險的,即使是前期檢查沒有問題,手術後也會因為一些原因導致器官和人體發生排斥反應,最終讓手術失敗告終。
而豬作為和人類不同物種的動物,自然風險也就更大,而且需要面對的質疑和擔憂也會更多,所以,想要日後成功普及異種器官移植,就需要徹底解決排斥的難題,雖然很難,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仍然值得肯定和支持,你說呢?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11日《基因編輯助「八戒」跨界出道 異種器官移植離現實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