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
日前,在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下,十幾隻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這些小豬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不僅安全且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有望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該研究於9月21日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
據不完全統計,儘管近6年來,我國百萬人口年捐獻人體器官率增長了100倍,但器官來源仍然短缺,中國每年有約30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餘例,器官捐獻數量遠低於需求。
異種器官移植研究成為解決「移植器官荒」的重要途徑,但這一途徑同時面臨異種病毒傳播、免疫兼容性和功能兼容性等難點。具體來說,豬的基因組攜帶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移植到人體後可能產生安全性風險,同時,豬器官可能在人體內引發免疫排斥反應。
不過,早在2015年,此次研究的論文通訊作者楊璐菡的團隊就在Science發文《Genome-wide inactivation of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PERVs)》,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豬基因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掃清了豬器官用於人體移植的重大難關。
2017年,哈佛大學教授喬治·丘奇和楊璐菡團隊再次在Science發文《Inactivation of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in pigs using CRISPR-Cas9 》,研究顯示,他們培育出了世界首批不帶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豬1.0」,從根本上解決了豬器官移植可能導致病毒傳染的風險。
2018年,「豬2.0」誕生,進一步解決了異種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問題。
而這一次,研究人員將CRISPR-Cas9和轉座子技術結合在了一起,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了一種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的小豬。這些小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被修改,同時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也被消除,該基因工程豬及其器官都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徵、生育能力以及轉基因向下一代傳遞的能力。
研究顯示,目前在體外免疫測試中已區別不出「豬3.0」細胞和人細胞,這顯示該基因編輯豬免疫兼容性較好。此外,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測試「豬3.0」器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已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
對於這項研究成果,《Science 》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可能是目前適合捐獻器官給人體的豬當中「全世界最好的候選者」。此外,麻省總醫院移植科主任James F. Markmann也表示:「該項研究標誌著啟函生物為數以百萬計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