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重力下培育人體器官的效果會是什麼樣的?科學家揭秘

2020-12-04 三好大數據

人們在太空環境下,零重力可能會影響人體器官正常生長,這就是為什麼太空實驗頗有價值,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從生物科學的新視角去探索人體組織的生長之謎。

重力通過影響蛋白質和基因在細胞內的相互作用,從而幹擾細胞行為,產生極化組織,這是自然器官發育的一個基本步驟。然而,當我們試圖在實驗室為醫學移植複製複雜三維組織時,重力對發育進程進行了幹擾。

實驗室培育人體器官和組織

為了在實驗室培育器官組織,科學家使用支架提供一個細胞表層,附加在預先確定的剛硬結構上。例如:一個人造腎臟需要特定結構或者支架來供給腎臟細胞生長。的確,這種策略有助於人體組織在早期階段形成,但長期來看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人工合成支架或者錯誤的結構會產生終極免疫反應。

相比之下,在失重條件下,細胞可以自由組織成正確的三維結構,而不需要支架基質。在太空零重力條件下,研究人員發現人體組織生長的可能新方式,例如:不使用支架生長的軟骨和血管,在人工環境中模擬它們的自然細胞排列,雖然這並不是在子宮中發育過程(畢竟子宮也會受到重力影響),但太空零重力環境對於研究人體器官組織生長具有一定的優勢。

國際空間站正在進行該項研究,目前太空人整操作一系列實驗用來研究優化組織生長,分析基礎科學、個性化醫學和器官移植。但我們在太空環境中培育器官組織還有其他原因,長期太空任務會使太空人的身體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一些生理變化是可逆的,而另一些則不然,這將危及未來的人類航天飛行。

研究太空人執行太空任務前後的身體狀態,可以揭示他們的器官出現怎樣的變化,但對於造成觀察到變化的機制,卻無法解釋其形成原因。因此,在太空中生長人體組織可以補充此類研究,並有助於探索解決方案。

目前我們所知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是在微重力環境下進化的,如果沒有重力,我們的大腦可能會以不同軌跡進化,或者我們的肝臟可能不會像在地球生活期間那樣過濾體內毒素。

通過在太空環境中重建胚胎器官的形成過程,我們可以預測人體子宮胚胎如何發育。在國際空間站,太空人的科學實驗室正在進行一些有關人腦有機器官的研究,旨在了解零重力對人類大腦發育的影響。這些項目將對未來人類殖民太空具有深遠意義,同時,這些研究還將不斷改善人造器官質量,更好地適應藥物測試和治療。

相關焦點

  • 嵌合體的神話:科學家試圖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
    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儘管面臨美國最高衛生機構的資助禁令,但一些美國科學家還是決定繼續嘗試在豬、羊等動物體內培育人體組織,他們的目標是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心臟
  • 科學揭秘羊臉人身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人羊嵌合體培育過程圖繼去年科學家首次成功研發出了人與豬的嵌合體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又首次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獲得了人羊嵌合體,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將胰腺移植到了小鼠體內。意義重大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在美國,約有76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在英國這一數據是6500人,而每位患者可能需要等待5年甚至更長時間。平均每天有32位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的過程中死去。
  • 研究者表示:未來將在豬的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提到豬,它的身上可都是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豬可是我們最重要的肉食來源之一,為我們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蛋白質等,而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豬的價值則遠不止「吃」那麼簡單,它未來將成為人體器官的「培養皿」,幫助人類實現異種器官移植。
  • 科學家培育萬能豬用於器官移植,移植成功後,人會繼承豬的特性嗎
    它們是科學家們培育出的一種克隆豬,這種豬由於體內特定的基因片段被敲除,豬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之後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所以它們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中。臨床上,人體器官移植經常會受到供體短缺的困擾,萬能豬的培育成功,給人類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但同時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比如,移植成功後,人會不會繼承豬的特性?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
  • Nature:科學家利用iPS細胞培育腎臟類器官
    文獻來源:Nature 2015 Oct.7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學家宣布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培育出腎臟類器官,實現了在實驗室環境中培育出可移植功能器官的關鍵性目標。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期刊。
  • 人體還有多少秘密?科學家在人類喉嚨深處發現「未知器官」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科學技術現在已經十分發達了,也正是依賴於人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對人體的研究也非常透徹。不僅對細胞有很深的研究,甚至還可以利用基因來改變生物的性狀。但我們真的可以說已經對人體了如指掌了嗎?人類的身體到底還有多少秘密存在呢?
  • 科學家3D列印軟骨和耳朵 人體器官或能批量生產
    近期,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在這一課題上各自取得了一些成果,為因器官短缺而無法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們帶來了生的希望。據俄羅斯之聲網站2月16日報導,在俄羅斯烏拉爾地區首府葉卡捷琳堡,開設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室。在那裡,科學家們結合自身以及國外同行的經驗,利用需要更換器官者自身的人體細胞進行「人體零件」的生產,通過3D列印技術成功印製了一塊軟骨和耳朵。
  • 人體器官也能批量生產?
    原標題:人體器官也能批量生產? 將人體器官變成產品,通過流水線生產,最後「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樣的構想以前只能是天方夜譚。近期,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在這一課題上各自取得了一些成果,為因器官短缺而無法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們帶來了生的希望。
  • 實驗室培育的大腦類器官具有意識嗎?
    科學家如何知道它們具有感知能力?  更直接地講,許多科學家希望知道實驗室培育的大腦組織是否具有意識?在阿里森·穆特裡(Alysson Muotri)的實驗室,數百個芝麻粒大小的人類大腦微結構漂浮在培養皿中,伴隨通電產生火花。
  • 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為什麼樣?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運轉的大腦,對它的了解也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身體裡面的一些器官,人類對它們的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自己身體裡面的器官竟然一點都不了解。  在今年的9月份,一篇論文的出現又顛覆了我們的三觀,人類的身體可能一直在持續的進化當中,因為在人類的喉嚨部位,有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器官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騰訊科學WE大會還首次在國內多個城市同步舉辦「線下觀影會」,在蘭州市五十一中學、衡水中學、貴州師範大學等地,邀請學生、教師、專家等社會各界人士觀看直播,一起探討前沿科學話題。
  • 美國樂隊零重力環境下拍攝MV:效果太震撼了
    中文科技資訊專業發布平臺 美國樂隊零重力環境下拍攝MV:效果太震撼了 2016-02-14 14:25:45  出處:快科技 作者:朝暉 編輯:朝暉     評論(0)
  • 器官復刻、腦機接口……7位科學大咖匯聚騰訊科學WE大會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新型電波望遠鏡可以捕捉到上百次快速射電暴現象……疫情並沒有阻擋人口科學探索的腳步,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一年一度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上通過線上方式齊聚,揭秘了多領域最新科學發展。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
  • 荷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人體新器官
    發現新器官挺讓人震驚的,畢竟普通人都覺得現代醫學很發達了,至少對人體結構的了解應該比較全面了,沒想到現在還能發現新器官另外,掃描影像發現這個唾液腺後,科學家又在100個病人和屍體的組織學檢查中,都發現了這個腺體的實體,在其中的2例人體捐贈項目捐贈的屍體的鼻咽部進行了解剖,剝離出了這個唾液腺的實體
  • 從「人造皮膚」到「器官復刻」 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從人造皮膚到量子革命,在今年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七位科學家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騰訊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咽鼓管唾液腺真的是新器官嗎?
    鼻咽區——鼻子後面——被認為除了顯微鏡下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沒有其他宿主;但新發現的這一組平均長度約為3.9cm。由於它們位於一塊叫做咽鼓管圓枕的軟骨上,這些新腺體的發現者將它們命名為管狀唾液腺( tubarial salivary glands),也會稱其為咽鼓管唾液腺。
  • 科學家在大鼠體內植入幹細胞並成功培育微型人肝
    器官移植手術最難的一點,就是無法找到合適的供體。不過未來的肝移植手術,或許無需等待供體的到來。 近日,匹茲堡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就順利地在大鼠體內植入了幹細胞,並成功培育出了微型人肝。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將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植到了大鼠身上,但在這項技術能夠真正挽救生命之前,仍有許多障礙需要被克服。幹細胞培育出微型人肝(圖自:UPMC)目前器官移植手術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供體的短缺。其次就算找到了可移植的供體,患者的免疫系統也會發生排異反應。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 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