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7位科學家分享各自研究進展
今年參與大會的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Steven Weinberg、幹細胞生物學家中內啟光、腦機接口權威專家Miguel Nicolelis、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化學家鮑哲南、天體物理學家Victoria Kaspi、天文學家Jane Greaves。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7位科學家在大會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開場演講中表示,「前沿科學突破能幫助我們做好準備擁抱未來,因此我們要深入理解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它也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熱情去成為向善的一股積極力量,我們將其稱之為『科技向善』。」
迄今,騰訊科學WE大會已連續舉辦八年,共邀請72位世界頂尖科學研究者登臺。
器官復刻等勾畫未來世界模樣
器官復刻、人造皮膚、腦機接口,科技界大咖口中的前沿科技勾畫出了未來世界的模樣。
「如果研究取得成功並能夠為患者提供自體器官,就可以挽救許多患者的生命或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並大大降低醫療費用。」幹細胞生物學家、史丹福大學、東京大學教授中內啟光在演講中分享了「異種培育人體器官」挑戰項目,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解決在器官移植中缺乏捐獻和免疫排斥等問題。去年7月,他首次獲得批准進行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實驗。
化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被譽為人造皮膚領域的「材料大師」,她帶來了關於「電子皮膚」的大膽設想:人造皮膚或將代替智慧型手機。「我們將用如人的皮膚一樣的電子器件,讓人和人之間溝通,人與環境之間交流。」她講解了人造皮膚的設計理念與實踐過程。雖然目前人造皮膚還未真正用到人的身上,但這個理念已經被證實,並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新啟發,「用人造皮膚,現在可以做成連續的、輕輕貼在嬰兒身上的血壓計。」
來自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Miguel Nicolelis是一名腦機接口權威專家。2014年,在巴西的綠茵場上,他幫助一位身披「機械戰甲」的T4級截癱青年Juliano Pinto用意念開出了世界盃的第一球,實現大腦與機器間的連接控制。作為一個相信數位化「永生」的造夢師,他介紹了腦機接口和這一技術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
粒子物理金星探索拓寬認知
大會上,還有幾位頂尖科學家分享了在物理、天文等領域最新的探索發現。
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Steven Weinberg,是目前最受認可的早期宇宙暴脹理論的重要貢獻者。他揭秘了「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的研究過程,勉勵年輕一代科學家:「你們有你們的使命,那就是解釋與自然界不同現象有關的這些巨大的、神秘的數字。」
締造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圍繞「新量子革命」探討了在信息交互已經並將一直伴隨著人類進化和社會發展的情境下,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率的信息安全傳輸。
麥吉爾大學天體物理學家Victoria Kaspi是首位獲得加拿大最高科學獎的女性。2019年,她憑藉新型電波望遠鏡CHIME捕捉到上百次快速射電暴現象,被《自然》雜誌評為年度十大人物。大會上,她介紹了捕捉「快速射電暴」這一神秘天體物理現象的有趣過程。
天文學家、卡迪夫大學教授Jane Greaves領銜的科學團隊在金星大氣中首次探測到了磷化氫氣體,這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生命跡象」,引發「金星上或存在生命跡象」的關注。Jane Greaves在演講中講述了在金星探索「生命」的故事:「金星上的磷化氫存在於氣態環境中,也就是說有機生命體只可能存在於金星的雲層中。」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