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胞療法、弦理論到腦晶片 騰訊科學WE大會揭曉微觀領域最前沿突破

2021-01-13 環球網

11月3日,2019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舉行。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同臺,分享了物理、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由騰訊攜手自然集團創立的「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正式揭曉並表彰首位獲獎青年科學家。

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的主題是「小宇宙」,寓意從微觀世界中窺見宇宙,解開生命的奧秘。權威癌症免疫學家Carl June、理論物理學家Brian Greene、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權威機器人研究專家Hod Lipson、地質物理學專家Jennifer Jackson、遺傳學家Magdalena Skipper,分享了細胞療法、弦理論、腦晶片、粒子機器人等前沿科學進展,為人類從「微觀」層面進一步了解自身、了解宇宙打開一扇科學之門。

今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倡議發起「騰訊科學周」,整合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三大活動,打造全球性的科學探索盛事。

「騰訊科學周就是希望讓科學家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讓科學探索成為公眾尤其年輕人的追逐點,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馬化騰表示,希望「科技向善」成為騰訊使命與願景的一部分,引導人們善用科技,避免濫用、杜絕惡用,讓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更好地造福人類。

權威癌症免疫學家Carl June首創CAR-T療法,通過喚醒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已成功應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Carl June帶來了這一癌症療法的最新進展,他說:「面對癌症高額的治療費用,我們必須找到新辦法治癒病人,而且是一次性的。CAR-T細胞在人體內可以存活很多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細胞和基因療法。」

針對人體腫瘤的療法給患者帶來希望,對地球「腫塊」的研究則可能揭示地球生命的誕生之謎。加州理工學院教授Jennifer Jackson帶領團隊發明了「地震層析成像法」技術,能像X光片一樣透視地球內部影像,幫助人類深入研究地心高密度巨型異物,也就是地心「腫塊」。她說:「這樣的腫塊,哪怕是小腫塊,也會在塑造地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我們可以對地球內部進行更高清的成像,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腫塊對於每一個行星可居住性的影響。」

被稱為世界上最擅長解釋深奧理論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和數學系教授Brian Greene,帶來了最前沿的探索之一——弦理論的最新成果。作為弦理論研究的領軍人物,Brian Greene通過三個故事講解了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也許以後,會認為我們的宇宙並不是整個宇宙空間的中心,而只是無數宇宙中的一個。」

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一直致力於研究宇宙中最神秘的中微子。中微子是目前唯一質量未知的粒子,極難捕捉和偵測,也被稱作「幽靈粒子」。王貽芳團隊成功測出中微子的振蕩模式,為人類揭秘宇宙本源開闢了新路徑,他說:「大型的科學設施實際上是技術發展的最好觸發和推動。科學家如果能夠和工程師工作在一起,我們可以使技術能力加強和發展。」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致力於融合人腦和電腦思維,用類腦計算支撐通用人工智慧的發展。他的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天機芯」,實現了中國在晶片和人工智慧兩大領域《自然》論文零的突破。施路平說:「發展類腦計算和人工通用智能真正的挑戰既不是科學,也不是技術,而是學科分布導致沒有合適的人做這樣的研究,所以多學科融合尤為關鍵。」

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意機器實驗室的Hod Lipson,研發出自我建模的仿生群體「粒子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未來將可能擁有創造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一個真正的粒子機器人可能會由成千上百個粒子組成,即便其中20%的粒子壞掉,也仍然可以繼續運作。」Hod Lipson強調,「我們認為它帶來的好處將會遠遠超過它的風險。」

《自然》總編輯、遺傳學家Magdalena Skipper,是雜誌創刊150年來,首位擔任該職位的女性,也是首位具有生命科學學術背景的總編輯。今年WE大會上,她介紹了200多年來人類在遺傳學研究上取得的突破:「遺傳學比我們預想得要複雜得多,但它對我們決定性的意義又比我們想像的低得多」。

當日,首屆「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評選結果揭曉,37歲的英國知名神經學家、英國皇家生物學學會會士Tom Baden獲獎,並受邀在今年的WE大會上分享其研究成果,他的團隊通過對斑馬魚的基因編程,來觀察其大腦結構和神經元的運作成果。

Tom Baden連續兩年發表於《自然》的研究發現,視網膜神經迴路在功能上的多樣性遠高於此前人們的認知,而這可能改變眼科診斷和治療的研究基礎。此外,他還使用 3D 列印等新技術設計製造專業實驗設備,並基於開源許可協議公開了自己的設計,這將極大推動神經學研究的進展。

「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由騰訊與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聯合發起,於2018年WE大會上首次亮相,旨在表彰通過科學研究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青年科研人員,支持下一代科學家的發展,關注前沿,尤其是充滿未知與挑戰性的學科,鼓勵以科技進步造福社會,解決全球性難題。

在支持青年科學家的同時,騰訊也聚焦前沿科技應對地球級挑戰。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WE大會上分享了名為「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craft)」的新型交通技術,以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動力飛行器取代汽車等交通工具,有效減少公路設施用地需求,解決日趨嚴重的人口問題,對於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汙染也將產生重要影響,「這可以使得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建設那麼多基礎設施,就可以實現用車模式的跨越式發展。」

「我們怎樣迎接2050年前容納100億人在世界上可持續的生活?食物、能源、水至關重要。這些領域又相互勾連,我們在一方面取得進展,就有助於解決其他方面的需求。科技向善,騰訊過去一年應對這些地球級挑戰做出了很多努力。」網大為說。

相關焦點

  • 從細胞療法到類腦晶片 7位頂尖科學家共聚騰訊WE大會
    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同臺,分享了物理、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由騰訊攜手自然集團創立的「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正式揭曉並表彰首位獲獎青年科學家。 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的主題是「小宇宙」,寓意從微觀世界中窺見宇宙,解開生命的奧秘。
  • 解碼《生活大爆炸》中弦理論、捕捉宇宙空間「幽靈粒子」...騰訊...
    想了解《生活大爆炸》裡謝耳朵研究的弦理論嗎?想和科學家一起捕捉神秘的宇宙空間「幽靈粒子」嗎?你知道如何給一輛普通自行車裝上實現自平衡的類腦晶片嗎?這些疑問是不是既燒腦又有趣?10月21日,騰訊宣布發起「騰訊科學周」。
  • 河北「學霸」隔空「對話」全球頂尖科學家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11月...
    始於2013年的騰訊科學WE大會是騰訊科學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每年大會邀請全球頂尖科學家,分享最值得關注的科學突破和前沿思想。在過去的7年裡,宇宙學家霍金、引力波發現者BarryBarish、諾貝爾獎獲得者KipThorne、CAR-T免疫療法之父CarlJune、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等60餘位科學家及科技界人士登上大會舞臺,話題涉及宇宙學、理論物理、生命科學、太空探索、網際網路科技等。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等最新發現
    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騰訊科學WE大會還首次在國內多個城市同步舉辦「線下觀影會」,在蘭州市五十一中學、衡水中學、貴州師範大學等地,邀請學生、教師、專家等社會各界人士觀看直播,一起探討前沿科學話題。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
  • 頂尖科學家齊聚騰訊科學WE大會 未來科研工作將成新時尚?
    11月3日,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北京聚集,借2019騰訊科學WE大會的舞臺向外界分享了物理、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領域的相關進展。騰訊科學WE大會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七年,與往年不同,今年騰訊公司董事會兼執行長馬化騰倡議發起「騰訊科學周」,整合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三大活動。
  • 疫情下多項突破!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疫情下人類實現多項突破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器官復刻和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原標題: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騰訊科學WE大會召開,聽大咖揭秘:有機生命體可能存在於金星雲層中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騰訊 WE 大會:從宇宙到粒子再到人類,7位科學家的奇幻旅程
    騰訊 WE 大會是愛範兒一直關注的話題,雖然是騰訊主辦,但其實近年來它的主題和網際網路關係已經不大,反而越發偏重於前沿科技。所以,這場大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內容是非常艱深的,尤其是涉及到理論物理或者天體力學的領域,即便演講者已經儘量把內容準備得通俗易懂。
  • 器官復刻、腦機接口……7位科學大咖匯聚騰訊科學WE大會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新型電波望遠鏡可以捕捉到上百次快速射電暴現象……疫情並沒有阻擋人口科學探索的腳步,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一年一度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上通過線上方式齊聚,揭秘了多領域最新科學發展。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
  • 騰訊科學WE大會世界頂級科學家答疑衡中學子
    11月7日,河北省青少年「愛科學」校園行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走進衡中,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齊聚騰訊科學WE大會,通過線上的形式為廣大網友帶來了精彩演講。作為大會的分會場,衡中學子們齊聚禮堂,同步收看這場精彩的科技大會,並隔空向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提問且得到一一解答。
  • 騰訊科學WE大會甘肅站活動在蘭舉行
    騰訊科學WE大會甘肅站活動在蘭舉行每日甘肅網11月9日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王亞蓓)由騰訊科學WE大會、甘肅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甘肅新媒體集團承辦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下觀會分會場·甘肅站
  • 騰訊科學WE大會第八年:腦機接口、器官復刻、電子皮膚等技術迎來新突破
    腦機接口權威專家Miguel Nicolelis(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的連線採訪時,對馬斯克關於腦機接口的「暢想」發表了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受全球疫情影響,往年騰訊科學WE大會在線下舉行的科學家採訪搬到了線上,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也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在11月7日正式舉行。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 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騰訊科學WE大會揭秘粒子物理、腦機接口等最新發現
    【TechWeb】11月8日消息,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8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一場不缺席的科學家浪漫聚會
    在騰訊科學WE大會誕生的八年裡,關注了包括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宇宙天文、深海探索、技術公益等數十個前沿領域,一般來說,每一年WE大會剛結束時,騰訊就開始籌備第二年的大會。在腦機接口研究的最前沿,科學家們最關注的是在醫學領域幫助人類的潛力,例如在2014年世界盃開幕式時,坐在輪椅上十年的巴西青年Julian通過腦機接口技術為世界盃成功開球。幾個月後的又一次神經測試中,已經經過10個月訓練的Julian,他恢復了7節脊椎的功能。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上聽世界前沿科技 線下聊「中國天眼」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思瑾)11月7日,一場以「天眼」為主題的線下科學分享會在貴州師範大學舉辦,這也是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下觀會貴州分會場活動之一。活動由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主辦,貴州都市報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