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學家指點「未來科技」

2021-01-21 環球網

本報記者 孫奇茹

曾「飛掠冥王星」的男人計劃在2020年將普通人類送上太空,獲得李嘉誠等巨擘投資的「人造蛋」已經在美國開賣,2020年中國將首次實現載人萬米深潛極限……在昨日騰訊主辦的WE大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任務負責人,引力波觀測站LIGO前首席研究員,用高科技手段提取植物養分替代植物蛋白的「人造蛋」公司創始人等多位全球前沿科技大牛齊聚北京,揭秘太空探測、引力波、食品科技、深海探測等「未來科技」的最新進展。

今年年初,美國引力波觀測站LIGO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消息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關注熱潮。它不但驗證了愛因斯坦一百年前對於引力波存在的預言,而且將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之眼」推進到大爆炸「奇點」附近。昨日,LIGO前首席科學家巴瑞·巴裡什在WE大會上為中國觀眾展示了如何跟隨引力波打開人類認識宇宙的全新窗口。

「飛掠冥王星」的「新視野號」負責人阿蘭·斯特恩同樣將觀眾帶向了浩瀚的星辰。作為NASA「新視野號」任務的前首席研究員,在帶領團隊成功飛掠冥王星後,他目前正在為民間登月項目而努力,並希望從2020年開始讓普通人實現登月旅行的夢想。

除了探索浩瀚太空,食品科技也是在地球上探索人類生存方式新未來的前沿領域。價格約為普通雞蛋的一半,所含營養成分卻能比普通雞蛋高出25%——昨日,Hampton Creek公司CEO喬治·泰特裡克分享了他致力於從植物中提取養分代替肉類製造「人造蛋」的初衷,更請廚師現場烹製了由人造蛋製作的美食供觀眾品嘗,口味與普通雞蛋幾乎一樣。「人造蛋」面市僅9個月,該項目就得到了李嘉誠、比爾·蓋茨等商界巨擘的投資,並已有消費者可以在美國沃爾瑪品嘗到。在喬治等業界人士看來,食品科技的前沿進展能夠推動人類通過更綠色、環保的方式應對人口膨脹。

「當人類抵達海底6000米處時,你所承受的壓力相當於早高峰北京地鐵最擠時的10萬倍;而要潛入11000米深海時,壓力則相當於用一個腳趾頭頂起3輛SUV汽車。」53歲的中國科學家崔維成用這樣一個喜聞樂見的場景向觀眾講述起人類潛入深海的難度與神秘。2012年,乘坐自己設計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達到7062米的深海之後,他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十大中國科學之星之一。他在現場透露,2020年,他和團隊研製的「彩虹魚」號載人深潛器將衝擊11000米馬裡亞納海溝,這將是中國人首次挑戰載人深海探測的極限。

「幾年前,有人評論我和我的合作夥伴一個是『瘋子』、一個是『騙子』,但對所有從事創新工作的人來說,我們要在意的不是外人的評論,而是如何成功讓你的家人理解你、支持你,這才是最重要的。」除了分享科研進展,崔維成對於創新路上的一席感言引起了臺下的熱烈掌聲。

相關焦點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雲」集全球頂尖科學家論道前沿科技
    未來科學大獎周Program Committee聯席主席與未來科學大獎歷屆獲獎人、捐贈人、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主席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與往年不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採用雲端形式。
  • 與未來對話 這場科技「導航」大會前沿科學家「帶」你上火星旅遊
    ,以「導航」為主題,意在用科技為未來尋找到一條正確的方向, 正確識別並規避潛藏的旋渦和湍流。大會特別設定了「火星之路」與「新引擎」兩大板塊,邀請來自國內一線的前沿科學家與創業探索者一同分享。要為地球尋找備份星球嗎?如何到達火星?如何在火星上生存?如何構建一個宜居的星球?火星之後,人類是否有可能成為星際物種?
  • 共謀前沿科技,聆聽未來之聲——2020浦江創新論壇掃描
    新華社上海10月24日電(記者 龔雯、張泉、何曦悅)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數字世界、智能社會、智慧生活加速到來。正在上海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拉開了一場思想盛宴,科學家與企業家在此同頻共振,從探索前沿技術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共謀科技合作與創新共治,共創美好生活和無限未來。
  • 造就未來大會聚焦「火星之路」與「新引擎」探索前沿科技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20日電(李佳佳)以「導航」為主題的「2020造就未來大會」19日在上海舉行。大會意在用科技為未來尋找到一條正確的方向,正確識別並規避潛藏的旋渦和湍流。大會特別設定了「火星之路」與「新引擎」兩大板塊,邀請來自國內一線的前沿科學家與創業探索者一同分享。
  • 那些讓你不敢想像的未來前沿科技 未來科技讓人類真正的腦洞大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技發展的速度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想像,未來很大一部分科學技術將改變甚至顛覆你我現在的生活和現在的思維。有科學家在對人腦研究時提出,人類可以複製大腦記憶,實現數位化長生不老,將人類記憶依附於機器人身上,以此實現長生不老的可能。對於這樣的科技技術人類進一步攻克是可以完成的,所以想要長生不老,思想不滅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 圖解未來50年前沿科技趨勢與22個預測
    近15年來,我們深入研究網際網路結構的變化,提出在過去50年裡,網際網路從網狀結構進化成為大腦模型是21世紀前沿科技爆發的根源,包括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區塊鏈,雲機器人,城市大腦,人工智慧等50多個科技概念的產生和興起都與網際網路大腦的發育有關。
  • 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呼喚「耐心資本」
    而在10月19日,中關村科學城舉行「科學家基金」集體籤約儀式,總規模27.85億元的五隻科學家基金宣布成立,旨在打造全鏈條、全周期「耐心資本」服務體系,通過優秀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對接,加速實現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 聚焦前沿科技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在滬啟幕
    該社區將集聚全球頂尖國際組織總部,未來將形成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位於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裡。該社區將面向國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等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的發展動能,打造符合創新規律的空間載體。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 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線上齊聚,騰訊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體器官,腦機接口讓癱瘓少年可以開出世界盃第一球,未來或將植入人體代替智慧型手機的「人造皮膚」……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突破疫情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10大未來科技盡在「未來新科技少兒新知」系列
    2015年12月,接力出版社將推出由美國多位頂尖科學家聯手打造的「未來新科技少兒新知」系列,該系列圖書在科技全球化與前沿化的大背景下,為孩子描繪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未來並深入淺出地解釋這些能夠改變未來的科技。
  • 夢想無界,智能無限,未來維度:打造專業前沿的科技體驗空間
    夢想無界,智能無限,未來維度:打造專業前沿的科技體驗空間 2017年,當谷歌的「阿爾法狗」戰勝圍棋世界冠軍,人工智慧,這個遙遠的概念,從未距離我們如此之近。
  • 鍾南山:未來醫學研發實踐應積極投入前沿科技力量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會上表示,未來的醫學研發實踐還應該積極地投入前沿科技力量。據悉,ME大會由騰訊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其獨家授權的中文數字媒體《NEJM醫學前沿》共同舉辦。針對仍舊嚴峻的疫情形勢,嘉賓在會上分享了防控經驗和趨勢研判。
  • 奇點大課:科技驅動未來創業
    中信·奇點學院近期走訪了多個成功的科技雙創項目負責人,他們都給出了堅定的回答:「未來創業必然是科技與商業共舞」。     由中信出版集團奇點學院主辦的奇點大課——「科技決定未來」日前成功開課。來自世界500強企業高層、大型國企高管、科研專家學者、科技公司創始人及關注科技創新創業者等百餘人成為中信奇點學院首批學員。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誰抓住了這一戰略機遇,就能站在世界發展的潮頭,將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上要求我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的趨勢和特徵。愛因斯坦也曾預言:「未來科學的發展,無非是繼續向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軍。」
  • 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
    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測量……在量子科技領域,一場激烈的競賽正在展開。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國群雄逐鹿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究竟什麼是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為何如此重要?如何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
  • 「鸚鵡螺」照亮探索科技前沿之路
    近十年來,在這個坐落在浦東張江張衡路239號的巨大鸚鵡螺式建築裡,一束束高能量、高質量的同步輻射光為我國科學家和企業照亮探索世界科技前沿之路。如今,圍繞上海光源,一個接一個大科學裝置在張江拔地而起,形成高密度的大科學裝置群,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新地標。
  • 七百多名一線科學家問卷調查:未來10年間癌症有可能被攻克
    本期報告面向支持新一輪中長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需求,基於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了科學家在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流動集聚的宏觀趨勢,對未來5到15年間重大的科技突破點和這些突破可能湧現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展望了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的未來關係。
  • 未來10年癌症可能被攻克?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預測「未來城市」
    《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在上海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發布。本期報告基於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了科學家在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流動集聚的宏觀趨勢,對未來5到15年間重大的科技突破點和這些突破可能湧現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展望了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的未來關係。
  • 前沿科學的炮聲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上線
    在知識分子創刊五周年、智識學研社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正式發布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計劃在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若干前沿科技領域,招募一批為科學進步或其應用做出努力的傑出青年學者,資助和鼓勵他們持續追蹤和分析前沿科技領域的新發現、新動向和新機會,並積極分享他們的專業判斷,促進前沿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公共討論,為正在快速進展的前沿科技留影、存檔,為讀者提供重要的文獻式的科學指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