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以基因工程培育出全球首例「豬猴嵌合體」

2020-12-05 泛泛科學

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生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and Reproductive)的研究團隊,日前成功以基因工程培育出兩隻體內含有部分猴子細胞的實驗豬,但兩隻實驗豬皆在一周內死亡。團隊表示該計畫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以用於器官移植,但從該研究的結果來看,離此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豬猴嵌合體

在此研究中,團隊以基因改造技術使食蟹獼猴(cynomolgus monkey)的細胞產生一種螢光蛋白質—— GFP,接著再從中萃取出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植入受精五天的實驗豬胚胎中,如此一來便能以螢光蛋白質來追蹤食蟹獼猴的細胞後代。

團隊總計以體外人工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方式培育了4,000 個胚胎,其中有10 個胚胎成功出生,而僅有兩個胚胎體內含有食蟹獼猴的細胞。在這兩隻嵌合體實驗豬中,包括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與皮膚都有發現螢光蛋白質的反應,不過比例僅有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

未來發展

目前團隊仍不清楚實驗豬在一周內死亡的原因,但由於非嵌合體的實驗豬也同時死亡,團隊推測應主要與體外人工受精的執行過程有關,而非嵌合體影響所導致。過去的研究中也發現,在實驗豬身上進行體外人工受精,不如人類與其他動物來得有效。研究人員表示,接下來將會試圖培育出具有更高比例猴子細胞的健康嵌合體。若能成功,下一步將會培育出特定器官完全由靈長類動物細胞組成的嵌合體實驗豬。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幹細胞專家中內啟光博士(Hiromitsu Nakauchi),在2010 年成功以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嵌合體實驗鼠,使其胰島完全由另一種品種老鼠細胞構成。2017 年時,也有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細胞濃度約十萬分之一的人豬嵌合體,不過由於道德考量,僅培育至滿月便終止實驗。此次的實驗中,雖然細胞的濃度有顯著的提升,但仍不足以作為器官捐贈使用,因此距離實現利用動物培育器官移植用的人體器官之目標,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資料:

Page, ML (2019, December 6). Exclusive: Two pigs engineered to have monkey cells born in China. NewScientistFu, R., et al., (2019, November 28). Domesticated cynomolgus monkey embryonic stem cells allow the generation of neonatal interspecies chimeric pigs. Protein & Cell DOI:10.1007/s13238-019-00676-8

相關焦點

  • 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這代表什麼,為何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研究?
    #百家探索#將大師兄和二師兄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豬猴合體動物,這一頗具科幻色彩的研究已經成真,世界上首例「豬猴嵌合體」在中國誕生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了相關論文。這代表了什麼?人類為什麼要進行異種嵌合體的研究呢?
  • 中國研究員將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
    據外媒報導,近日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首次培育出豬猴嵌合體 。報導中指出,中國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食蟹獼猴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產生了一種名為GFP的螢光蛋白。
  • 雜交技術再次升級,世界上第1個豬猴生物誕生
    這也讓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個成功研發並且廣泛推廣的國家。這也讓不少科學家升起了希望,植物可以雜交,那麼動物呢?動物可不可以雜交呢?對於這一問題,中國科學家給出了答案。最近《NewScientist》的一篇報導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網友紛紛表示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看見大師兄和二師兄的合體。
  • 世界首例!豬猴雜交混血兒在中國誕生,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日,中國科學家做了一個突破性的實驗,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豬猴混合體」生物。這項研究主要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進行,最終目的是在動物體內培養人體器官進行移植。 植物雜交大家應該都已經見怪不怪,比如雜交水稻、葡萄柚、青檸、水果黃瓜、水果玉米等等。。
  • 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支持,人類是在創新還是培育新物種?
    科學家們採用的方式是,先在「培養皿」之中培養出微型肝臟,然後科學家們在移植到大鼠之中進行觀察,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然這種微型「肝臟」的培養是通過人類的皮膚細胞進行培育的,在肝臟的功能方面是齊全的,不存在任何的缺陷,所以這是比較不錯。
  • 這不是科幻小說,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
    恩,當我們告訴您羅斯威爾公園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時,這不是科幻小說。 這種臨床繁殖的小鼠含有4%的人類幹細胞,迄今為止含人體幹細胞最高的嵌合體。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科學進步》雜誌上發表。圖註:此圖顯示了17天大的小鼠胚胎(標記為藍色)中的大量人類細胞(標記為綠色)。大多數人細胞是紅細胞,在小鼠胎肝中積累。
  • 豬身上長出猴子的器官:中國剛創造出第一隻豬猴嵌合體!
    由此產生的兩隻小豬發展成為種間動物,稱為嵌合體,這意味著它們包含來自兩個不同個體的DNA(在本例中為豬和猴)。 北京大學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海對《新科學家》說:「這是足月豬猴嵌合體的首次報導。」 最終,Hai和他的同事們的目標是在動物體內生長器官,以用於移植程序。
  • 嵌合體的神話:科學家試圖動物體內培育人體器官
    科學家希望在這類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體器官。在農場動物身上培育器官的研究引發了許多倫理爭議,因為其中所涉及的將人體細胞注入到動物胚胎中的方法,可能會模糊物種之間的界限。2015年9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取消了較早之前的政策,宣布將不再支持涉及「人-動物嵌合體」等研究的項目,直到這些項目獲得更加密切的科學和社會影響評估。
  • 中國自主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打破韓國技術壟斷
    當一隻經過基因編輯的小狗又被克隆出個「葫蘆娃」,將是怎樣新奇的存在? 現在,中國人最先做出來了! 據科技日報7月5日報導,5日,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經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犬DNA實驗室鑑定,該公司培育的比格犬「龍龍」與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疾病模型犬「蘋果」同一認定機率大於99.99%,與「代孕犬」排除親子關係,這證明了「龍龍」就是「蘋果」的克隆犬。「龍龍」成為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體細胞克隆犬,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
  • 免費祖源基因檢測培育市場「23魔方」蓄力打造國內最大基因資料庫
    基因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一直被科學家們認為是解密生命密碼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人類首次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以後,進一步認識了基因的本質,即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邁入新世紀,基因學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基因技術已經不再是停留在生化實驗室裡的研究項目,而是成為了一門真正可以服務以人類健康的實用型技術。從全球範圍來看,2010-2017年,消費級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逐年擴張,年均複合增速高達22.79%。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仍繼續保持增長,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在117億美元左右。
  • 西班牙科學家在中國創造首個人猴嵌合體
    近日,科學家首次製造出了含有人類細胞的猴子胚胎。圖:AP在希臘神話中,奇美拉獅首、羊身、蛇尾;而在遺傳學中,奇美拉則指代嵌合體,即一個機體身上同時帶有2種或以上的DNA,且彼此耐受,無排斥反應。而近年來,科學家則著眼於探究不同物種間存在奇美拉的可能性。
  • 科學揭秘羊臉人身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人羊嵌合體培育過程圖繼去年科學家首次成功研發出了人與豬的嵌合體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又首次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獲得了人羊嵌合體,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將胰腺移植到了小鼠體內。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進一步推進。雖然科學家還無法直接從豬或羊身上獲取器官並移植到人體中,但他們相信,人體幹細胞可能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動植物基因編輯技術新探索基因編輯造出黃色三眼無翅蚊,滅絕蚊子可成真(這些轉基因蚊子可以減輕疾病的傳播 圖|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一種轉基因蚊子,可導致該類蚊子滅絕。通過實驗,科學家將控制蚊子的視線、飛行和攝食的部分基因敲除,並使用名為復用的方式在多個位點上幹擾上述目標基因。
  • 盤點:我國2019年幹細胞領域的10項重要研究成果
    5.我國科學家繪製出胚層細胞的分化路徑2019年8月,中科院景乃禾團隊的重要研究成果發布在《Nature》,該團隊繪製了一張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高精度的細胞「繁衍」三維立體時空圖,顛覆了傳統對胚層細胞(幹細胞)分化路徑的認知,團隊負責人表示,這項發現有望得到更高效功能的幹細胞。
  • 我國誕生世界首例神經疾病基因敲入豬(組圖)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經過4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敲入豬,能精準地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 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獲得諾貝獎,為何中國科學家卻因此被判刑?
    這項技術有著「上帝的手術刀」之稱,使科學家有辦法精準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進行編輯。儘管8年過去CRISPR仍在臨床階段,其廣泛的應用潛力依舊獲得各界重視。對於獲得這份學界的最高榮譽,杜德納表示,「我真的非常開心,實在太令人震驚了。」
  • 南林大教授10年研究 繪製我國首例林木基因圖譜
    2009年,他選擇回到了自己的母校,開始致力於解開中國林木基因的密碼,並成功繪製出了楊樹基因圖譜,這也成為我國首例「林木基因圖譜」,在節能減排、生物質新能源開發等領域意義深遠。  上月,尹佟明被評為「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星」。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林木遺傳育種研究,國內外都還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我更想為自己的祖國多做貢獻。」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中內啟光:我們正嘗試在動物體內培育功能...
    據估計,全球10%的移植器官都來自這些非法黑市,所以這是一個嚴肅的倫理問題。即使病人足夠幸運得到了移植,也必須吃藥來抑制免疫系統,防止人體對移植器官產生排異反應。缺乏捐獻和免疫排斥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解決的。比如我們用患者自身的幹細胞製造出可移植的器官,但顯然這並不容易。因為器官是三維立體的,一個器官就有很多不同的血清型,所以在培養皿中用器官生成器官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 真實的「吃人」事件——奇美拉人類
    據稱那個著名的謎語——「斯芬克斯之謎」的深層表現為「恐懼和誘惑」,也就是「現實生活」。而在 19 世紀小說《科學怪人》(又名《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中,瘋狂科學家維多·弗蘭肯斯坦為打造「完美的生命體」,通過拼合多人的身體部位加以電擊,創造出一個面噁心善的「人」,被稱為「弗蘭肯斯坦的怪物」。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