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光源」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作為我國最新一代光源「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即「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終於進入正式運行階段。近日,這個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項目一期通過專家驗收,標誌著該裝置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大連光源」於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立項資助,專項經費1.033億元。這個花費上億元研製的高端先進儀器設備,究竟可以用來做什麼,成為備受矚目的問題。

「光源」,顧名思義,就是自己能夠發光的物體,其最大用處就是照亮周圍的世界,幫助人類更好地去認識和改造我們生活的環境。縱觀人類文明史,最偉大的進步之一就是發明了電燈,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了電燈,人類就可以照亮世界上任何一個黑暗的角落。

同樣的道理,「大連光源」也是一臺能夠自己發出光線,從而幫助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學儀器。只不過,「大連光源」發出的光線不是我們熟知的可見光,而是極紫外光,亮度極高的極紫外雷射光束——這種光束是以自由電子作為工作介質產生的,因此又被稱為「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

極紫外光是整個光譜當中非常有用的一個波段,可以探測物質的分子、原子和外殼層電子結構最重要的區域。換句話說,「大連光源」發出的極紫外光束可以捕捉到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動態影像,能夠用來給分子、原子「拍電影」,這在以往是難以想像的。

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礎的微觀粒子,物質的一切外在性質和狀態都由其分子、原子的結構所決定。因此,探索分子、原子的結構對於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生命基本性質、材料性質和功能等具有本質上的提升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連光源」對於能源、化學、物理、生物、醫學、材料等多個自然科學領域都具有革命性的推動作用。

說起「大連光源」的建設,最早要追溯到2011年。當時,由楊學明、趙振堂、王東領導的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物所聯合研發團隊,提出了在我國率先建設基於國際上新一代極紫外高增益自由電子雷射的綜合實驗裝置的計劃。

2012年,該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立項資助,2014年10月,「大連光源」實驗樓正式破土動工。2016年9月24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項目組完成了主要基建工程和主體光源裝置的研製,並實現了光源裝置的首次出光,創造了同類大型科學裝置建設的新紀錄。

後又經過兩個多月的調試,「大連光源」先後實現了自發輻射自放大模式和高增益諧波放大模式飽和出光,成為我國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雷射科學研究用戶裝置,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運行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雷射裝置。

按照「大連光源」項目團隊的說法,該設備可以工作在飛秒或皮秒脈衝模式,每一個雷射脈衝可產生超過140萬億個光子,單脈衝亮度是世界上所有極紫外光源中最亮的,波長可在整個極紫外區域連續可調,具有完全的相干特性。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一裝置90%的儀器設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標誌著我國自由電子雷射的相關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當然,目前建成的這一裝置只是「大連光源」的一期項目,之後,科學家希望能建成一個更為先進的二期項目。

與一期項目相比,二期項目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重複頻率的提高。重複頻率指的是光源在單位時間內發出的脈衝的數量——這個數量越高,就意味著科學家在同樣時間內獲得的實驗數據就會越多,當然,實驗效率就會越高。

例如,探測一個化學反應過程,如果每秒鐘只能拍到10張照片,獲得的影像就顯得卡頓;但如果每秒鐘能拍到上萬張照片,獲得的就是超高清晰的動態影像。

也因此,《自然》雜誌又把高重複頻率的自由電子雷射稱為科學家的「高速攝像機」。未來的「大連光源」二期項目,重複頻率將從現在的50赫茲提高到100萬赫茲,這有望成為人類科技發展歷程中又一次裡程碑式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原標題: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戴東旭舉例說,比如臭氧層空洞的形成涉及到大氣上層臭氧分子(O3)的淬滅機制,霧霾的形成涉及到汙染物分子(SO2、CO等)聚集過程,燃燒過程涉及到氧原子或氧分子與其他分子的反應等一系列過程。要控制或利用這些物理和化學過程,我們就需要在實驗室裡研究這些過程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的反應機制,因此就需要精確並且高靈敏度地探測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
  • 【科技日報】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戴東旭舉例說,比如臭氧層空洞的形成涉及到大氣上層臭氧分子(O3)的淬滅機制,霧霾的形成涉及到汙染物分子(SO2、CO等)聚集過程,燃燒過程涉及到氧原子或氧分子與其他分子的反應等一系列過程。要控制或利用這些物理和化學過程,我們就需要在實驗室裡研究這些過程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的反應機制,因此就需要精確並且高靈敏度地探測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
  • 科學網—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為鼓勵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以科學目標為導向,著力支持原創性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為科學研究提供更新穎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
  • 【中國科學報】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今年,由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即「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專家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楊學明指出,項目通過驗收以後,光源裝置運行情況良好,吸引了眾多國內知名科學家團隊前來尋求合作。
  • 世界最領先新一代光源「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啟動
    央廣網大連8月16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孫洋)8月16日,作為大連市2018年市級重點前期項目之一的「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根據協議內容,大連市政府將在項目選址、建設資金上予以支持。
  • 「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簡稱「大連相干光源」或「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了基金委組織的專家驗收。大連光源直線加速器「大連光源」是如何建成的?說起「大連光源」的建設,這還要追溯到2011年。極紫外光是整個光譜當中非常有用的一個波段,是探測物質的分子、原子和外殼層電子結構最重要的區域,因此對於探索物質化學轉化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換句話說,「大連光源」發出的極紫外光束可以捕捉到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動態影像,能夠用來給分子、原子「拍電影」,這在以往是難以想像的。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礎的微觀粒子,物質的一切外在性質和狀態都由其分子、原子的結構所決定。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
    大連市常務副市長盧林和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分別代表大連市政府和大連化物所籤訂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大連市政府將在項目選址、建設資金上對「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予以支持。這標誌著「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進入正式啟動實施階段。  劉中民指出,「大連先進光源」是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吸引和穩定高端科技人才來所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啟動 建成後將獨一無二
    8月16日,大連市政府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籤署「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實施。大連市將在項目選址、建設資金上對該項目予以支持。  「大連先進光源」全稱為「高重複頻率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屬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大連光源」發出世界最強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這個在中國誕生的又一「世界之最」,將成為人類探索分子、原子微觀世界的研究利器,從而推動中國乃至世界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世界最亮」的光、分子原子運動的「攝像機」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黑暗中找尋光明。除了太陽光等自然光源外,伴隨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造光源也逐漸成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工具。
  • 第四代光源: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不過,當波長短到100納米附近時,光所具備的能量,足以電離一個原子或分子而又不會把分子打碎,這個波段的光,被科學家稱為「極紫外光」。  「大連光源」就是要造出這種「光」。一旦造出,就是人類探測微觀世界的一把利器。
  •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
    「下一代的『大連光源』將會有更高的亮度,光子產生的頻率從每秒50次提升到100萬次,平均亮度將增加1萬倍。」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向記者表示,足夠亮度的光源將觀察到之前無法探及的領域。
  • 上海光源:微觀探索從「分子照片」時代進入「分子電影」時代
    從「分子照片」時代進入「分子電影」時代上海光源,是全球頂級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大科學裝置,外形酷似巨大的「鸚鵡螺」。圓形的「螺殼」內,3臺加速器負責「出產」同步輻射光。無數電子以近乎光速晝夜不停地高速旋轉。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
    4月11日,「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通過了由大連市發展改革委與大連化物所共同組織的方案論證會,這標誌著「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此次論證的預研項目是「大連先進光源」的前期預製研究項目,主要目的是研製對於「大連先進光源」具有關鍵性核心作用的儀器設備,攻克電子槍、超導加速器等重要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以降低總體項目建設風險、確保工程順利開展。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此外,大連相干光源研發團隊還在世界上首次在種子型自由電子雷射中採用了「taper 波蕩器」技術,使得 HGHG 模式的極紫外雷射脈衝峰值功率達到了 210 μJ,是設計指標的 2 倍。2018年度,大連相干光源總體運行平穩,整體光源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出光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有效保障了科學研究的開展。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日前通過了由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大連化物所共同組織的方案論證會,標誌著「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論證會上,專家組認為,「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方案合理可行,開展預研十分必要,一致同意通過該項目方案論證,建議立項。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2018年度,大連相干光源總體運行平穩,整體光源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出光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有效保障了科學研究的開展。總體目標與學術方向大連相干光源的總體目標是研製一套基於 HGHG 模式的可調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
  • 專家聚焦大連先進光源—生物分子質譜發展—新聞—科學網
    12月13日,首次「大連先進光源生物分子—質譜實驗站用戶專題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
  •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可進行更強靈敏度探測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可進行更強靈敏度探測 張佳星/科技日報 2019-03-12 08:17
  • 相干公司超快雷射系統獲「大連光源」青睞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這一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新一代光源,將成為研究原子、分子級物理和化學反應過程的利器;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探測霧霾粒子如何從小分子一步步成長為大的團簇,更好地理解霧霾的產生機理;也有望為未來更小尺寸的光刻技術研究發展提供可靠的光源。這些你都知道了?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儀器「大連光源」揭示星際中羥基自由基來源
    (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2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袁開軍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團隊與南京大學謝代前教授合作利用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又稱「大連光源」),揭示了星際中超熱的羥基自由基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