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2020-09-21 中國發展門戶網

綜述及基本情況

總體情況

大連相干光源(Dalian Coherent Light Source,DCLS),全稱為「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資助的重大儀器研製項目,坐落於大連市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我國第一臺自由電子雷射大型用戶裝置,也是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是世界上最亮的極紫外光源。

2018年7月12日,大連相干光源正式通過了現場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實施方案規定的研製任務,達到了項目預期目標,同意項目通過驗收。

目前,大連相干光源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單個脈衝長度為皮秒或百飛秒量級,包含超過 100 萬億(1014)個光子,波長可在整個極紫外區域(50—150 nm)完全連續可調,具有完全的相干性。此外,大連相干光源研發團隊還在世界上首次在種子型自由電子雷射中採用了「taper 波蕩器」技術,使得 HGHG 模式的極紫外雷射脈衝峰值功率達到了 210 μJ,是設計指標的 2 倍。2018年度,大連相干光源總體運行平穩,整體光源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出光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有效保障了科學研究的開展。

總體目標與學術方向

大連相干光源的總體目標是研製一套基於 HGHG 模式的可調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通過發展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 HGHG 模式的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以及利用這一性能優越光源的實驗研究裝置,將先進相干光源的發展和高靈敏度探測方法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開發出獨到的探測實驗技術,並且將這些新的實驗方法通過特殊實驗研究裝置的研製,應用於與能源相關的重要基礎物理化學問題的研究。

大連相干光源共有 6 個實驗站正在開展科學研究,分別用於開展光化學、中性水團簇、交叉分子束、氣溶膠、自由基光譜動力學等能源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部分工作已取得較好的進展。2018 年度,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2 篇,光源項目負責人受邀到德國等地開展學術交流並作報告,介紹大連相干光源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大連相干光源的科學目標是緊密圍繞能源化學若干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前沿性、基礎性研究,力求在燃燒、表界面催化、團簇結構、大氣霧霾化學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在已經開展的實驗中,科研人員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例如,科研人員利用大連相干光源,在水分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水是人類重要的生命因素,水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自然界的各類活動,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都離不開水。儘管水分子的化學組成簡單,僅是由 1 個氧原子和 2 個氫原子組成,但其存在很多反常的性質,且人類對其在物理、化學、生物學過程中的作用機理知之甚少,如氫鍵的構成等。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科研人員對水分子在極紫外波段的光解動力學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發現了罕見的三體解離過程和高振轉分布的產物 · OH 自由基,這些發現將幫助人類理解星際中 · OH 自由基的產生和能級分布。此外,結合紅外光譜技術,科研人員首次測得水中性團簇(三聚體、四聚體、五聚體)的紅外光譜,獲得團簇的結構信息,深入解析了水中氫鍵的構成,這對於理解空氣中水分子的聚集過程(霧霾過程的重要部分)有著重要意義。

作為第一個國際用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Bristol 大學教授 Mike Ashfold 專程到大連相干光源開展了 2 周的實驗數據採集,用於星際化學研究工作,並對大連相干光源的性能給予了高度評價。

研究進展與成果

大連相干光源建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團隊及其合作者於 2018 年成功研製大連相干光源。該裝置是我國第一臺自由電子雷射大型用戶裝置,同時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是世界上最亮的極紫外光源。極紫外區域光源是探測分子、原子及其外殼層電子結構最重要的光子能量區域,是對分子進行激發和軟電離最有效的光源,有助於科學家在原子分子水平上開展一系列重大科學問題研究。該裝置中 90% 的儀器設備均由我國自主研發,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相關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有望引領全球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及相關領域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綜述及基本情況總體情況大連相干光源(Dalian Coherent Light Source,DCLS),全稱為「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資助的重大儀器研製項目,坐落於大連市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在遼寧大連建設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聞—科學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光源及其線站工程
    上海光源榮獲 2012 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13 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海光源建成以來,聚焦重大基礎科學前沿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在物理、材料、能源與催化、生命與健康等諸多領域,產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大成果。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
    綜述及基本情況2019 年 6 月,在懷柔科學城北部核心區開工建設、懷柔大裝置集群中的核心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igh Energy Photon Source,HEPS),是我國第一臺高能量同步輻射光源,也將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 劉中民: 大連先進光源是推動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申請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有非常強大的聚集人才和科技資源的作用,缺失了這樣先進的創新平臺,正是近些年來遼寧省科技人才不斷外流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前,科學研究已經從『小科學』進入到『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依賴於先進儀器設備的發展。」劉中民表示。
  • 大連相干光源首次出光
    9月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的主體——大連相干光源的安裝工程全部完成。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
    綜述及基本情況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X-ray Free-Electron Laser Test Facility,SXFEL-TF)是由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共同向國家申請建造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作為法人單位,北京大學作為共建單位。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
    綜述及基本情況 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X-ray Free-Electron Laser Test Facility,SXFEL-TF)是由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共同向國家申請建造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作為法人單位,北京大學作為共建單位。
  • 相干公司超快雷射系統獲「大連光源」青睞
    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成為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光源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神光高功率雷射實驗裝置
    依託該設施的研製與穩定運行,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先後發展了集成前端、再生放大、時空整形技術、焦斑控制、大口徑磁光隔離及放大技術、三倍頻及綜合測試技術、啁啾脈衝放大技術,帶動了國內大口徑釹玻璃及晶體生長和加工等技術發展,為國內高功率雷射驅動器支撐體系的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啟動 建成後將獨一無二
    8月16日,大連市政府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籤署「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實施。大連市將在項目選址、建設資金上對該項目予以支持。  「大連先進光源」全稱為「高重複頻率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屬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科學網—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編者按 科學儀器是科學研究的基石,重大科學突破越來越依賴先進的科學儀器。為鼓勵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以科學目標為導向,著力支持原創性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為科學研究提供更新穎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鄧小平同志與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參加奠基典禮,為奠基石鏟了第一鍁土,並親切接見了參加工程建設的科技人員和職工代表。鄧小平同志題寫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的題詞。1990 年 7 月 21 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通過國家驗收,同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大連化物所發展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江凌、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張東輝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在中性水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  團簇在能源催化和大氣霧霾等諸多化學過程中廣泛存在,團簇表徵與性能研究對詮釋化學反應機理至關重要。
  • 「大連光源」將照亮科學的未知世界
    收藏    中化新網訊 7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務會上,由基金委資助、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項目通過了驗收。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
    綜述及基本情況設施概述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以下簡稱「蛋白質設施」)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的大科學裝置。蛋白質設施包含海科路園區技術系統和位於上海光源內的蛋白質結構與動態分析系統(俗稱「五線六站」,即複合物、微晶體、高通量晶體結構分析線站和X射線小角散射、時間分辨紅外譜學、紅外顯微譜學與成像蛋白質動態分析線站)2 個部分,主體建築面積約為 3.3 萬平方米。蛋白質設施於 2015 年 7 月通過國家驗收後正式開放運行。2017 年 9 月蛋白質設施正式加入張江實驗室。
  • 大連先進光源一期項目主體完工
    日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投資2億5千萬元建設的「大連先進光源一期·極紫外相干光源項目」,在長興島完成主體施工,這將為大連市科技基礎研究增添「世界級」的利器,助力大連市打造「催化產業之都」。  大連先進光源一期項目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共同建造,在100多米長的實驗室裡,科技人員正在組裝電子注入器、直線加速器和自由電子雷射波蕩器等裝置。這些設備投入使用後,實驗室可產生世界上最亮的脈衝和波長可調的極紫外光源。
  • 【中國科學報】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今年,由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即「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專家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楊學明指出,項目通過驗收以後,光源裝置運行情況良好,吸引了眾多國內知名科學家團隊前來尋求合作。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航空遙感系統
    綜述及基本情況航空遙感系統(The Chinese Aeronautic Remote Sensing System,CARSS)是「十一五」期間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現改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作為法人建設單位,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現改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等多家院內外單位共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