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
「下一代的『大連光源』將會有更高的亮度,光子產生的頻率從每秒50次提升到100萬次,平均亮度將增加1萬倍。」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向記者表示,足夠亮度的光源將觀察到之前無法探及的領域。
-
「大連光源」升級!亮度一次飆升1萬倍
作為基礎科學研究重要設施的大型專業級光源,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實用技術誕生的平臺,它的核心指標和關鍵參數決定其業界的位置和排名,在眾多性能指標中,亮度應該是最重要的。鏈科技小編今天介紹的大連光源,在全國「兩會」期間引起代表委員關注,有消息稱,下一代的「大連光源」將會有更高的亮度,光子產生的頻率從每秒50次提升到100萬次,平均亮度將增加1萬倍。該消息來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院士。
-
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1月13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調試「大連光源」儀器設備。 自由電子雷射光源提供了高亮度的光源,能夠用來精確並且高靈敏度地探測原子和分子。 近代物理證明,光的本質是電磁波,同時也是粒子,光子本身帶有能量,波長越短,光子的能量就越高。
-
【科技日報】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戴東旭舉例說,比如臭氧層空洞的形成涉及到大氣上層臭氧分子(O3)的淬滅機制,霧霾的形成涉及到汙染物分子(SO2、CO等)聚集過程,燃燒過程涉及到氧原子或氧分子與其他分子的反應等一系列過程。要控制或利用這些物理和化學過程,我們就需要在實驗室裡研究這些過程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的反應機制,因此就需要精確並且高靈敏度地探測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
-
第四代光源: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裝置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開創了我國科學研究專家與大科學裝置研製專家成功合作的先例。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進「大連光源」,採訪有關專家進行揭秘。 看不見的「光」:人類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在大連長興島,「大連光源」躺在一個長達100多米的隧道裡。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
4月11日,「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通過了由大連市發展改革委與大連化物所共同組織的方案論證會,這標誌著「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大連先進光源」全稱為「高重複頻率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它是一套工作在極紫外(含軟X射線)波段的高重複頻率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超導加速器技術、超快雷射技術、高靈敏度探測技術等技術緊密結合起來,有望成為世界上獨特的綜合性基礎科學研究平臺,有力地推動能源化學、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結構生物學、先進材料等學科領域,以及相關高技術產業的精密加工和尖端製造的發展
-
「大連光源」將照亮科學的未知世界
「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項目通過了驗收。 此前,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大連相干光源」驗收會議於6月15日在大化所長興島園區舉行。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南京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化學所、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等單位的19位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和3位中科院監理專家對該項目進行了鑑定驗收。
-
「大連光源」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同樣的道理,「大連光源」也是一臺能夠自己發出光線,從而幫助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學儀器。只不過,「大連光源」發出的光線不是我們熟知的可見光,而是極紫外光,亮度極高的極紫外雷射光束——這種光束是以自由電子作為工作介質產生的,因此又被稱為「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
-
大連化物所發展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
目前,離子團簇研究居多,而中性團簇由於缺乏電荷、難於探測,相關實驗研究甚少,其瓶頸主要在於缺乏合適的紫外光源。2017年建成的大連相干光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具有高亮度和脈衝時間特性,可以有效地實現單光子閾值電離,非常適合用於中性分子和團簇的高靈敏度和高時間分辨的探測和研究。
-
新機制可測量量子輻射壓力噪聲 有助提高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靈敏度
據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量子物理學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設計了一種將會影響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噪聲測量的機制,有助於開發降低這種噪聲的技術,從而大幅提高引力波探測的靈敏度。引力波探測意味著人類在前往未知世界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
「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它可以工作在飛秒或皮秒脈衝模式,每一個雷射脈衝可產生超過140萬億(1.4x1014)個光子,單脈衝亮度是世界上所有極紫外光源中最亮的,波長在整個極紫外區域(50-150nm)連續可調,具有完全的相干特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一裝置90%的儀器設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標誌著我國自由電子雷射的相關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目前,大連相干光源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單個脈衝長度為皮秒或百飛秒量級,包含超過 100 萬億(1014)個光子,波長可在整個極紫外區域(50—150 nm)完全連續可調,具有完全的相干性。通過發展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 HGHG 模式的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以及利用這一性能優越光源的實驗研究裝置,將先進相干光源的發展和高靈敏度探測方法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開發出獨到的探測實驗技術,並且將這些新的實驗方法通過特殊實驗研究裝置的研製,應用於與能源相關的重要基礎物理化學問題的研究。
-
「大連光源」發出世界最強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最近,在遼寧省大連市長興島,中國最新一代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其單個皮秒(1皮秒等於萬億分之1秒)雷射脈衝可產生140萬億個光子,不僅世界最亮而且波長完全可調。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日前通過了由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大連化物所共同組織的方案論證會,標誌著「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論證會上,專家組認為,「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方案合理可行,開展預研十分必要,一致同意通過該項目方案論證,建議立項。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目前,大連相干光源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單個脈衝長度為皮秒或百飛秒量級,包含超過 100 萬億(1014)個光子,波長可在整個極紫外區域(50—150 nm)完全連續可調,具有完全的相干性。此外,大連相干光源研發團隊還在世界上首次在種子型自由電子雷射中採用了「taper 波蕩器」技術,使得 HGHG 模式的極紫外雷射脈衝峰值功率達到了 210 μJ,是設計指標的 2 倍。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啟動 建成後將獨一無二
8月16日,大連市政府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籤署「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實施。大連市將在項目選址、建設資金上對該項目予以支持。 「大連先進光源」全稱為「高重複頻率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屬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LED光源工作原理及亮度穩定性
白熾燈泡被禁用,取而代之的光源包括省電燈泡、冷陰極管、LED等。但未來如再考慮對有害物質的限制考慮,LED光源將成為最佳選擇。而其光源在靠近PN接口毫米以內產生,發光的波長取決於材料之特性而有不同發光顏色,常見有紅、黃、綠、藍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發光亮度可以通過工作電壓(電流)的大小來調節。在很大的工作電流範圍內,發光二極體的亮度隨電流的增大而提高。
-
科學網—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為鼓勵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以科學目標為導向,著力支持原創性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為科學研究提供更新穎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
-
【中國科學報】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今年,由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即「大連光源」一期項目)通過專家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楊學明指出,項目通過驗收以後,光源裝置運行情況良好,吸引了眾多國內知名科學家團隊前來尋求合作。
-
最強X射線雷射器升級:每秒1百萬次射線脈衝 亮度是原先1萬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世界上最強大的X射線雷射器將進行一次價值10億美元(約合64億人民幣)的升級。加州的科學家們將為直線加速器相關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簡稱LCLS)添加一道新的雷射束,亮度是原先的10000倍,速度是原先的8000倍,從而提高該雷射器的功率。這道新雷射束名為LCLS-II,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看清原子在生命系統中的運動方式。研究人員稱,該雷射器的能量得到提升之後,將幫助我們在電器、能源和醫學等領域做出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