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主題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於2014年3月22-2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報導。圖為必和必拓公司董事長聶思捷。中國經濟網裴小閣 攝影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2日訊(記者林秀敏)在今天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必和必拓公司董事長聶思捷在發言中表示,全球金融機構和流通性方面正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變化或者是變革,這是中國建立自己品牌的最大最好的機遇。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以下是聶思捷的發言全文:
去年習主席的一個演講當中,他說了一句話: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經過不到四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國、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然,如果說您關注全球媒體的話,您如果認為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花,或者是百花都是齊放的,有這樣的觀點,其實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在2001年的時候,在美國有一本最暢銷的書,當時預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未來五年,或者是十年就會徹底崩潰,而事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過去的13年中變得越來越強大,而現在有些人會問一些問題,中國投資的規模和性質到底是什麼?
今天早上我們這樣的一個分組討論中,我們也會考慮這些問題,也就是說中國如何將「走出去」和「引進來」這兩個戰略或者是政策很好的結合起來。全世界在跨境投資領域,在金融機構和流通性方面正在目睹各種各樣的變化或者是變革。我想這對中國來說是建立自己品牌的最好的最大的機遇,我把它叫做品牌中國。對於西方世界來說要了解中國是特別困難的,正如中國原國家主席胡錦濤所說的,中國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密切的結合在一起的。今天我們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越來越相互的融合,越來越依賴於彼此。國家的利益也變得越來越一致和統一。
這就讓我想到了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同舟共濟」。像今天這樣一個論壇,向世人展示中國的領導人認識到了面對這個國家的一系列的挑戰,這個國家不僅僅是全球的引導者,而且也是一個發展中經濟體,全世界受益於中國的市場開放和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而且不僅僅是實體貨物的自由化,也越來越多的包括資本和服務的自由化。20國集團也將他們的討論,關注於建立一個開放的經營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來支持全球的增長。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的貿易和資本流動變得不再那麼全球化。事實上全球化的時代,有一些人認為可能已經過去了,但是事實上,我們只是正處於下一撥全球化的起步,出口僅僅佔到了全球GDP的20%,而外商直接投資僅佔了固定投資的9%。無論是它的性質還是說它的規模來說,全球的資源行業都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我們的投資都是長期性的,而且規模很大,因此我們這些資源行業的企業也常常受制於非常嚴格的監管,因為我們的戰略會對整個公司、很多公司,甚至是有一些國家的長遠的未來發展產生影響。當然,開發天然資源變得越來越困難,對於一個工業來說,或者是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我們需要更多的投資、更大的投資,而且需要更先進的技術。有一些國家認為排除或者是限制外商的參與,尤其是參與開發他們的資源是一個他們的選項,但是事實上近代的歷史,或者是最近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完全靠自己來開發資源,對他們來說成本是非常高,事實上對於外國的投資和國際合作採取一種開放的態度,卻能夠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的強大。
我想對於中國「走出去」,以及吸收外資,也有一些風險,這些風險不僅僅是在監管方面或者規則方面的,而是有一些領域的國家,沒有正常的執行監管。所以我們需要採取一些平行的努力。一個方面加速關於資本和服務的改革,改善基礎設施,同時完善服務自由貿易的物流,同時也要減少人為的壁壘,或者是貿易的壁壘。有一些貿易的壁壘是關於這個產品或者是說所有制的,有一些是可能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但是目的是要限制貿易和競爭。這就包括了比如說中國的投資的規模的限制,或者是對中國的併購的限制。事實上對於有一些外國公司來說也不願意來中國投資,因為他們對中國體制或者是體系如何運作,存在著誤解。
毫無疑問我們是在同一條船上,我們的共同努力,來實現或者是說共同努力來更好的了解彼此。我想建議的是,作為創新或者是對中國來說,必須要認識到創新不僅僅是先進技術的一個來源,同時,可以幫助中國或者是幫助世界更好的理解中國,中國的發展方向,以及中國的人民。舉個例子,《哈利·波特》的書在中國賣得非常的暢銷,與此同時,西方很少有人聽說過《紅樓夢》這部名著。再回到資源來說及我們公司,必和必拓進入中國的歷史差不多130年了,雖然和中國的歷史比起來並不長,但是對於一家公司來說還是很長的時間。我們是中國發展的資源的提供國,對中國的發展應該說也是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們想說的是我們的確非常能夠理解中國以及中國的人民,對他們有深刻的感情。中國的發展不僅僅對我們公司有巨大的影響,對於世界成千上萬、百萬人的生命和生計也是有很大影響的,我看來建立與中國的橋梁方面,不僅僅是建立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同時也包括我們所有的企業,讓我們的企業和中國的合作夥伴共同搭起這座橋梁,與其他的國家和公司一樣,我們已經開始做這樣的工作,但是還需要做更多,比如說每年向中科院的研究生院贊助25個獎學金的機會,同時我們大家也知道,在2008年的時候也是北京奧運會的贊助方,我想只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合作,共同對於中國的相互理解和了解,我們就能夠同舟共濟。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