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茵:大灣區建設是香港青年最好的機遇

2021-01-15 東南網

中新網南寧12月22日電(儲瑋瑋 蔣雪林 林浩)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12月21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灣區建設是香港青年最好的機遇。大灣區建設需要他們的聰明才智。

張茵表示,大灣區建設對於香港來說,有很多機會。她呼籲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建設所呈現的機遇面前不要猶豫。她說,香港青年回到祖國的大懷抱裡,就是最好的發展前景。留在大灣區發展,他們會獲得很多機會。

「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選擇到內地發展。」她說。

張茵出生於廣東韶關,從小在軍人家庭中長大。大學畢業後她便在深圳的一家紡織廠當會計。198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受託去香港收廢紙。也就是這一次去香港的經歷,讓她發現中國造紙業隱藏了巨大的商機。不安於現狀的她放棄了待遇不錯的會計工作,手握3萬元人民幣只身前往香港創業。

隨著廢紙行業的不斷發展,內地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香港的廢紙供不應求。於是,1990年,她成功勸說丈夫劉名中與她一起奔赴美國,並創立了中南控股。張茵發現,國內運往美國的船隻常常是滿載而去空倉而歸,便讓自己的廢紙搭上這些「順風船」回國,再將運回國的廢紙加工成牛卡紙後向國外出售。經過不斷的發展,張茵在美國的10年間便擁有了7家打包廠和運輸企業。

有了香港積累的造紙經驗和美國積累的資本,讓她有底氣開始了更大的發展布局。1996年,她果斷地投資了1.1億美元在國內成立玖龍紙業。2006年,玖龍紙業在香港成功上市。

從廢紙回收商到如今的「造紙大王」,張茵把一個不起眼的廢紙生意做成全球產能排名第二的造紙集團,並將商務版圖繼續向世界擴大。

張茵表示,目前她的企業在馬來西亞和越南都收購了造紙企業,正在布局東協市場。2008年玖龍紙業即完成對越南正陽造紙廠的收購和控股;2019年收購了一家馬來西亞生產廢紙再生漿的漿紙廠,為國內提供緊缺的優質造紙原料,未來計劃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建設一個新的智能化造紙基地。

張茵稱,廣西林木資源豐富,區位獨特,東臨粵港澳大灣區,南鄰北部灣,是中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和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也是企業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寶地。她將在廣西投資300億元人民幣建設造紙基地。

作為女企業家,張茵表示,女性要創業,要比男性付出的更多,女性要顧及到家庭,要照顧好家人和孩子。她希望女性能獨立自主地創造財富,根據自己的愛好,更好地發揮女性的專長,這是她最想給創業女性的忠告。

她說,女性創業,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要操持生意,一方面要照顧家庭,兩方面很難取得平衡。她慶幸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比較成功。女企業家要承擔母親的角色,要把孩子教育好,教育孩子從小要低調做人。

她表示,如果自己的小孩有能力,她將把企業交給孩子,讓孩子接自己的班。(完)

相關焦點

  •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新機遇新華網  作者:  2021-01-10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日發表網誌表示,日前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很多機會,希望香港.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新華社深圳9月9日電(記者閆然)「你好,我叫李培,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的創會主席。」剛落座,李培就迫不及待地跟記者打招呼。然後,他又笑了起來:「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話實在過於普通,我慢點講。」在香港出生、長大、就業,李培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這樣下去。
  • 香港各商會支持「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會員企業提供職位助青年發展
    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記者 史冰筠)香港各大商會8日發表聲明,對香港特區政府正式開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表示支持,認為該計劃可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在內地就業和發展機會,從中汲取寶貴經驗,擴闊青年人對國家發展的視野。
  •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綜述: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新社珠海9月10日電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一行約50人,於本月7日至9日先後到廣東省廣州、佛山、中山、珠海4個市展開為期3天的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大灣區城市經濟建設,及科技、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旨在進一步從地區層面推動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新華社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
  • 2020大灣區論壇聚焦醫療健康和新基建機遇 探索香港新角色
    在主旨演講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了指導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四個原則:堅持「一國兩制」、合作共贏、把創新和技術放在首位,以及加大對青年的支持和對人才的培養。她表示,中央已經給了香港毫不動搖的支持,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指導下保證國家安全,儘可能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機遇。這對香港發展、社會和年輕人都至關重要。
  • 大灣區發展迅速,香港優勢漸失?香港建築業發聲:要對香港有信心
    香港訊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為香港與內地的熱門話題,香港政府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尋找發展機遇,同時,本地不少行業也希望能在大灣區的建設發展中有所作為。另一邊,也有不少內地從業者想到香港交流及汲取經驗。在「一國兩制」下,兩地若能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便能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
  • 學術委員洪為民出席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對香港來說,大灣區是一個絕佳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香港會持續發揮作用,並且發揮得越來越好。」梁振英表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豐富香港「一國兩制」的內涵,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我堅信,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為香港提供廣闊市場,還為香港融入國家『雙循環』提供了絕佳的途徑。」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香港將在大灣區落實更多法律服務新措施
    本報北京1月8日電  (記者汪靈犀)香港特區政府在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中表示,香港律政司未來將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實更多法律服務新措施,特區政府還會為本月底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的人士安排培訓課程,以配合「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 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已經明確
    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當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戰鼓聲聲催人進,不待揚鞭自奮蹄。
  • 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
    資料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陳琛) 11月28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和香港清華同學會協辦的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學院高端項目招生說明會在香港隆重舉行。
  • 李民斌委員: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紀娟麗)「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但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業就業率仍然不高。」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要通過積極創造就業創業條件,加強學習交流深度廣度,打造安居工程,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服務中心等舉措,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到內地創業就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火熱建設世界級機場群!香港重磅官宣「機場城巿」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重要戰略的情況下,建設成具有世界級競爭力城市群需要與之匹配的航空運力支持。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指出,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為呼應《規劃綱要》確立香港在大灣區內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及十四五戰略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核心,香港機管局結合成熟時機,率先提出「機場城市」發展藍圖。大灣區人口約7000萬,國內生產總值約10萬億人民幣,其發展計劃為香港國際機場帶來龐大機會。「機場城市」的概念,即機場不單是管理客流及貨流的地方,更是各種有關活動及業務互相交織,並發展成更廣闊網絡的場地。
  • 大灣區:港生就學深造的寶地
    今年香港高中生申請赴內地升學的比例創下9年新高。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建設,粵港澳青年人才流通備受關注。
  • 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提供上萬崗位 促進灣區人才自由流動
    為匯聚全球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未來20年的國際人才儲備,由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港漂圈、香港菁英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及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聯合主辦,AIA冠名贊助的「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專題閱讀) 2019」於2019年3月23至24日一連兩日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並於3月23日舉行開幕典禮,吸引逾300名各界人士參加
  • 香港多措並舉引進優秀人才 面向大灣區廣闊空間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消息,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日前在立法會會議上回復有關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稱「優才計劃」)的問題時表示,2020年共有1709人通過優才計劃獲批赴港定居,獲批人數較2019年的874人激增96%,創下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的新高。
  • 綠會分享大灣區青年領袖計劃《推動大灣區生活質量改善的創新模型...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譯者按:近日,大灣區青年領袖計劃(Greater Bay Area Young Leaders Program, GBA YLP)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會」)分享其《推動大灣區生活質量改善的創新模型》。
  • 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
    深圳特區報訊(首席記者 綦偉)11月5日,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一行。 王偉中說,深圳全市上下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深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香港青年何靜雯:在莞締造「愛情結晶」 | 港臺創業故事
    10月6日,香港青年何靜雯在她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這一則消息。那一天,是她與東莞青年鍾志明相識四周年。能講一口純正的港式粵語,也說得了不帶「港味」的普通話,何靜雯是在東莞和香港文化融合下成長的新一代青年。她的丈夫鍾志明是東莞理工學院的一名畢業生,兩人在東莞相遇,並建立起一個融合莞港兩地文化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