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提供上萬崗位 促進灣區人才自由流動

2021-01-11 中金在線

  為匯聚全球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未來20年的國際人才儲備,由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港漂圈、香港菁英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及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聯合主辦,AIA冠名贊助的「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專題閱讀) 2019」於2019年3月23至24日一連兩日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並於3月23日舉行開幕典禮,吸引逾300名各界人士參加。 

  (開幕典禮現場照片)   (開幕典禮現場照片)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發表演講)

      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先生、「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 2019」主席馬鴻銘先生、友邦保險香港及澳門執行長顧培德先生、「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 2019」執行主席趙磊先生、「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 2019」聯席主席吳學明先生,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CEO楊彬先生等。其他出席的主要嘉賓還有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陳林先生、中聯辦九龍工作部部長郭亨斌先生、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先生、中國建設銀行 (亞洲) 副行長林炬先生、東華三院主席王賢志先生及保良局主席蔡李惠莉博士等。

  (「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 2019」主席馬鴻銘先生演講)

      馬鴻銘主席於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中央政府於上月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大灣區建設邁上新臺階。加上2018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以及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打通了「一小時生活圈」,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也為香港企業及專業人士,特別是青年人提供更新、更大的發展空間,「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正是迎合了這個難得的機遇。

  (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先生發表演講)

      陳冬副主任強調:「人才流動,不是人才流失」。在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城市群中,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功能定位上,四城市又各有分工、各有側重。四大中心,首先是人才中心,香港要成為人才的聚集地,成為「一池活水」,人才越流越旺,越流越有活力。

  今年的參展企業超過200家,現場提供超過10,000個職位,當中有多間上市公司及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覆蓋行業包括IT、生物科技、金融科技、青年創科創業、管理及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

  嘉年華開幕儀式之後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之家聯盟暨東莞市粵港澳青年雙創基地成立儀式」,儀式上東莞市萬江區黨委鄒順高先生、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之家聯盟馬鴻銘主席分别致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之家聯盟執行副主席李祖閩介紹聯盟的啟動情況及東莞創業基地。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之家聯盟暨東莞市粵港澳青年雙創基地成立儀式現場)

      為期兩日的嘉年華更會舉行多場活動,如創科香港基金會《闖闖大灣區2019─香港創業者的第一本灣區攻略》發布儀式,以及「香港國際創科人才樞紐–建設的機遇與挑戰」、「未來就是現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機遇」等論壇。

相關焦點

  • 灣區50+|大灣區思維:流動性不足 如何破除大灣區的人才困境?
    作者將集中到大灣區發展的三大挑戰上:即如何促進人才、數據和資本的自由流動。當然,這些並不是大灣區獨有的問題,也適用於全中國。然而,解決這些挑戰對大灣區充分發揮其潛力至關重要。且看本報告將大灣區人員、數據和資本流動的挑戰和機遇娓娓道來。
  • 關於印發《貴港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強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實施人才強國、人才強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為目標,以健全人才流動配置機制為重點
  • 百萬年薪崗位虛位以待!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12月9日開幕
    東莞會展國際大酒店將作為主會場,松山湖、濱海灣新區、厚街、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為分會場。 活動周期間,將舉辦包括國際樣品環境會議、2020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研討會、廣東省製造業「千企智造智匯行動」(東莞市專場)暨東莞高層次人才交流洽談會、研發人才交流洽談會、灣區技術經理人高峰論壇、東莞博士後沙龍、人才測評公益活動、東莞人才之夜等16項25場活動。
  • 深圳論壇|國內外頂級專家「論見」科技與人才的創新之道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出席論壇並致辭本次論壇以「國際人才交流與科技創新」為主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吉姆.麥克唐納和約翰.斯彼克曼、物聯網之父凱文.阿什頓、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威斯敏斯特大學校長彼特.邦菲爾德、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公司總經理王曉梅、北科生物胡祥、平安集團聯席執行官陳心穎、華夏基石集團首席合伙人兼董事長彭劍鋒
  • 灣區大學定了,灣區聯合大學又要來了!深圳不是只有深大
    張翔表示,香港大學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深港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培養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貢獻力量。此前,深圳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視為短板,高校的數量一直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其他一線城市。深圳去年底提出,要搶抓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加強與境內外一流高校合作辦學,實現高等教育彎道超車。
  • 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人才吸引力提升月」啟動
    從中期來看,依託華強創意公園集研發辦公、高端公寓、開放式商業街區、高端酒店等生活娛樂配套於一體的國際產城融合綜合體,打造華強創意公園「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目前已經實現了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國際人才會客廳、國際人才公寓、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共享空間等功能分區。
  • 搭建本質安全培訓平臺,致力流動化學人才培養!
    該項合作旨在為國內化工醫藥行業培養和輸送本質安全流動化學人才,促進流動化學技術應用和推廣,提升該學院連續流工藝開發水平以及江蘇化工醫藥行業安全風險評估水平。學院也將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國際同行進行交流與合作,為地方產業、企業化工醫藥行業技術集成與創新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撐,培養和培訓企業所需的本質安全流動化學技術人才。
  • CCG研究著作《國際人才學概論》出版 推動我國國際人才理論研究...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沉重打擊,給國際人才流動和國際人才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我國不斷加快創新國際人才政策,從粵港澳大灣區到海南自貿區,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度不斷加大。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國際人才工作,並取得了巨大成效,國際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政策不斷突破創新並加快與國際接軌。
  • 海南印發《關於開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人才服務管理改革試點工作...
    9月21日,省委人才工作委員會印發了《關於開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人才服務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部署開展國際人才服務管理改革試點,聚焦人員進出和就業執業自由化便利化,在國際人才引進使用、培養評價、工作居留、激勵保障上大膽創新,建立起與國際接軌、體現中國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的國際人才服務管理體制,吸引集聚大批國際人才,加快推動人才國際化
  •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激發人才活力效能
    本報海口1月18日訊(記者昂穎)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智力支撐。
  • 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啟幕 人才齊聚共話創新發展
    人才齊聚 共話創新發展   深圳迎第四個「人才日」,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同日啟幕  「只要有想法、沉得住氣,來深圳的每個人都有成才機會。」「我們暢想未來的深圳,很可能會成為科學發現和重大基礎發明的搖籃,定義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會發展方式……」  11月1日,深圳迎來第四個「人才日」。當天,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啟幕,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先行——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為主題,向全球傳遞深圳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開放包容胸懷接納全球英才的決心。
  • 深圳「人才日」:人才齊聚 共話創新發展
    「我們暢想未來的深圳,很可能會成為科學發現和重大基礎發明的搖籃,定義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會發展方式……」  11月1日,深圳迎來第四個「人才日」。當天,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啟幕,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先行——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為主題,向全球傳遞深圳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開放包容胸懷接納全球英才的決心。
  • 全球數字人才發展趨勢:非ICT產業滲透率高,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吸引力...
    當前全球各國都把數字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並通過不斷強化數位技術創新以尋求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 伴隨著數位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劇增長,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 海交會12月18日開幕,分會場覆蓋亞美歐,線上線下攬人才引項目!
    「我們熱切期待,通過本屆海交會為廣大海外人才提供平臺與機遇,為大家到國內創新創業發展鋪路架橋。」弓鴻午表示,有意參會的人才或項目,可前往海交會官網(ocs-gz.org.cn)進行報名。
  • 《人才創新的邏輯》解碼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創新人才最稀缺、最珍貴。然而,我們應當怎樣認知人才?人才如何創新?創新人才怎麼培養?「錢學森之問」應怎樣繼續追問?怎樣破解創新之痛?《人才創新的邏輯》這本新著,系統研討了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該書最近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苗成斌。
  • 香港多措並舉引進優秀人才 面向大灣區廣闊空間
    李家超表示,吸引人才是特區政府2020年度《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優才計劃一直是吸引世界各地高技術人才或優才來港定居,以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渠道。透過優才計劃來港定居的人才擁有國際和內地視野,有助香港充分發揮優勢,緊密連接世界各地和內地,加強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
  • 長春:振興花正開 人才「燕歸來」
    老工業基地城市吉林省長春市借產業振興之機,實施人才新政,政策惠才,平臺聚才,產業引才,服務留才,出現了多年少見的「雁歸來」、「鳳歸巢」,人才回歸潮流湧動。截至10月末,留長來長的大學生就達到了8.8萬人,比去年淨增1萬人。長春「四大產業板塊」中的長春國際汽車城、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國際影都、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集聚了一大批高端產業人才。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4月14日,在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的「精英天下·才博會」中高級人才招聘會上,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天,515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多個中高端崗位,超6萬人次海內外人才入場,收到求職簡歷超10萬份。
  • 「十四五」時期人才發展規劃的新思維
    在推動人才流動方面,當前政策層面有了較大改進。但中國科協的相關調研比較發現,近九成的被調查科技人員仍認為存在流動障礙。其中,86.7%有流動意願的科技人員認為在更換工作方面存在困難。  為此,「十四五」期間要推動建立國家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以市場化方法統籌體制內外人才工作。夯實人才大數據統計基礎構架,建立人才資源市場供求監測體系,構建社會化第三方權威性人才檔案信息存取制度。
  • 第五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 深度融合放大人才溢出效應
    記者劉振興攝「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這個平臺能夠快速實現人才項目成果轉化,此次我帶來了公司新研發的10餘個信息化應用系統,相信雙方合作前景廣闊。 」10月24日,在第五屆「智匯德州」創新創業周活動現場,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發展北區總經理郝家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