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措並舉引進優秀人才 面向大灣區廣闊空間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

原標題:香港多措並舉引進優秀人才

推動香港快速發展,高技術人才儲備至關重要。近年來,特區政府相繼推出多項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相關措施為香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持續輸入「新血」。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消息,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日前在立法會會議上回復有關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稱「優才計劃」)的問題時表示,2020年共有1709人通過優才計劃獲批赴港定居,獲批人數較2019年的874人激增96%,創下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的新高。

優才計劃成果頗豐

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自香港特區政府2006年6月推出優才計劃以來,共有7127名申請人成功獲分配名額。符合香港人才清單要求的申請人經評核後,可享有優才計劃下的入境便利,以配合香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的發展。人才清單內涵蓋的11項專業均是香港經濟發展當前至中期最需要的。

從所屬地區來看,來自內地的人數最多,共6179人,約佔總人數的86%;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人數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分別有159人和130人。從申請人所屬行業來看,「金融及會計服務」和「資訊科技及電訊」兩個行業獲分配名額較多,分別為1767人和1625人,佔優才計劃總配額的48%。此外,「建築、測量、工程及建造」「商業及貿易」「學術研究及教育」和「工業製造」分別獲得分配名額535人、462人、438人和429人。

李家超表示,吸引人才是特區政府2020年度《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優才計劃一直是吸引世界各地高技術人才或優才來港定居,以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渠道。透過優才計劃來港定居的人才擁有國際和內地視野,有助香港充分發揮優勢,緊密連接世界各地和內地,加強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

目前,特區政府正透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和投資推廣署的海外辦事處,就優才計劃加強宣傳,並將持續檢視優才計劃的安排和成效,繼續配合香港人才清單,以吸引更多高技術人才或優才來港發展和定居,擴充香港的人才庫。

聚焦創科招賢納士

除優才計劃外,特區政府還於2018年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就輸入非本地科技人才實施快速處理安排。成功申請的公司會獲發配額,以輸入相關人才從事研發工作,推動香港創科產業快速發展。

建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的重點,香港創科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科技人才短缺卻成為香港創科企業發展的一大掣肘。根據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此前發布的《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香港創科產業的人力需求在未來幾年內將按年增長4.6%,增速居各行業之首。預計到2027年,香港創科相關行業人力資源需求將達到5.76萬人,人才缺口亟須補齊。

去年1月,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宣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化措施,將輸入人才的科技範疇由原先的7個增至13個,包含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網絡安全、金融科技等時下最具發展前景的創科產業,並將計劃適用範圍擴至全港所有進行有關科技範疇研發活動的公司。在「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已發出的入境籤證中,超過七成為碩士及以上學歷的高精尖專才優才,為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活力。

此外,香港特區政府還計劃聯手本地高校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吸引傑出的科創學者及團隊落戶香港,初步名額為100名,資助將涵蓋赴港學者的薪金津貼、設立實驗室及其營運開支等。

面向大灣區廣闊空間

在各項外部人才引進計劃穩步推進的同時,特區政府還將目光投向粵港澳大灣區,通過深化城市間合作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吸引更多國內外高技術人才和企業落地大灣區。

作為2020年《施政報告》的重要措施之一,香港特區政府日前正式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為有意願到大灣區開創事業的香港青年提供工作機會,讓港青在大灣區尋求突破、發揮所長,學成回港成為各行業的精英人才。

此外,香港特區政府還將聯手深圳市人民政府,全力推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港深創科園將與深圳科創園區將發揮港深兩地優勢互補的功用,共同組成具有對應聚集力和協同效應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吸引更多人才、企業到此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表示,特區政府將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制定港深雙方園區的聯合政策,探索提供科研資源、資金及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流動及支援措施,共同向外推廣雙方在創科方面的優勢,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和企業落戶,攜手為合作區引入人才。

相關焦點

  • 澳門大學鼓勵人才留澳發展 為大灣區凝聚力量
    澳大濠江人才計劃,吸引高端人才留澳發展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麗斌):近日,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將推出全新的理學士學位(數學-統計及數據科學)課程,培養澳門人才參與大灣區在大數據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設。
  • 安徽鳳陽:打好引進組合牌 營造人才強磁場
    鳳陽縣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面向社會大力開展人才引進工程,多措並舉打造「智匯鳳陽」,為「千億矽谷 大美鳳陽」發展打造強勁人才磁場。  打出政策紅利牌。地方要發展,僅僅依靠本土人才是不夠的,尤其是針對鳳陽縣存在高端人才短缺的現狀,需要主動向人才拋出「橄欖枝」。
  • 上海交通大學:多措並舉落實導師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隊伍中,頂尖人才佔比已近15%,青年領軍人才佔比超過12%。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深化改革,多措並舉落實導師責任。施行導師競爭上崗、動態管理。上海交通大學根據學科特點,逐步落實博士生培養經費共擔機制,將研究生招生名額向學術活躍度高、學生培養質量高的導師傾斜;加強導師考評,形成規範合理、進退有序的動態調整機制;取消「博導」稱謂,強化崗位意識;評聘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教師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依據培養目標施行分類選聘。
  • 【「對標爭先」案例分享】化學系黨委:「情義利」多措並舉 校系所...
    一、思路 化學系經歷了快速發展,目前處於發展攻堅克難、登攀高峰的關鍵階段;新階段教師結構也呈現新特點,特別是引進的長期海外留學經歷的青年人才比例較高,如何幫助他們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政治上與黨同行,在組織上吸納入黨,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 多措並舉助畢業生學成有出路
    原標題:多措並舉助畢業生學成有出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嚴峻。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直到2017年,他在電視上看到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新聞——《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籤署。「那之前,我不知道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有報導提到港珠澳大橋,還說以後香港要通高鐵,『1小時生活圈』這個概念『嚇』到我。」李培回憶時眼裡有光,「當時我就對這樣的規劃前景深信不疑,我要動起來。」對李培來說,深圳一切都是嶄新的。
  • 多措並舉助力泉企復工復產
    □商報記者 陳若榕 王樹帆 通訊員 張少榕 一段時間以內,泉州稅務部門聚力開展「紓困行動」,通過成立專門工作組和稅收政策服務隊幫助企業、拓展「非接觸式」服務、「一企一策」精準幫扶等,多措並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此外,泉州廣大行業協會、商會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積極組織行業企業協調重要物資與服務保障,指導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 灣區50+|大灣區思維:流動性不足 如何破除大灣區的人才困境?
    (灣區50plus 實習生廖思戎編)大灣區概覽人才大灣區經常被拿來與東京和舊金山兩個灣區,以及紐約大都會區作比較。但大灣區與這些地區不同的是,廣東與澳門和香港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之間有陸路邊界。促進人員流動 正如我們在本報告其他部分所討論的那樣,多名受訪者都談到了銀行可以如何幫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開立帳戶和進行交易。一些人認為,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這充其量只是一項邊緣活動。舉例來說, 香港居民2018年購買了約1萬套房產,僅佔大灣區住宅成交量的2%。
  •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梁泳梅:多措並舉促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多措並舉促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十三五」時期,我國傳統製造業在優化升級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綠色生產步伐加快,生產更加節能與環保;持續淘汰落後產能,產品不斷向「高端化」推進;研發投入增長較快,新產品不斷湧現;「智能生產」也初現雛形。
  • 集中執行破難題 多措並舉促執行
    集中執行破難題 多措並舉促執行 2020-12-0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市場監管總局多措並舉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2020年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以防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為重點,以推進智慧監管為抓手,通過強化隱患排查、開展專項治理、及時做好事件通報等措施,多措並舉,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切實守護校園食品安全。詳細內容請收看本期《市場監管在身邊》。
  • 每周聽香港|全港市民免費!香港即將開展新冠疫苗接種
    輸 一周熱點資訊 全景展現香港 大灣區之聲和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 邀請您關注《每周聽香港》 魅力Hong Kong秀
  • 大灣區:港生就學深造的寶地
    今年香港高中生申請赴內地升學的比例創下9年新高。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建設,粵港澳青年人才流通備受關注。
  • 吉林省多措並舉預防森林腦炎
    原標題:吉林省多措並舉預防森林腦炎
  • 多措並舉 強化VOC管控
    多措並舉 強化VOC管控 2019-08-30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配額多、排期快,香港移民創新高!
    所以,別再說「香港要涼涼了」,看這數據,明明就是「香餑餑」~香港保安局表示「優秀計劃」自2006年6月推出至今已有14年,共有7127人申請成功,其中約87%是內地人士。近年來,港府為招攬內地精英推出了各種人才引進政策。所以,有人稱:「香港已經成了普通話城市」。這當然有點誇張了。
  • 優勢互補 天地廣闊(潮湧大灣區④)
    人民視覺核心閱讀大灣區內地九市製造業發達、營商成本低、市場腹地廣闊、發展各具特色,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大灣區各城市的創新要素充分湧流,發展優勢相得益彰,為不同專長的香港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發揮天地在大灣區收穫科創果實在醫院看病取藥,免不了要在取藥處排隊等候。但在廣東江門等地市的部分醫院裡,由於一種自動分藥機的投入使用,患者取藥時間大大縮短。
  • 海南橡膠西達分公司多措並舉做好防寒保苗工作
    海南橡膠西達分公司多措並舉做好防寒保苗工作面對近期低溫陰雨天氣,海南橡膠西達分公司多措並舉,做好防寒保苗工作。該分公司班子成員查看木糠煙燻堆燃放情況。該分公司班子成員親自部署,靠前指揮,加強督導,確保防寒保苗工作落實到位。
  • 大灣區發展迅速,香港優勢漸失?香港建築業發聲:要對香港有信心
    香港訊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為香港與內地的熱門話題,香港政府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尋找發展機遇,同時,本地不少行業也希望能在大灣區的建設發展中有所作為。另一邊,也有不少內地從業者想到香港交流及汲取經驗。在「一國兩制」下,兩地若能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便能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
  •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新機遇新華網  作者:  2021-01-10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日發表網誌表示,日前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很多機會,希望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