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港生就學深造的寶地

2021-01-11 人民日報

  今年香港高中生申請赴內地升學的比例創下9年新高。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建設,粵港澳青年人才流通備受關注。教育部近日公開答覆此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有關「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的提案表示,教育部支持港生灣區升學,並將會同有關部門,為香港青年在內地就學、就業、生活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增強他們在內地發展的安全感、歸屬感和獲得感。香港各界呼籲莘莘學子把握機遇,到灣區求學升學,拓寬人生發展空間。

  

  提供更多升學選擇

  因內地經濟發展的磁吸效應,越來越多香港學生北上求學。國家對此予以積極回應,教育部表示,經過多年實踐與努力,香港學生到內地就學渠道得到有效拓寬,招生規模穩步擴大。截至2020年7月,共有380所內地(大陸)高校具備招收港澳臺學生資格,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其中廣東地區共有52所本專科院校可招收香港學生,就讀港生近8000人。

  同時,教育部每年還會針對香港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興趣特點,結合香港教育局建議,遴選新增招生院校。截至2019年10月,共有122所內地高校具備招收香港考生資格,招生院校多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及支撐區域發展的特色優質學校,包括北京電影學院等。

  為加大招收港生力度,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根據香港教育局工作建議和香港學生升學需求,有針對性地遴選新增招生院校,為香港學生提供更多升學選擇。

  完善實習就業保障

  香港學生在內地實習就業保障是否完善,也是影響港生灣區升學積極性的一大因素。據記者了解,每年12月,教育部會與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合作,在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港澳學生集中的省市組織針對港澳籍畢業生的專場校園招聘會,邀請多家中資企業介紹崗位情況和人力資源政策,並進行現場洽談。同時,各普通高校均設有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為港澳臺畢業生提供實習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

  香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為在內地的香港青年提供服務。他說,內地畢業港生數以萬計,留在內地發展的意願強烈。特別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學生遭遇「搵工難」,建議特區政府與有關部門加強對他們的支援,包括報考大學、校園生活適應、擇業就業創業的諮詢輔導等「一條龍服務」。

  香港教育局、公務員局等有關部門則稱,會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好吸引和培訓人才的工作,並表示歡迎持有內地院校學位的香港學生報考特區政府公務員職位。

  推動中小學生內地就讀

  港籍中小學生如何在內地就讀升學,是眾多留在內地發展的港人家庭十分關心的議題。對此教育部表示,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都出臺了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入學細則。在深圳,港澳籍學生可與非深圳戶籍學生一樣,按積分制入讀深圳市內公立學校;在廣州,一些公辦學校設立「港澳子弟班」,為港澳籍學生在內地接受義務教育提供多元選擇。

  教育部今年還出臺了政策,支持在大灣區港澳子弟學校提供12年制教學安排。對此,深圳羅湖港人子弟學校董事長鄭景輝深表歡迎。鄭景輝說,大灣區港澳子弟學校提供12年制教學安排,可以大大解決在大灣區的港人子弟升讀中學難的「攔路虎」問題,這不僅可吸引港生在內地求學發展,也有利於他們培養家國情懷。

  「優秀人才如專業人士、科技人才等,通常都很重視子女教育,教育部的這項新政策有助於解決他們後顧之憂,吸引他們投身大灣區發展。」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希望相關政策儘快落實。他預測,隨著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將有越來越多港人到深圳或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居住,12年制港人子弟學校需求會更旺盛。

  鼓勵香港高校灣區辦學

  針對香港教育界高度關注的香港高校在內地開展合作辦學議題,教育部表示,積極支持引進香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鼓勵內地高校和香港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建,共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目前,香港高校在廣東設有2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也已批准籌備設立。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鼓勵香港高校發揮優勢,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合作辦學,建設更多高質量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

  「高等教育是香港的強項,但校舍資源較少,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優勢互補,推進香港高等教育走進區內其他城市,有利於提升大灣區整體實力。合作辦學對香港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也會為內地相關城市帶來積極效應。」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這樣認為。今年4月,香港公開大學與廣東肇慶籤署協議,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分校,助力大灣區打造高素質人才基地。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給予港人拓展空間的良好契機。他建議年輕人要珍惜和把握融入大灣區的機會,同時希望粵港兩地進一步細化落實港生和港人子弟到內地升學、院校合作辦學等政策。

相關焦點

  • 前海落實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政策推介會在港舉行
    新華社香港2月27日電(記者郜婕)「前海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政策推介會」27日在香港舉行,由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前海管理局)負責人向香港各界人士介紹前海開發開放總體情況和未來進一步推進深港合作部署安排。
  • 赴港留學讀研升溫 畢業生就業困窘(圖)
    比起港校在本科招生中爭搶內地高考狀元的那番興師動眾,最近幾年,內地學生赴港讀碩、讀博也在悄然無聲中升溫。但越來越多的內地生開始覺醒:港校文憑的含金量並不如預期,尤其體現在就業中,凸顯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公式——在香港,學歷越高,就業越難。遊走香江邊緣,很多高學歷的內地生面臨著難以言說的就業困境。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亂港分子果然去了英國:我背著包夜裡坐飛機跑的
    繼本月初香港前「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的羅冠聰承認已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前離開香港後,13日晚,羅冠聰在推特發文,自曝已乘坐夜間航班起飛前往英國。羅冠聰在推特發文,自曝已乘坐夜間航班逃往倫敦。去年8月,羅冠聰就曾拋棄同夥,到美國進行所謂的「深造」。而在就學期間,他還曾挑唆別人罷學罷課上街示威。來源:環球網/天野
  • 疫情期間去香港就學怎麼辦?深圳出入境逗留籤注了解一下
    原標題:疫情期間去香港就學咋辦?深圳出入境逗留籤注了解一下南方網2020年8月10日訊 開學季到了,同學們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去香港開啟新的求學之路?可是不少人存在疑惑,疫情期間辦理出入境證件有什麼特別要求?該如何履行手續?
  • 80後港科大生化博士的大灣區發展經:借力CEPA推「香港製造」
    在詹嘉慧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舞臺。「香港人口決定了本地市場的規模有限,而相比之下,整個中國內地的市場十分龐大,我們也正在進行積極布局。」「很多年輕人抱怨香港的發展機會不多,他們主要把眼光局限在香港。但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些的話,香港只是一個臺階或起步點,將香港的優勢通過大灣區輻射到全國其他地區甚至一帶一路。
  • 張茵:大灣區建設是香港青年最好的機遇
    大灣區建設需要他們的聰明才智。張茵表示,大灣區建設對於香港來說,有很多機會。她呼籲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建設所呈現的機遇面前不要猶豫。她說,香港青年回到祖國的大懷抱裡,就是最好的發展前景。留在大灣區發展,他們會獲得很多機會。「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選擇到內地發展。」她說。張茵出生於廣東韶關,從小在軍人家庭中長大。大學畢業後她便在深圳的一家紡織廠當會計。
  • 專訪黃永健:希望香港企業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
    2020年10月28日,4號線三期以委託運營特許經營模式通車運營,同月港鐵聯營公司順利籤署深圳市地鐵13號線PPP項目,這是港鐵公司在內地第6個軌道交通PPP項目,也是港鐵公司將在內地運營或正在運作的第8條軌道交通線路。預計在2023年13號線開通後,港鐵運營的地鐵線路將佔深圳市軌道交通線網裡程的9%。
  • 香港理工大學SPEED課程為內地學生赴港專升本提供優質途徑 - China...
    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區內乃至整個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較於絕大部分歐美高等學校,內地學生赴港就讀的本身優勢在於:首先,充分保證學生的英語教學環境;其次,在享有高質量教學的同時,學生還能享受到相對低廉的學費與生活指數;再次,內地學生在香港高校就讀,最能感受到東西方文化交融等,這些優越性都是內地學生選擇去香港攻讀學位的最主要因素。
  • 中國規模最大郵輪母港綜合體,開港運營,位於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
    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中國移交黨委常委、副總裁裴min山建設,中國交通城投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易捷出席了開港儀式,第一次在港口停靠的遊輪是詩歌們的新浪漫曲目。廣州南沙國際客船母港位於廣東自動貿易區南沙灣區塊、廣東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學中心,規劃岸線1600米,分別建設2個10萬噸和22.5萬噸的大型客船停泊位置,目前正在建設的首期工程的岸線全長770米,分別建設了22.5萬噸總噸和10萬噸客船的停泊空間,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航站樓,現在可以停泊世界最大的客船,年的設計通過能力達到75萬人。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新華社深圳9月9日電(記者閆然)「你好,我叫李培,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的創會主席。」剛落座,李培就迫不及待地跟記者打招呼。然後,他又笑了起來:「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話實在過於普通,我慢點講。」在香港出生、長大、就業,李培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這樣下去。
  • 厲害:港中大(深圳)2020屆數據科學理學碩士畢業生平均年薪28.8萬
    11月21日,港中大(深圳)舉辦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我校數據科學理學碩士項目迎來第二屆研究生畢業生。該項目的就業率達93%,平均年薪達人民幣28.8萬元。本篇就業報告,為你解讀港中大(深圳)2020屆數據科學理學碩士項目畢業生就業亮點。
  • 李民斌委員: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紀娟麗)「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但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業就業率仍然不高。」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要通過積極創造就業創業條件,加強學習交流深度廣度,打造安居工程,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服務中心等舉措,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到內地創業就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已經明確
    按照規劃,從濱海灣站出發,乘坐軌道交通6分鐘到達深圳、35分鐘到達廣州、40分鐘到達香港,「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再添新優勢。對於這樣的變化,來自香港的創客馬頌祺早已習以為常。他的公司最早在香港起步,如今產品運營在廣州,生產加工在東莞,硬體測試在深圳,他笑稱,「每周都要在大灣區這幾個城市跑一圈」。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並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香港多措並舉引進優秀人才 面向大灣區廣闊空間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消息,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日前在立法會會議上回復有關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稱「優才計劃」)的問題時表示,2020年共有1709人通過優才計劃獲批赴港定居,獲批人數較2019年的874人激增96%,創下優才計劃推出14年來的新高。
  • 一座座跨海大橋,見證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的崛起
    一座座跨海大橋,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畫卷上的「顏值擔當」,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提速的黃金大動脈。圖源:廣州日報橋,意味著聯通、融合與跨越。南沙大橋打通「深莞惠」經濟圈,深中通道成就「珠中江」經濟圈,港珠澳大橋則飛架三地,打通「9+2」,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正在崛起,引來全球矚目。
  • HKDSE國際學校落地大灣區 香港與內地教育合作揭開新篇章
    廣東惠州2019年4月11日 /美通社/ -- 隨著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以此為契機,香港和內地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也開始涉足更深層次領域。從此,內地學生在惠州就能享受到等同香港主流中學的教學服務,並通過報考香港DSE考試直接申請香港乃至全球的知名高校,港譽教育以香港DSE考試為基礎打造的「百城百校百萬學生留學計劃」也正式揭開序幕。本次活動,港譽教育董事長謝立安與碧桂園十裡銀灘學校校長李來湘分別代表雙方籤署了合作協議。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其次,粵港澳大灣區既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也是第三條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有關構想以深圳港為代表的廣東沿海港口群為起點,昆明為樞紐,經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抵達荷蘭鹿特丹港。此外,通過江門、佛山沿西江可西進廣西、貴州和雲南。
  •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據介紹,本次考察團由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組成,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何靖擔任榮譽顧問,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擔任榮譽團長,香港西貢區議會主席吳仕福擔任團長,香港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擔任副團長,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以來,特區政府推動舉辦的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