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跨海大橋,見證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的崛起

2021-01-13 澎湃新聞

珠江邊潮起潮落,虎門大橋、南沙大橋、港珠澳大橋等一座座跨江、跨海大橋在珠江口相繼建成,如長虹臥波,似蛟龍出水,將碧波化作通途。它們內聯城市,外聯海洋,活力無限,生機盎然。

珠江口共規劃7條公路通道,一個個超級工程,不斷刷新世界橋梁建造紀錄,讓天塹變通途。一座座跨海大橋,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畫卷上的「顏值擔當」,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提速的黃金大動脈。

圖源:廣州日報

橋,意味著聯通、融合與跨越。

南沙大橋打通「深莞惠」經濟圈,

深中通道成就「珠中江」經濟圈,

港珠澳大橋則飛架三地,打通「9+2」,

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正在崛起,

引來全球矚目。

今天讓我們聚焦橋梁與通道,

一起穿越時空,

見證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跨海大橋的傳奇。

蓮花山過江通道

蓮花山過江通道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它的建設將加強廣州番禺、佛山與東莞西北部、惠州北部地區之間的交通聯繫。通車後,從東莞開車去廣州,將再添一條重要的過江通道。蓮花山過江通道令兩地來往路程有望縮短10公裡,減輕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的車流壓力。

★全長約24.5公裡

黃茅海跨海通道

作為港珠澳大橋西拓通道的重要組成,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大型跨海工程。

圖源:深圳新聞網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臺山市鬥山鎮。項目建成後,珠海橫琴自貿區、高欄港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之間的直連距離只有39公裡,可節約裡程31公裡。項目建設對於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功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計劃近期開工

★2024年12月底竣工

★全長約31公裡

★雙向六車道

★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

★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計劃投資129.8億元

獅子洋通道

2019年,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提出,啟動獅子洋通道前期研究工作。

獅子洋通道,連接廣州南沙和東莞沙田,與虎門大橋的走向相同,預計位於已經通車的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之間。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通車,清明節期間車流量就突破設計流量10萬車次。這說明,即便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兩座跨江通道同時「上崗」,連接廣州和東莞兩岸的交通仍十分緊張。因此珠江東、西的交通還需要大力發展。目前,獅子洋通道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黃埔大橋

珠江黃埔大橋,是廣州市境內一座連接黃埔區和番禺區的過江通道,位於珠江南北幹流、獅子洋以西水域之上,屬於廣澳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也是廣州繞城高速公路東環段的一部分。

圖源:橋見未來

★2008年12月全線通車

★全長18.694公裡

★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

★總投資額42億元人民幣

南沙大橋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通車,完成了舉世無雙的同一項目有兩座超千米的世界級跨江特大橋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後,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民生工程、創新工程。

南沙大橋起於廣州市南沙區東湧鎮,先後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鷗島、坭洲水道後,穿越虎門港,終點與東莞市沙田鎮相接。南沙大橋通車後,從廣州南部到東莞的車程,可縮短約半小時車程,緩解了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壓力。

★2019年4月通車

★全長12.89公裡

★雙向八車道

★設計行車速度100公裡/小時

★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總投資111.8億元

虎門大橋

1997年6月9日,虎門大橋建成通車,東起東莞虎門鎮,西接廣州南沙區,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之上,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第一座跨海大橋,主跨為888米的鋼箱梁懸索橋。

虎門大橋主橋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公路現代懸索橋,在中國橋梁建造史上有諸多技術創新。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虎門大橋曾是珠江口東西兩岸唯一的跨海大橋,車流量居高不下,遠超設計通行能力的每天8萬車次。如今橫跨珠江的交通選擇日益增多,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已經有所緩解。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

★全長約16公裡

★雙向六車道

★總投資額30.2億元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位於港珠澳大橋上遊約38公裡的伶仃海域處,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深中通道通車後,可以大大減輕上遊虎門大橋等跨江通道的交通壓力,徹底改變陽江、雲浮、茂名、湛江等廣大粵西地區乃至廣西等地民眾往來深圳等珠江東岸的交通路徑,真正打通珠江下遊東西兩岸「任督」二脈。

圖源:深中通道發布

★全長約24公裡

★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的橋面將高達90米,未來將成為全球最高的海上大橋

★沉管隧道為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橋

在南沙大橋下遊約75公裡處,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24日開通。

經過9年建設,中國人搭建的這條「海上巨龍」,成為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書寫了世界橋梁建造史上的傳奇。

圖源:新華社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一橋連三地,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從珠海、澳門陸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時間,從過去的三小時縮短為半小時,有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珠海連接線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唯一通道。項目的建成,對港澳居民進出內地,為內地居民往返港澳新增一條便捷高速通道。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世界上最長鋼結構橋梁

★大橋主體工程項目全長約29.6公裡

★總投資估算超過1269億元

★大橋設計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20年

原標題:《一座座跨海大橋,見證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的崛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杭州灣跨海大橋十周年 浙江海鹽開放振興「天塹變通途」
    這座大橋給浙江海鹽帶來的不僅僅是「100公裡」交通裡程的縮減,更是翻天覆地的開放發展。  「海鹽在大橋開通之後,接軌大上海、融入大灣區、走向全世界。」海鹽縣副縣長陳建平如是說。  地處杭州灣「大灣區」北側的海鹽,霸居著浙江北部53.48公裡最長的海岸線。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作為北橋頭堡的海鹽從交通末梢一躍成為長三角交通樞紐,朋友圈從嘉興擴大至全球。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繼港珠澳大橋後,珠海又一座世界級橋梁工程,難度讓西方咋舌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同樣是一座橋梁,它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珠江三角洲的又一座世界級橋梁工程,它就是南沙大橋。    基本簡介:  南沙大橋,原稱虎門二橋,是中國廣東省境內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沙田鎮的跨海大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屬於廣州—龍川高速公路的西端部分,也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
  • 杭州灣新區,一個正在一步步崛起的未來之城,面向世界的大灣區
    杭州灣新區,一個正在一步步崛起的未來之城,面向世界的大灣區。短短十年時間,從荒蕪灘涂到現在高樓林立,現居人口達到30萬人次。 杭州灣新區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跟便捷的交通,所以一個城市的發展是離不開優越的位置和便捷的交通, 杭州灣新區的地理位置 杭州灣新區位於寧波以北跨海大橋以南,他不僅毗鄰上海,還位於蘇州,寧波,杭州這些一線城市的幾何中心,更是在長三角的核心區域。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港珠澳大橋橋梁基礎使用的高強鋼全部來自河鋼(資料圖)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當天從有關部門獲悉,這座我國建設史上又一裡程碑、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不乏「河北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於海底隧道、橋梁基礎、鋼箱梁承重等核心部件的24萬噸高強鋼,它們全部來自河鋼。
  • 粵港澳大灣區最明確時間點出爐,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將通車,這個板塊...
    胡祖才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關中平原、滇中、天山北坡、呼包鄂榆等跨省級城市群規劃,已徵求相關部門和地方意見,並將按程序上報國務院。這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最為確定的時間節點,基本明確在未來一個半月政策正式出臺前,板塊或反覆活躍。
  • 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又一座難度巨大的跨海大橋火速完工,來看看
    原來為了加快平潭海峽兩用大橋的建成我國派出4萬名工人趕赴臺灣海峽,12月26日9時43分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兩岸雙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正式通車了。平潭跨海大橋全長雖然僅有16.34公裡,其施工條件遠不如已經完工的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惡劣,但卻是我國目前修建過難度最大的跨海通道。為了修建這座橋不僅要克服風大水深,高浪急流,海底裸露,巖面傾斜等難題,但還是被我國一一攻克了。
  • 地評線|港珠澳大橋,一座同心、自信、復興橋
    港珠澳大橋開通意義非凡,這座同心橋、自信橋 、復興橋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華夏兒女共圓夢創造更多機遇。這是一座順應民心的「同心橋」。伶仃洋上造橋,是發展所需、民心所向。「一國兩制三地」經濟所需。
  • 世界500強集聚前灣,寧波杭州灣新區有望成為世界級大灣區?
    經過仔細比較,不難發現這條燈帶是杭州灣跨海大橋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等世界級海灣地區陸續形成並崛起,具有金融,技術創新和先進位造業的特色。典型的灣區發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目前,三大灣區基本都在從服務經濟向創新經濟過渡。
  • 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也許是東北振興最靠譜的方案
    信心是一座城市崛起最根本的精神信仰,有信心的城市才有未來。 2、流通。經濟的本質是流通,我的東西賣給你,你的東西賣給我,在這一來一往的流通中,GDP有了,收入有了,消費有了,還創造了無數就業崗位,經濟就活了。 3、投資。一帶一路是大工程,從基礎設施到工業,從貿易到服務業,從旅遊到文化,吸引了多少資金投入?
  • 今天,世界最長大橋的海底隧道工程貫通了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從左至右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位於青州航道的「中國結」橋塔、江海航道的海豚橋塔和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4月28、29日攝)。
  • 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成本高達250億美元,可連接2億人口
    早在1942年,日本便修建了連接九州和本州島的跨海鐵路隧道——關門隧道。在二戰中,大量物資通過這條隧道運往福岡,然後再通過海運進入朝鮮和中國,為日本侵略戰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二戰之後,日本更是大肆修建跨海大橋和隧道,目前日本名為四島之國,但實際上已經連為一個整體,陸上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達。
  • 我國又打造一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長達7km,仿佛看到炒房客的笑
    有的人說旅遊就是從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個別人熟悉你卻陌生的地方,但我們旅遊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祖國的風景,也是為了更好地感受祖國的進步,看著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我們會更加自豪。不久前,我國有一座跨海大橋官宣,海底全長約七公裡,這座橋建成後,這裡的房價一定會上漲,這座大橋連接的深圳和中山,將極大地方便兩地的交通,也將促進兩地的貿易往來。其實兩地的通道不僅有橋,還有海下通道,一共6.8公裡,所以他們在水底也相通,這座橋是屈託洋橋,你覺得這個名字很文藝嗎?
  • 航拍視頻|從別樣角度感受湛江的海上巨龍——跨海大橋!
    >通明海特大橋在通明海紅樹林片區一座大橋盤踞在碧藍的大海上建設人員正在為大橋的建設而日夜不停地工作這就是正在建設中的通明海特大橋>通明海特大橋總長5.755公裡為湛江第一長跨海大橋採用雙向四、六車道(跨海大橋)高速公路標準建設主線設計速度100公裡/小時
  • 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催發城市新格局
    中新網寧波6月11日電(見習記者 林波)「從原來的上門求人到現在的選商引資,躋身一流開發區,這離不開杭州灣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新區投資合作局局長計明芳說道。  「從原來的2萬人到現在的15.8萬人口,從一個城市的邊角料到一座新城,成為浙江的一片熱土,感謝大橋。」寧波杭州灣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葉文濤回憶起當初的場景感慨道。
  • 我國下一個港珠澳大橋,投資規模比肩三峽,就在渤海!
    中國的橋梁越來越高端,比如最著名的是港珠澳大橋。雖然剛剛通車,但卻是中國歷史上最難的跨海大橋,估計很多人都知道有多難。這裡沒必要嘮叨,但只要記住這不僅僅是一座橋,更是一個項目,更是一種精神。這是它帶給我們的,除了方便。在國內很多城市,這其實超出了他們的想像,所以我再介紹一座橋,也是跨海大橋,甚至在規模和意義上堪比港珠澳大橋,看完你都不敢相信。
  • 舟山跨海大橋迎來十周年大體檢,高空「把脈」,水下「聽診」,蜘蛛人...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蓉 黃偉芬 通訊員 蘇志敏 文/攝十年前,舟山跨海大橋正式開通,由金塘大橋、西堠門大橋、桃夭門大橋、響礁門大橋、岑港大橋組成的舟山大陸連島工程,起於舟山本島,串起了裡釣、富翅、冊子、金塘座四島嶼,結束了舟山和大陸隔海相望、舟楫往來的歷史。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世界級灣區相比較,粵港澳在區域優勢、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等方面或已望其項背,但在人均發展水平、城市化精細管理、高質量人文生活品質、開放式創新所需要的自由環境等方面尚有差距。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縱深,可以搭建更大的舞臺、書寫更宏偉的篇章,對中國經濟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巨大。
  • 總投資約32.8億,雙向六車道,秀嶼將新增一座跨海大橋!
    ▽ G228國道(縱一線)秀嶼平海至北岸山亭段工程路線起點位於秀嶼區平海鎮西門接縣道X214,終點位於湄洲灣北岸管委會東仙村與已建的新文公路銜接,路線全長16.6公裡,設平海灣特大橋
  • 廣東耗資8.83億,在建全長超2公裡跨海大橋,預計2020年建成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即將開通的一座跨海大橋,這座大橋將對接城市與島嶼,計劃在2020年正式建成。這一跨海大橋就是海陵島跨海大橋,具體將落戶於廣東。縱觀廣東近些年的發展,是在讓很多省份羨慕不已,作為我國的經濟強省,有著充足的經濟條件作為支撐,廣東的交通建設民生建設也越來越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