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海口1月18日訊(記者昂穎)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智力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發展規劃」,引發省政協委員熱議。省政協委員就如何更好地引才聚才留才用才,激發廣大人才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熱情提出建議。
「近年來,我一直有個直觀的感受,就是高層次人才緊缺。」省政協委員、海南醫學院副院長黃元華表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和搭建專業發展平臺非常重要,對破解引才難、留才難的現象有著重要作用。「招進來的青年博士結婚晚,有的孩子還很小。」黃元華建議,政府在關注幼兒教育、基礎教育的同時,可以考慮建立嬰幼兒託育服務體系,為海南引進的青年人才解決後顧之憂。
「基層條件艱苦,城市服務配套設施完善,現在更多的高素質青年人才更願意選擇留在海口、三亞這樣的城市裡。」省政協委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正強在提到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時,認為基層人才是推動海南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一環,鼓勵專業技術人才紮根基層,需要在財政補貼上向鄉鎮地區的人才傾斜,同時確保相關政策制度真正落實到基層。
「申報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年齡一般要在50周歲以下,青年項目一般在40周歲以下,而有些超過申報年齡的本地人才學術成就突出,又具有較高聲望。」省政協委員張俊清認為,應堅持培養本地人才與引進人才並重,加大本地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如「南海系列」育才計劃可適當放寬年齡要求。
「2019年11月29日,《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公布,自今年1月1日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港澳臺居民跨省流動就業的,應當轉移基本養老保險關係。」省政協委員林博認為,海南在引進外來人才時,可參照推出適當的政策,為外來人才學習、創業提供便利。
「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配合『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努力發揮好人才『蓄水池』的作用。」省政協委員、海南師範大學副校長過建春建議,希望省裡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盤活和優化高校人事編制,為科研人才提供更多的崗位和平臺。
「目前,我省對司法鑑定專業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省政協委員陳筱薇建議,制定符合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人才配套制度,緩解司法鑑定專業技能人才緊缺的狀況。
如何為引進的人才創造更優質的服務?省政協委員陳光英認為,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還應進一步提質增效,申報及辦理手續等都要簡單快捷、銜接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