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地方和企業發展 打造人才工作新格局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著眼地方和企業發展 打造人才工作新格局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地方發展和企業壯大的第一資源、核心要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將選人用人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執政理念與政治智慧,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對於地方和企業發展而言,如何吸引、引進、留住、用好具有核心價值的人才,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要充分發揮人才資源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大興識才愛才敬才之風,從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人才評價機制、人才激勵機制、人才服務機制等方面加以優化升級,切實做到「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從而讓人才活力競相迸發,為地方和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一,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所謂人才,通俗地講,就是能科學運用知識與技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人。科學、完備、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是塑造一流人才的重要保證。我們要著眼時代發展要求,探索構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契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增強人才培養的系統性、持續性、針對性,開創人才培養新局面。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多維度多層次的拔尖創新人才是地方和企業得以更好發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一是探索並推行創新型教育方式方法。要尊重人才培養的個體差異和發展規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突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學校教育和實踐鍛鍊相結合的有針對性的培養,更好激發人才潛能。二是做好機制上的創新保障。要看到,人才的培養需要環境,更需要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應是一個系統工程,應打通教育的各個階段,強調多方聯動,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形成對人才發現、保護、激勵、科學引導的機制。要通過努力打造結構優化、滿足需求、各方資源充分參與的人才教育,重視科研育人,從而培養出一批具備深厚的知識基礎、前沿的研究視野的人才,培養出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第二,建立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公平公正的人才評價機制,是激發乾事創業激情的保證。建立完善人才評價機制,要構建以創新能力、質量、實績、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並實施有利於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突出能力業績導向,著眼解決人才評價中「一刀切」問題;打破企業人才申報渠道障礙,提高企業職稱評審公信力和人才使用效能,暢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人才職業成長通道;落實職稱評審權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大型企業等單位自主開展職稱評審,賦予地方和企業等用人單位自主權;克服唯學歷、唯資歷等傾向,合理設置和靈活平衡專利數量等影響因子和實際創造價值之間的評價機制,實行差別化評價,激發人才在各自領域和崗位發揮效力、作出貢獻。建立完善人才評價機制,還要科學設置評價周期。遵循不同類型人才成長發展規律,合理設置評價考核周期,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相結合,適當根據企業特點,延長基礎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評價考核周期,鼓勵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要拓展人才評價範圍,打破地方和企業人才中的地域、身份藩籬,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起來,為地方和企業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第三,建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高效的人才激勵機制,是一種吸納、聚集和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增強人的內在動力,有利於激發人才創造力和潛能,形成良好的人才選拔和任用機制,造就一支具有地方和企業特色的優秀人才隊伍。建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對優化激勵結構進行研究,深層次了解並切實滿足人才在發展和成就等方面的內在需求。一方面,要重視物質激勵,切實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條件,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要重視打造精神激勵機制,通過授予榮譽稱號、表彰等手段,提高各類人才的社會地位和聲譽。總的來看,要通過高薪、重獎政策與長效激勵相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實行科學合理的分配激勵機制,從而更好激發人才創新進取的內在動力。

第四,建立完善人才服務機制。良好的人才服務機制,是優化人才工作的定盤星。對於地方和企業發展來說,沒有良好的服務環境,人才引來也留不住,留住也用不好。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地方和企業要健全工作機制,增強服務意識,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地方和企業發展中來,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建立完善人才服務機制,重點是大力營造有利於人才健康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人文環境、工作環境。要搭建發展平臺,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為人才發揮作用創建載體,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開闢「快車道」;要改進服務手段,針對各類人才特別是高精尖缺人才開展「管家式」「保姆式」服務,減少人才引進、流動、創業中的各種阻力,及時解決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處理好留住和用好人才「最後一公裡」問題,不斷提升人才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從而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突出宏觀統籌 構建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它的出臺,對於構建功能突出、錯位發展、網絡健全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增強支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的功能,不斷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中國經濟時報:《意見》提出了「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你認為,在新時代應該如何衡量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劉濤: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
  • 打造學習型企業 助力集團高質量發展
    紅網時刻 記者 黃剛 通訊員 趙侗芳 寧婭伶 常德報導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髓和靈魂,只有通過持續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才能深入到每個員工心中,真正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作為湖南省地州市第一家地方金融控股平臺,常德市本級唯一的金融類國企,常德財鑫金控集團致力於打造適合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書香財鑫,為員工提供一個舒適、喜歡讀書、熱愛讀書的學習氛圍,凝心聚力,打造學習型企業,助力集團高質量發展。讀書會活動·持續補足精神之鈣讀書會現場。讀書會現場。
  • 濰坊: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智慧引擎」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濰坊市聚焦提升人才工作的首位度、集聚度、貢獻度,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質效,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構築區域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創謀機制,讓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來濰坊市將人才制度改革創新攻堅作為提升招引質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
  • 【專欄】經濟發展新格局下,供應鏈金融如何構建新生態?
    一、引言  經濟發展新格局是黨中央面對國際國內複雜的政治經濟形勢,站在兩個一百年發展歷史交匯點上提出的重大戰略布署,是第二個百年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經濟發展策略目標,將深度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將經濟發展新格局細化為各個經濟領域的新布局是當前必須面對的重要工作。
  • 上海交通大學加強校友工作 打造人才培養閉環
    上海交通大學高度重視校友工作,秉承「聯絡聚人,服務聚心,合作聚力」工作理念,圍繞「構建平臺、服務校友、貢獻母校」工作宗旨,凝聚校友情感,創新服務品牌,匯聚校友力量,構築「招生-培養-就業-校友」人才培養閉環模式,助力學校長遠發展。一是加強制度建設,構築「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的工作體系。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我市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
    我市將組織人才工作戰線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十條戰線」,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專項方案,建立任務臺帳,堅持每月晾曬、季度調度、半年小結、年終盤點,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真正把黨管人才落實到崗、明確到人。
  • 電解質|「人才淨流入」的濱州經驗:打造人才吸引「強磁場」 引得...
    以智興城,牽住城市發展「牛鼻子」目前就職於濱州市疾控中心的侯沁蓮和市科技局的劉永斌,是濱州市面向清華大學定向選聘的優秀畢業生。這對「90後」情侶,擁有著讓人羨慕的高學歷、高才華、高顏值,完全具備在一線大都市發展的條件,卻選擇了攜手到濱州工作,成為當地自2019年啟動「百名碩博士進事業單位、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簡稱「雙進」工程)以來,萬餘名「新濱州人」中的一對。
  • 引人才、強平臺,威海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秀成績單
    ;連續三年舉辦中韓創新大賽,推進中韓創新合作縱深發展,韓國城建設初見成效;獲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3人,設立博士後站6個,引進博士後30人,完成課題200多個……回顧「十三五」以來,經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打造人才「發展鏈」
    剛畢業的大學生盧長豔沒想到,在她實習期間義救地鐵危重患者的先進事跡傳開後,自己提前被醫院正式聘用;聘用制人員鄭桃花沒想到,剛從崗位「擂臺賽」中脫穎而出,她便被醫院聘任為護士長;成功申報國家臨床醫學中心的腎臟科全體人員沒想到,醫院立即制訂任務匹配、權責對等的專業崗位編制、人才優選方案
  • 人才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資本要素助推企業發展--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
    當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在人才強國戰略的背景下,各省、各地市出臺了諸多扶持人才發展的政策,激發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創辦企業。但是企業的發展不僅僅需要人才、政策的支持,還需要摸準市場的脈搏,更要有資本的支撐。
  • ...丨暢通大循環、促進雙循環新格局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新路徑...
    在「先導性」創新生態中重點布局國家實驗室體系、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體系,為人工智慧創新型企業提供大型的、前沿性的科學平臺以及強大的科研、實驗條件,而這些國家實驗室,應肩負國家使命,成為促進多學科交叉、新興和邊緣學科發展,突破人工智慧重大新技術,培養世界一流人工智慧人才的重要力量。
  • 「561」數字管理 鎮海打造人才企業全周期扶持鏈
    俞教授提到的扶持舉措,正是鎮海區近年來創新打造的561數字管理模式。通過聚焦人才創業項目成長周期,以「五位一體」政策鏈、「六個優先」培育鏈、「一企一策」升級鏈,打造全生命周期扶持鏈,助推人才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 經驗交流範文:關於人才工作的經驗總結三篇
    指導協調教育、科技、文化、衛生、農牧等領域人才,組成志願服務隊、專家團隊、宣講隊等,積極開展送教下鄉、專題講座、結對幫扶等活動260餘次,惠及群眾17000餘人次。創建人才創業園,打造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搭建金橋電子商務產業園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篩選符合入駐條件企業187家,就業人數2183人。
  • 悟空掌柜獨家籤約赫斯凱瑞,共同打造社交電商新格局
    通過本次機會,雙方將進行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社交電商新格局。出席該籤約儀式的各方嘉賓如下:同佳國際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邵小兵先生、同佳國際健康產業集團運營總經理劉娜女士、悟空掌柜平臺運營中心負責人杜以賓先生、悟空掌柜商家管理中心負責人王超先生、赫斯凱瑞運營總監Jessica女士等。
  • 攜手中國,以科研實力打造儲能技術領域新格局
    由伍倫貢大學傑出教授Zaiping Guo和多位博士學者領導的新型儲能技術科研項目再次傳來好消息,憑藉強勁實力入駐澳大利亞的頂尖工業轉型研究中心。  在此次合作中,伍倫貢大學攜手多所高校,以科技力量持續有力地推動儲能科技領域發展,為解決全球能源危機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 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礎教育新格局
    「十四五」時期,《建議》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並列往前推,意味著有條件的地方可先試先行,在城鄉一體化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其他地區紮實推進均衡發展乃至優質均衡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依據義務教育法,必須確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起實施主體責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縮小校際辦學條件差距,繼續保障農村地區、民族地區以及經濟困難家庭和殘疾適齡兒童按規定接受義務教育。
  • 德州市用實招硬招破解人才、平臺、資金瓶頸,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德州市深入推進科教體制改革攻堅,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出臺政策吸引人才力促科研成果轉化,搭建平臺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質量,強化金融支撐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前不久,還印發了《德州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圍繞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方面出臺相關配套意見,為打造"活力德州
  • 廈門去年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科技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2020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深入貫徹中央有關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工作部署,紮實抓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在推動「雙創」發展、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交出優異成績單,並再次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激勵。
  • 山東泰安:融合推進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和自主評價工作
    近年來,山東泰安市人社局積極探索打通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全鏈條,有效推動全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向縱深發展,形成了具有泰安特色的工作做法。據介紹,泰安市人社部門著力在「雙融雙促」和「四+」推進上下功夫。
  • 知名醫藥企業牽手中國夥伴為「雙循環」新格局注入活力
    丹麥藥企諾和諾德供圖 (第三屆進博會)知名醫藥企業牽手中國夥伴為「雙循環」新格局注入活力 中新網上海11月6日電 (記者 陳靜)諾和諾德牽手微軟提升民眾對糖尿病認知;諾華製藥與微醫打造「專病一體化診療」模式;輝瑞與醫學院校共同推動醫防協同;勃林格殷格翰助力中國卒中學會推廣標準化、規範化的卒中診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