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2月3日電(記者邵魯文)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強化技能人才評價激勵對於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振興工業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山東泰安市人社局積極探索打通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全鏈條,有效推動全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向縱深發展,形成了具有泰安特色的工作做法。
據介紹,泰安市人社部門著力在「雙融雙促」和「四+」推進上下功夫。「雙融」即企業技能人才培訓與自主評價相融合,政策引領與服務指導相融合;「雙促」即促進人才技能提升,促進企業增效;「四+」即「網際網路+」「實體平臺+」「崗位實踐+」「引領行動+」。
為充分發揮專班推進和政策引領「雙輪驅動」作用,全面實施市縣聯動、政企互動、一體推進,確保工作落實到位。泰安市人社局成立職業技能提升工作專班,專題研究、專項推進。先後出臺系列配套文件,指導全市企業積極開展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和自主評價工作;制定《泰安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19-2021年)專帳資金管理使用辦法》,進一步明確資金使用的範圍、標準和流程;出臺《泰安市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管理使用暫行辦法》,不斷規範企業和各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同時,將相關政策彙編成冊形成「政策包」,為全市1044家重點企業配備人社服務「流動櫃員」,由他們向企業推送政策、解讀政策、宣傳政策,實現「負距離」服務,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納米」。
按照泰安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安排部署,2019-2021年,泰安市將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拿出2.6億元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不斷擴大職業技能培訓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職業技能鑑定工作「放管服」改革的推進,大部分職業資格證書被取消,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兌現落實培訓補貼遇到了困難和瓶頸,而廣泛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
為此,泰安市人社部門提出「雙融雙促」工作思路,充分發揮企業和勞動者積極性,通過提供「菜單式、打包式、送達式、一鏈式」培訓和評價服務,打通「需求—培訓—評價—補貼」全鏈條,確保政策釋放紅利、培訓更接地氣,推動實現多方合作共贏的就業「穩崗」、人才「增技」、企業「增效」目標。
例如,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在開展自主評價後,強化評價結果的運用,落實職工待遇,職工隊伍更加穩定。今年疫情期間,技能員工流失率2.95%,同比2019年降低0.7%,職工隊伍的穩定性顯著增強;勞動生產率有大幅提升,2020年公司在保持現有員工總數的前提下,勞動效率預計將提升10個百分點。
為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企業自主評價融合發展,泰安市立足實際,創新思路,探索「四+」攻堅新路子。在「網際網路+」方面,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充分利用「碼上就業(復工)」小程序、泰安人社「雙創」服務平臺——泰山「集結號」等開展線上培訓、線上考評、線上補貼,停工不停學。「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期間,全市共有2.2萬人參加職業技能線上理論培訓。
在搭建「實體平臺+」方面,充分發揮企業(職工培訓中心)、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民辦培訓機構、優質線上培訓平臺「四個平臺」作用,堅持「上下聯動、內外聯動、政企聯動、校企聯動」,點上抓、線上通、面上擴,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和自主評價深入開展。截至11月底,泰安市130家民辦培訓機構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訓範圍,63家企業申報組建職工培訓中心,53家企業被認定為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機構,2萬名職工參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6823名職工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1643名職工取得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已撥付企業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1414萬元。
同時,泰安市還堅持評價引領激活力、激勵引領強動力的原則,不斷提升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和評價的質量。例如泰開集團每半年對一線員工進行星級評定,根據評定星級每月發放100元—2000元的津貼;石橫特鋼集團強化股權激勵,公司操作崗位技師以上人員,可以按照首席技師15萬元、高級技師10萬元、技師8萬元、助理技師4萬元的標準購買持有公司股權,每年參與不低於20%比例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