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公報消息,11月5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一行時指出,希望雙方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化科研創新、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產學研融合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攜手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希望雙方務實合作,攜手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系列目標。在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也成為先行先試的重要改革領域。
受訪學者表示,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可考慮通過設立灣區聯合大學,面向市場和企業需求,共建課程標準,推動高校協同發展攜手科創。同時,藉助廣東高等教育體量龐大且擁有完整的學科布局和產業鏈,推動高校科研轉化。
張翔表示,香港大學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深港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培養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貢獻力量。
此前,深圳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視為短板,高校的數量一直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其他一線城市。深圳去年底提出,要搶抓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加強與境內外一流高校合作辦學,實現高等教育彎道超車。
據悉,目前深圳全市現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學生11.32萬人,按照規劃,2025年高校數量將達到20所。
與香港高校合作成為深圳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探索。10多年前,香港各大高校紛紛在深圳設立研究院,作為探索向內地發展的一種嘗試。
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按合作辦學形式籌建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得了教育部批准,正式啟動在內地進行本科、碩士、博士的學生培養體系。學校推行的「中西合璧,古今通會,文理融合」教學理念得到廣泛認可,招生7年以來連續5年在廣東省錄取分數線最高,迅速躋身一流大學。學校也被視為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典範。
目前,除了港中大(深圳),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等高校也紛紛在大灣區布局,探索合作辦學。
對於如何打造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的高地,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建議,可以考慮通過設立灣區聯合大學,以一定實體校園和運行機構為依託,在此平臺上實現學生交流、交換、學分的互認,同時推動高校之間的協同發展,還可以進一步推動灣區的企業和高校的聯合。
有專家指出,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在總量約150所高校的布局中,香港有5所高校位居全球排名前50,澳門的旅遊教育等學科專業水平高居全球前列,廣東高等教育體量龐大且擁有完整的學科布局和產業鏈。藉助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契機,可以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各自優勢,構建優勢互補、聯繫緊密、溝通高效、協調有力的教育合作機制。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校長李清泉聯合多名院士和專家學者提出「灣區聯合大學」的提案,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2018年7月,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在廣州召開。
在會上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提出,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國家引導建立政府間雙邊和多邊的磋商、協調、合作機制,並加強粵港澳戰略和政策對接,建設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大灣區一流大學和重點學科等。他特別提出探索舉辦「灣區聯合大學」,以推進粵港澳合作辦學。
2018年7月18日,深圳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建「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籤約儀式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與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巡視員張總明、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陳子政、深圳市福田區常務副區長黃偉,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巡視員沙新華、深圳大學副校長王暉、深圳市福田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溫文超,以及深港兩地的學界及企業代表見證籤約儀式。
大灣區國際學院可以說是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倡導的「灣區聯合大學」落地的具體行動,可以看成是推進「灣區聯合大學」建設的重要一步。
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將集合深圳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優質資源,並吸收國際頂尖高校和企業加入,搭建創新人才培育、科技創新、高科技創業孵化以及科研成果產業化平臺,為深港兩地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成立初期,兩校會依託「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共同舉辦創新創業交流活動,包括共創空間資源共享、舉辦創業訓練營、組織國際拓展活動,並且開放創新創業課程予兩校學生、校友及合作夥伴。
未來,兩校還將以「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為平臺,推出聯合創業教育課程,開展國際灣區合作交流活動,推動大灣區創新群體與全球其他三個灣區的創新社區進行互動,引進專才、博士後研究人員及投資者到大灣區,等等。
除了灣區聯合大學,灣區大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與面向市場和企業需求,共建課程標準,推動高校協同發展攜手科創的聯合大學不同,灣區大學是一所完全獨立的實體性大學。
今年9月22日,東莞市大學籌建辦發布灣區大學首次對外公開招聘信息,備受關注的灣區大學建設情況也浮出水面。
據悉,灣區大學將建設「一校兩區」,其中濱海灣校區選址於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威遠島,佔地面積2100畝,總投資約100億元,預計在2023年正式設立並開展招生辦學。根據規劃,灣區大學項目建設將於2021年動工,2022年完成一期校園建設,2026年完成二期校園建設。
以服務國家戰略、培養卓越人才、引領技術發展、領跑高教改革為使命追求,著力推動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聚焦交叉學科,突出科教產融合,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優勢,廣泛吸納大灣區內大科學裝置、龍頭科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國際知名高校參與合作辦學,著力培養適應未來快速變化、支撐和引領大灣區科創發展的高端人才,致力於建設成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有網友提出,名稱可以叫粵港澳聯合大學或珠江聯合大學,涵蓋面廣、解釋力強、格局高、有中國特色,更有詩意,似覺為妥。
廣東省與香港,同源同文同語同脈,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在香港(或澳門)總人口起碼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水、電、魚肉果蔬中草藥材料物品等有不少是廣東省輸入的,兄弟一家親,歷史淵源深厚。
在大灣區戰略引領下,辦好大學是共同任務、也是加強合作、攜手共進、有差異的協同發展、一體化布局協、共同受益的橋梁和紐帶!補大灣區高等大學、研究所較缺的短板,教育先行先試先發展,為大灣區未來發展奠基!
預祝成功,早日建成,造福省港澳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