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大學定了,灣區聯合大學又要來了!深圳不是只有深大

2021-01-14 小北財經

據大公報消息,11月5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一行時指出,希望雙方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化科研創新、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產學研融合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攜手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希望雙方務實合作,攜手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深圳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系列目標。在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也成為先行先試的重要改革領域。

受訪學者表示,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可考慮通過設立灣區聯合大學,面向市場和企業需求,共建課程標準,推動高校協同發展攜手科創。同時,藉助廣東高等教育體量龐大且擁有完整的學科布局和產業鏈,推動高校科研轉化。

張翔表示,香港大學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深港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培養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貢獻力量。

此前,深圳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視為短板,高校的數量一直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其他一線城市。深圳去年底提出,要搶抓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加強與境內外一流高校合作辦學,實現高等教育彎道超車。

據悉,目前深圳全市現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學生11.32萬人,按照規劃,2025年高校數量將達到20所。

與香港高校合作成為深圳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探索。10多年前,香港各大高校紛紛在深圳設立研究院,作為探索向內地發展的一種嘗試。

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按合作辦學形式籌建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得了教育部批准,正式啟動在內地進行本科、碩士、博士的學生培養體系。學校推行的「中西合璧,古今通會,文理融合」教學理念得到廣泛認可,招生7年以來連續5年在廣東省錄取分數線最高,迅速躋身一流大學。學校也被視為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典範。

目前,除了港中大(深圳),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等高校也紛紛在大灣區布局,探索合作辦學。

對於如何打造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的高地,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建議,可以考慮通過設立灣區聯合大學,以一定實體校園和運行機構為依託,在此平臺上實現學生交流、交換、學分的互認,同時推動高校之間的協同發展,還可以進一步推動灣區的企業和高校的聯合。

有專家指出,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在總量約150所高校的布局中,香港有5所高校位居全球排名前50,澳門的旅遊教育等學科專業水平高居全球前列,廣東高等教育體量龐大且擁有完整的學科布局和產業鏈。藉助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契機,可以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各自優勢,構建優勢互補、聯繫緊密、溝通高效、協調有力的教育合作機制。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校長李清泉聯合多名院士和專家學者提出「灣區聯合大學」的提案,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2018年7月,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在廣州召開。

在會上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提出,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國家引導建立政府間雙邊和多邊的磋商、協調、合作機制,並加強粵港澳戰略和政策對接,建設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大灣區一流大學和重點學科等。他特別提出探索舉辦「灣區聯合大學」,以推進粵港澳合作辦學。

2018年7月18日,深圳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建「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籤約儀式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與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巡視員張總明、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陳子政、深圳市福田區常務副區長黃偉,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巡視員沙新華、深圳大學副校長王暉、深圳市福田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溫文超,以及深港兩地的學界及企業代表見證籤約儀式。

大灣區國際學院可以說是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倡導的「灣區聯合大學」落地的具體行動,可以看成是推進「灣區聯合大學」建設的重要一步。

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將集合深圳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優質資源,並吸收國際頂尖高校和企業加入,搭建創新人才培育、科技創新、高科技創業孵化以及科研成果產業化平臺,為深港兩地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成立初期,兩校會依託「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共同舉辦創新創業交流活動,包括共創空間資源共享、舉辦創業訓練營、組織國際拓展活動,並且開放創新創業課程予兩校學生、校友及合作夥伴。

未來,兩校還將以「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為平臺,推出聯合創業教育課程,開展國際灣區合作交流活動,推動大灣區創新群體與全球其他三個灣區的創新社區進行互動,引進專才、博士後研究人員及投資者到大灣區,等等。

除了灣區聯合大學,灣區大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與面向市場和企業需求,共建課程標準,推動高校協同發展攜手科創的聯合大學不同,灣區大學是一所完全獨立的實體性大學。

今年9月22日,東莞市大學籌建辦發布灣區大學首次對外公開招聘信息,備受關注的灣區大學建設情況也浮出水面。

據悉,灣區大學將建設「一校兩區」,其中濱海灣校區選址於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威遠島,佔地面積2100畝,總投資約100億元,預計在2023年正式設立並開展招生辦學。根據規劃,灣區大學項目建設將於2021年動工,2022年完成一期校園建設,2026年完成二期校園建設。

以服務國家戰略、培養卓越人才、引領技術發展、領跑高教改革為使命追求,著力推動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聚焦交叉學科,突出科教產融合,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優勢,廣泛吸納大灣區內大科學裝置、龍頭科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國際知名高校參與合作辦學,著力培養適應未來快速變化、支撐和引領大灣區科創發展的高端人才,致力於建設成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有網友提出,名稱可以叫粵港澳聯合大學或珠江聯合大學,涵蓋面廣、解釋力強、格局高、有中國特色,更有詩意,似覺為妥。

廣東省與香港,同源同文同語同脈,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在香港(或澳門)總人口起碼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水、電、魚肉果蔬中草藥材料物品等有不少是廣東省輸入的,兄弟一家親,歷史淵源深厚。

在大灣區戰略引領下,辦好大學是共同任務、也是加強合作、攜手共進、有差異的協同發展、一體化布局協、共同受益的橋梁和紐帶!補大灣區高等大學、研究所較缺的短板,教育先行先試先發展,為大灣區未來發展奠基!

預祝成功,早日建成,造福省港澳人民!

相關焦點

  • 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出任該校黨委書記
    八年多來,身處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管理一所不斷擴容與變化,有著輝煌歷史但又不是985、211,永遠處於深圳、廣東乃至全國聚光燈下的特區大學,毫無疑問是壓力山大的事情。李清泉也曾多次在訪談中表達過這種危機感:如果深大不能在寶貴的窗口期,從「獨子」成長為「長子」,就可能成為「棄子」。這樣的危機感與務實態度,可以說跟窗口期同樣寶貴。
  • 深圳能從舊金山灣區借鑑到什麼?
    政府在科學研究上的投入對舊金山灣區的科技競爭力至關重要,確保科學家能夠將精力放在研究上,而不是擔心資金不足從而阻礙他們的研究。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所屬的社會利益技術研究中心(CITRIS)在初創時曾獲得美國聯邦基金的1.7億美金以及加州政府的1億美元州立基金支持,為該機構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有助於其在能源儲備、交通等方面獲得突破性的研究。
  • 深圳籌建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師範學院或迎發展轉機
    明朝永樂八年(1410)始有其名的深圳市,用數十年時間經歷了沿海漁村到全球性大都市的巨變,在這裡官方規劃到方案落地,總與「深圳速度」相吻合,已是世界一線城市的她,近年來又定位於全力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深圳大學微眾金融科技實驗室正式揭牌
    近日,深圳大學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深大微眾金融科技學院」)舉辦一周年慶典暨2020年開學典禮,深圳大學微眾金融科技實驗室正式揭牌。  據悉,深圳大學微眾金融科技實驗室由微眾銀行捐建,是微眾銀行與深圳大學共建金融科技學院、攜手建設金融科技學科的具體舉措之一,目前已可用於教學科研。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 深圳發布 | 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設立;深大1個實驗室、南科大...
    (深圳)協理副校長李學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顧問吳月霞女士等。  11月24日上午,深圳大學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深大微眾金融科技學院」)「一心一意·砥礪前行」一周年慶典暨2020屆開學典禮在科技樓一號報告廳舉行,深圳大學微眾金融科技實驗室現場揭牌。活動中,學院還舉行了2019-2020年度首屆「微眾獎學金」頒獎儀式,12名學子獲此殊榮。21位來自企業的專家獲聘學院「業界導師」。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文|空間秘探 許柚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早在2019年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多個章節就曾提及旅遊46次、文化71次。被無數目光所傾注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帶著高光的縮影的模樣,呈現了城市灣區的文旅逐夢之路。
  • 我們途經四季,讓故事「復甦」——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本場活動由廣州市科技局指導,廣州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科院廣州分院聯合主辦。謝偉講述深海鯨落第一位出場的是「探索一號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學家謝偉,他跟隨「深海勇士」潛器抵達海底,意外發現我國南海的第一個鯨落。全球觀測到的鯨落僅有不到50個,那為什麼這次能發現鯨落呢?
  • 深圳前海的建築群已經成型:在南山區、寶安區之間,打造一片灣區
    2020年,深圳市前海的建設已經算是基本成型,位於南山區、寶安區之間前海地區,有著很好的地形,其實也是打造一片灣區。在中國,深圳前海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地方,因為中國雖然大都市很多,但是有「灣區」效果的卻很少,前海已經成為國內很領先的沿海大都市景觀,在這一點上面上海有條件,但是也沒能做到。下面是深圳市前海地區的地圖。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我們能從舊金山灣區學到什麼
    聖何塞一帶土地租金便宜而環境優美,創業者喜歡匯聚在這一帶,從而使得舊金山灣區原來的農牧業地帶,變成了聞名全球的高新技術產業區。矽谷附近有幾所美國一流大學,如史丹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等,就近為矽谷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血。
  • 舊金山灣區發展啟示:從淘金勝地到科技矽谷的涅槃之路
    ,我們先來了解下舊金山灣區。鐵路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奧克蘭工業化的發展,工業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一部分為舊金山分流來的企業,另一部分奧克蘭東部資本建立,這些企業以濱水區鐵路線為軸線,在灣區東部逐漸形成了一個工業地帶,並且逐步擴大到西奧克蘭地區,帶動當時奧克蘭經濟發展,1880年到1890年之間,奧克蘭製造業產值增加了3倍多,成為「鐵路城鎮的典型」。
  • 廣東海洋大學緊密對接行業所需灣區所向
    85年來,該校向沿海地區和涉海行業等輸送了近20萬名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的廣東海大,堅持以服務國家海洋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為導向,自覺肩負起海洋強國和海洋經濟強省的使命擔當,積極融入並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奮力推動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學建設。
  • 那天,一起目睹了深海「黑暗食物鏈」 | 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6月14日,格致論道•灣區講壇第5期「復甦」活動在百度APP、嗶哩嗶哩等平臺進行首播。
  • 連通區內15城,灣區大科學裝置「鵬城雲網」試運行
    11月22日,第三屆未來網絡技術與工程創新大會在深圳開幕。「鵬城雲網」大科學裝置啟動試運行儀式在開幕式上,鵬城實驗室「大灣區未來網絡試驗與應用環境」項目(FANet,簡稱「灣區網」項目)全面開通廣東省內13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在內的15個骨幹節點。這標誌著大科學裝置「鵬城雲網」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與此同時,項目邊緣節點建設已從最初的深圳市8個節點拓展到韶關、河源、清遠等城市在內的40餘個。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三)——產業格局的重塑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關鍵詞:東京灣區、製造業升級、產業轉移、產業集聚東京灣區的製造業具有明顯的分布規律,而這種分布規律又是幾十年來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的結果,在這種梯次式製造業升級和轉移的過程中,東京灣區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布局鮮明的格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梯次式升級,整個灣區從沿海到內陸都惠及了製造業。
  • 「上海灣區」又有新動作
    1月9日,作為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啟用,標誌著金山區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又有新動作,研究和發展上海灣區海洋文化有了實質性進展。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陳嘉珺/攝)金山擁有23.3公裡長的濱海岸線,尤其是7.2公裡長的生活岸線,是上海最稀缺的城市海岸線,近期金山濱海綜合會展中心等項目已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而十四五期間,金山區也將進一步激活城市海岸線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功能,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打開金山濱海地區的更大「想像空間」,打造長三角「黃金海岸」,努力提升金山地區發展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圖源:香港文匯網  畢竟,全球三大一流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早已擺在眼前。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舊金山灣區,經濟之強地位之高,始終為人津津樂道。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 全球第一灣區落戶中國,覆蓋11個城市,未來6年超越東京灣區
    面積很小,只有620平方公裡,人口900萬左右,GDP8000億美金。但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粵港澳大灣區所要比較的是日本東京大灣區。東京都市圈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區26個城市,太平洋諸多島嶼,面積2100平方公裡,土地面積和深圳無幾。東京都市圈人口1300萬,與深圳人口所差無幾。但是東京2016年的總體GDP高達1.1億美金,是深圳的4倍之多。
  • 灣區北部新引擎 花都力爭新突破
    加快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力爭廣州北站一期站房、廣州北站至白雲機場快速通道(首期工程)年底前完工,繼續大力爭取更多軌道線路直通香港、深圳等灣區主要城市,推動地鐵八號線、廣清城際二期早日啟動建設,配合新白廣城際、廣清城際一期今年投入使用。二是加快構建空鐵聯運體系。配合白雲機場三期建設,完善提升機場周邊綜合交通體系。
  • 深圳再添一所國際頂級商學院 南特商學院落戶深大
    &nbsp&nbsp&nbsp&nbsp今日上午,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牽手深圳大學共同成立的深圳南特商學院正式揭牌。深大校長李清泉透露,該學院是一所學術性、研究型的國際化商學院,首批將招生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