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灣區落戶中國,覆蓋11個城市,未來6年超越東京灣區

2021-01-11 寰宇日誌

世界八大灣區通常指的是美國洛杉磯比弗利、紐約長島、東京東京灣、雪梨雙水灣、香港淺水灣、紐西蘭霍克灣、馬來西亞Burau灣以及布裡斯班Noosa灣。一般我們所理解的東京灣區,指的是東京23區。面積很小,只有620平方公裡,人口900萬左右,GDP8000億美金。但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粵港澳大灣區所要比較的是日本東京大灣區。

東京都市圈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區26個城市,太平洋諸多島嶼,面積2100平方公裡,土地面積和深圳無幾。東京都市圈人口1300萬,與深圳人口所差無幾。但是東京2016年的總體GDP高達1.1億美金,是深圳的4倍之多。東京都市圈則包含橫跨一都三縣——東京都、千葉縣、埼玉縣、神奈川縣,面積13000多平方公裡,人口高達3800萬,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都市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共覆蓋香港、深圳、澳門、廣州、東莞、珠海、佛山、中山、江門、惠州、肇慶共計11個城市,在這11個城市中將形成超級大體量的經濟體系和生活體系。就目前來看,一些重點項目都在為這個灣區的形成做充足準備。

1、港珠澳大橋

2017年11月,港珠澳大橋的交付驗收意味著,這一世紀工程即將完成。預計年底通車。香港到珠海僅需30分鐘,形成港珠澳半小時經濟交通圈。

2、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是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超級大橋。是一個 橋、島、隧、地下互通 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建成之後,將實現珠江東西兩岸一橋直通。深中到中山的時間將縮短到30分鐘。

還有 廣汕鐵路和虎門二橋等項目都是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形成做最強鋪墊。

不僅如此,在空港體系中,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中寶安機場、澳門機場、惠州機場、蓮溪機場將形成三輔空港體系。

港口方面將實現2811個碼頭泊位,貨櫃通行能力達到5948.1萬標箱。

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將吸引眾多重量級企業入駐。目前,中國500強企業當中,廣東省佔據51家。未來將會有更多企業為粵港澳大灣區做出更多貢獻。

未來將重點發揮廣州文化,深圳國際創新,珠海的打裝備製造,香港的全球金融物流中心,澳門全球最大賭業等優勢,進一步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各自優勢進行相互互補。

就目前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整體經濟增量上來說,未來6年內超越東京大灣區成為全球最大的灣區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科技創新日新月異,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城鎮人口越來越多,城鎮人口最多的歐美日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了80%以上甚至90%,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絕大數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隨著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百萬人口城市甚至五百萬千萬人口超大城市湧現出來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儘管中國的灣區旅遊歷史不長,但粵港澳大灣區卻並非唯一,在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2017年,浙江大灣區建設構想也被首次提出,與珠三角遙遙相對的長三角區域,「中國第二個大灣區」環杭州灣大灣區呼之欲出。與粵港澳大灣區類似,杭州灣區也以上海、杭州、寧波作為三個頂點,連接寧波、嘉興、紹興和舟山。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二)——臨港工業區的形成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東京灣區的製造業之強,就強在其規模龐大的臨港工業區,不僅勝在規模,也勝在製造業的聚集形式。本期簡單剖析東京灣區臨港工業帶形成過程中的經驗。文章來源:華高萊斯從軍工到民用,靠重工業發家的東京灣東京灣區的臨港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岸一周的填海土地上,這一點從衛星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東京灣區的工業發展從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開始持續了近150餘年。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一)——港口群分工協作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興起,作為世界級代表的三大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以及東京灣區,常常被當做榜樣案例進行參考。本系列文章以小主題的形式,針對系統性研究相對較少的東京灣區進行解析,幫助大家對東京灣區這個以製造業制勝的灣區增進了解。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三)——產業格局的重塑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關鍵詞:東京灣區、製造業升級、產業轉移、產業集聚東京灣區的製造業具有明顯的分布規律,而這種分布規律又是幾十年來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的結果,在這種梯次式製造業升級和轉移的過程中,東京灣區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布局鮮明的格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梯次式升級,整個灣區從沿海到內陸都惠及了製造業。
  • 借鑑世界三大灣區經驗,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該如何提速增效?
    2018 年,三大世界級灣區生產總值分別為 1.5萬億、0.8萬億、1.8萬億美元,這些灣區在本區域乃至全球高科技產業群的轉型和演化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依託美國第一大港口城市紐約,灣區在歷史上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運用資本優勢推動鋼鐵、能源等機械電氣產業的大併購,通過不斷強化金融中心地位驅動產業發展,推動紐約灣區成為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樞以及國際航運中心。
  • 全球第一張!13810個城市!最完整的世界城市地圖
    這個一體化不是簡單的協同合作,而是創新要素的融合,以城市群競爭的理念,力爭站上全球科技創新的高地。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吳志強副校長領銜的一支專業團隊為此將目光瞄準了城市及城市群。智慧的城市,和諧的城市,將具備最活躍的創新動力。
  • 【一流灣區】全球創新核心區域東移: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
    &nbsp&nbsp&nbsp&nbsp作為全球中等收入經濟體的創新領跑者,中國在2019年首次衝進全球創新指數(GII)前15名,並在2020年繼續維持全球排名第14的好成績。目前,中國在全球37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在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17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四。
  • 全市首個!「上海灣區」又有新動作
    1月9日,作為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啟用,標誌著金山區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又有新動作,研究和發展上海灣區海洋文化有了實質性進展。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陳嘉珺/攝)金山擁有23.3公裡長的濱海岸線,尤其是7.2公裡長的生活岸線,是上海最稀缺的城市海岸線,近期金山濱海綜合會展中心等項目已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而十四五期間,金山區也將進一步激活城市海岸線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功能,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打開金山濱海地區的更大「想像空間」,打造長三角「黃金海岸」,努力提升金山地區發展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竟輸在了一個廁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不少網友常將這幾大灣區放在一起比較,四大大灣區之間有什麼差距、多大差距,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回答。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粵港澳三地政府同臺熱議,劍指「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等宏遠目標,讓7000萬大灣區人熱血沸騰。  二戰以後,舊金山灣區步入後工業化發展,灣區開始主打科技研發,大力推動創新經濟成長。  從礦業城市-鐵路城市-科技灣區,舊金山灣區經歷3次轉型,才悟出了灣區經濟發展的硬道理。  那就是,科技創新。
  • 深圳能從舊金山灣區借鑑到什麼?
    2017年總人口773萬,人均GDP高達10.8萬美元,遠高於同期紐約灣區的7.3萬美元、東京灣區的5.0萬美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2.3萬美元。根據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8年灣區經濟報告,2010年以來每個季度,灣區GDP增速都超過全美平均水平。         國際對比看,2014年到2017年間,舊金山灣區年化的GDP增速為4.3%,高於全球25個最大經濟體中大多數國家的GDP增速。
  • 灣區大學定了,灣區聯合大學又要來了!深圳不是只有深大
    此前,深圳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視為短板,高校的數量一直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其他一線城市。深圳去年底提出,要搶抓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加強與境內外一流高校合作辦學,實現高等教育彎道超車。據悉,目前深圳全市現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學生11.32萬人,按照規劃,2025年高校數量將達到20所。與香港高校合作成為深圳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探索。
  • 研究報告稱,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灣區經濟體 | 美通社頭條
    》研究報告發布CBRE 世邦魏理仕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先驅城市群未來世界第一灣》研究報告,指出受益於政策支持及基建配套,大灣區有潛力成為未來全球最大灣區經濟體。粵港澳大灣區佔地56,000多公頃,人口超過6,800萬,以全國0.6%的土地面積和5%的人口,產出全國12%的 GDP,其經濟效益超過國內兩個主要經濟帶京津冀和長三角。未來在區內城市互惠共融下,大灣區有望實現與全球三大灣區東京、紐約和舊金山並駕齊驅。
  • 連通區內15城,灣區大科學裝置「鵬城雲網」試運行
    來自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0餘位專家和代表共聚深圳,圍繞「開放網絡」「網絡創新」「智能聯接」三大主題開展深入交流,共話未來網絡的建設與發展。「鵬城雲網」大科學裝置啟動試運行儀式在開幕式上,鵬城實驗室「大灣區未來網絡試驗與應用環境」項目(FANet,簡稱「灣區網」項目)全面開通廣東省內13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在內的15個骨幹節點。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四):知識牽引製造業內遷——神奈川縣
    ,儘可能融入到東京灣區發展之中,並且也通過自身的發展戰略推進位造業升級。因此1973年的神奈川縣新綜合規劃提出了尊重自然的基調,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從資源消費型向知識集約型轉換的產業方向。60年代京濱工業帶的嚴重空氣汙染圖片來源:jaa2100長洲一二知事絕對是神奈川縣產業轉型的歷史性人物,他連任5個任期在職20年,是神奈川縣產業升級的主要推動者。
  • 舊金山灣區發展啟示:從淘金勝地到科技矽谷的涅槃之路
    世界頂級城市群大多分布在灣區,全球沿海地區的經濟總量和人口主要集中在灣區,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如今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又有哪個灣區將立於浪潮之巔?把目標瞄準為世界第四大灣區席位的粵港澳大灣區,又將如何在世界競爭新格局中展現中國力量?
  • 未來保險科技中心在哪裡?紐約還是灣區?
    好萊塢是電影中心,舊金山灣區是科技中心,波士頓是教育與生物科技中心,紐約是世界中心。那麼,哪裡是保險科技中心?過去兩年間,對保險科技創業企業的投資成倍增長,僅2015年就高達27億美元。
  • 兌現滇池國際灣區紅利!昆明恆大城價值「躍」升
    一場盛會改變一座城近20年來,隨著會展經濟快速崛起,昆明經歷了一次次的蛻變和新生。1999年,以「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為主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成功舉辦,這是中國舉辦的首屆專業類世界博覽會,也是昆明首次舉辦超大規模盛會。為迎接盛會,昆明進行了一次天翻地覆的城市建設,收穫了「一場盛會改變一座城」的美譽。
  • 未來5天灣區有3個弱天氣系統
    ③▲點擊上方藍色字即可關注▲老中電臺廣播,每日精彩內容不容錯過老中電臺未來5天灣區有3個弱天氣系統據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隨著灣區重回不穩定天氣期,未來5天內,灣區將有3個弱天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