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二)——臨港工業區的形成

2021-01-1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華高萊斯 ,作者華高萊斯

華高萊斯

分享城市與產業領域新銳觀點、專題研究和特色案例。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

東京灣區的製造業之強,就強在其規模龐大的臨港工業區,不僅勝在規模,也勝在製造業的聚集形式。本期簡單剖析東京灣區臨港工業帶形成過程中的經驗。

文章來源:華高萊斯

從軍工到民用,

靠重工業發家的東京灣

東京灣區的臨港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岸一周的填海土地上,這一點從衛星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東京灣區的工業發展從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開始持續了近150餘年。從產業的發展階段來講,大體上經過了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四個階段,可謂步步升級。

而其中的核心要義,就在於工業以東京為中心的工業聚集,到向外分散,進而形成了「京濱工業帶與京葉工業帶」的超級臨港工業區,促使東京灣區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大都會」。

東京灣區

圖片來源:www1.kaiho.mlit.go.jp

1 工業也曾面臨「東京一極集中」

東京灣區的工業大發展,是從最核心的東京都開始的,從19世紀末開始,東京都以芝浦碼頭為中心的臨海地帶,開始聚集了棉紡織業等初級工業;真正的工業大聚集開始出現在日俄戰爭至一戰期間。由於戰爭的需要,在東京都的臨海港口聚集了大量的機械生產及化工企業。

2 東京「雨露均沾」,周邊沿海解鎖工業潛力

軍工需求帶動重化工業分散布局。東京都的臨海區域空間狹小,很快便不能支撐東京灣區的工業用地需求,而隨著抗日戰爭爆發,為了保障軍需物資的高效輸送,日本政府力推「重化工業」向東京灣第一良港之稱的「橫濱港」聚集,從此神奈川縣的臨港地區形成了重工業基礎。

二戰時期的橫濱港

圖片來源:yokohama-akarenga

民用需求帶動重工業轉型。二戰後,日本的主要工業轉向滿足民用需求上,如1957年神奈川縣工業生產額超過8000億日元;從產業門類上看,輸送機械、鋼鐵、化工、電器機械四大種類合計佔比超過55%,而千葉縣此時也開始聚集以能源為主為大型工業企業。

工業分散戰略,成就環東京灣工業帶。進入了六、七十年代,日本開始全面高速發展,為了避免大量工業集中在東京等少數主要港口附近帶來的弊端,開始實行「工業分散戰略」,大量工業企業從東京外遷至周邊的神奈川縣與千葉縣。再加上神奈川縣與千葉縣相對東京都的土地成本與空間的巨大優勢開始顯現,因此實現了工業分布的區域平衡。據日本通產省統計,1974年東京都有66家工廠外遷,從70年代開始,這種趨勢有增無減。

千葉市工業集中區(藍色)

圖片來源:city.chiba

面朝大海,

全球貿易的正確打開方式

東京灣區的工業發展,之所以形成了大型的臨港工業區,是全面擁抱全球貿易,以及日本自身為了打造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基礎的極限方式。總而言之,就是一切向海發展,一切貼近海岸。

1 土地不夠,大海來湊

東京灣綿延上百公裡的填海工業帶是其工業規模的最直觀表現,而之所以向大海要土地,原因在於陸地空間狹小以及土地私有帶來的用地緊張困難。因此,填海造陸後成為政府所有權的土地,成為了大規模建設工業等基礎設施的最好選擇。

從17世紀初到現在,東京灣的填海造陸從未停止過,目前已經有90%的岸線成為人工岸線,填海造陸面積超過250平方公裡,在這些向大海要來的土地上,不僅有大量的工業區和港口設施,還建設了如臺場、豐州等商務區、高端住宅區等區域。

東京灣建設歷史

圖片來源:shimura.moo

2 臨港的意義,在於全球貿易的最高效化

東京灣的臨港工業帶中,工業集群與港口設施並存,交互分布;工廠從港口輸入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可以直接進入工廠內部,進行加工生產;成品出廠後也可以直接進入港口裝貨輸出;同時,在工業帶內部也可以平行流動各廠所需的部件和材料;這些大多不需要走出臨港工業帶,更不需要面臨城市交通的困擾與限制,用最短的操作鏈條完成全球貿易的每一筆訂單,並且隨時方便大量進出口。

東京灣的臨港工業帶,工業集群與港口設施並存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

3 物以群分,工業也以類聚,實現錯位發展

在東京灣的臨港工業帶中,東京都、神奈川縣和千葉縣雖然是一體,但是內部按照工業類別則實現了群聚效應——

神奈川縣的臨港工業集中了大量的電器、機械、鋼鐵工業;千葉縣的臨港工業集中了大量的能源、重化工工業;東京都在工業外遷後,實現了完全的升級,目前以印刷業為核心的都市工業為主,還有部分精密機械工業,重工業等已經全部退出東京都。

產城融合的層析城市

1 以工業帶為基礎,層層清晰的功能布局

在東京灣臨港工業帶上,通常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功能分層:臨港工業-生活區-商業服務區,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如川崎市,千葉市和船橋市等;這樣形成了東京都市圈層次分明的功能布局,而且更加有利於整個都市區的展開,為灣區的多中心格局的形成起到了根本作用。

東京灣臨港工業帶上的生活及商業服務區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

2 混合工業區形成,產城融合的典範

除了工業與城市功能分層布局以外,同時還出現了生活-生產混合區這樣的產城融合現象,如東京都東南部臨近沿海的大田區,這裡的臨港工業帶聚集了眾多金屬加工和機械製造工業,其中很多與隔壁的川崎市相關製造企業聯繫緊密。而在大田區臨港工業帶的內陸一側,則緊密分布著大面積的生活居住區,臨港工業帶的工人們很多住在這裡,就近上班,就近生活,這裡甚至能買到非常稀罕的基礎生活物資;而生活居住區再向內陸一側的品川,則是商務商業中心,這裡的工作人員同樣有不少居住在附近,在生活居住區裡就可以完成日常生活。

結語

臨港工業帶理念可取,形式要斟酌。東京灣的臨港工業帶通過大量填海,充分貼近海洋的極限方式,擁抱全球貿易,進而催生工業集群的生成。這種以港口為中心,緊密布局工業集群,提升效率的理念是非常正確的,即便是如現在製造業已經頗有基礎的粵港澳大灣區,在充分利用海岸與港口提升工業效率方面亦有提升空間。

但大規模填海造陸的方式值得斟酌,畢竟兩國土地資源情況不同,況且填海造陸已經為東京灣帶來了極大的環境與生態破壞;雖然從7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花大力氣治理東京灣環境,但直到今天尚未修復,這是全國港口填海風潮下,粵港澳大灣區值得警醒的方面。

原標題:《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二)——臨港工業區的形成》

相關焦點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一)——港口群分工協作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興起,作為世界級代表的三大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以及東京灣區,常常被當做榜樣案例進行參考。本系列文章以小主題的形式,針對系統性研究相對較少的東京灣區進行解析,幫助大家對東京灣區這個以製造業制勝的灣區增進了解。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三)——產業格局的重塑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關鍵詞:東京灣區、製造業升級、產業轉移、產業集聚東京灣區的製造業具有明顯的分布規律,而這種分布規律又是幾十年來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的結果,在這種梯次式製造業升級和轉移的過程中,東京灣區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布局鮮明的格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梯次式升級,整個灣區從沿海到內陸都惠及了製造業。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四):知識牽引製造業內遷——神奈川縣
    ●●●東京灣,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關鍵詞:東京灣區、神奈川縣、製造業內遷京濱工業帶、產業升級、知識集約型、新神奈川計劃、頭腦中心構想、神奈川科學園、機器人產業特區東京灣區內唱主角的一都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圍繞著東京都的其他三縣在大區域發展中,依照自身的特色與優勢,儘可能融入到東京灣區發展之中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日本東京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紐約曼哈頓金融灣區——紐約灣區紐約灣區,是世界第一灣區,分布於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它北起波士頓,南至華盛頓,以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等一系列大城市為中心地帶,
  • 天津臨港工業區發生燃氣洩漏火災 暫無人員傷亡
    此前報導:  今天(12月28日)上午10時40分,天津濱海新區臨港工業區發生大火。多個照片和視頻顯示,現場火光沖天。有居民稱,「火情還挺大」,「去了好幾十輛消防車」,「人都跑光了」。@濱海發布 13時14分通報稱,中海油天然氣管線臨港經濟區區域內發生洩漏燃燒。
  • 全球第一灣區落戶中國,覆蓋11個城市,未來6年超越東京灣區
    世界八大灣區通常指的是美國洛杉磯比弗利、紐約長島、東京東京灣、雪梨雙水灣、香港淺水灣、紐西蘭霍克灣、馬來西亞Burau灣以及布裡斯班Noosa灣。一般我們所理解的東京灣區,指的是東京23區。面積很小,只有620平方公裡,人口900萬左右,GDP8000億美金。
  • 從石化之城到「上海灣區」,海濱金山跨步轉型之路
    走進門廳,「清華」二字迎面而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灣區科創產業園、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上海灣區聯合研究與轉化中心,兩塊牌子透出濃重的「硬科技」味道。    清華為何與上海西南郊區金山攜手?說起兩年多前的結緣,上海灣區科創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衛平記憶猶新。
  •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竟輸在了一個廁所
    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不少網友常將這幾大灣區放在一起比較,四大大灣區之間有什麼差距、多大差距,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回答。這雖然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要想回答清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臨港正在形成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8月6日,國務院頒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8月20日,臨港新片區在臨港辦公中心舉行揭牌儀式。根據《總體方案》,新片區將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 智聚臨港,合啟未來,2020上海臨港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成功舉行
    12月26日,以「智能化轉型的技術之道」為主題的WAIC開發者·2020上海臨港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在上海臨港成功舉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出席大會並致辭。
  • 借鑑世界三大灣區經驗,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該如何提速增效?
    高校科技進展 目前,以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來支持區域經濟體系發展的國際一流灣區主要包括: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及東京灣區。、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在內的 「一都三縣」,廣義的東京灣區還包括茨城縣、群馬縣、靜岡縣等。
  • 世界級極地海洋公園落戶臨港 距迪士尼25分鐘車程
    距迪士尼25分鐘車程  臨港新城?還是臨港「空城」?儘管歷經多年經營開發,但東海之濱的臨港一直苦於人氣不振。  這是上海未來發展重中之重的六大功能區之一、最主要的增長引擎之一。長達13公裡的海岸線,大片溼地、林地和海生物等原生態自然資源,PM2.5為上海最低的地區之一,氧離子含量高於市中心3-7倍。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我們能從舊金山灣區學到什麼
    2019年12月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是從國家層面支持臨港片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最新政策文件,是國家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再到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個重要格局變化。二、舊金山灣區科技創新的若干啟示舊金山灣區人均GDP等指標遙遙領先於其它世界級灣區,儘管發展水平高,但是近年經濟增長依然維持在高增長,其成功依賴於創新驅動,因此舊金山灣區也被評價為科技灣區。舊金山灣區擁有寬鬆的經營環境、獨有的融資渠道、充足的人才資源、創新創業精神,使得舊金山灣區成為領導世界新潮流的源頭。
  • ...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揭秘:緊密銀企關係為重振東京灣區...
    「主銀行制度」包括以下特點,首先是持股關係主銀行和客戶企業互相持股,且主銀行一般是客戶的大股東,不僅長期持有股票,且不因股價波動而拋售股票,除非想放棄主銀行的地位;融資關係,主銀行向客戶企業提供短期、長期的系列貸款,還會牽頭銀團貸款,並在其中佔大頭;主銀行還可以向企業派董事和經理,參與董事會層面的重要決策並參與財務等日常的經營管理。
  • 東航「西域隨心飛」「灣區隨心飛」今日上線
    產品設計更加便利旅客「隨心」出行延續東航「隨心」系列航空產品的理念,「西域隨心飛」「西域隨心飛」旅客可任意往返西北三省二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同樣,「灣區隨心飛」旅客可任意往返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湛江、汕頭、香港和澳門),如購買後未兌票的,可以隨時退款。
  • 臨港新片區這個城市公園今天開放啦
    臨港二環城市公園西側項目今天正式開放!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說,這個項目約佔整個二環城市公園的1/4 ,由臨港大道-環湖西二路-海港大道-環湖西三路所圍而成,面積約為75公頃,寬約400米,長約2公裡,分為南、北兩區,兩區各劃分為四個功能島。
  • 夜生活指數排名全國前列 灣區「夜明珠」 廣州溢新彩
    在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夜間經濟的情況下,有望出臺一系列落實發展夜間經濟的具體措施,這將引導資源有效、優質整合,助推廣州經濟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  深圳:夜間經濟催生夜遊示範街  8月6日晚,深圳羅湖東門商業步行街遊人如織、醒獅歡舞,「深圳夜遊經濟特色商業示範街」開街儀式在東門町美食廣場揭幕。
  • 日本東京美妙的主題咖啡館
    從素食自動售貨機到膠囊旅館,訪問東京就像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一樣。它擅長的一個特殊方式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題咖啡館和餐館。全市有數百家企業,純粹的選擇可能是壓倒性的。我們已經探索了東京的長度和廣度,以找到這個繁華的大都市所提供的最好的主題咖啡館。您可以在下面找到我們的前5名選擇。女僕和巴特勒咖啡館最古老的主題咖啡館,女僕咖啡館在秋葉原的遊戲和動漫聖地中特別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