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揭秘:緊密銀企關係為重振東京灣區...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文/姚瑤

東京皇居的東御苑是日本皇室的大花園,春有櫻花、秋有紅葉,而與這份靜謐近在咫尺的便是日本的「金融街」—日本橋地區,如果你從東御苑的大手門出來,隨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兩排鱗次櫛比的商務樓,商界響噹噹的日本金融巨頭總部都位於此,更有日本銀行、東京證券交易所等。

東京灣區乃至於整個日本能夠在二戰後重振實體經濟,實現高速發展,都離不開源於此的金融血液的支持。

緊密銀企關係為重振工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戰後的日本,不得不面對的一大現實就是儲蓄水平較低,儘管股票和債券市場已重新開放,但日本民眾更重視風險的規避,因此金融資產主要集中於銀行儲蓄。

在經濟重建與資金供給嚴重短缺的現實矛盾之下,日本政府設計了一套將資金調動並運用到關鍵產業的體系,而非依賴市場主導的資金配置來實現高速的經濟增長,當時日本的「間接金融為主」融資方式的核心就是「主銀行制度」,一種高度緊密的銀企關係。

「主銀行制度」包括以下特點,首先是持股關係主銀行和客戶企業互相持股,且主銀行一般是客戶的大股東,不僅長期持有股票,且不因股價波動而拋售股票,除非想放棄主銀行的地位;融資關係,主銀行向客戶企業提供短期、長期的系列貸款,還會牽頭銀團貸款,並在其中佔大頭;主銀行還可以向企業派董事和經理,參與董事會層面的重要決策並參與財務等日常的經營管理。

此外,政府還為這種模式提供有利環境,當時的制度特色就是金融管制,一方面實施外匯管制以減少外匯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另外人為實施低利率政策。

上述金融體系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性和保護性,政策性金融對主導產業和基礎產業實行優惠政策、提供貸款;限定最高利率,確保產業的投資效益;引導民間資本投向優先發展產業和基礎設施,實行政府扶持型的產業集聚模式,集中資源大興工業基礎,包括發展計算半導體器件、汽車、造船和數控工具機等產業,從而實現了日本的高速發展。

「如果當時日本的金融是以直接金融為中心的話,那麼興辦風險大的新工業的公司的股票和債券就賣不出去,這種工業恐怕也就建立不起來。」日本學者都留重人曾作出如此評價。

但這樣一套模式並非一勞永逸,隨著內外部形勢的變化,上述模式顯示出了其滯後性,還為泡沫經濟埋下了種子。在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裂後,巨額不良債權對日本銀行業帶來沉重打擊,不少中小銀行成批破產,銀行被迫收緊銀根,從「超貸」轉變為「惜貸」。

此後,日本政府也試圖大刀闊斧搞金融改革,在1996年左右啟動了「金融再生項目」和「金融大爆炸」兩大改革。

從企業融資方式及資本市場活性來看,確實發生了一定積極的轉變。對於日本大企業來說,轉變是顯著的,其直接金融融資大幅上升。但和英美的直接金融為主、市場導向的體系相比,日本的金融體系還是以間接金融為主、銀行導向。尤其是日本中小企業,時至今日仍非常依賴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

2019年8月底,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旗下《21世紀經濟報導》與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計劃派出調研團隊奔赴日本,對東京灣區的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和專家學者展開了調研,調研團此次行程正是始於日本橋地區。

在歷經了泡沫破裂之後,日本進入了所謂的「失落的二十年」,不過在今日的日本橋街頭,絲毫感受不到「失落感」,只見許多商務人士快步行走,熙熙攘攘。

中資行等「外來和尚」的存在感

日本橋一丁目3-5,交通銀行東京分行正坐落於此。1993年12月1日,交通銀行在東京設立代表處。1995年12月1日,經中國人民銀行和日本大藏省的批准,東京代表處正式升格為東京分行。這是交通銀行恢復組建後在海外設立的第二家分行,也是中資銀行在日本設立的第二家分行。交通銀行東京分行總經理曹宇青和副總經理陳笑鹿在此接待了調研團一行人員,介紹了對於東京灣區產融關係的見解,以及中資行在日本金融心臟地帶的存在感。

在曹宇青看來,目前日本的銀企關係仍然比較緊密,半個多世紀以前正是這種緊密的銀企關係為東京灣區和全日本的製造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互持股結構伊始於二戰後,在經濟高速發展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可以說為銀企關係上了保護機制。正是這樣的起點,使得對於日本企業來說,日本法人並不將持股作為融資和獲益的手段,而是作為穩定股東持有股份,無論股價上升還是下跌,都不進行交易。不過泡沫破裂成為了一個轉折點,由於經濟走低、股市暴跌,使日本企業和銀行明顯感受到了相互持股的風險,開始出售所持股票,相互持股結構開始逐漸解體。

「這種精神仍然存在,有一種利益共生般的關係。不管是日本的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有長期合作的主交易銀行,大企業有大銀行,中小企業有地方小銀行服務,正是在這樣一種關係的作用下,銀行給予一定的融資便利,就可以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穩固的基礎,金融主動去服務實體。」 曹宇青說。

儘管如此緊密的銀企關係為壯大日本工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但對於「外來和尚」而言,則意味著不小的障礙。

據介紹,日本本土企業一般較少與外資行合作,對與外資行來說,更多的是服務於進入日本的市場的本國企業。

對於交行東京分行來說,一方面為中資企業在日本投資併購和拓展業務提供相關服務,二為中資企業在境外投融資提供金融服務,並不斷探索服務日資企業客戶的方式。

曹宇青表示,確實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對日本的技術產生興趣,包括高科技、養老健康產業等。另外目前日本的金融市場流動性很寬裕、資金成本也低,因此去日本市場融資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今年7月1日,由中投公司和日本野村證券等中日大型金融機構共同舉辦的中日產業合作東京論壇在東京盛大召開,共吸引了1300多名的與會人員,其中一半專程從中國過去,「大家都想過來了解一下日本的投資機會。」曹宇青說。

在結束了對東京交行的拜訪之後,調研團一行還拜訪了東京港灣局、橫濱港灣局、東京都議員等政府及議會代表,丸紅商社、住友商事等代表商社,瑞薩電子、村田製作所東京支社等科技公司和若干家頗具代表性的中小企業,瑞穗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富士通總研、羅蘭貝格東京辦公室等機構的專家學者。

《對標世界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

將於12月19日正式發布

為期一周的實地調研結束後,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與世界頂級諮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發揮各自優勢,聯合撰寫了《對標世界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

在為期四個月的時間內,調研團隊根據東京灣區實地調研的成果,結合前期案頭研究的基礎,並陸續對企業、商社、機構展開回訪,前後完成與百餘位企業人士、政府人士、研究機構人員和學者的深入探討。

12月19日,《對標世界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報告將在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及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承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

報告將全面呈現東京灣區從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到創新經濟的發展歷程,從頂層設計、港口經濟的發展與轉型、製造業的轉型與升級以及大企業競爭性寡頭結構下的產業鏈配套集群,以及創新能力和產融互動等多個維度解讀東京灣區。

如今的東京灣區已由過去的「世界最大工業帶」轉型為了典型的「知識型灣區」,不過上述四個階段的發展成果在如今的東京灣區已實現共存共促的和諧局面,報告也將以一一呈現。

東京灣區以僅佔日本全國3.5%的土地面積,貢獻了日本三分之一的GDP。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其建設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粵港澳大灣區的成功發展,理應向世界取經。報告將對比東京灣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為大灣區的發展提供借鑑建議。

(專題)

相關焦點

  • 報告|以「東京灣」為例 亞洲正打造城市創意集群——BFA創新報告...
    東京灣——全球三大灣區之一,創新能力舉世矚目日本東京的創新能力舉世矚目。1967 年頒布的《東京灣港灣計劃的基本構想》建議把東京灣沿岸各港口整合為一個分工不同的有機群體,形成一個「廣域港灣」。其特點為各地方港口管理機構擁有對港口的基本管理權,各地方政府組建運輸省,共同協商管理對港口群進行規劃協調,內部聯合,以整體利益為目標,提高整體知名度,港口運輸錯位分工,協調發展, 費用統一定價以消除各港口之間的惡性競爭,實現港口群最大利益。
  • 在與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競爭中,能否脫穎而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灣區概念熱度不斷升溫。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這些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大都會,以高額的經濟總量、宜人的環境和多元包容的氛圍,不斷刷新著我們對於灣區經濟的想像。世界級灣區是怎麼形成的?粵港澳大灣區與全球頂級灣區相比還有哪些差距?未來發展潛力如何?本文將詳細論述。
  • 佔日本GDP1/3的東京灣為何能這麼牛?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可不要犯這些錯誤 |瞭望
    到今天,全球有千萬級以上人口超大城市29座,其中臨海型城市為19座(另兩類是在內陸地區作為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發展起來的「首都型」城市,有9座,東京既臨海又是首都;在內陸農業人口密集地區作為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農區型」城市,有2座)
  • 佔日本GDP1/3的東京灣為何能這麼牛?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可不要犯這些錯誤
    到今天,全球有千萬級以上人口超大城市29座,其中臨海型城市為19座(另兩類是在內陸地區作為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發展起來的「首都型」城市,有9座,東京既臨海又是首都;在內陸農業人口密集地區作為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農區型」城市,有2座)。這19個臨海型城市中,有不少是擁有灣區的。海灣與臨海不一樣的地方,是擁有良好的港口條件。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世界級灣區相比較,粵港澳在區域優勢、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等方面或已望其項背,但在人均發展水平、城市化精細管理、高質量人文生活品質、開放式創新所需要的自由環境等方面尚有差距。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縱深,可以搭建更大的舞臺、書寫更宏偉的篇章,對中國經濟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巨大。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二)——臨港工業區的形成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東京灣區的製造業之強,就強在其規模龐大的臨港工業區,不僅勝在規模,也勝在製造業的聚集形式。本期簡單剖析東京灣區臨港工業帶形成過程中的經驗。東京灣區圖片來源:www1.kaiho.mlit.go.jp1 工業也曾面臨「東京一極集中」東京灣區的工業大發展,是從最核心的東京都開始的,從19世紀末開始,東京都以芝浦碼頭為中心的臨海地帶,開始聚集了棉紡織業等初級工業;真正的工業大聚集開始出現在日俄戰爭至一戰期間。
  • 從紐約灣到東京灣,美豪瀾庭緊抓灣區發展機遇!
    灣區,這是一個自然、財富、智慧交融的詞彙。  從南半球到北半球,從東方到西方,總有一些城市和區域被賦予與生俱來的稀貴基因。那些永駐於時光之中,難以被複製超越之地,被我們稱為「世界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
  • 科學網—日本公布東京灣北部地震烈度分布圖
    日本文部科學省3月30日公布了東京灣北部發生芮氏7.3級直下型地震時詳細的烈度分布圖。
  • 日本公布東京灣北部地震烈度分布圖 烈度達7度
    核心提示:日本文部科學省30日公布了東京灣北部發生裡氏7.3級直下型地震時詳細的烈度分布圖。
  • 東京灣沸騰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形容虛擬主播cp的關係……
    東京灣沸騰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形容虛擬主播cp的關係……時間:2020-03-26 17:2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東京灣沸騰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形容虛擬主播cp的關係 形容vtb(虛擬主播)cp的關係非常親密、甜蜜。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一)——港口群分工協作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興起,作為世界級代表的三大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以及東京灣區,常常被當做榜樣案例進行參考。本系列文章以小主題的形式,針對系統性研究相對較少的東京灣區進行解析,幫助大家對東京灣區這個以製造業制勝的灣區增進了解。
  • ...現代服務業開放區將規劃對標日本東京灣、香港中環、新加坡濱海灣
    原標題:上海臨港集團總裁袁國華:臨港新片區現代服務業開放區將規劃對標日本東京灣、香港中環、新加坡濱海灣   掛牌滿100天之際的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在近期產業地圖正式對外發布後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紐約曼哈頓金融灣區——紐約灣區紐約灣區,是世界第一灣區,分布於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它北起波士頓,南至華盛頓,以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等一系列大城市為中心地帶,
  • 日本東京灣!一個被誤認為軍事裝置的風之塔
    這個奇特建築體位於東京灣,離東京羽田機場不遠。當東京灣,出現了一個奇怪造型結構時,引起了大眾對它好奇?好奇的圍觀者懷疑這奇怪的結構,是日本政府秘密機構的所在地?也有些人懷疑這是座雷達預警系統,或者開玩笑的是個水下巢穴?遠觀看去,它就是個藍白相間條紋的船帆,難以想像真實用途。但它真相卻平淡無奇!
  • 剛普拉深埋東京灣 機器人奮戰無人區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日本為了發展,將買來的煤、石油、稀土、武器、儲備人才什麼的用水泥封箱沉入東京灣,準備在戰時撈出來用。如今面臨興邦級災難,不僅撈不出什麼東西還要向各處求援,曾經以機器人技術自豪,但在最前線,在連50死士也無法靠近的地方,卻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國外機器人。
  • 巨型五環標誌重返東京灣
    新華社東京12月1日電(記者王子江)今年初為慶祝奧運會倒計時6個月設立的巨大的五環標誌1日重新被豎立在東京灣海面上,再次顯示了日本保證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辦的決心。這是豎立在東京臺場區域的奧運五環標誌(7月17日攝)。
  • 椒江:兩個小區圖紙對比 圍牆北邊道路可能屬於東京灣小區
    這份是東京灣小區業主總評規劃圖,業主說,圖紙上面用虛線標出來的土地都屬於東京灣小區,小區東南西北都有門,現在西門鐵門是關閉的,北邊的門還沒有開通。   東京灣小區業主:「我們東京灣要求很簡單,一個是把規劃上原先有的兩個大門開起來,這涉及到內部車流分流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消防安全,這個次入口是作為消防通道的,你這樣一封的話,我消防車怎麼進,北邊是這邊,按圖紙來說,都是有(門)的,北邊在這裡,都是有的。」   在東京灣小區業主總評規劃圖上面,記者看到西邊和北邊寫著小區的次入口,而這兩個入口也是怡心苑的進出入口。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1.中國灣區旅遊史在當下的國際經濟版圖中,灣區經濟的力量不容小覷,成為創新與聚集輻射的引領者,而作為灣區經濟的一部分,灣區旅遊顯然承載了灣區的優勢,又是反哺城市群的重要力量。國內的「灣區經濟」,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深圳市政府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而到了2015年,一帶一路頂層設計提出要「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 日本東京灣及衝繩貝殼類水產中首度發現大量塑膠微粒
    據香港「東網」6月19日報導,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團隊於2015至2017年間,到東京灣及衝繩縣座間味島水域,抽查貝殼類生物樣本化驗,結果發現這些貝殼體內積聚了大量塑膠微粒。研究員此前也曾於東京灣的鯷魚體內發現膠粒,但貝殼類生物出現微膠粒則屬首例。據報導,由高田秀重教授領導的團隊分別在東京都和川崎市的東京灣採集紫貽貝和硬殼蛤,以及在座間味島採集環紋堅石蛤。
  • 福島搶險:剛普拉深埋東京灣 機器人奮戰無人區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日本為了發展,將買來的煤、石油、稀土、武器、儲備人才什麼的用水泥封箱沉入東京灣,準備在戰時撈出來用。如今面臨興邦級災難,不僅撈不出什麼東西還要向各處求援,曾經以機器人技術自豪,但在最前線,在連50死士也無法靠近的地方,卻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國外機器人。